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侦测功能的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3977发布日期:2022-08-20 02:1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带侦测功能的卡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带侦测功能的卡座。


背景技术:

2.各类电子卡(如sim卡、存储卡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内,用于通信及增加存储容量等。在多数电子设备内,一般要求具备识别卡座内的是否插入电子卡的功能,以使系统确知卡座内的状态而调整相应的功能与服务。现有卡座的侦测开关多种多样,多数设计在尾部,尾部设计方案可以采用独立的静端子与动端子接触及断开实现开关功能;或者直接利用金属外壳冲压形成动端子的方式来实现开关功能,但是尾部方案存在长度较短,力臂较小的问题,弹性力臂容易降服。也有设计在横向外侧的侦测端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20264742.7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带侦测功能的卡座,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使动端子在横向方向形变来接触静端子,该方案对于电子卡干涉动端子的力度及位置要求较高,若精度不够容易导致接触不良或者导致始终处于接触状态而失去开关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其侦测功能稳定可靠、不易失效。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侦测端子、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外壳及通过所述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围设成的承载空间,所述侦测端子与导电端子一体冲压成型并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板及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至少其中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缺口及安装部,所述侦测端子位于所述缺口及安装部上,所述侦测端子包括第一侦测端子与第二侦测端子,所述第一侦测端子包括自所述绝缘本体内延伸出的竖直部、自所述竖直部后端顶部向内垂直翻折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外侧后端向上翻折形成的被包裹部,所述第二侦测端子包括自所述绝缘本体延伸出来后再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端,所述被包裹部成型有延伸至所述承载空间内的绝缘块,所述被包裹部的外侧部分暴露于所述绝缘块外形成第一触点部,所述接触端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触点部,所述第一触点部位于所述第二触点部上方,且所述第一触点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部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5.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侦测端子通过料带连接为一体,在注塑成型后,部分所述料带切除使所述导电端子与侦测端子相互电隔离,所述第一侦测端子的竖直部是自所述料带外侧缘向上垂直折弯形成的,所述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二弹性臂是自所述料带外侧缘向上垂直折弯后延伸形成的。
6.优选地,所述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一弹性臂包括自所述竖直部后端顶部向内垂直折弯后再水平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臂部及自所述第一臂部斜向后上方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臂部,所述被包裹部是自所述第二臂部外侧向上垂直折弯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
7.优选地,所述绝缘块包括包裹于所述被包裹部外的包裹部、自所述包裹部延伸至
所述缺口内的下压弧面及掏空所述下压弧面形成的掏空部。
8.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基板在所述缺口位置处边缘向上凸出形成有限位支柱,所述限位支柱位于所述掏空部内,所述下压弧面下压的距离通过所述限位支柱进行控制避免过度下压造成损坏。
9.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自所述基板边缘向上凸出形成的限位壁、支撑点及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限位壁与所述支撑点之间,所述限位壁的外侧面相较于所述避让槽处的外侧面更靠内,所述避让槽向下凹陷以使其表面低于所述支撑点的表面。
10.优选地,所述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二臂部的起始部分支撑于所述支撑点上,所述被包裹部还包括向下延伸形成的挡片,所述挡片限位于所述限位壁外侧,所述第二臂部位于所述避让槽上方。
11.优选地,所述侧壁内侧向下凹陷形成有台阶部,插入所述承载空间内的电子卡横向外侧设有配合所述台阶部的引导台阶。
12.优选地,所述下压弧面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底部低于所述台阶部的表面。
13.优选地,所述电子卡为sd存储卡。
14.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将第一侦测端子与第二侦测端子设置于所述卡座的横向一侧,横向外侧的长度增加了第一侦测端子的力臂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性能。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的立体组合图;
17.图2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的导电端子及侦测端子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18.图3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去除金属外壳后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去除金属外壳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21.图6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所装载的电子卡的立体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金属外壳-10;主体部-11;侧部-12;绝缘本体-20;基板-21;侧壁-22;缺口-23;引导台阶-24;限位支柱-25;安装部-26;限位壁-261;支撑点-262;避让槽-263;导电端子-30;固持部-31;焊脚-32;弹性接触臂-33;料带-34;第一侦测端子-41;竖直部-411;第一弹性臂-412;被包裹部-413;焊接脚-414,424;挡片-415;第一触点部-416;内弯部-417;第二侦测端子-42;埋入部-421;第二弹性臂-422;接触端-423;外弯部-425;第二触点部-426;绝缘块-43;包裹部-431;下压弧面-432;第一端-4321;第二端-4322;掏空部-433;退卡机构-50;电子卡-60;台阶部-61;金手指-6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本技术以图1所示x方向为纵向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前方(即卡插入端),以y方向为横向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的上方。
