一种防触电结构及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1693发布日期:2021-05-18 20:3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结构及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触电结构及插座。


背景技术:

2.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目前的插座一般为普通的插座,这种插座一般是由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接线柱和导电弹片组成。对于安全意识较低的儿童来讲,有可能会出于好奇用铁钉,铜丝或其他导电物品插入插座插孔,或将手插进插座的插孔,这就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由于插座现在随处可见,很难做到让儿童接触不到这些插座,所以只能从改善插座的防触电性能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厨房、浴室等水汽多的地方也会使用到插座,由于这些地方水汽充足,插座的内部会积存水汽,就算是安全意识较强的大人,在使用这些带有水汽的插座时,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另外,当插座内部有水流通时,插座更容易发生短路而使得插座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所以总的来讲,插座本身的防触电性和防水性是衡量插座的安全性的关键。
4.现有的防水措施一般是通过给电源插座配置防水盒,在电源插座未使用时,防水盒将电源插座的插孔封盖,从而防止水或其他液体进入插孔。但防水盒在插头插入后基本起不到防水效果,且影响插头的插拔,给使用者带来不便。针对插座的误插触电问题,目前市场上有些防触电的插座一般是在外插孔处设置活动挡板,从而防止误差等对人造成伤害,但是这类插座的插拔都比较困难,力量小的人有时很难将插头插入,而用力插入又极易造成对插座本身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结构及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触电插座通过设置活动挡板而使插座的插拔困难,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发明的防触电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误插产生触电的现象,插拔方便,并且在有水进入插孔时也不会导致插座短路,且节省电能。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触电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触片、滑动机构和与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相对应的导电片,每个所述导电触片均包括插孔部和弹片部,所述弹片部与所述插孔部的前端连接并能够延伸至所述插孔部的前方,在非导电状态时,两个所述导电片分别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的弹片部的前方;
7.所述插孔部上设置有第一插口,所述滑动机构的前侧与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的所述弹片部抵接,所述滑动机构的后侧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导电触片的所述第一插口的下方,当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口中时,插头的其中一个插片挤压所述滑动机构进而推动两个所述弹片部,使其能够触及所述导电片。
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绝缘壳体,在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允许所述滑动机构滑动的导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校正滑块和绝缘推件,所述绝缘推件的前侧与所述弹片部抵接,所述绝缘推件的后侧与所述校正滑块相抵靠,所述校正滑块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导轨上;
9.所述校正滑块远离所述绝缘推件的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底面向下倾斜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口的下方,所述校正滑块延伸至第一插口下方的长度等于所述弹片部与所述导电片之间间隙的距离。
10.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绝缘推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所述导电触片的插孔部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导电触片的弹片部穿过所述绝缘壳体设有连接孔的侧壁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孔的前方;
11.所述绝缘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口对应设置;
12.所述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所述绝缘壳体内部隔离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的插孔部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在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面上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水孔。
