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427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旋转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花放电开关装置,一种可控旋转开关。
由于脉冲大电流装置的迅速发展,对放电开关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有快的放电速率,还要有较大的注入能量和高重复频率。苏联专利SU1065941通过旋转带有孔的多个绝缘圆盘及一对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火花开关。日本专利昭57-860通过旋转有孔或加突出导电体的绝缘圆盘与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火花开关。上述两项专利所描述的旋转开关不足之处是其引线和结构电感大,放电不够稳定,会直接影响所形成的电脉冲上升速率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对于要求放电持续时间为10-8-10-9秒的场合就无能为力了。经检索专利文献及查阅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记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旋转火花开关的不足之处,因此设计了一种电感低、放电快、重复频率高、寿命长的可控旋转开关。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可控旋转开关,由旋转轴1、触发电极2、上电极盖3、上电极5、下电极盖6、下电极7和绝缘筒8等组成,旋转轴1上装有触发电极2,触发电极2成对均布,在绝缘筒8的上方装有上电极盖3,上电极盖3上装有上电极5,下电极盖6装在绝缘筒8的下方,下电极盖6上装有下电极7,旋转轴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4连接。上电极盖3和下电极盖6上与电极放电间隙两侧对应处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触发电极2可以是一对或多对。触发电极2、上电极5和下电极7镶嵌后裸露部放电面为半圆柱形。
本发明的优点是电感低、放电快,放电速度可达10-8-10-9秒,重复频率高、寿命长,导通稳定,结构紧凑。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向剖面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本发明以一对触发电极为例,旋转轴1用黄铜材料制成,一对触发电极2相对应地镶嵌在旋转轴1的直径方向上,触发电极2采用铈钨合金材料加工成型,用黄铜材料加工的截面为半圆筒状的上电极盖3和下电极盖6相对应地扣粘在绝缘筒8上,在上电极盖3和下电极盖6的内壁几何中心处分别镶嵌有用铈钨合金制成的上电极5和下电极7,上电极盖3和下电极盖6上各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以便安装形成进气、排气系统,使放电间隙处产生横向、高压、高速流动气体,可迅速带走置换电离的气体与溅射物;旋转轴1由伺服电机4带动。在旋转轴1上装有给触发回路提供控制信号的光电盘及光电开关,触发高压脉冲由旋转轴1的轴座加入,并设有油冷系统,进、排气系统可以维持开关高频稳定工作并控制开关工作电压,上下电极盖对称并构成汇流式传输线并分别与高压源和地传输线进行欧姆连接,以确保低电感传输。本发明在工作时,根据选频的高低及所需功率的大小控制充气的压力与流速,然后接通电源调整开关转速,充电压至间隙击穿电压的70%-80%,当触发电极与上、下电极相对应在同一平面上的时候,从控制触发回路输出的高压触发脉冲即加到触发电极上使电极间的间隙产生过压击穿,开关导通,从而形成电脉冲。
权利要求
1.可控旋转开关,由旋转轴(1)、触发电极(2)、上电极盖(3)、上电极(5)、下电极盖(6)、下电极(7)和绝缘筒(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旋转轴(1)上装有触发电极(2),触发电极(2)成对均布,在绝缘筒(8)的上方装有上电极盖(3),上电极盖(3)上装有上电极(5),下电极盖(6)装在绝缘筒(8)的下方,下电极盖(6)上装有下电极(7),旋转轴(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上电极盖(3)和下电极盖(6)上与电极放电间隙两侧对应处分别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触发电极(2)可以是一对或多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旋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触发电极(2)、上电极(5)和下电极(7)镶嵌后裸露部分放电面为半圆柱形。
全文摘要
可控旋转开关,由旋转轴1、触发电极2、上电极盖3、上电极5、下电极盖6、下电极7和绝缘筒8所组成。旋转轴1上装有触发电极2,触发电极2成对均布,在绝缘筒8的上方装有上电极盖3,上电极盖3上装有上电极5,下电极盖6装在绝缘筒8的下方,下电极盖6上装有下电极7,旋转轴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4连接。本发明放电回路电感低、导通稳定,寿命长、重复频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放电型激光器及脉冲大电流放电装置中。
文档编号H01T7/00GK1088359SQ93102768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7日
发明者申家镜, 彭寄星, 杨贵龙, 姜宏伟 申请人:牡丹江市光电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