26.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包括绝缘本体20、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的导电端子30、侦测端子、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的金属外壳10及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的退卡机构50。所述绝缘本体20、所述金属外壳10与导电端子30围设成用于承载电子卡60的承载空间s。
27.重点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优选适配的电子卡60为sd存储卡,同样适用于tf卡、sim卡等。所述电子卡60优选为sd存储卡时,所述电子卡60的横向两侧向上凹陷形成的台阶部61,所述电子卡60底面前端形成有若干与所述导电端子30电接触的金手指62。
28.所述金属外壳10包括板状主体部11及自所述板状主体部11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侧部12。
29.重点参阅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基板21、自所述基板21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22、形成于所述侧壁22内缘且表面高于所述基板21表面并低于所述侧壁22表面的引导台阶24及开设于其中一个侧壁22处的缺口23。
30.所述缺口23指切除部分所述侧壁22以使所述基板21横向暴露于外侧,所述缺口23处的基板21外缘向上凸出形成有限位支柱25。所述缺口23的前侧去除所述侧壁22形成有安装部26,所述安装部26前后两侧均与所述侧壁22不连接,所述安装部26包括向上凸出形成的限位壁261、支撑点262及避让槽263,所述避让槽263位于所述限位壁261与所述支撑点262之间,所述限位壁261的外侧面相较于所述避让槽263处的外侧面更靠内,所述避让槽263向下凹陷以使其表面低于所述支撑点261的表面。
31.重点参阅图2所示,若干所述导电端子30与所述绝缘本体20一体模内注塑成型,每个导电端子30包括埋设于所述基板21内的固持部31、自所述固持部31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外的焊脚32、自所述固持部31斜向上延伸至所述承载空间s内的弹性接触臂33及连接若干所述导电端子30为一体的料带34。所述料带34在注塑成型后部分切除以使若干所述导电端子30相互电隔离。
32.重点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侦测端子包括第一侦测端子41及与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相互配合的第二侦测端子42。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与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均与所述导电端子30一体冲压而成,通过所述料带34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与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在与所述绝缘本体30一体成型后,通过切除部分所述料带34使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与导电端子30之间均相互电隔离。
33.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包括自所述料带34横向外侧垂直折弯形成的竖直部411、自所述竖直部411顶部垂直向内翻折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412、自所述第一弹性臂412自由端横向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的被包裹部413及自所述料带34延伸形成的焊接脚414。所述竖直部411位于所述安装部26与所述侧壁22之间的断开位置处并裸露在外,所述第一弹性臂
412先水平向后延伸再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所述被包裹部413是自所述第一弹性臂412自由端横向外侧向上垂直折弯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一弹性臂412包括自所述竖直壁411向内折弯后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一臂部(未标号)及自所述第一臂部继续斜向后上方延伸形成的第二臂部(未标号)。所述所述第二臂部的起点位置处支撑于所述支撑点262上提供弹性支点,所述第二臂部位于所述避让槽263上方,所述被包裹部413位于所述限位壁261与所述缺口23外侧。
34.所述被包裹部413包括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被限位于所述限位壁261外侧的挡片415及形成于所述被包裹部413自由端外侧的第一触点部416。所述第一触点部416底侧向内折弯形成有向内倾斜的内弯部417。所述被包裹部413上注塑成型有绝缘块43,所述绝缘块43包括将部分所述被包裹部413包裹于内的包裹部431、向内凸出形成的下压弧面432及掏空所述下压弧面432下方的掏空部433。所述第一触点部416暴露于所述包裹部431的外侧面,所述内弯部417的自由端嵌入所述包裹部431内。所述下压弧面432包括第一端4321与第二端4322,所述第一端4321的下缘位于所述引导台阶24表面下,使电子卡插入时直接接触所述下压弧面432,而不会接触所述第一端4321造成损坏。所述掏空部433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支柱25上方,所述下压弧面432下压时通过所述限位支柱25限位以防止过度下压而损坏。
35.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包括连接于料带34上的埋入部421、自所述埋入部421外侧向上垂直折弯后再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422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422自由端的接触端423。所述接触端423的内侧面形成有第二触点部426,所述接触端423的顶部向外侧折弯形成外弯部425。所述第一触点部416与所述第二触点部426相互对应并可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内弯部417与所述外弯部425分别超相反方向折弯以使二者相互远离避免干涉,在所述第一弹性臂412被所述电子卡60下压时,所述第一触点部416向下移动并最终与所述第二触点部426电接触,所述挡片415使所述第一触点部416不会向内偏移而造成接触不良,所述第二弹性臂422同样具备弹性,可以使二者接触更为稳定可靠。
36.本技术带侦测功能的卡座将第一侦测端子41与第二侦测端子42设置于所述卡座的横向一侧,横向外侧的长度增加了第一侦测端子41的力臂长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性能;同时,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在向下形变时,所述第一触点部416向下进入所述第二触点部426内侧并向外挤压所述第二弹性臂422,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与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均具有弹性臂,增加了接触稳定性。
3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