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450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具备:固定侧触点;可动侧触点,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位移;电磁致动器,具有定子以及可动件,所述驱动部产生使可动侧触点位移的动力;以及动力传递部,通过传递电磁致动器的动力,从而使可动侧触点位移,并且在可动侧触点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可动侧触点压到固定侧触点,动力传递部具有: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可动件一起位移;触点侧弹簧支架部,与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对置地设置,与可动侧触点一起位移;以及弹簧体,设置于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触点侧弹簧支架部之间,弹簧体包括:外侧弹簧;以及内侧弹簧,相对外侧弹簧并联连接,以在从可动侧触点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至成为接通的最末端为止的期间成为与外侧弹簧相同的收缩量的方式被配置。
【专利说明】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在电力接收变换设备中使用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般而言,在电力用开关装置中,在W某一速度将断开状态的触点对接通(闭合) 时,在触点k〇n化Cts)之间产生弹跳。该弹跳一般被称为颤动(chattering)。由于在触点之 间存在电位差,所W通过产生颤动而在触点之间产生电弧。由此,触点的表面变粗糖,或者, 触点的表面被消耗,触点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加。进而,如果产生颤动的期间的触点相互离开 的时间变长,则各个触点烙敷。为了解决运些问题点,抑制颤动是重要的。
[0003] -般而言,接通是碰撞现象,所W为了抑制弹跳,有效的是使用橡胶等衰减高的机 构,使能量耗散。但是,在使用开关装置的室外严酷的环境下,该机构的劣化成为问题,所W 无法使用该机构。
[0004] 因此,W往,已知通过将固定侧触点隔着作为被层叠的多个板的层叠板支承于支 承台来使能量耗散的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46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但是,关于层叠板,为了保持触点而需要提高层叠板的刚性,所W存在由于提高层 叠板的刚性从而使颤动的抑制效果减少的问题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颤动的发生的开关装置。
[000引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固定侧触点;可动侧触点,在接触于固定侧触点的关闭位 置与从固定侧触点离开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驱动部,具有定子W及相对定子位移的可动 件,所述驱动部产生使可动侧触点位移的动力;W及动力传递部,通过传递由驱动部产生的 动力,从而使可动侧触点位移,并且在可动侧触点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可动侧触点压 到固定侧触点,动力传递部具有: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与可动件一起位移;触点侧弹黃支 架部,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对置地设置,与可动侧触点一起位移;W及弹黃体,设置于驱 动部侧弹黃支架部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之间,在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 相互离开的方向上按压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弹黃体包括:二层W 上的外侧弹黃;W及内侧弹黃,设置于外侧弹黃的内侧,相对外侧弹黃并联连接,W在从可 动侧触点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至成为接通的最末端为止的期间成为与外侧弹黃相同的收 缩量的方式被配置。
[0009]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降低在可动侧触点从打开位置位移到关闭位置时由于冲 击而产生的激振力对可动侧触点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可动侧触点与固定侧触点离开。其 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颤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0]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1] 图2是示出图1的动力传递部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
[0012] 图3是示出图2的限制部的变形例的图。
[0013] 图4是示出图1的开关装置的闭合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14] 图5是示出在开关装置中产生的激振力W及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曲线 图。
[0015] 图6是示出图4的可动件碰撞到箱体时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6] 图7是示出在图1的开关装置中流过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17] 图8是示出在开关装置中产生的激振力、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W及上升 了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曲线图。
[0018]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0019] 图10是示出具备图9的电磁致动器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0] 图11是示出将图1的弹黃体=层化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1] 图12是示出在图11的开关装置中产生的激振力、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W 及上升了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方式1.
[0023]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了开关装置 的断开时的状态。在图中,开关装置具备:框体1,包含树脂;固定侧触点2,收容于框体1,相 对框体1被固定;可动侧触点3,在接触于固定侧触点2的关闭位置与从固定侧触点2离开的 打开位置之间位移;电磁致动器(驱动部)4,产生使可动侧触点3位移的动力;W及动力传递 部5,通过传递由电磁致动器4产生的动力,从而使可动侧触点3位移,并且在可动侧触点3处 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
[0024] 电磁致动器4具有:箱体41;线圈42,收容于箱体41,相对箱体41被固定;可动件43, W能够插入线圈42的内侧的方式设置,包括磁铁;W及致动器驱动轴44,相对可动件43被固 定。定子包括箱体41W及线圈42。可动件43能够沿线圈42的轴向移动。致动器驱动轴44在可 动件43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而配置。另外,致动器驱动轴44从可动件43朝向可动侧触点3延伸 而配置。
[0025] 动力传递部5具有: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比驱动部侧弹 黃支架部51更靠近可动侧触点3侧设置,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对置;中屯、轴53,跨越驱 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而设置;绝缘杆54,设置于中屯、轴53与可动 侧触点3之间;W及弹黃体55,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之间, 向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相互离开的方向按压驱动部侧弹黃支架 部5I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
[0026] 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相对致动器驱动轴44被固定。因此,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 51与可动件43-起位移。
[0027] 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相对中屯、轴53被固定。因此,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与中屯、轴 53-起位移。
[0028] 中屯、轴53未相对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固定。因此,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相对 中屯、轴53能够关于轴向位移。
[0029] 中屯、轴53、绝缘杆54W及可动侧触点3相互被固定。因此,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 与可动侧触点3-起位移。