13.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在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的插孔部上还设置有第二插口,在两个所述导电触片的插孔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插接插头地线的中间触片,所述中间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中,两个所述第二插口与所述中间触片呈三角形设置;所述中间触片靠近所述校正滑块设置,所述校正滑块靠近所述中间触片的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底面向下倾斜的第二滑槽。
14.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推件设有第一滑槽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绝缘推件设有第二滑槽的一端设置于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校正滑块上,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绝缘壳体侧壁的一端卡于所述校正滑块上。
1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底板和上壳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设置于上壳体的内部,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卡接于所述卡槽中;所述上壳体侧壁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导电触片的弹片部穿过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前方;所述底板的边侧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上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勾上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插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顶面上,多个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口、所述第二插口和所述中间触片对应设置。
16.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推件包括内推件和外密封件,所述内推件包括挤压头和推动头,所述挤压头和推动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所述挤压头和所述推动头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外密封件包括外接壁和内接壁,所述外接壁和内接壁均呈筒状,所述内接壁的后端凸出于所述外接壁的后端,所述外接壁和所述内接壁通过连接壁连接,所述内接壁的内侧设置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凸环,所述外密封件的凸环卡于所述内推件的卡槽中,所述挤压头卡于所述内接壁的前侧面上,所述推动头卡于所述内接壁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推动头的端面与所述内接壁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17.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插孔部的所述第一插口和所述第二插口之间,所述第一过水孔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将所述第一过水孔分割于两侧;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上壳体的一面上且围绕每个所述第一过水孔的外围均设置有底框。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上述的防触电结构,还包括底座和盖壳,所述盖壳盖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壳的内部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将所述盖壳的内部分割成容置腔和接线腔,
19.所述防触电结构的绝缘壳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围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绝缘推件卡接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围板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导电触片的弹片部穿过所述第二缺口延伸至所述接线腔中;所述接线腔中设置有多个限位条,所述导电片和所述导电触片的弹片部通过所述限位条定位;
20.所述盖壳在对应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底座在对应第一过水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水孔。
21.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盖壳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防触电结构的绝缘壳体定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绝缘壳体通过所述连接耳连接于所述盖壳上。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积极效果:
23.1、本发明提供的防触电结构,通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触片、滑动机构和与两个导电触片相对应的导电片,每个导电触片均包括插孔部和弹片部,弹片部与插孔部的前端连接并能够延伸至插孔部的前方,在非导电状态时,两个导电片分别间隔设置于两个导电触片的弹片部的前方;插孔部上设置有第一插口,滑动机构的前侧与两个导电触片的弹片部抵接,滑动机构的后侧延伸至其中一个导电触片的第一插口的下方,当插头插入第一插口中时,插头的其中一个插片挤压滑动机构进而推动两个弹片部,使其能够触及所述导电片。当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插入第一插口中时,由于导电物的尺寸无法将滑动机构推动至弹片部与导电片相接触的位置,所以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插入第一插口中时,导电触片与导电片仍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无论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是插入一个第一插口中还是同时插入两个第一插口中均不会有触电危险,从而具有良好的防触电功能。
