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5027阅读:来源:国知局
9]当将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5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5的底面的交界线处时,图1在M-M处的剖面图可以如图2所示,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直接将所述天线(即图2中所示金属线3)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5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的交界线处。
[0050]当将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5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的交界线处时,图1在M-M处的剖面图还可以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交界线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天线(即图3中所示金属线3)的天线凹槽,所述天线凹槽可以使得天线设置更加稳定,防止其发生移动。
[0051]当将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5的底面时,图1在M-M处的剖面图还可以如图4所示,在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凹槽5的底面与所述交界线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天线(即图4中所示金属线3)的天线凹槽,同样,所述天线凹槽可以使得天线设置更加稳定,防止其发生移动。
[0052]当将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5的侧面时,图1在M-M处的剖面图还可以如图5所示,在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凹槽5的底面与所述交界线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天线(即图5中所示金属线3)的天线凹槽,同样,所述天线凹槽可以使得天线设置更加稳定,防止其发生移动。
[0053]优选的,在图1-图5各个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子设备中,为了保证所述金属线的稳定性,还可以采用粘结剂对所述金属线3进行粘结固定。为了保证较好的透光性以及保证透光外壳的外观显示效果,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透明粘结剂,或是与所述透光外壳颜色相同的透明粘结剂。
[0054]为了保证透光外壳的外观显示效果,隐藏所述金属线,可以设置所述透光外壳为彩色的透光外壳,并设置所述透光外壳的颜色与所述金属线的颜色不同。
[0055]在采用彩色透光外壳情况下,只有与所述透光外壳的颜色相同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外壳,且只有与所述透光外壳的颜色相同的光线能被反射。所以,此时设置所述透光外壳的颜色与所述金属线的颜色不同,那么与所述金属线颜色相同的光线便不能通过所述透光外壳,即通过所述透光外壳无法看见所述金属线的颜色,所述金属线对外显示如所述交界线相同的黑线,并由于采用上述位置设置方式,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交界线处或是与其相邻的位置,使得其对外显示的黑线效果与所述交界线重合,通过所述交界线隐藏所述金属线,一方面,保证了电子设备透明外壳的外观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不影响所述透明外壳的透光性。
[0056]一般的,所述金属线为金属铜线,金属铜为红色。因此,所述透光外壳可采用非红色的透光外壳,所述透光外壳可以为蓝色、黄色以及绿色等颜色。
[0057]公知的,人眼之所以可以辨别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特定颜色的光线被人眼识别。上述实施方式是通过滤光的原理消除经过金属线反射的光线。
[005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光的相消干涉原理,消除经过所述金属线反射的光线,并采用上述位置设置方式,将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交界线处或是与其相邻的位置,使得其对外显示的黑线效果与所述交界线重合,通过所述交界线隐藏所述金属线,同样可以保证电子设备透明外壳的外观显示效果,而且不影响所述透明外壳的透光性。
[0059]采用,光的相消干涉原理实现上述目的时,所述透光外壳可以为无色透光外壳,当光线入射所述透明外壳时,一部分光线会直接在入射处反射,一部分光线会进入所述透光外壳射并经过所述金属线反射后出射。
[0060]在上述情况下,直接经过所述透明外壳表面反射的部分光线与经过所述金属线反射后出射的光线具有光程差,通过设置所述透光外壳的侧面以及底面的厚度,既可以调节所述光程差,在所述光程差下,使得设定光波长的光线发生相消干涉。通过对所述厚度设定,设置光程差,可以使得被消除的光线的颜色为所述金属线的颜色。
[0061]如此,与上述通过滤光的原理消除经过金属线反射的光线的实施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消除与所述金属线颜色相同的光线,在所述金属线具体位置设置时,同样采用上述位置设置方式,将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交界线处或是与其相邻的位置,使得其对外显示的黑线效果与所述交界线重合,通过所述交界线隐藏所述金属线,同样可以保证电子设备透明外壳的外观显示效果,而且不影响所述透明外壳的透光性。
[0062]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透光外壳可以为透明塑料或是透明玻璃制备而成,当需要其具有设定的颜色时。
[0063]由于双级天线(PIFA)需要两个馈脚,需要的天线面积较大,且需要具有的高度较大,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设置。
[0064]因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的天线为单极式天线(M0N0P0LE天线),可以制成平面线形结构。在所述天线(图1中所示金属线3)的设定位置设置有间隙4,将所述天线设置为第一天线单元以及第二天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背离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首端为馈点F,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背离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首端为地点G,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的尾端在所述间隙4处相对,使得所述单极式天形成尾端耦合,使得较短的第二天线单元为寄生单元,提高天线信号的收发能力。
[0065]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设定透光率的透光后壳,为了保证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将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在透光后壳用于放置显示面板的凹槽内,并将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电子设备的透光后壳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存在交界面阴影,交界面处的光的透光率低于透光外壳其他位置的光的透过率,因此所述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不影响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即不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
[0066]因此,对于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以金属线作为天线的透明电子设备,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设置其天线,不影响它们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即不影响它们的透光性。
[00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申请文件中提及的动词“包括”、“包含”及其词形变化的使用不排除除了申请文件中记载的那些元素或步骤之外的元素或步骤的存在。元素前的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这种元素的存在。
[0068]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各方面的划分也不意味着这些方面中的特征不能组合以进行受益,这种划分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 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为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直径为0.05mm-0.15mm,包括端点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的交界线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侧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放置所述天线的天线固定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后壳为彩色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的颜色与所述金属线的颜色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后壳为无色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底面以及侧面的厚度为与所述天线颜色相同的光线的相消干涉厚度,光线入射所述后壳时,经过所述后壳表面反射的光线与经过所述天线表面反射后出射的光线形成相消干涉,被消除的光线颜色与所述天线的颜色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在设定位置断开,形成尾端耦合的单极式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或是智能手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8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为了保证透光性,将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在透光后壳用于放置显示面板的凹槽内,并将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透光后壳与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存在交界面阴影,交界面处的光的透光率低于透光外壳其他位置的光的透过率,因此金属线设置不影响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即不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对于手机、智能手表等以金属线作为天线的透明电子设备,采用本申请方案设置其天线,不影响它们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即不影响它们的透光性。
【IPC分类】H01Q1-22, H05K5-00
【公开号】CN104868224
【申请号】CN201410060007
【发明人】林辉, 张旭东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2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