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耦合器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7277发布日期:2022-01-05 13: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耦合器及其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耦合器及其插头和插座。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对防水防尘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所,目前的电连接耦合器无法满足相关要求或防水防尘效果不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电连接耦合器可以克服上述功能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耦合器及其插头和插座,可以有效防水防尘,使产品更安全可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耦合器,包括插头与插座。其中,所述电连接耦合器还包括以下密封结构至少其中之一:电源线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出线端及/或所述插头的出线端,包裹并密封所述插座的出线端的插座电源线及/或所述插头的出线端的插头电源线;插入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的上盖上与所述插头相接触的插入接触面之上;连接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插座的下盖与底座之间的连接面之间。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密封结构包括:连接底座,其上具有第一穿孔,所述连接底座的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弹性套筒,其上具有第二穿孔;锁扣,其上具有第三穿孔,所述锁扣的远离所述出线端的一端上形成有能够受力向内压紧的锁紧部;螺帽,其上具有第四穿孔,在所述第四穿孔的邻近所述出线端的一端的孔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底座的所述外螺纹配合螺纹锁紧的内螺纹;其中,所述连接底座是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出线端及/或所述插头的出线端;所述插座电源线及/或所述插头电源线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安装;所述弹性套筒是通过所述第三穿孔安装于所述锁扣内且其远离所述出线端的一端是部分伸出至所述锁扣的所述锁紧部,所述锁扣是通过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连接底座配合安装,所述螺帽是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连接底座的所述外螺纹配合螺纹锁紧安装,且所述螺帽在锁紧安装时通过所述锁紧部压紧所述弹性套筒的所述一端以紧密包裹所述插座电源线及/或所述插头电源线。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的所述锁紧部包括沿所述第三穿孔的周围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锁紧柱,且所述多个锁紧柱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出线端的一端并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螺帽的所述第四穿孔的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螺帽在锁紧安装时通过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多个锁紧柱的所述第一斜面配合以使所述多个锁紧柱向内压紧所述弹性套筒。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筒包括邻近所述出线端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出线端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及/或,所述弹性套筒的所述第二穿孔包括邻近所述出线端的第一穿孔部分和远离所述出线端的第二穿孔部分,且所述第一穿孔部分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穿孔部分的孔径。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与所述连接底座配合安装的部分的外表面
上还设置有锁扣密封圈,与所述连接底座的所述第一穿孔的孔壁配合密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的本体包括第一本体部分和第二本体部分,所述第一本体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分的外径,且所述第一本体部分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分之间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分的插入端面上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插座的所述上盖上形成有与所述插头的所述本体配合插入的插入通道,且所述插入通道上形成有第一插入接触面和第二插入接触面;所述插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及/或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入接触面上,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入接触面上;其中,在所述插头插入后,所述第一插入接触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及/或,所述第二插入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耦合器为插入旋转式耦合器,且所述插座的所述上盖的所述插入通道上还设置有旋转螺纹,所述插头的所述第二本体部分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螺纹配合螺纹旋紧的旋转凸块。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密封结构包括连接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插座的所述下盖的第一连接面上,或设置于所述插座的所述底座的第二连接面上。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其为如上所述的电连接耦合器的插头。
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插座,其为如上所述的电连接耦合器的插座。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线密封结构、插入密封结构和连接密封结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实现有效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使产品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耦合器的组装后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a为图2中插头的出线端上的电源线密封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b为图3中插头的部分结构的纵剖示意图;
19.图4a为图2中插头的出线端上的电源线密封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b为图4a中除连接底座外的其它结构的纵剖示意图;
21.图5a为图1中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b为图5a中插座的俯视图;
23.图6为图5a中插座去除底座之后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耦合器100包括插头10和插座20。所述插头10包括本体11且所述本体11上具有插销12,所述插头10的插头电源线是自出线端17穿出。所述插座20包括上盖21、下盖22、底座23以及装饰面板24,所述上盖21上形成有与所述插头10的所述本体11配合插入的插入通道201,所述下盖22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12配合导电连接的插座电极(图中未示),所述上盖21与所述下盖22配合组装于所述底座23
和所述装饰面板24之间。所述插座20的插座电源线是自出线端27穿出。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连接耦合器100还包括电源线密封结构30(具体结构请参见图3a~4b)、插入密封结构40(具体结构请参见图5a~5b)和连接密封结构50(具体结构请参见图6)等密封结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电源线密封结构30是设置于所述插座20的出线端27及/或所述插头10的出线端17,用以包裹并密封所述插座20的出线端27的插座电源线(图中未示)及/或所述插头10的出线端17的插头电源线(图中未示)。所述插入密封结构40是设置于所述插座20的上盖21上与所述插头10相接触的插入接触面之上。所述连接密封结构50是设置于所述插座10的下盖22与底座23之间的连接面之间。
