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6405发布日期:2022-04-13 20:4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充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


背景技术:

2.充磁,即使磁性物质磁化或使磁性不足的磁体增加磁性,一般是把要充磁的且带有磁性的物体放在有直流电通过的线圈所形成的磁场里进行充磁操作,而配电柜上使用的磁体在使用前需要利用充磁装置对其进行充磁。
3.现有的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磁体在充磁前往往会带有一点磁性,因此需要先对其进行消磁处理,而现有的充磁工作与消磁工作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操作工序较为复杂,且增加了使用成本,并且现有的充磁装置在对磁体充磁完成后,取出困难,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的左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箱体内腔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加热箱,且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加热箱的左右两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加热箱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热器,所述箱体的左侧设有第一滚轴,且所述箱体的内腔靠近右侧处设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之间设有传送带,且所述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滚轴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且所述第一转杆的后端与箱体内腔后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轴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直板,且所述直板的右侧与箱体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直板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壳,且所述电机壳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直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滚轴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前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且所述第二转杆的后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内腔,并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的内腔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的底部共同设有放置板,且所述放置板的顶部贴合设有磁体本体,两个所述隔板上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穿孔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两个所述t形杆的底端均与放置槽内腔底部相互贴合,两个所述t形杆的顶端均与放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t形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隔板和t形杆t形结构较短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槽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五开口,且所述放置槽的底部与传送带的顶部相互贴合,所述箱体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传送带的右侧设有翻料机构,所述横板上靠近右侧处设有顶出机构,所述箱体的内腔靠近右侧顶部处设有充磁头,且所述充磁头的顶部设有升降机构。
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处理器,且所述处理器的顶部设
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的右侧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蜂鸣器的顶部设有警示灯,且所述警示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与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警示灯的外侧套设有灯罩,且所述灯罩的右侧与灯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翻料机构包括第一翻料板,且所述第一翻料板位于传送带的右侧,所述第一翻料板前后两侧靠近左侧处均活动连接有第一竖板,且所述第一竖板的底部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料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铰接有第一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翻料板的一端铰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横板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且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第二滑槽内腔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料板的右侧铰接有第二翻料板,且所述第二翻料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贴合设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所述横板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贯穿第二穿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底部贴合设有凸轮,且所凸轮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箱体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且所述第二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横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插接在第三轴承内腔,所述第二转轴上靠近顶端处套设有驱动齿轮,且所述驱动齿轮的后侧啮合有齿条,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一滑槽底部开设有开槽,且所述第二竖杆的底端贯穿开槽内腔,并与齿条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块,且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横板的底部靠近右侧处,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部设有磁铁块,所述箱体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且两个所述套筒的内腔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竖杆,两个所述套筒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三穿孔,两个所述第三竖杆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三穿孔内腔,并均与磁铁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磁铁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横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第四穿孔,所述l形杆远离磁铁块的一端贯穿第四穿孔与凹槽内腔,延伸至横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加热箱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
9.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右侧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的右侧设有阻板,所述阻板上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五穿孔,且所述第五穿孔内腔贯穿设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的左端均匀挡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横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四弹簧,且所述第四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挡板和阻板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平板,且所述平板位于充磁头的顶部,所述平板固定连接在箱体内腔右侧靠近顶部处,所述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竖板,且两个所述第三竖板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第三竖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两个所述第三竖板之间设有两个移动块,且两个所述移动块为左右设置,两个所述移动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平板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相邻第四轴承内腔,并与伺服电机