2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触电结构,通过将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绝缘壳体内部隔离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两个导电触片的插孔部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绝缘壳体的底面上位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水孔。当插座在通电情况下,两个第一插孔中均进入水时,水被分割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零线和火线无法形成回路,从而杜绝短路/漏电风险;绝缘壳体的底面上设置的第一过水孔与和第一插孔形成独立密封的排水通道,溅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水会瞬间自动从绝缘壳体的底面排出,从而起到有效地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为实施例1中的防触电结构的正面爆炸示意图一;
27.图2为图1中的防触电结构的反面爆炸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1中的防触电结构的正面爆炸示意图二;
29.图4为实施例1中的防触电结构的主视图;
30.图5为图4中a

a的截面图;
31.图6为绝缘推件的爆炸图;
32.图7为绝缘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实施例2中的插座的正面爆炸图;
34.图9为实施例2中的插座的反面爆炸图。
35.图中:1、导电触片;11、插孔部;111、第一插口;112、第二插口;12、弹片部;121、第一触点;2、校正滑块;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3、绝缘推件;31、外密封件;311、外接壁;312、内接壁;313、连接壁;314、卡接槽;315、凸环;32、内推件;321、推动头;322、挤压头;323、连接柱;324、卡槽;4、导电片;41、第二触点;5、绝缘壳体;51、上壳体;511、卡勾;512、连接耳;513、第一插孔;514、凹槽;515、第一缺口;516、连接孔;52、底板;521、第一挡板;522、第二挡板;523、连接槽;524、卡扣;525、第一过水孔;526、底框;527、导轨;53、第一隔板;54、第二隔板;55、第三隔板;56、第一腔体;57、第二腔体;58、第三腔体;6、中间触片;61、地线导片;7、保护门;8、盖壳;81、围板;811、安装孔;812、第二缺口;82、容置腔;83、接线腔;831、限位条;84、第一定位槽;85、第二插孔;9、底座;91、第二过水孔;92、第二定位槽;1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触电结构,如图1

图5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触片1、滑动机构和与两个导电触片1相对应的导电片4,每个导电触片1均包括插孔部11和弹片
部12,弹片部12与插孔部11的前端连接并能够延伸至插孔部11的前方。在非导电状态时,两个导电片4分别间隔设置于两个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的前方。在导电片4带电的情况下,由于两个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与两个导电片4之间间隔设置,所以两个导电触片1不带电。
41.如图1

图3所示,插孔部11上设置有第一插口111,滑动机构的前侧与两个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抵接,滑动机构的后侧延伸至其中一个导电触片的第一插口111的下方,当插头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插头的其中一个插片挤压滑动机构进而推动两个弹片部12,使其能够触及导电片4。优选地,插孔部11和弹片部12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导电触片1和导电片4均为铜片制成。两个导电触片1的弹片部12均为条形结构,弹片部12的一端连接插孔部11的前端且另一端向另一个导电触片1的方向延伸。两个导电触片1的弹片部12上下平行设置于滑动机构的前侧。优选地,弹片部12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触点121,在导电片4对应第一触点121的位置向第一触点弯折形成第二触点41,弹片部12通过第一触点121与第二触点41接触实现与导电片4的接触导电。
42.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通过在一个第一插口111下方设置滑动机构,使滑动机构受挤压时能够向前移动,从而推动两个导电触片1的弹片部12同时与两个导电片4接触。两个导电片4分别连接零线和火线从而带电,当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由于导电物的尺寸无法将滑动机构推动至弹片部12与导电片4相接触的位置,所以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导电触片1与导电片4仍处于断开的状态,此时无论非插头插脚的金属导电物是插入一个第一插口111中还是同时插入两个第一插口111中均不会有触电危险,从而杜绝误插,具有良好的防触电功能。例如,当人的手指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无法推动滑动机构将弹片部12与导电片4接触,从而不会发生触电危险。而且滑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插口111的下方,也给非插头插脚的导电物推动滑动机构带来难度,如手指无法插入第一插口111至其下方,从而无法推动滑动机构,保证了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再者,只在一个第一插口111下方设置滑动机构,也减小推动滑动机构的几率,减小触电的可能性。