26.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耦合器100是以插入旋转式耦合器为例,即所述插头10是插入所述插座20中并旋转一预定角度后与所述插座20导电连接。但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连接耦合器100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耦合器,例如直接插入式耦合器,即插头可以是直接插入插座中直接导电连接,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下面以设置于所述插头10的出线端17的电源线密封结构30为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密封结构30的结构。
28.如图2~4b所示,所述电源线密封结构30可包括连接底座31、弹性套筒32、锁扣33以及螺帽34。其中,如图4a所示,所述连接底座31上具有第一穿孔310,且所述连接底座31的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311。如图4a和4b所示,所述弹性套筒32上具有第二穿孔320。所述锁扣33上具有第三穿孔330,且所述锁扣33的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一端上形成有能够受力向内压紧的锁紧部331。所述螺帽34上具有第四穿孔340,且在所述第四穿孔340的邻近所述出线端17的一端的孔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底座31的所述外螺纹311配合螺纹锁紧的内螺纹341。其中,所述连接底座31是设置于所述插头10的出线端17。所述插头电源线18(如图3a所示)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310、所述第二穿孔320、所述第三穿孔330和所述第四穿孔340安装。所述弹性套筒32是通过所述第三穿孔330安装于所述锁扣33内,且其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一端是部分伸出至所述锁扣33的所述锁紧部331(如图3b所示)。所述锁扣33是通过所述第一穿孔310与所述连接底座31配合安装,安装好后的所述锁扣33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螺帽34是通过所述内螺纹341与所述外螺纹311配合螺纹锁紧安装,安装好后的所述螺帽34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帽34在锁紧安装时可通过所述锁紧部33压紧所述弹性套筒32的一端,以紧密包裹所述插头电源线18。
29.如图4a和4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扣33的所述锁紧部331例如可包括沿所述第三穿孔330的周围均匀间隔布置的多个锁紧柱3311。并且,所述多个锁紧柱3311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一端并向内倾斜的第一斜面3312。相应地,在所述螺帽34的所述第四穿孔340的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3312匹配的第二斜面342。所述螺帽34在锁紧安装时,可通过所述第二斜面342与所述多个锁紧柱3311的所述第一斜面3312配合,以使所述多个锁紧柱3311向内压紧所述弹性套筒3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螺帽34的所述第四穿孔340的孔径例如是自邻近所述出线端17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另一端呈减小分布,即所述第四穿孔340包括内径依次减小的第一穿孔部分3401(其孔壁上具有内螺纹341)、第二穿孔部分3402、第三穿孔部分3403、以及第四穿孔部分3404,其中所述第三穿孔部分3403形成所述第二斜面342,如此,在所述螺帽34旋转安装的过程中,随着所述螺帽34的旋转,通过所述第二斜面342挤压所述锁扣33,使所述锁扣33
的所述多个锁紧柱3311内缩以抱紧所述插头电源线,从而达到密封和防水防尘的目的。
30.如图4a和4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筒32例如可包括邻近所述出线端17的第一部分321和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第二部分322,且所述第一部分32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322的外径。如图4b所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筒32的所述第二穿孔320例如还可包括邻近所述出线端17的第一穿孔部分3201和远离所述出线端17的第二穿孔部分3202,且所述第一穿孔部分320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穿孔部分3202的孔径。此种结构的弹性套筒32可以使得安装更为容易,以及使得所述螺帽34在锁紧安装时更为省力和锁紧更为容易,使密封效果更佳。
31.如图4a和4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扣33与所述连接底座31配合安装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锁扣密封圈332,可与所述连接底座31的所述第一穿孔310的孔壁配合密封,以使密封效果更佳。
32.结合参考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头10的所述本体11例如可包括第一本体部分111和第二本体部分112,且所述第一本体部分1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分112的外径。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分11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分112之间形成第一接触面14,所述第二本体部分112的插入端面上形成第二接触面15。而如图5a和5b所示,所述插座20的所述上盖21上的所述插入通道201上形成有第一插入接触面214和第二插入接触面215。所述插入密封结构40例如可包括第一密封圈41及/或第二密封圈42。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圈41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入接触面214上,所述第二密封圈42可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入接触面215上。如此,在所述插头10插入后,所述第一插入接触面214与所述第一接触面14之间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41密封,及/或,所述第二插入接触面215与所述第二接触面15之间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42密封。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连接耦合器为插入旋转式耦合器时,所述插座20的所述上盖21的所述插入通道201上还可设置有旋转螺纹211(如图5a所示),而所述插头10的所述第二本体部分112上可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旋转螺纹211配合螺纹旋紧的旋转凸块13(如图2所示)。
34.如图5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20例如还可以包括防尘盖25,其上可具有插入孔251,以供所述插头上的所述插销插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插座20例如还可以包括安装柱26,其可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防尘盖25可通过所述安装柱26安装。并且,结合参考图2所示,所述插头10上还可以具有插孔16,在所述插头10插入所述插座20中时,所述安装柱26可插入所述插孔16中。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插座20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密封结构50例如可包括连接密封圈51,其可设置于所述下盖22的第一连接面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密封圈51例如也可设置于所述插座的所述底座的第二连接面上。如此,当所述下盖22通过螺钉组装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下盖22与所述底座23之间的界面可以通过所述连接密封圈51实现密封。
36.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线密封结构30、插入密封结构40和连接密封结构50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实现有效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使产品更安全可靠。
37.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
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