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极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1600发布日期:2022-01-05 12: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极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极保护罩。


背景技术:

2.根据矿井《煤矿采掘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规定,井下用的局部接地极采用1根长度1.6m、直径不小35mm、壁厚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管制作,且钢管在埋入段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底板深度不得小于1.5m(偏差不大于 15
°
)。局部接地极上部露出底板50~100mm,且安装在配电点以外潮湿的地方。也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接应用面积不小于 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3.由于井下环境复杂,接地极易被煤泥或杂物掩埋,为此考虑加工制作一个护罩进行防护并喷上接地符号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可以将接地电阻检测牌放在护罩上面的支架上,增加美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极保护罩,能够保护接地极不被水沟淤泥掩埋,并提高警示作用,避免误碰伤或损坏接地极。
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极保护罩,包括接地极、接地线和罩体;所述接地极的下端埋入地下,所述接地极的上端露出地面且与所述接地线相连接;所述罩体对应罩扣在所述接地极的上方,所述罩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接地线的进线缺口;所述罩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罩体的上方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方设置有检测牌的牌架。
6.进一步地,所述罩体为空心圆柱状,所述罩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内环体;所述支杆的下端连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横截面为“匚”字状,所述外环体由上夹板、下夹板和侧夹板一体连接而成;所述外环体对应套接在所述内环体的外侧,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位于所述内环体的上下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下方一体连接有横板条;所述内环体设置在所述罩体的顶端外侧,所述内环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横板条的两个下凹槽;所述横板条的一端和其中一个下凹槽的内壁铰接连接,使封盖可以翻转;所述横板条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夹板的内直径,所述上夹板和侧夹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横板条转动的翻转缺口。
8.进一步地,所述内环体和所述横板条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锯齿槽,所述上夹板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锯齿块;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间距大于所述内环体的厚度。
9.进一步地,所述观察口和所述封盖均为圆形,所述封盖的半径大于所述观察口的半径,所述上夹板的内半径大于所述封盖的半径;所述翻转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板条的宽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牌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提手,所述封盖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提手。
11.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底环结构,所述底环结构上竖向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极保护罩,其有益效果如下:
13.1)保护接地极不被水沟淤泥掩埋,提高接地极的管理标准;
14.2)给过往人员以警示作用,避免误碰伤或损坏接地极;
15.3)设置有牌架,便于放置接地电阻检测牌,提高质量标准化,且牌架可以通过内环体和外环体进行转动,方便调节牌架的朝向;
16.4)保护罩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封盖,便于检查接地极与接地线的连接情况。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2为封盖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3为保护罩的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20.附图4为保护罩的各部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2.如附图1至4所述的一种接地极保护罩,包括接地极1、接地线2和罩体3。所述接地极1的下端埋入地下,所述接地极1的上端露出地面且与所述接地线2相连接,接电线2也可为接地扁铁。所述罩体3对应罩扣在所述接地极1的上方,所述罩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接地线2的进线缺口4,进线缺口4的大小与接地线2的规格相适应。所述罩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地面上。所述罩体3的上方设置有竖向的支杆5,所述支杆5的上方设置有接地电阻检测牌的牌架6,接地电阻检测牌上通常标示有接地阻值、测量日期、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等,便于管理,提高质量标准化。
23.所述罩体3为空心圆柱状,罩体3的下底镂空并倒扣在接地极1上,所述罩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内环体7。所述支杆5的下端连接有外环体8,外环体8的结构如附图4 中所示,所述外环体8的横截面为“匚”字状,所述外环体8由上夹板9、下夹板10 和侧夹板11一体连接而成。所述外环体8对应套接在所述内环体7的外侧,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0分别位于所述内环体7的上下两侧。内环体7和外环体8相对转动,可以调节牌架6的朝向,方便使用。
24.如附图3和4中所示,所述罩体3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12,所述观察口12上设置有封盖13,所述封盖13的下方一体连接有横板条14。所述内环体7设置在所述罩体3 的顶端外侧,所述内环体7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横板条14的两个下凹槽15。在封盖13 封闭观察口12时,横板条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下凹槽15内。所述横板条14的一端和其中一个下凹槽15的内壁铰接连接,使封盖13可以翻转。所述横板条14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夹板9的内直径,如附图2中所示,上夹板9的下端对应盖住横板条14,使封盖13无法翻转。所述上夹板9和侧夹板11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横板条14转动的翻转缺口16,如附图3中所示,当翻转缺口16转动至横板条14所在位置时,封盖13方可翻转,封盖13翻转后方便对接地极1和接地线2的连接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封盖13上通常还会喷涂红白相间警示漆,以提高警示作用。
25.所述内环体7和所述横板条14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锯齿槽17,所述上夹板9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锯齿块22,在重力的作用下,锯齿块22和锯齿槽18相对卡合,防止内环体7和外环体8任意转动。所述上夹板9和下夹板10的间距大于所述内环体7的厚度,向上提起外环体8即可使外环体8和内环体7相对转动,以便根据需要将牌架6 的朝向控制在某一方向,
26.所述观察口12和所述封盖13均为圆形,所述封盖13的半径大于所述观察口12的半径,以便封盖13彻底遮住观察口12。所述上夹板9的内半径大于所述封盖13的半径,以免封盖13翻转时和上夹板9碰触干涉。所述翻转缺口16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板条14 的宽度,使封盖13翻转更为顺畅。
27.所述牌架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提手18,方便提起外环体8以使外环体8和内环体7 相对转动。所述封盖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提手19,方便翻转封盖13。
28.所述罩体3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底环结构20,所述底环结构20上竖向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1,通过固定螺栓21将罩体固定在地面上。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