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8585发布日期:2022-07-22 23:4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位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釉电位器。


背景技术:

2.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
3.玻璃釉电位器是一种以玻璃釉作为电阻材料的可调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玻璃釉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玻璃釉电位器是一种小型电位器,其在外形上多为方形,少数为圆形,且其外形尺寸一般不超过10mm
×
10mm
×
5mm。
4.因此,受到玻璃釉电位器本身体积结构限制,其使用的基板薄而脆,在基板上连接引脚只能采用焊接的工艺,而这道工序在玻璃釉电位器的生产领域尚不能由机械自动化来完成,目前采用的都是人工焊接,这就导致了玻璃釉的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5.此外,玻璃釉电位器内的电刷结构更小,导致电刷与调节组件之间的安装方式也受限。目前采用的是将电刷卡接在调节组件上。也因为电刷结构非常小,机械自动化夹持卡接的难度高,所以现有的生产加工中该工序同样是由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位器,对玻璃釉电位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位器,包括基板、调节组件与电刷,所述的基板采用玻璃纤维材质,所述的基板上安装有若干个引脚,所述的引脚与基板铆接;所述的调节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的电刷套设在定位柱外,定位柱与电刷铆接,电刷与基板接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采用玻璃纤维板来加工得到基板,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玻璃釉,本技术的基板能够承受铆接工艺带来的压力。因此在电位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就能够减少人工,而是采用机械设备铆压,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本技术在调节组件上设置定位柱,电刷套设在定位柱外。通过定位柱能够快速对电刷进行定位,实现电刷与调节组件的装配。而后,通过对定位柱的压铆实现了电刷与定位柱的铆接,也就实现了电刷与调节组件的连接。相比较于传统的卡接的安装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铆接方案操作起来更加简单。而且铆压是由自动化机械来完成,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基板表面刷有导电层。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在玻
璃纤维板上刷导电层的难度低,生产成本不高。且刷了导电层有助于提高电位器的性能。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带有导电层的基板的电阻温度系数为
±
11.500-1000ppm/℃。现有的玻璃釉的电位器电阻温度系数为
±
100-250ppm/℃。本技术采用玻璃纤维板配合导电层,将电位器的电阻温度系数调为500-1000ppm/℃。在该状态下,本技术电位器的技术参数会略差于现有的玻璃釉电位器,但其整体生产成本下降了约50%。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引脚冲压成型铆接柱。所述的铆接柱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铆接柱为实心的圆柱,本技术采用直接在引脚上冲压,本技术的铆接柱为空心的圆筒状结构件。本技术采用对铆接柱伸出基板端做扩孔处理,使得铆接柱端部向外翻折卡在基板外表面,实现引脚与基板铆接。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组件一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定位柱设置在安装槽内。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刷包括安装板与刷体,所述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的安装槽的结构与安装板结构相适应。
15.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安装槽的结构与安装板结构相适应,能够对安装板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在电位器的工作过程中,电刷始终能够与调节组件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转盘,所述的安装槽设置在转盘上,所述的安装槽截面的基本形状为l形。
17.具体的,安装槽围绕在转盘的中心轴外周设置。本技术采用上述安装槽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安装槽面积,也就增大了电刷的安装控件,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板的基本形状为l形,安装板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的第一段与定位柱铆接,所述的刷体与第二段连接。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槽内设置有两个定位柱。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电刷套装在定位柱上时,两个定位柱可以将电刷限位,也便于电刷后续安装到安装槽内。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刷包括两个刷体,两个刷体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相比较于单个刷体,两个间隔设置的刷体的可靠性更高。所述的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引脚上对应设置有凸柱,所述的凸柱穿过安装孔,凸柱与安装孔铆接。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刷为一个整体结构件。即电刷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螺杆,所述的转盘外周面设置有轮齿,螺杆与转盘啮合。螺杆旋转则带动转盘旋转,而旋转的转盘又将带动电刷运动。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壳体,所述的转盘安装在壳体内,所述的螺杆的调节端伸出壳体。用户通过操作螺杆的调节端来旋转螺杆,进而带动电刷运动,改变引脚端的电阻值或电压。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杆包括螺纹段、以及设置在螺纹段两端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圈的纹理,纹理的横截面成三角形结构,纹理与壳体壁面线接触。本技术通过纹理的设置,实现了螺杆与壳体的连接,使得螺杆不会从壳体脱落。现有技术中螺杆的安装是通过设置卡簧等结构。本技术减少了零部件,且简化了装配步骤。此外,现有技术的卡簧都至安装在螺杆的一端,本技术通过在螺纹段的两端设置连接
段,能够使得螺杆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杆平行或垂直于引脚设置。
附图说明