43.使用过程中,当符合标准的插头插脚插入时,因插脚的空间挤压作用挤压滑动机构向前移动,滑动机构顶住导电触片1的弹片部12,两个弹片部12分别接触连接零线和火线的导电片4,从而实现导通,本插座可正常使用。当插头从防触电结构中拔出时,滑动机构在弹片部12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随即导电也会自动断开,从而恢复防触电状态。
44.另外,本实施例的导电触片1在无插头插入时是不带电的,避免造成电能浪费,使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具有高效节能性,且无需设置挡板,方便插头插入。
45.优选地,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还包括绝缘壳体5,在绝缘壳体5内设有允许滑动机构滑动的导轨527。滑动机构包括校正滑块2和绝缘推件3,绝缘推件3的前侧与弹片部12抵接,绝缘推件3的后侧与校正滑块2相抵靠,校正滑块2滑动的设置于绝缘壳体的导轨527上。绝缘推件3设置于两个导电触片之间,校正滑块2偏向一个导电触片的插孔部设置。绝缘壳体5的底面上设置有导轨527,校正滑块2的底面上设置有滑槽,校正滑块2的滑槽可滑动的卡于导轨527上。
46.校正滑块2远离绝缘推件3的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底面向下倾斜的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对应设置于第一插口111的下方。当插头插入第一插口111时,在下压插脚的过程中,插脚挤压校正滑块2的第一滑槽21,使插脚容易向下插入,并挤压校正滑块2向前移动。校正
滑块2延伸至第一插口111下方的长度等于弹片部12与导电片4之间间隙的距离。只有标准插头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才能充分挤压校正滑块2,校正滑块2向前移动的距离刚好使弹片部12与导电片4接触导电,而其它非插头导电物插入第一插口111中时,无法充分挤压校正滑块2实现导电,从而使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具有较好的防触电功能。
47.优选地,如图6

图7所示,绝缘推件3包括内推件32和外密封件31。内推件32包括挤压头322和推动头321,挤压头322和推动头321通过连接柱323连接,在挤压头322和推动头321之间形成卡槽324。挤压头322、推动头321和连接柱323同轴设置。外密封件31包括外接壁311和内接壁312,外接壁311和内接壁312均呈筒状,内接壁312的后端凸出于外接壁311的后端,外接壁311和内接壁312通过连接壁313连接。内接壁312的内侧设置有凸出于其内壁的凸环315,外密封件的凸环315卡于内推件的卡槽324中,挤压头322卡于内接壁312的前侧面上,推动头321卡于内接壁312的内侧壁上且推动头321的端面与内接壁312的后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外密封件31的内接壁312的外侧穿过连接孔516设置。弹片部12抵靠于内推件32的挤压头322的前侧面上。校正滑块2挤压绝缘推件3时,内推件32向前传导作用力,并通过挤压头322推动弹片部12。外密封件31为硅胶材质,具有防水性,且具有一定弹性,能够使内推件32在校正滑块2的作用力下向前移动,也能够使内推件32向后复位。优选地,连接壁313呈开口向前的锥形结构,使外密封件31的内接壁312相对于外接壁311具有较好的弹性位移,从而保证定位外密封件31时内推件32能够前后移动。
48.优选地,如图5所示,绝缘壳体5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孔516,绝缘推件3穿过连接孔516设置,导电触片的插孔部11设置于绝缘壳体5内,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穿过绝缘壳体5设有连接孔的侧壁的下端延伸至连接孔516的前方。绝缘壳体5的设置使导电触片1的插孔部11与导电片4隔离开,空间设置更合理,安全性能更好。
49.如图1所示,绝缘壳体5的顶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插孔513,第一插孔513与第一插口111对应设置。
50.如图5所示,绝缘壳体5内设置有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将绝缘壳体5内部隔离成第一腔体56、第二腔体57和第三腔体58,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的一端在两个导电触片1之间进行连接,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的另一端连接于绝缘壳体5的侧壁上。两个导电触片的插孔部11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56和第二腔体57中,在绝缘壳体的底面上位于第一腔体56、第二腔体57和第三腔体58中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水孔525。若无插头插在第一插孔中时,因整个绝缘壳体5内是不带电的,所以水的溅入不会导致防触电结构短路。当防触电结构在通电情况下,两个第一插孔中均进入水时,水被分割于第一腔体56和第二腔体57中,零线与火线无法形成回路,从而杜绝短路或漏电风险。另外,绝缘壳体的底面上设置的第一过水孔525与第一插孔形成独立密封的排水通道,溅入第一腔体56和第二腔体57中的水会瞬间自动从绝缘壳体的底面排出,从而起到防水作用。第一过水孔525可以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51.优选地,第一过水孔525为上孔径小下孔径大的锥形结构。本实施例的防触电结构采用漏小排大的原理,使漏进去的水少,排出的量大,溅入的水避免在绝缘壳体5内部积存,水顺利从第一过水孔525排出绝缘壳体5外,从而避免产生积水,使水无法形成回路。
52.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两个导电触片1的插孔部11上还设置有第二插口112,在两个导电触片的插孔部11之间设置有用于插接插头地线的中间触片6,中间触片6设置于第三
腔体58中,两个第二插口112与中间触片6呈三角形设置。两个第二插口112与中间触片6适应于标准三孔插头的插入。中间触片6连接地线导片61。第三腔体58也设有独立密封的排水通道,溅入第三腔体58中的水无法与第一腔体56或第二腔体57中的水形成回路,会瞬间从第一过水孔525中流出。
