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5510发布日期:2021-07-27 15:3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各种标准的电连接器被使用,这些电连接器大多采用金属弹片夹持插头上金属杆的方式实现可靠连接,由于长期使用,金属弹片的夹持力逐渐下降,对插头的约束力减弱后,容易发生电连接器插头松脱,使得电连接器接触不良,电连接器插头损坏的同时加速老化插座,同时,由于插头的松脱,使得插头上的金属裸漏,增加了触电隐患;所以,需要引入一种新的家用电连接器,实现插座和插头可靠电连接的同时保证电连接器不会随使用次数的叠加而松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用以解决现有家用电连接器随使用次数增加会使得插头连接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座、插头、活动座和弹性材料;

所述插座前面为矩形板,用于与墙上固定盒相配合,实现将插座固定于墙体,所述插座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座滑动槽,用于约束活动座运动范围;所述活动座滑动槽底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弹性拨片,用于与插头上的约束槽相配合;

所述插头前端导体上设有约束槽,用于约束插座上弹性拨片运动;

所述活动座为内部设有导电弹片的中空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前端设有插头前端导体通过孔;

所述弹性材料主体轮廓为矩形,设置在活动座与插座上活动座滑动槽底部之间,用于保持活动座在未受外力时活动座前端与插座前面矩形板位于同一平面;

装配后,活动座设置在插座活动座滑动槽内,弹性材料设置在活动座与插座上活动座滑动槽底部之间,活动座内导电弹片与外部供电两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座滑动槽长度等于活动座长度加上未受力状态下的弹性材料长度。

优选地,所述弹性拨片对称设置两个,分别对应插头的两个前端导体,所述两个弹性拨片之间设置有中间板,中间板用于顶住弹性拨片,防止弹性拨片向内侧弯曲,所述弹性拨片包括弹性板和圆柱凸起,所述弹性板使用弹性材料,可实现上下弹性摆动,所述弹性板的前端连接圆柱凸起,所述圆柱凸起的直径小于约束槽宽度。

优选地,所述约束槽分别设置在插头两个前端导体内侧,所述约束槽路径为旋转90度的“m”形,在约束槽入口处为喇叭状引导口,用于引导弹性拨片的圆柱凸起滑入约束槽,所述约束槽的中间位置,即“m”形的中间向内弯折处上下两个尖角错开,位于右侧的第二尖角高于位于左侧的第一尖角;

所述约束槽的拐角处设有圆弧过度,以实现平滑运动;

所述约束槽的出口水平槽的顶端设有向上斜坡,与“m”形中间位置向下斜坡交汇形成第三尖角;

所述约束槽入口处喇叭状引导口的最低点低于第三尖角。

优选地,所述弹性拨片的圆柱凸起中心轴高度高于约束槽入口处喇叭状引导口的最低点,所述弹性拨片的圆柱凸起中心轴高度低于第三尖角。

优选地,弹性拨片的长度满足当弹性拨片的圆柱凸起位于插头约束槽的第一尖角和第二尖角之间时,活动座前面和插座前面矩形板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为弹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后,通过弹性拨片和约束槽的配合,实现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可靠连接,解决了原有家用电连接器采用导电弹片时长期使用会发生电连接器连接可靠性下降的问题,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头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头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活动座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活动座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另一个视角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插头、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立体图(插头插入开始时)。

图10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插头、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立体图(插头插入完成时)。

图11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插头、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立体图(插头拔出过程中)。

图12为本发明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的插座、插头、活动座和弹性材料装配体另一个视角立体图(插头拔出过程中)。

图中:1、插座;2、插头;3、活动座;4、弹性材料;5、矩形板;6、活动座滑动槽;7、横杆;8、弹性拨片;9、约束槽;10、前端导体;11、导电弹片;12、矩形框;13、通过孔;14、中间板;15、弹性板;16、圆柱凸起;17、喇叭状引导口;18、第二尖角;19、第一尖角;20、圆弧;21、向上斜坡;22、向下斜坡;23、第三尖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座1、插头2、活动座3和弹性材料4;

