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25484发布日期:2022-03-04 23:48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液晶显示器技术在显色性、发光效率、柔性等方面,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一代照明与显示技术成为投资和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的像素尺寸相对来说,尺寸更小,可适用于室内屏幕和小尺寸显示器的应用。
3.micro-led通常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氮化镓材料而形成,由于采用无机材料,因而不存在寿命短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蓝光micro-led的效率和寿命相对高,但是红光和绿光的性能相对较差,且一般需要分批巨量的转移至基板上,致使得到的产品良率较低,显示器实现全彩化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蓝光和红光micro-led需要分批巨量转移的步骤,而且有效延长了红光和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实现了micro-led的全彩化。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第二子像素区和第三子像素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6.驱动基板;
7.蓝光发光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的多个蓝光发光器件,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内的多个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内的多个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内的多个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8.色转换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内的第一色转换子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内的第二色转换子层,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
9.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内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内,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和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均包括多个色转换块,每一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和每一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均设有一所述色转换块;
11.一所述色转换块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一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或一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
12.可选的,所述色转换块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折射率层和多层第二折射率层,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
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13.可选的,所述色转换块朝向所述蓝光发光器件的一侧面设置有包围其对应的所述蓝光发光器件的高反挡墙。
14.可选的,所述高反挡墙与任一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一体成型。
15.可选的,多层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器件的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与所述高反挡墙一体成型。
16.可选的,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一色转换块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或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中包含第一色转换材料;
17.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二色转换块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或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中包含第二色转换材料;
18.所述第一色转换材料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材料包括量子点或钙钛矿。
19.可选的,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一色转换块包含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层叠设置的第一色转换功能层;
20.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二色转换块包含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层叠设置的第二色转换功能层;
21.所述第一色转换功能层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功能层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或钙钛矿。
22.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提供一驱动基板;
24.在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蓝光发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第二子像素区和第三子像素区,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内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内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内的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25.在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背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形成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内的第一色转换子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内的第二色转换子层,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
26.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采用蓝光发光器件作为光源,通过在蓝光发光器件上设置第一色转换子层或第二色转换子层,使得蓝光能够转变为所需颜色的光,避免了巨量转移发光器件的工序,既保证了产品良率,也有效的简化了制作工艺,且产品的寿命更长,实现了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转换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色转换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色转换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33.图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示意图;
34.图7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液晶显示器技术在显色性、发光效率、柔性等方面,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一代照明与显示技术成为投资和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的像素尺寸相对来说,尺寸更小,可适用于室内屏幕和小尺寸显示器的应用。
37.micro-led通常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氮化镓材料而形成,由于采用无机材料,因而不存在寿命短和稳定性差的问题。目前,蓝光micro-led的效率和寿命相对高,但是红光和绿光的性能相对较差,且一般需要分批巨量的转移至基板上,致使得到的产品良率较低,显示器实现全彩化比较困难。
3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体参见下述各实施例。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40.驱动基板100;
41.具体地,所述驱动基板100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所述驱动基板100上包括多个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的蓝光发光器件301相对应;
42.蓝光发光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在所述驱动基板100的一侧的多个蓝光发光器件301,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多个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多个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c内的多个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43.具体地,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包括蓝宝石衬底,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与驱动基板100上的驱动电路电性连接,通过驱动基板100上的驱动电路控制蓝光发光器件301的发光以及发光强弱。
44.色转换层30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
45.具体地,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可以将蓝光转变为
不同的颜色的光,且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对应的光的颜色不同,例如,光的颜色可以为红色和绿色,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三原色显示。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实施例中以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对应将蓝光转变为红光,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对应将蓝光转变为绿光为例进行说明。
4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蓝光发光器件301作为光源,通过在蓝光发光器件301上设置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或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使得蓝光能够转变为所需颜色的光,避免了巨量转移发光器件的工序,既保证了产品良率,也有效的简化了制作工艺,且产品的寿命更长,实现了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
4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和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
49.具体地,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可以为整面设置,即在第一子像素区a内,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全部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进而能够将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蓝光全部转变为红光;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还可以包括多个红色色转换块,该红色色转换块的形状可以为倒置的棱台状结构以覆盖对应的第一蓝色发光器件,所述红色色转换块还可以为盖状结构,以达到将第一蓝色发光器件完全覆盖,防止漏出蓝光造成混色的不良显示效果。
50.具体地,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可以为整面设置,即在第二子像素区b内,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全部第二蓝光发光器件,进而使得能够将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蓝光全部转变为绿光;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还可以包括多个绿色色转换块,该绿色色转换块的形状可以为倒置的棱台状结构以覆盖对应的第二蓝色发光器件,所述绿色色转换块还可以为盖状结构,以达到将第二蓝色发光器件完全覆盖,防止漏出蓝光造成混色的不良显示效果。
51.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在对应的区域内出现蓝光泄露造成混色的不良效果。
