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5118发布日期:2021-12-25 01: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脚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导线受损断裂的引脚部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所述引脚部件的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2.线圈组件在通电时可以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利用电流与线圈的这种相互作用(即,电感)可以在电路中实现扼流、滤波、振荡等功能。因此,线圈组件作为核心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电机等多种电气产品中,线圈组件的性能优劣对电气产品的使用和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3.通常,在线圈组件中,利用引脚部件将线圈组件的导线与外电源连接,从而对线圈组件进行供电和信号采集。在现有的线圈组件中,当制作线圈组件或将线圈组件安装在电气产品上时,会不可避免地碰到缠绕在引脚部件外边缘的线圈导线。然而,由于常用的导线直径最大为0.254mm左右,最小仅为0.040mm左右,因此,这种较细的线圈导线在受到外力碰撞等作用下非常容易发生受损或断裂,这使得线圈组件失效,并且整个电气产品无法正常工作。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概要,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完全范围或本实用新型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导线受损断裂的引脚部件以及包括该引脚部件的线圈组件,从而确保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能够正常地工作并且提高电气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引脚部件,所述引脚部件包括:导线安装部,所述导线安装部位于所述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以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导线安装部朝向所述引脚部件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安装部包括容纳导线的导线容纳部以及位于所述导线容纳部外侧的导线保护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容纳部具有靠近所述插入部的第一容纳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所述导线保护部包括平行延伸部和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容纳端部沿横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平行延伸部从所述横向连接部沿朝向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的方向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容纳部具有靠近所述插入部的第一容纳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所述导线保护部包括平行延伸部和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沿横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平行延伸部从所述横向连接部沿朝向所述第二容纳端部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保护部具有靠近所述插入部的第一保护端
部和与所述第一保护端部相反的第二保护端部,所述导线容纳部包括平行延伸部和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从所述第一保护端部沿横向向内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平行延伸部从所述横向连接部沿朝向所述第二保护端部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保护部的外边缘与所述插入部的外边缘齐平。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容纳部具有靠近所述插入部的第一容纳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所述导线保护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并且从所述第二容纳端部延向外且朝向第一容纳端部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容纳部形成为从所述导线保护部的外周表面向内凹入的螺旋形凹槽。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安装部形成有内部空腔以及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所述内部空腔构成所述导线容纳部,并且所述内部空腔的外周壁构成所述导线保护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引脚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引脚部件的固定孔和供导线穿过的引线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供导线缠绕;成对设置的上述引脚部件,所述引脚部件的插入部穿过形成在所述线圈架上的插孔;以及导线,所述导线从所述线圈架被引出并容纳于所述引脚部件的导线容纳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能够利用导线保护部保护导线免受外部作用和碰撞,由此防止导线受损断裂,确保引脚部件及线圈组件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整个电气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仅以示意性的方式示出,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在附图中:
1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20.图2a和图2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
21.图3a和图3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
22.图4a和图4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
23.图5a和图5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
24.图6a和图6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
25.图7a和图7b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
分解立体图和主视图;以及
26.图7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照附图,借助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以下详细描述仅仅是意在说明的目的,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途进行限制。
28.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例如“上”、“下”、“内”、“外”之类的方位术语,仅意在结合附图起到清楚说明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相关部件的定向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部件之间的位置定向关系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而改变。
2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如所示出的,线圈组件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00、第二引脚部件300以及导线400。线圈架100可以形成为大致筒形的形状,并且线圈架100可以设置有插孔110和凹部120。第一引脚部件200和第二引脚部件300成对设置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引脚部件200和第二引脚部件300穿过线圈架100的插孔110插入在线圈架100中。导线400可以围绕凹部120的外周缠绕在线圈架100上,并且导线400可以从凹部120延伸并缠绕和/或焊接在第一引脚部件200和第二引脚部件300的下侧上,从而利用引脚部件将线圈组件的导线与外电源连接,以对线圈组件进行供电和信号采集。
30.然而,在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中,经常发生线圈组件失效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发现,当制作线圈组件或将线圈组件安装在电气产品上时,缠绕在引脚部件外侧边缘(例如图1中的a部所示区域)的导线400非常容易遭受外部的碰撞,由于常用的导线400较细,其在受到外力碰撞等作用下非常容易发生受损或断裂,这使得线圈组件无法正常工作。