参见图1和图2,所述插座1前面为矩形板5,用于与墙上固定盒相配合,实现将插座1固定于墙体,所述插座1中间位置设有活动座滑动槽6,用于约束活动座3运动范围;所述活动座滑动槽6底部设有横杆7,所述横杆7上设有弹性拨片8,用于与插头2上的约束槽9相配合;

参见图3和图4,所述插头2前端导体10上设有约束槽9,用于约束插座1上弹性拨片8运动;

参见图5和图6,所述活动座3为内部设有导电弹片11的中空矩形框12,所述矩形框12前端设有插头前端导体通过孔13;

所述弹性材料4主体轮廓为矩形,设置在活动座3与插座1上活动座滑动槽6底部之间,用于保持活动座3在未受外力时活动座3前端与插座1前面矩形板5位于同一平面;

参见图7和图8,装配后,活动座3设置在插座活动座滑动槽6内,弹性材料4设置在活动座3与插座1上活动座滑动槽6底部之间,活动座3内导电弹片11与外部供电两级电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活动座滑动槽6长度等于活动座3长度加上未受力状态下的弹性材料4长度。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拨片8对称设置两个,分别对应插头2的两个前端导体10,所述两个弹性拨片8之间设置有中间板14,中间板14用于顶住弹性拨片8,防止弹性拨片8向内侧弯曲,所述弹性拨片8包括弹性板15和圆柱凸起16,所述弹性板15使用弹性材料,可实现上下弹性摆动,所述弹性板15的前端连接圆柱凸起16,所述圆柱凸起16的直径小于约束槽9宽度。

具体实施时,所述约束槽9分别设置在插头2两个前端导体10内侧,所述约束槽9路径为旋转90度的“m”形,在约束槽9入口处为喇叭状引导口17,用于引导弹性拨片8的圆柱凸起16滑入约束槽9,所述约束槽9的中间位置,即“m”形的中间向内弯折处上下两个尖角错开,位于右侧的第二尖角18高于位于左侧的第一尖角19;

所述约束槽9的拐角处设有圆弧20过度,以实现平滑运动;

所述约束槽9的出口水平槽的顶端设有向上斜坡21,与“m”形中间位置向下斜坡22交汇形成第三尖角23;

所述约束槽9入口处喇叭状引导口17的最低点低于第三尖角23。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拨片8的圆柱凸起16中心轴高度高于约束槽9入口处喇叭状引导口17的最低点,所述弹性拨片8的圆柱凸起16中心轴高度低于第三尖角23。

具体实施时,弹性拨片8的长度满足当弹性拨片8的圆柱凸起16位于插头1约束槽9的第一尖角19和第二尖角18之间时,活动座3前面和插座1前面矩形板5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材料4为弹簧。

参见图9-图12,使用时,当需要可靠连接插座1时,按照标准插接插头2的方式插入插头2,此时弹性拨片8上的圆柱凸起16在约束槽9入口处喇叭状引导口17的引导下,滑入约束槽9,随着插头2的插入,弹性材料4被压缩,此时圆柱凸起16运动到约束槽9上端滑槽最底部,此时用户松手,活动座3在弹性材料4推动下向外运动,此时由于弹性拨片8具有向下的弹力,伴随活动座3向外运动,推动插头2向外运动,弹性拨片8上圆柱凸起16滑入约束槽9的第一尖角19和第二尖角18之间,此时在弹性材料4作用下,插头2被向外推,圆柱凸起16不能继续向下运动,实现对插头2的固定;

当需要拨出插头2时,用户先按压插头2,类似于插入插头2的动作,然后再拔出插头2,在这个动作过程中,用户按压插头2时,圆柱凸起16被从第一尖角19和第二尖角18之间压出,越过第三尖角23后运动到“m”形滑槽最低端滑槽中,然后用户拔出插头2,圆柱凸起16从“m”形滑槽中滑槽,实现将插头2拔出。

本发明的卡扣式防脱家用电连接器,通过弹性拨片和约束槽的配合,实现了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可靠连接,解决了原有家用电连接器采用导电弹片时长期使用会发生电连接器连接可靠性下降的问题,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