5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均包括多个色转换块,每一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和每一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均设有一所述色转换块;
53.一所述色转换块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一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或一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
54.具体地,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可以理解为由多个色转换块组成,色转换块可以通过刻蚀,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形成于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可以理解为由多个色转换块组成,色转换块可以通过刻蚀,热蒸发,电子束,磁控溅射,pecvd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形成于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
55.具体地,所述色转换块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56.具体地,所述色转换块的材料可以采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交替叠设形成。
57.具体地,所述色转换层302的材料可以包括si、sio2、sin、si、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zno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8.具体的,所述色转换块的材料除了包括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外还包括具有色转换性能的材料,例如量子点材料或者钙钛矿材料,以实现蓝转换为其它颜色的光。
5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色转换层302设置为多个色转换块的组合形式,一方面能够减少色转换层302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后期产品良率检测时,能够及时发现产生瑕疵问题的发光器件,并对其进行处理,提高产品的出厂良率。
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色转换块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第一折射率层c1和多层第二折射率层c2,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的折射率。
61.具体地,一层第一折射率层c1和一层第二折射率层c2叠设的结构可以称为一个亚单元,在一个所述色转换块中,所述亚单元的个数至少为5个,以达到较好的色转换效果。
62.具体地,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的材料靠近对应的蓝光器件设置,第一折射率层c1的材料为具有高折射率性能的材料;例如si,其折射率为4.11。
63.具体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的材料为具有低折射率性能的材料;例如sio2,其折射率为1.5。
64.具体的,所述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的组合还可以为tio2和mgf2,si和kcl等。
6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色转换块朝向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的一侧面设置有包围其对应的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的高反挡墙。
66.具体的,所述高反挡墙的材料为低折射率的材料,其具体可以与色转换块的第二折射率层c2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备。
6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高反挡墙能够使得在不同发光器件之间的黑色色阻结构200能够尽量少的吸收蓝光,使得蓝光总体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色转换块,实现蓝光的高效率转换,提高发光器件的光利用效率。
6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高反挡墙与任一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一体成型。
69.具体地,所述高反挡墙与任一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一体成型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蓝光发光器件或第二蓝光发光器件的光转化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约材料简化制程,不用额外设置其他的反射率高的材料。
7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多层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的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与所述高反挡墙一体成型。
71.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使色转换块对应的蓝光发光器件301的蓝光的转换效率达到最大,避免蓝色被黑色色阻结构200吸收,提高发光器件的光利用效率。
72.在一实施例中,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一色转换块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和/或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的材料中包含第一色转换材料;
73.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二色转换块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和/或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的材料中包含第二色转换材料;
74.所述第一色转换材料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材料包括量子点或钙钛矿。
75.具体地,所述第一色转换块为红色色转换块时,其材料可以为cdznse类材料,或者为cspbi。
76.具体地,所述第二色转换块为绿色色转换块时,其材料可以为inp类材料,或者为cspbbr。
77.在一实施例中,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一色转换块包含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层叠设置的第一色转换功能层;
78.任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的所述第二色转换块包含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c1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c2层叠设置的第二色转换功能层;
79.所述第一色转换功能层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功能层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或钙钛矿。
80.具体地,所述第一色转换功能层实现色转换功能的材料包括量子点或钙钛矿,当转换的颜色为红色时,所述第一色转换功能层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功能层的材料具体可以为:cdznse类材料或者为cspbi;当转换的颜色为绿色时,所述第一色转换功能层和/或所述第二色转换功能层的材料具体可以为:inp类材料或者为cspbbr。
81.上述两种设置进行色转换的材料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8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400,所述平坦层400设置于所述色转换层302和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层上,所述平坦层400包括填充部和平坦部,所述填充部位于各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之间的缝隙处,所述平坦部覆盖所述色转换层302和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层。
8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平坦层400填充缝隙,能够使得显示面板表面更为平坦,同时起到保护下方膜层的效果。
8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的交界处设置有黑色色阻结构200,该黑色色阻结构200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高度高于色转换层302的高度。
8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具有不同颜色的发光区的交界处设置黑色色阻结构200能够使得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器件之间不发生混色。
86.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87.s1、提供一驱动基板100;
88.s2、在所述驱动基板100的一侧形成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蓝光发光器件301,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c内的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89.s3、在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背离所述驱动基板100的一侧形成色转换层302,所述色转换层30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所述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一蓝光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上。
9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采用蓝光发光器件301作为光源,通过在蓝光发光器件
301上设置第一色转子层或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使得蓝光能够转变为所需颜色的光,避免了巨量转移发光器件的工序,既保证了产品良率,也有效的简化了制作工艺,且产品的寿命更长,实现了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
91.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2.提供一驱动基板100;
93.将多个蓝光发光器件301转移至驱动基板100上,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填充平坦化材料形成平坦层400,平坦层400将多个蓝光发光器件301之间的间隙填平;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c内的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94.在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的交界处形成黑色色阻结构200,以解决相邻的子像素区之间的混色问题;
95.在第一子像素区a内对应第一蓝光发光器件的位置形成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在第二子像素区b内对应第二蓝光发光器件的位置形成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
96.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7.提供一驱动基板100;
98.将多个蓝光发光器件301转移至驱动基板100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多个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a内的第一蓝光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b内的第二蓝光发光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区c内的第三蓝光发光器件;
99.在第一子像素区a内对应第一蓝光发光器件的位置形成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在第二子像素区b内对应第二蓝光发光器件的位置形成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
100.在第一子像素区a、第二子像素区b和第三子像素区c的交界处形成黑色色阻结构200,以解决相邻的子像素区之间的混色问题;
101.在所述驱动基板100上填充平坦化材料形成平坦层400,所述平坦层400包括填充部和平坦部,所述填充部位于各所述蓝光发光器件301之间的缝隙处,所述平坦部覆盖所述色转换层302和所述蓝光发光器件层。
102.综上,本技术采用蓝光发光器件301作为光源,通过在蓝光发光器件301上设置第一色转换子层302a或第二色转换子层302b,使得蓝光能够转变为所需颜色的光,避免了巨量转移发光器件的工序,既保证了产品良率,也有效的简化了制作工艺,且产品的寿命更长,实现了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全彩显示。
10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