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2015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电力绞线由多条线索呈麻花状绞拧而成,因此其表面形成有若干道螺旋状条形凹槽(由电力绞线的最外层线索的相邻线索夹成),如此,在使用线夹对电力绞线进行夹持固定时,线夹的夹持面与电力绞线最外层线索的接触面较小,存在较多较大的空隙(空腔),空隙的存在易造成电气连接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闪络放电现象,危害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及其使用方法,该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在电力绞线上的安装以及用线夹对之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都非常简便、快捷,该电力绞线增效嵌条能够使电气连接处运行可靠、稳定、无闪络放电现象、低故障率。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为导电体,体形与由电力绞线的最外层线索中的相邻两根线索与夹持电力绞线的线夹的夹持面所围成的空腔的形状完全吻合。
[0005]一种如上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使用方法:在电力绞线的由其最外层线索的相邻线索所夹成的各条凹槽中分别镶嵌一条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然后用线夹对电力绞线的镶嵌了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部位进行夹持固定。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在电力绞线上的安装以及用线夹对之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都非常简便、快捷,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也无需操作技术与经验,而且,可适用的线夹的类型也多样化(基本可以为目前所用的任何一种线夹);安装完成后电气连接处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极低,基本无需检修;电力绞线增效嵌条所起的作用为:免除线夹的夹持面与电力绞线之间的间隙、增大两者间的导电面积以导通较大电流,从而有效防止闪络放电现象的发生(在高温高湿或盐碱地区应用时效果尤为明显),提高电气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嵌装在电力绞线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4、图5均为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嵌装在电力绞线上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6为用线夹对电力绞线的嵌装了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部位进行夹持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L电力绞线2.电力绞线增效嵌条 3.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如图1至图6所示,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为导电体,体形与由电力绞线I的最外层线索中的相邻两根线索与夹持电力绞线I的线夹3的夹持面所围成的空腔的形状完全吻合。
[0015]如上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使用方法:如图3至图6所示,在电力绞线I的由其最外层线索的相邻线索所夹成的各条凹槽中分别镶嵌一条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然后用线夹3对电力绞线I的镶嵌了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的部位进行夹持固定。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的存在能够免除线夹的夹持面与电力绞线之间的间隙、增大两者间的导电面积以导通较大电流,从而有效防止闪络放电现象的发生(在高温高湿或盐碱地区应用时效果尤为明显),提尚电气运彳丁的可靠性、稳定性。
[0016]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是在本发明本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为导电体,体形与由电力绞线(I)的最外层线索中的相邻两根线索与夹持电力绞线(I)的线夹(3)的夹持面所围成的空腔的形状完全吻合。2.—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为:在电力绞线(I)的由其最外层线索的相邻线索所夹成的各条凹槽中分别镶嵌一条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然后用线夹(3)对电力绞线(I)的镶嵌了电力绞线增效嵌条(2)的部位进行夹持固定。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为导电体,体形与由电力绞线的最外层线索中的相邻两根线索与夹持电力绞线的线夹的夹持面所围成的空腔的形状完全吻合;该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使用方法为,在电力绞线的由其最外层线索的相邻线索所夹成的各条凹槽中分别镶嵌一条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然后用线夹对电力绞线的镶嵌了电力绞线增效嵌条的部位进行夹持固定。本发明的电力绞线增效嵌条在电力绞线上的安装以及用线夹对之进行夹持固定的操作都非常简便、快捷,而且可适用的线夹的类型多样化;安装完成后电气连接处运行可靠、稳定、故障率极低、不易发生闪络放电现象(在高温高湿或盐碱地区应用时效果尤为明显)。
【IPC分类】H01B5/08, H01B7/40, H01B9/00, H01B13/02
【公开号】CN104916349
【申请号】CN201510357946
【发明人】马栋梁
【申请人】马栋梁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