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左端贯穿相邻第四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充磁头的顶部靠近后侧处设有矩形槽,且所述矩形槽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于矩形槽内腔左右两侧相互贴合,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矩形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推杆相互匹配的通孔,且所述推杆的底端贯穿通孔内腔,并与充磁头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且所述承重杆的右端与箱体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轴,且所述活动轴上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活动轴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移动块底部铰接。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壳体,且所述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五轴承内腔插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叶片,所述壳体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集风罩,且所述集风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出风管远离集风罩得到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壳体底部右侧处,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轴承,且所述蜗杆的左端贯穿第六轴承,延伸至壳体内腔,并啮合有蜗轮,且所述蜗轮套设在第三转轴上。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与第一开口相互匹配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左侧设有若干个合页,且若干个所述合页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所述活动门通过若干个合页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活动门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隐藏式把手。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通过加热箱、电热器、温度传感器、处理器、蜂鸣器和警示灯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磁体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控,从而对磁体先消磁在充磁,并且通过传送带、第一滚轴、第二滚轴、第一转杆、第二转杆、驱动电机、第一翻料板、第二翻料板、第一连杆、l形板、第二弹簧、第二竖杆、齿条、驱动齿轮、第二转轴、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第一转轴、凸轮、第一竖杆和圆球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将消磁后的磁体输送到充磁头底部进行充磁,实现消磁与充磁的一体化,操作工序简单,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15.2、本发明通过热敏电阻、电磁铁、磁铁块、第三竖杆、套管、第三弹簧、l形杆和顶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充磁后的磁体顶出,且同时配合伺服电机、螺纹杆、蜗杆、蜗轮、第三转轴、叶片、集风罩和出风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磁体进行快速降温冷却,从而便于快速将磁体从装置内腔取出,操作便捷,且避免影响后续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部件驱动电机左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部件活动门正视图;
1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1.图中标号:1、箱体;2、横板;3、第一滚轴;4、第二滚轴;5、传送带;6、热敏电阻;7、第二转杆;8、放置槽;9、放置板;10、t形杆;11、第一弹簧;12、加热箱;13、电热器;14、温度传感器;15、蜂鸣器;16、警示灯;17、处理器;18、第一翻料板;19、第二翻料板;20、第一连杆;21、l形板;22、第二弹簧;23、第二竖杆;24、齿条;25、驱动齿轮;26、第二转轴;27、圆球;28、第一竖杆;29、凸轮;30、传动锥形齿轮;31、从动锥形齿轮;32、第一转轴;33、l形杆;34、磁铁块;
35、顶板;36、第三竖杆;37、套筒;38、第三弹簧;39、电磁铁;40、挡板;41、横杆;42、第四弹簧;43、充磁头;44、推杆;45、第二连杆;46、伺服电机;47、螺纹杆;48、移动块;49、蜗杆;50、蜗轮;51、第三转轴;52、叶片;53、集风罩;54、出风管;55、活动门;56、第一转杆;57、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配电柜磁体充磁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开口,箱体1的前侧设有与第一开口相互匹配的活动门55,活动门55的左侧设有若干个合页,且若干个合页从上至下依次呈线性排列,活动门55通过若干个合页与箱体1活动连接,活动门55的前侧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隐藏式把手,箱体1的左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箱体1内腔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2,且加热箱1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开口,加热箱12的左右两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第四开口,加热箱12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热器13,箱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滚轴3,且箱体1的内腔靠近右侧处设有第二滚轴4,第一滚轴3与第二滚轴4之间设有传送带5,且第一滚轴3与第二滚轴4之间通过传送带5传动连接,第二滚轴4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转杆56,且第一转杆56的后端与箱体1内腔后侧活动连接,第一滚轴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直板,且直板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直板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壳,且电机壳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7,两个直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滚轴3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转杆7,第二转杆7的前端插接在相邻第一轴承内腔,且第二转杆7的后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内腔,并与驱动电机57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加热箱12的内腔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内腔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两个隔板的底部共同设有放置板9,且放置板9的顶部贴合设有磁体本体,两个隔板上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且第一穿孔内腔贯穿设有t形杆10,两个t形杆10的底端均与放置槽8内腔底部相互贴合,两个t形杆10的顶端均与放置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t形杆10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1,且第一弹簧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隔板和t形杆10t形结构较短的一端固定连接,放置槽8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五开口,且放置槽8的底部与传送带5的顶部相互贴合,箱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2,传送带5的右侧设有翻料机构,横板2上靠近右侧处设有顶出机构,箱体1的内腔靠近右侧顶部处设有充磁头43,且充磁头43的顶部设有升降机构,箱体1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处理器17,且处理器17的顶部设有蜂鸣器15,蜂鸣器15的右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蜂鸣器15的顶部设有警示灯16,且警示灯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灯座,灯座与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警示灯16的外侧套设有灯罩,且灯罩的右侧与灯座固定连接,加热箱12的内腔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4,便于对加热箱12内腔温度进行调控;