53.如图1所示,中间触片6靠近校正滑块2设置,校正滑块2靠近中间触片6的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底面向下倾斜的第二滑槽22。三孔插头插入时,地线插脚插入中间触片6中时,能够挤压第二滑槽22,使校正滑块2向前移动,进而推动绝缘推件3使弹片部12与导电片4接触导电。两个第二插口112下方均没有设置校正滑块2,起到防误差,防触电的作用。
54.优选地,如图5所示,绝缘推件3设有第一滑槽2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腔体56内,绝缘推件设有第二滑槽22的一端设置于第三腔体58内,第二隔板54靠近第一隔板的一端抵靠于校正滑块2上,第二隔板54靠近绝缘壳体5侧壁的一端卡于校正滑块2上。
55.优选地,如图1

图3所示,绝缘壳体包括底板52和上壳体51,底板52上设置有连接槽523,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设置于上壳体51的内部,上壳体的底端卡接于连接槽523中。连接槽523一部分围设于底板52的周边且另一部分设置于底板52上与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和第三隔板55的底端对应的位置,从而使第一腔体56、第二腔体57和第三腔体58分别独立隔离开。上壳体侧壁的底端设置有第一缺口515,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穿过第一缺口515延伸至上壳体51的前方。底板52的边侧上设置有卡扣524,上壳体51侧壁上设置有卡勾511,底板52通过卡扣524卡接于卡勾511上与上壳体51连接。卡扣524设置于底板52的两侧边上,两侧边上分别均匀设置有两个。第一插孔513设置于上壳体51的顶面上,多个第一插孔513与第一插口111、第二插口112和中间触片6对应设置。
56.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壳体51的顶面上侧设置有凹槽514,凹槽中设置有保护门7,保护门7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多个第一插孔513对应设置。
57.优选地,如图1所示,底板52上设置有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56和第二腔体57中,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分别设置于两个插孔部11的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之间,第一过水孔525在第一腔体56和第二腔体57中分别设置于底板52上对应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的位置,且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分别将第一过水孔525分割于两侧。第一挡板521和第二挡板522不仅使导电触片1的插孔部11支撑于其上,也使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分隔开,使三角插头使用时,两个第二插口112和中间触片6两两之间均不会形成回路。进入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的水均可以通过第一过水孔525流出。优选地,在底板52背离上壳体51的一面上且围绕每个第一过水孔525的外围均设置有底框526。底框526将绝缘壳体5支撑起,避免水流过大无法及时通过第一过水孔525流出,底框526也将每个腔体中流出的水分割开。
58.实施例2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如图8

图9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的防触电结构,还包括底座9和盖壳8,盖壳8盖于底座9上,盖壳8的内部设置有围板81,围板81将盖壳8的内部分割成容置腔82和接线腔83。接线腔83设置于盖壳8的一侧。防触电结构的绝缘壳体5设置于容置腔82中,围板81上设置有安装孔811,绝缘推件3卡接于安装孔811中。外接壁311的外侧设置有卡接槽314,绝缘推件3通过卡接槽314安装于围板81上。围板8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缺口812,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穿过第二缺口812延伸至接线腔83中。弹片部12向下折弯,穿
过第一缺口515和第二缺口812后向上折弯,至绝缘推件3的高度处再向上壳体51的中间折弯。
60.接线腔83中设置有多个限位条831,导电片4和导电触片的弹片部12通过限位条831定位,从而保证导电片4和弹片部12位置的稳定性。盖壳8在对应第一插孔51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85,底座9在对应第一过水孔525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水孔91。第二过水孔91为条形状,以防异物进入插座内。第二过水孔91的上孔径小于下孔径,以使水尽快排出。在对应地线导片61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二过水孔91,以使水尽快排出。底板52底部的底框526将相对应的第一过水孔525和第一过水孔525连接形成独立的过水通道。
61.优选地,盖壳的容置腔8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槽84,底座9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槽92,第一定位槽84与第二定位槽92对应设置,多个防触电结构的绝缘壳体5定位于第一定位槽84和第二定位槽92中。绝缘壳体5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耳512,绝缘壳体5通过连接耳512连接于盖壳8上。盖壳8与底座9通过多个定位柱连接。
62.优选地,插座的一端设置有开关10,开关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另一端连接导电片4。开关10控制插座中导电片4的带电状态。
63.对于未在本发明中描述的插座的结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6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