3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引脚部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下将对改进的引脚部件及包括其的线圈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32.首先参照图2a和图2b,其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10。线圈组件1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10、第二引脚部件31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10和第二引脚310部件的功能相同,结构呈镜像对称,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10进行描述。
33.第一引脚部件21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1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11。导线安装部21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2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1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1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2a的上端部)延伸。如图2b所示,导线安装部21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1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1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1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13上。导线容纳部213具有靠近插入部211的第一容纳端部(即,图2a中的上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即,图2a中的下端部)。导线保护部214可以包括平行延伸部216和横向连接部218,横向连接部218可以从导线容纳部213的下端部(即,第二容纳端部)沿横向向外的方向(即,远离线圈架100的中心c)延伸,并且平行延伸部216可以从横向连接部218沿
朝向导线容纳部213的上端部(即,向上)的方向延伸。在此,应当说明的是,平行延伸部216可以与导线容纳部213平行地延伸,也可以与导线容纳部呈一定角度地延伸,但是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平行延伸的结构可以确保导线具有充足的缠绕空间。
34.在制作线圈组件10或将线圈组件10安装在电气产品上时,即使第一引脚部件210与外部物体发生碰撞或者受到操作工从外部施加的力,这些碰撞或外力作用也仅施加在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14上,从而可以保护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13上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35.如图2a所示,第一引脚部件210还可以包括固定孔215和引线孔217。固定孔215可以与线圈架100中对应的弹性突出部配合,从而将第一引脚部件210固定在线圈架100中。引线孔217可以供导线400穿过并缠绕在第一引脚部件210的上侧,由此,第一引脚部件210相对于线圈架100的位置被进一步固定。固定孔215和引线孔217可以使第一引脚部件210相对于线圈架100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从而便于将导线400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13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引脚部件210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线圈架100形成为一体,此时,可以省略固定孔215和引线孔217。此外,尽管在此示出了导线安装部212位于第一引脚部件210的下端部,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导线安装部也可以位于第一引脚部件210的上端部。
36.图3a和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20。线圈组件2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20、第二引脚部件32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20和第二引脚320部件的结构对称功能相同,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20进行描述。
37.第一引脚部件22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2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21。导线安装部22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3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2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2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3a的上端部)延伸。如图3b所示,导线安装部22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2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2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2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23上。导线容纳部223具有靠近插入部211的第一容纳端部(即,图3a中的上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即,图3a中的下端部)。导线保护部224可以包括平行延伸部226和横向连接部228,横向连接部228可以从导线容纳部223的上端部(即,第一容纳端部)沿横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并且平行延伸部216可以从横向连接部228沿朝向导线容纳部213的下端部(即,第二容纳端部)的方向延伸。
38.在制作线圈组件20或将线圈组件20安装在电气产品上时,即使第一引脚部件220与外部物体发生碰撞或者受到操作工从外部施加的力,这些碰撞或外力作用也仅施加在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24上,从而可以保护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23上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39.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10类似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20的第一引脚部件220也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固定孔225和引线孔227以使第一引脚部件220相对于线圈架100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从而便于将导线400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23上。替代性地,第一引脚部件220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线圈架100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省略
固定孔225和引线孔227。
40.图4a和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30。线圈组件3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30、第二引脚部件33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30和第二引脚330部件的结构对称功能相同,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30进行描述。
41.第一引脚部件23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3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31。导线安装部23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4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3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3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4a的上端部)延伸。如图4a所示,导线安装部23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3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3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3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33上。导线保护部234可以具有靠近插入部231的第一保护端部(即,图4a中的上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保护端部(即,图4a中的下端部)。导线容纳部233可以包括平行延伸部236和横向连接部238,横向连接部238可以从导线保护部234的上端部(即,第一保护端部)沿横向向内的方向延伸,并且平行延伸部236可以从横向连接部238沿朝向导线保护部234的下端部(即,第二保护端部)的方向延伸。
