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8629发布日期:2021-11-10 10:1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降低工作噪音的结构。


背景技术:

2.时钟弹簧又叫旋转连接器、气囊游丝、螺旋电缆,旋转开关等,安装在转向盘下方,随转向盘做左右旋转运动。转动架式时钟弹簧主要由转子、定子、扁平电缆(ffc)、转动架等构成:扁平电缆一端与定子固定、另外一端与转子固定,扁平电缆在转子侧、定子侧的绕向相同,并通过转动架的开口,由于转子、定子的半径差使得扁平电缆在转动架的开口处呈圆弧状,扁平电缆在转子、定子、转动架的共同约束下保持环状形态。时钟弹簧的转子左右旋转运动时,时钟弹簧的转子、定子便会有相对转动,此时转动架的开口处呈圆弧状的扁平电缆便会推(拉)动转动架做旋转运动。扁平电缆、转子、定子、转动架组成了行星齿轮系统,转动架相当于行星架其会在扁平电缆的推(拉)下做旋转运动。常见的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转子转动时,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处由于需要承受反复推拉转动架时的推力、拉力,易出现该处耐久性不足该处扁平电缆回折、断裂的现象,从而导致时钟弹簧损坏。由于扁平电缆自然状态为平直状态,在转子端出线处的扁平电缆会对转动架产生向外的推力使得时钟弹簧易出现较大的工作噪音,影响驾驶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时钟弹簧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处强度来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同时又降低工作噪音的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位置处增设一个用于提高该处强度的撑片,该撑片呈圆弧状并与转子的圆弧相吻合,该撑片粘在转子端出线位置处扁平电缆的内侧;转子上设置有容纳撑片圆弧段的圆弧,以使撑片与转子形成整圆形状。撑片使用注塑工艺生产,该撑片前端处有凸键,转子上设有凹槽,凸键与凹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以起到扁平电缆在推、拉转动架受到推力、拉力时对扁平电缆的固定。
5.扁平电缆与转子、定子、转动架等组成一个类似行星齿轮系统。转动架相当于行星架,在扁平电缆的推(拉)下做旋转运动。该撑片与扁平电缆共同推动转动架旋转。该撑片的材质为塑料注塑成型。
6.该方案的特点在于:撑片使用注塑工艺生产,该撑片有凸键,转子有凹槽,凸键凹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该撑片呈圆弧状与转子圈的圆弧相吻合,转子上设置有容纳撑片圆弧断的圆弧,以达到撑片与转子可以形成整圆的效果。扁平电缆出线顺畅对转动架没有向外的推力使得时钟弹簧有更低的工作噪音。增加了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处强度,提高了转动架式时钟弹簧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8.图2是扁平电缆及撑片结构示意图;
9.图3是撑片与转子的片结构示意图;
10.图中:1.转子,1

1.转子上凹槽;2.撑片,2

1撑片的凸键;3.扁平电缆,3

1扁平电缆转子固定端,3

2.扁平电缆定子固定端,3

3.扁平电缆出线位置;4.定子;5.转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11.转动架式时钟弹簧主要由转子1、定子4、扁平电缆(ffc)3、转动架5构成。扁平电缆转子固定端3

1与转子1固定,扁平电缆定子固定端3

2与定子4固定,扁平电缆3穿过转动架5上的开口,在转子1侧与定子4侧的绕向相同,由于转子1、定子4的半径差使得扁平电缆在转动架的开口处呈u形,扁平电缆3在转子1、定子4、转动架5的共同约束下呈环形+u形状态。
12.时钟弹簧的转子1左右旋转运动时,扁平电缆出线位置3

3与撑片2共同推动扁平电缆3在转动架5开口处的u形弧使转动架5做旋转运动。撑片2采用双面胶胶粘在扁平电缆出线位置3

3处,胶粘位置在扁平电缆3的内侧,即靠近圆心的一侧,此处的扁平电缆3在双面胶的作用下与圆弧贴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的结构,其特征是在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位置处增设一个用于提高该处强度并共同推动转动架旋转的撑片,该撑片呈圆弧状并与转子的圆弧相吻合,该撑片粘在转子端出线位置处扁平电缆的内侧;转子上设置有容纳撑片圆弧段的圆弧,以使撑片与转子形成整圆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的结构,其特征是撑片使用注塑工艺生产,该撑片前端处有凸键,转子上设有凹槽,凸键与凹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

技术总结
一种可提高转动架式时钟弹簧耐久性的结构,目的是通过增加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处强度来提高时钟弹簧耐久性;本实用新型在时钟弹簧转子端扁平电缆出线位置处增设一个用于提高该处强度并共同推动转动架旋转的撑片,该撑片呈圆弧状并与转子的圆弧相吻合,该撑片粘在转子端出线位置处扁平电缆的内侧;转子上设置有容纳撑片圆弧段的圆弧,以使撑片与转子形成整圆形状;撑片使用注塑工艺生产,该撑片前端处有凸键,转子上设有凹槽,凸键与凹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槽形成了对撑片的限位。


技术研发人员:闫春刚 方小海 付勇强 郭飞 许志鸿 张慧琴 张开云 张胜 朱海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中航锦恒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