2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30.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1.图5为本技术安装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34.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9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0为图2中cc截面的剖视图。
37.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基板;2、电刷;2a、安装板;2b、刷体;3、安装槽;4、定位柱;5、引脚;5a、铆接柱;6、转盘;7、螺杆;7a、螺纹段;7b、连接段;8、壳体;9、限位凸起;1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0.一种电位器,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包括基板1、调节组件与电刷2,所述的基板1采用玻璃纤维材质,所述的基板1上安装有若干个引脚5,所述的引脚5与基板1铆接;具体的,所述的基板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引脚5上对应设置有凸柱,所述的凸柱穿过安装孔,凸柱与安装孔铆接。
41.所述的调节组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柱4,所述的电刷2套设在定位柱4外,通过定位柱4能够快速对电刷2进行定位,实现电刷2与调节组件的装配。定位柱4与电刷2铆接,电刷2与基板1接触。相比较于传统的卡接的安装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铆接方案操作起来更加简单。而且铆压是由自动化机械来完成,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
42.如图10所示,引脚5冲压成型铆接柱5a。所述的铆接柱5a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铆接柱5a为实心的圆柱,本技术采用直接在引脚5上冲压,本技术的铆接柱5a为空心的圆筒状结构件。本技术采用对铆接柱5a伸出基板1端做扩孔处理,使得铆接柱5a端部向外翻折卡在基板1外表面,实现引脚5与基板1铆接。
43.所述的基板1表面刷有导电层。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在玻璃纤维板上刷导电层的难度低,生产成本不高。且刷了导电层有助于提高电位器的性能。
44.带有导电层的基板1的电阻温度系数为
±
500-1000ppm/℃。现有的玻璃釉的电位器电阻温度系数为
±
100-250ppm/℃。本技术采用玻璃纤维板配合导电层,将电位器的电阻温度系数调为500-1000ppm/℃。在该状态下,本技术电位器的技术参数会略差于现有的玻璃釉电位器,但其整体生产成本下降了约50%。
45.实施例二: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调节组件一侧面开设有安装槽3,在调节组件上设置安装槽3用于安装电刷2。所述的定位柱4位于安装槽3内。
46.所述的电刷2包括安装板2a与刷体2b,所述的安装板2a安装在安装槽3内,所述的安装槽3的结构与安装板2a结构相适应。
47.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安装槽3的结构与安装板2a结构相适应,能够对安装板2a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在电位器的工作过程中,电刷2始终能够与调节组件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
48.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转盘6,所述的安装槽3设置在转盘6上,所述的安装槽3截面的基本形状为l形。
49.具体的,安装槽3围绕在转盘6的中心轴外周设置。本技术采用上述安装槽3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安装槽3面积,也就增大了电刷2的安装控件,提高装配的稳定性。
50.所述的安装槽3内设置有两个定位柱4。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电刷2套装在定位柱4上时,两个定位柱4可以将电刷2限位,也便于电刷2后续安装到安装槽3内。
51.实施例二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
52.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电刷2包括安装板2a与刷体2b,所述的安装板2a安装在安装槽3内,所述的安装槽3的结构与安装板2a结构相适应。
53.所述的安装板2a的基本形状为l形,安装板2a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的第一段与定位柱4铆接,所述的刷体2b与第二段连接。
54.所述的电刷2包括两个刷体2b,两个刷体2b间隔设置在安装板2a上。相比较于单个刷体2b,两个间隔设置的刷体2b的可靠性更高。
55.电刷2为一个整体结构件。即电刷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56.实施例三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
57.实施例四: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转盘6。
58.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螺杆7,所述的转盘6外周面设置有轮齿,螺杆7与转盘6啮合。螺杆7旋转则带动转盘6旋转,而旋转的转盘6又将带动电刷2运动。
59.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螺杆7平行或垂直于引脚5设置。
60.实施例四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61.实施例五: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壳体8,所述的转盘6安装在壳体8内,所述的螺杆7的调节端伸出壳体8。用户通过操作螺杆7的调节端来旋转螺杆7,进而带动电刷2运动,改变引脚5端的电阻值或电压。
62.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的螺杆7包括螺纹段7a、以及设置在螺纹段7a两端的连接段7b,所述的连接段7b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圈的纹理,纹理的横截面成三角形结构,纹理与壳体8壁面线接触。本技术通过纹理的设置,实现了螺杆7与壳体8的连接,使得螺杆7不会从壳体
8脱落。现有技术中螺杆7的安装是通过设置卡簧等结构。本技术减少了零部件,且简化了装配步骤。此外,现有技术的卡簧都至安装在螺杆7的一端,本技术通过在螺纹段7a的两端设置连接段7b,能够使得螺杆7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63.如图7所示,所述的壳体8内壁面设置有限位凸起9,所述的转盘6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的限位凸起9嵌入到限位槽10内,所述的转盘6旋转则限位凸起9在限位槽10内移动。具体的,所述的限位槽10的截面为开口的圆环形结构,即限位凸起9在限位槽10内运动是有两个运动极限,限制了限位凸起9移动的行程,也就限制了转盘6旋转的角度角度(为小于等于330
°
)。
64.实施例五的其它内容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
65.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