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电池用放射状筋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537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体电池用放射状筋板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板栅,特别是,一种胶体电池用放射状筋板栅。
众所周知,提高胶体电池比能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合理设计板栅结构,使板栅上的电位、电流分布均匀,使电压降损失最小,提高电池大功率输出的能力。
解剖废旧电瓶时,人们发现极板的极耳附近活性物质老化较严重,而离极耳较远处的活性物质存在状态良好,未能被充分利用,也即离极耳较远处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低于极耳附近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另外极耳的位置对电压降的损失影响较大,不同部位的筋条导电作用也各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电池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胶体电池用双极耳放射状筋条板栅,从而能够较大限度地减少电压降,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比能量。另外,在胶体电池中不存在活性物质脱落于电池槽底部,堆积过多引起正负极板短路的问题,因此,可将原有电池底部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把电池底部的电池槽底鞍取消,将极板加长直达槽底,以增大极板的面积,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为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单极耳放射筋板栅。


图1是目前电池所使用的板栅示意图。
图2a和2b是按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胶体电池用双极耳放射筋板栅与单极耳放射筋板栅具体安装示意图。
图3是按本实用新型所制成的胶体电池用双极耳放射筋板栅与单极耳放射筋板栅具体安装示意图。
下面具体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加以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现有电池所使用的板栅,图中标号1表示极耳,2表示边框,3表示竖筋条,4表示横筋条,其中横筋条4与竖筋条3是按垂直方式设置,其所具有的缺陷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而其自身的结构是无法克服的,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新型板栅结构。
图2示出了这种新型板栅结构,其图2a示出了双极耳放射筋板栅,图2b示出了单极耳放射筋板栅。在图2a和2b中所使用的标号1-4均与图1中的标号相对应,以便于叙述上的方便。在图2b中,极耳1是两个,设置在原极耳相对应的另一侧,对称设置,其竖筋条设置成放射状,如图所示,分别以各极耳为基点向外放射,其中筋条数通常可为横筋条10~20根。竖筋条8~20根,而竖筋条为上粗下细,最好是在其尽可能细的情况下,上粗下细,其竖筋条的截面最好为棱型,当然其它形状也是可以考虑的。图2b中,其极耳1是设置在中间位置上,其竖筋条也呈放射状设置,同样上粗下细,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比能量,使筋条的利用率更为充分,意指活性材料的利用率更为充分,其中横竖筋条数同上,而竖筋条的截面同样最好为棱型,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另外,图2a和2b中,横筋条和竖筋条在上述构型下,其分布还要考虑均匀,从而使这种新型结构型式的板栅达到提高放电性能,使板栅上电位、电流分布均匀的目的。
为了制造这种板栅,可以采用制造新模具来进行,而其电池达到的优异效果远比其在制造中所需的投入要高得多,因此,其前景是广阔的。
在图3中,具体示出了图2a和2b中所示板栅在具体装配时所需的要求。在图3中,11是单格电池,其中包括图2a板栅作为正极(下面记作a+),图2b板栅作为负极(下面记作b-),于是形成(a+b-)单格电池,44是正极端柱,55是穿壁连接。在安装过程中,其图2a板栅(即a板栅)和图2b板栅(即b板栅)必须配对使用,即当极群用a板栅时,负极群必须用b板栅,(即a+b-),当正极群用b板栅时,负极群必须用a板栅,(即b+a-)。例如,在生产一种塑壳12伏电池时,必须用三组a+b-和三组b+a-组成。
下面举一实例采用本实用新型所制板栅组装10只6-Q-90型胶体电池,与未改进的胶体电池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是,单格电阻较对照组降低30%,-18℃起动放电试验容量比对照组数提高10~15%,电压降损失较对照组减少60mV。
从该实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本实用新型具有突出的效果,而且其优异的性能是很明显的,必将为电池的改进和更新提供新的途径。
权利要求1.一种胶体电池用双极耳放射状筋板栅,它包括极耳,边框,横筋条和竖筋条,其特征是在于,该板栅包括两个极耳,即在原单极耳的对应的另一侧设置另一极耳,并且竖筋条以极耳为基点呈放射状,其竖筋条截面为棱型。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板栅,其特征在于横筋条设置为10~20根,竖筋条设置为8~20根。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板栅,其特征在于竖筋条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
4.一种胶体电池用单极耳放射筋板栅,其特征在于,是将极耳设置在板栅中间位置上,并且竖筋条是以极耳为基点呈放射状,其竖筋条截面为棱型。
5.权利要求4所述板栅,其特征在于横筋条设置为10~20根,竖筋条设置为8~20根。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板栅,其特征在于竖筋条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
专利摘要一种胶体电池用双极耳放射筋板栅,其特征就在于,它将原单极耳板筋改为双极耳,并将竖筋条以极耳为基向下制成放射状,由此提高板栅活性材料利用率,使板栅上电位、电流分布均匀,使电压降损失最小,提高电池大功率输出的能力。
文档编号H01M4/73GK2155076SQ9322165
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0日
发明者张晓敏 申请人:北京康阳电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