24.翻料机构包括第一翻料板18,且第一翻料板18位于传送带5的右侧,第一翻料板18前后两侧靠近左侧处均活动连接有第一竖板,且第一竖板的底部与横板2固定连接,第一翻料板18的底部靠近右侧处铰接有第一连杆20,且第一连杆20远离第一翻料板18的一端铰接
有l形板21,l形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横板2的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第一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2,且第二弹簧22的左端与第二滑槽内腔左侧固定连接,第一翻料板18的右侧铰接有第二翻料板19,且第二翻料板19的底部靠近右侧处贴合设有圆球27,圆球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28,横板2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二穿孔,且第一竖杆28的底端贯穿第二穿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平板,平板底部贴合设有凸轮29,且所凸轮29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2,箱体1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板,且第二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一转轴32的左端贯穿第二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锥形齿轮31,从动锥形齿轮31的顶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30,传动锥形齿轮30的顶部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6,横板2的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且第二转轴26的顶端插接在第三轴承内腔,第二转轴26上靠近顶端处套设有驱动齿轮25,且驱动齿轮25的后侧啮合有齿条24,第一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23,第一滑槽底部开设有开槽,且第二竖杆23的底端贯穿开槽内腔,并与齿条24固定连接,避免放置槽8下落时与横板2发生碰撞,造成磁体本体被甩出造成磕碰;
25.顶出机构包括支撑块,且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横板2的底部靠近右侧处,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39,电磁铁39的底部设有磁铁块34,箱体1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37,且两个套筒37的内腔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8,两个第三弹簧38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竖杆36,两个套筒37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三穿孔,两个第三竖杆36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第三穿孔内腔,并均与磁铁块34的底部固定连接,磁铁块3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33,横板2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底部开设有第四穿孔,l形杆33远离磁铁块34的一端贯穿第四穿孔与凹槽内腔,延伸至横板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顶板35,加热箱12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热敏电阻6,顶板35的右侧设有挡板40,且挡板40的右侧设有阻板,阻板上靠近顶部与底部处均开设有第五穿孔,且第五穿孔内腔贯穿设有横杆41,两个横杆41的左端均匀挡板40固定连接,两个横杆41的外侧均套设有第四弹簧42,且第四弹簧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挡板40和阻板固定连接,便于对磁体本体取出;
26.升降机构包括平板,且平板位于充磁头43的顶部,平板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腔右侧靠近顶部处,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竖板,且两个第三竖板为左右设置,两个第三竖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两个第三竖板之间设有两个移动块48,且两个移动块48为左右设置,两个移动块48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纹孔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螺纹杆47,平板底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46,螺纹杆47的右端贯穿相邻第四轴承内腔,并与伺服电机46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杆47的左端贯穿相邻第四轴承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蜗杆49,充磁头43的顶部靠近后侧处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活动块,活动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于矩形槽内腔左右两侧相互贴合,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44,矩形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推杆44相互匹配的通孔,且推杆44的底端贯穿通孔内腔,并与充磁头43固定连接,矩形槽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且承重杆的右端与箱体1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活动块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活动轴,且活动轴上活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杆45,两个第二连杆45远离活动轴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移动块48底部铰接,箱体1内腔顶部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壳体,且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第五
轴承内腔插接有第三转轴51,第三转轴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叶片52,壳体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集风罩53,且集风罩5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风管54,所出风管54远离集风罩53得到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壳体底部右侧处,壳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轴承,且蜗杆49的左端贯穿第六轴承,延伸至壳体内腔,并啮合有蜗轮50,且蜗轮50套设在第三转轴51上,便于对充磁头43的高度进行调节,且通过对磁体本体进行风冷,避免工作人员在拿取磁体本体时被烫伤。
27.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磁体本体放置在放置板9顶部,并放进放置槽8的内腔中,将放置槽8放置在传送带5的顶部左侧处,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驱动电机57,驱动电机57工作带动传送带5滚动,从而将放置槽8输送至加热箱12的内腔中,并关闭驱动电机57,通过电热器13对加热对磁体本体进行消磁处理,且通过温度传感器14和处理器17的相互配合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控,且通过蜂鸣器15和警示灯16的设置当加热温度过高时及时进行声觉报警和视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控,当磁体本体消磁完成后,重新启动驱动电机57带动放置槽8向右移动,并移动到第一翻料板18上,第一翻料板18受到重力作用后右侧向下偏转,从而通过第一连杆20推动l形板21向左移动,l形板21向左移动带动齿条24向左移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25旋转,驱动齿轮25旋转通过第二转轴26、传动锥形齿轮30、从动锥形齿轮31和第一转轴32的传动带动凸轮29的顶部向下偏转,从而使得第二翻料板19的右侧向下偏转,使得放置槽8通过第一翻料板18和第二翻料板19滑落到横板2的顶部,且由于加热箱12温度升高,热敏电阻6的阻值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39和磁铁块34之间的互斥力增大,推动磁铁块3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l形杆33带动顶板35向下移动,并收缩进凹槽内腔中,从而使得放置槽8推动挡板40向右滑动,使得放置槽8刚好位于顶板35的正上方,此时,通过外接电源启动伺服电机46,伺服电机46工作带动螺纹杆47旋转,带动两个移动块48相对移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二连杆45共同推动充磁头43向下移动,并对磁体本体进行充磁,螺纹杆47旋转的同时带动蜗杆49旋转,蜗杆49旋转带动蜗轮50旋转,蜗轮50旋转带动第三转轴51旋转,第三转轴51旋转带动若干个叶片52旋转,若干个叶片52旋转产生风力通过集风罩53和出风管54吹向磁体本体,从而对磁体本体进行快速降温,且同时关闭电热器13,使得加热箱12温度下降,热敏电阻6阻值变大,使得磁铁块34复位,并通过顶板35将磁体本体从放置槽8内腔中顶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将磁体本体取出,避免影响后续工作效率。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