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厚度双端公片式端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6233阅读:来源:国知局
G-10型电路板。PCB可以替代地由陶瓷或刚性聚合物构造成。可接受的PCB材料清单不是详尽的,并且也可以成功地使用其他材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道用来形成印刷电路板的材料和制造技术。电气中心也包括盖18,盖18可以被移除顶部以在需要时允许触及电子设备,用于安装和维护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位于PCB的一侧20上,而构造成将电气中心10互连至汽车线束连接器的电气端子位于PCB的相反侧22上。
[0025]图2以切除方式示出PCB组件14的非限制性示例,其中具有第一母插座端子24的电子设备26 (诸如保险丝)通过双端公片式端子30直接连接至线束连接器28中的另一母插座端子26,双端公片式端子30穿过孔32或PCB中的“通路”安装。第一接片40从PCB的第一表面20凸出,而第二接片42从PCB的与第一表面20相反的第二表面22凸出。电子设备16的第二插座端子34连接至安装于PCB的第一表面上的单端公片式端子36。双端公片式端子30和单端公片式端子36均由导电材料(如铜合金、黄铜或铍铜)制成。双端端子30和单端端子36可由涂覆有例如锌基合金,以提供耐腐蚀性。图2所示的示例中,双端端子30没有连接至PCB迹线,而单端端子36连接至PCB迹线。可设想PCB组件的各替代实施例,其中双端公片式端子连接至PCB上的导电迹线。
[0026]如图4D所示,双端端子30的连接至电气设备16的第一母插座端子24的第一接片40具有大致均匀的第一厚度T1,根据所示的示例,第一厚度T1约为0.8mm(0.8+0.052/-0.000mm)。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均匀的厚度是±0.026mm。双端端子30的构造成连接至线束连接器中的母插座端子26的第二接片42在其中心(近中)部分具有区域44,在该区域44,第二接片42从第二接片42的材料周围被压花或升高。该浮凸的区域44增加了第二接片42的有效厚度至大致均匀的第二厚度T2,根据所示的示例,该第二厚度T2约为1.2mm(l.2±0.026mm),这大于第一厚度T1。如本文所使用的,压花意味着第二接片42通过冲压、冲模或其它金属成型工艺而变形,从而第二接片42的第一侧46具有浮凸区域48,而与第一侧46相反的第二侧50限定相对应的凹进区域52。
[0027]如图4B和4C最佳示出,浮凸区域44包含平坦部分54,该平坦部分54大致平行于第二接片42的第一侧46和第二侧50。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平行意思是平坦部分54为绝对平行的±10°。第一接片40的第二侧与第二接片42的第二侧大致共面。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共面意思是第一接片40的第二侧是绝对共面的±5°和±0.5mm。第二厚度T2是第二接片42的第一侧至浮凸区域44的平坦部分54的距离。该浮凸区域44是大致非柔性且连续地附连至第二接片42。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非柔性意思是该浮凸区域44在正常运行中在由匹配插座连接器施加在其上的力作用下不变形。该浮凸区域44不定性为弓形固定梁或悬臂梁。该浮凸区域44不构造成施加抵抗相对应的匹配插座端子26的弹性力;而是,该相对应的匹配插座端子26构造成施加抵抗第二接片42 (包括浮凸区域44)的弹性力。
[0028]如图4A和4D最佳示出,在第一接片40的末端的第一远端56和在第二接片42的末端的第二远端58是斜面(即倾斜),以便减小接片40、42的厚度T1和宽度Wl,W2,以便于将接片40、42插入到相应的匹配插座端子24、26。