42.优选地,如图4a和4b所示,导线保护部234的外边缘可以与插入部231的外边缘齐平。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引脚部件230及线圈组件30的整体宽度减小,从而便于将线圈组件30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
43.此外,尽管在图4a和4b中横向连接部238示出为从导线保护部234的上端部横向向内延伸,并且平行延伸部236示出为从横向连接部238向下延伸,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横向连接部也可以从导线保护部234的下端部横向向内延伸,并且平行延伸部可以从横向连接部向上延伸。
44.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1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20类似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30的第一引脚部件230也可以选择性地形成有固定孔235和引线孔237。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30也可以保护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33上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从而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46.图5a和图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40。线圈组件4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40、第二引脚部件34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40和第二引脚340部件的结构对称功能相同,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40进行描述。
47.第一引脚部件24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4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41。导线安装部24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5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4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4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5a的上端部)延伸。导线安装部24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4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4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4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43上。导线容纳部243具有靠近插入部241的第一容纳端部和与第一容纳端部相反的第二容纳端部。导线保护部244
形成为圆弧形状并且从第二容纳端部延向外且朝向第一容纳端部的方向延伸。此外,尽管在图5a和5b中导线保护部244示出为从导线容纳部243的下端部向外且向上延伸的圆弧形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导线保护部244可以形成为从导线容纳部243的上端部向外且向下延伸的圆弧形状。
48.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类似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40的第一引脚部件240也可以选择性地形成有固定孔245和引线孔247。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40可以利用导线保护部244保护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43上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从而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50.图6a和图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50。线圈组件5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50、第二引脚部件35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50和第二引脚350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50进行描述。
51.第一引脚部件25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5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51。导线安装部25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6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5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5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6a的上端部)延伸。导线安装部25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5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5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5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缠绕和/或焊接在导线容纳部253上。导线容纳部253可以形成为从导线保护部254的外周表面向内凹入的螺旋形凹槽。导线容纳部253可以包括单个螺旋形凹槽,替代性地,导线容纳部253也可以包括多个以相同间距间隔开的多个螺旋形凹槽并且在相邻螺旋形凹槽之间形成有连接凹槽。这种螺旋形凹槽可以确保导线400平滑地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53内,防止导线400在尖锐的弯折部处发生断裂。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50可以利用导线保护部254保护缠绕在导线容纳部253上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从而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53.图7a和图7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60。线圈组件60可以包括线圈架100、第一引脚部件260、第二引脚部件360以及导线400。由于线圈架100和导线400的结构和功能与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架和导线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此外,由于第一引脚部件260和第二引脚360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同,以下将主要对第一引脚部件260进行描述。
54.第一引脚部件260可以包括导线安装部262以及将第一引脚部件插入线圈架的插入部261。导线安装部262可以位于引脚部件的第一端部(即,图6a中的下端部),插入部261可以从导线安装部262朝向引脚部件的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即,图6a的上端部)延伸。参照图7c,导线安装部262可以包括导线容纳部263和位于导线容纳部263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64。导线安装部262可以形成有内部空腔以及与该内部空腔连通的穿孔266,该内部空腔构成导线容纳部263,并且内部空腔的外周壁构成导线保护部264。导线400可以从线圈架100被引出并容纳在导线容纳部263内。
55.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线圈组件60时,导线400从线圈架100引出并穿过穿孔266进入导线容纳部263内,此时,外侧的导线保护部264可以保护容纳在导线容
纳部263内的导线400不受外力或碰撞的作用,从而防止导线400发生断裂失效。
56.优选地,穿孔266可以位于主体262的朝向线圈架100的一侧,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在将导线400从线圈架100穿过穿孔266引入导线容纳部263内时,由于导线400暴露于远离线圈架100的外侧而受到外力碰撞等作用。
57.尽管在图6a

7b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引脚部件250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引脚部件260也可以形成有固定孔和引线孔。
5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些实施方式,并提及了一些可能的替代方案,这些已提及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某些显而易见的改型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9.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示例,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