[0029]如图4A所示,浮凸区域44的接近或最靠近第二接片42的第二远端58的前端60,限定倒圆角等腰三角形形状。所示的示例中,浮凸区域44的前端60的两侧64相对于双端端子30的纵向轴线A成30度角度。前端60的三角形形状62便于第二接片42插入相对应的匹配插座端子26。浮凸区域44的侧边66大致平行于第二接片42的侧边68。浮凸区域44的尾端70特征为具有倒圆角角部72。在断开过程中,尾端70的该倒圆角角部72便于第二接片42从相对应的匹配插座端子26移除。
[0030]现回到图3,双端端子30限定肩部74,肩部74在第一接片40与第二接片42中间。该肩部74具有肩部74的宽度Ws,宽度Ws大于第一接片40宽度W1和第二接片42宽度W2。根据所示示例,第二接片42宽度W2大于第一接片40宽度W1或者,肩部可以由更宽的第一接片或第二接片形成。电气端子的替代实施例可以是第一接片的宽度大于第二接片的宽度(第二接片具有浮凸区域以增加第二接片的厚度)或者第一接片的宽度与第二接片的宽度相同。肩部74可以通过焊接工艺机械连接和/或电连接于PCB上的围绕孔32的铜焊盘。
[0031]图5示出双端公片式电气端子30的制造方法100的非限制性示例,该双端公片式电气端子30具有第一接片40和第二接片42,第一接片40具有大致均匀第一厚度T1,第二接片42特征为大致均匀第二厚度T2,其中,第二接片42的有效厚度大于第一接片40的厚度。该方法100包括下列步骤:
[0032]步骤102,由具有大致均匀第一厚度的一片导电材料制成双端公片式电气端子,包括由具有大致均匀第一厚度T1的一片导电材料制成双端端子30。双端端子30可以由一片导电材料(如铜合金、黄铜或铍铜)制成。双端端子30可以通过切割、冲压、精冲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由一片导电材料制成端子毛坯的任何其它方法来制成。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板的第一厚度T1约0.8mm(0.8+0.052/-0.0mm)。第一接片宽度W2可以大于第一接片宽度W1,而第一接片40的一侧和第二接片42的一侧可以大致共面。
[0033]步骤104,形成电气端子以在第一接片和第二接片中间限定肩部,该步骤104是可选的步骤,包括形成双端电气端子30以在第一接片40和第二接片42中间限定肩部74,其中该肩部74宽度为Ws,该宽度Ws大于第一接片宽度W1和第二接片宽度W2。
[0034]步骤106,将第一接片的第一远端和第二接片的第二远端做成斜面,该步骤106是可选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接片40的末端上的第一远端56和第二接片42的末端上的第二远端58做成斜面。
[0035]步骤108,使得第二接片的近中区域凸出,从而该近中区域特征是大致均匀的第二厚度,其中该第二厚度大于第一厚度,该步骤108包括使得第二接片42的中心近中区域44凸出,从而该浮凸的近中区域44特征是大致均匀的第二厚度。该浮凸区域44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冲压和冲模的常规压花方法来形成。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该浮凸区域44提供从第二接片42的第二侧至该浮凸区域44的平坦部分54的约1.2mm(1.2±0.026mm)的第二厚度。
[0036]步骤110,使得该浮凸区域的靠近第二远端的前端凸出,以限定倒圆角等腰三角形形状,该步骤110包括使得该浮凸区域44的靠近第二远端58的前端60凸出,以限定倒圆角等腰三角形形状62。根据一个特定的实施例,浮凸区域44的前端60的两侧64相对于双端端子30的纵向轴线A成30度角度。
[0037]步骤112,使得该浮凸区域的尾端凸出,以限定一对倒圆角角部,该步骤112包括使得该浮凸区域44的尾端70凸出,以限定一对倒圆角角部72,其中该浮凸区域44的侧边66大致平行于第二接片42的侧边68。
[0038]虽然双端公片式端子的各示例示出为作为汽车电气中心的一部分的PCB内,可以设想该双端公片式端子的其它实施例,其中该PCB用于除了汽车电气中心之外的各应用,或者其中该双端公片式端子用于将两个相对应的插座连接器直接连接而无PCB。
[0039]相应地,提供了 PCB组件14、双端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