[0030] 电磁致动器4通过基于在线圈42与可动件43之间产生的电磁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动力。在电磁致动器4中产生的动力通过致动器驱动轴44而按照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弹 黃体55、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W及中屯、轴53的顺序传递,进而,通过绝缘杆54而传递到可动 侧触点3。此处,虽然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W及中屯、轴53未被相互固定,但经由弹黃体55 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按压力)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传递到可动侧触 点3 O
[0031] 在闭合时的开关装置中,使基于电磁致动器4的磁吸引力Fl大于基于弹黃体55的 排斥力F2(磁吸引力Fl>排斥力F2),所W W在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产生压力的 状态确保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的接触。即,在该情况下,可动侧触点3被压到固定侧 触点2。
[0032] 图2是示出图1的动力传递部5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图。在图中,弹黃体55包括:外侧 弹黃551,沿着中屯、轴53延伸;W及内侧弹黃552,设置于外侧弹黃511的内侧,沿着中屯、轴53 延伸。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被配置在同屯、圆上。具体而言,内侧弹黃552与中屯、轴 53相比被配置于径向外侧,外侧弹黃551与内侧弹黃552相比被配置于径向外侧。即,中屯、轴 53配置于内侧弹黃552的内侧,内侧弹黃552配置于外侧弹黃551的内侧。内侧弹黃552W相 对外侧弹黃551并联连接的方式被配置。由此,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各自相互分别 向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相互离开的方向按压驱动部侧弹黃支架 部5I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
[0033] 动力传递部5还具有一对限制部56,该一对限制部56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 51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运两方,限制外侧弹黃551的径向的移动。由此,抑制在闭合时 经由外侧弹黃551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发生变化。
[0034] 中屯、轴53的外径与内侧弹黃552的内径一致。由此,中屯、轴53限制内侧弹黃552的 径向的移动。其结果,抑制在闭合时经由内侧弹黃552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 发生变化。
[0035] 另外,如非专利文献(巧权技術研究会編、「巧权」、丸善株式会社、1982年12月、 P.233(弹黃技术研究会编,"弹黃",丸善株式会社,1982年12月,P. 233))所示的下述式(1) 那样,弹黃的沿径向的偏移S随着弹黃的外径2R的减小而减小。
[0036] [数1]
[0037]
[0038] 在上述式(1)中,弹黃的线材直径dW及应数n被扭转应力的极限值约束,所W变量 仅为弹黃的外径R。
[0039] 因此,内侧弹黃552的内径与中屯、轴53的外径一致,由此在闭合时经由内侧弹黃 552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的变动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0040] 防止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中的径向的偏移,在闭合时经由外侧弹黃551 W及内侧弹黃552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的变动变小,抑制颤动的发生。
[0041 ] 通过中屯、轴53进行内侧弹黃552中的径向的偏移防止,所W能够通过弯曲加工、车 床加工、贴附圆状的板等构成限制部56,能够将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W及触点侧弹黃支 架部52的形状设为简单的形状。
[0042] 与包括一个弹黃的弹黃体相比较,在包括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的弹黃体 55的情况、即、将弹黃体55二层化的情况下,能够使弹黃体55在轴向W及径向上小型化。
[0043] 另外,在该例子中,如图2所示,说明了限制部56遍及中屯、轴53的圆周方向的整个 区域而配置的结构,但也可W是关于中屯、轴53的圆周方向排列配置多个凸部的结构。另外, 如图3所示,也可W是限制部56从径向外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而限制外侧弹黃551的移动 的结构(a)、限制部56从径向内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且限制部56从径向外侧抵接于内侧弹 黃552而限制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的移动的结构化)、限制部56从径向外侧抵接于 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运两方而限制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的移动的结构 (C)。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W是限制部56从径向外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限制部57从径向 内侧抵接于内侧弹黃551,限制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的移动的结构(d)、限制部56 从径向外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限制部57从径向内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并且从径向外侧 抵接于内侧弹黃552,限制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的移动的结构(e)、限制部56从径 向外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限制部57从径向内侧抵接于外侧弹黃551,限制外侧弹黃551的 移动的结构(f)。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的限制部,而设置于 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的限制部与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的限制部是同样的。另外, 也可W是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的限制部与设置于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的限制部 相互不同的结构。
[0044] 图4是示出图1的开关装置的闭合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在开关装置从断开状态向 闭合状态变化(接通)的情况下,在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发生碰撞。该碰撞所致 的排斥力向使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打开而容易产生颤动的方向作用。该排斥力 为冲击性的力,所W如图5所示的激振力100那样,激发广范围的频率的力。此处,在考虑该 排斥力传递的系统整体的情况下,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下,激振力100被放大, 在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的频率下,力向使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打 开而容易发生颤动的方向作用。
[0045] 图6是示出图4的可动件43碰撞到箱体41时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在接通的最末 端,可动件43碰撞到箱体41。接通的最末端是指被接通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的状态,是在开 始向线圈42供给电流而可动件43开始移动之后,可动件43最接近固定侧触点2的状态。可动 件43与箱体41之间的碰撞所致的排斥力也与图4所示的情况同样地,向使固定侧触点2与可 动侧触点3之间打开而容易产生颤动的方向作用。该排斥力为冲击性的力,所W如图5所示 的激振力100那样,激发广范围的频率的力。此处,在考虑该排斥力传递的系统整体的情况 下,在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下,激振力100被放大,在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 频率200的频率下,力向使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打开而容易产生颤动的方向作 用。此处,为了避开构成开关装置的金属部件的伸长W及扭转所产生的固有振动频率,系统 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定义为在1曲zW下为最大的增益的频率。
[0046] 电流在接通后立即在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流出。如果将初期相位设为 O,将交流的频率设为50化~60化,则如图7所示,电流最大的时间t (4.2ms~5ms)附近的颤 动对固定侧触点2W及可动侧触点3的消耗造成大的影响。实际上由于存在相位的延迟,所 W在更后的时间t下电流变为最大,所W与图4的情况下的刚接通之后产生的可动侧触点3 与固定侧触点2的冲击所致的颤动相比,图6的情况下的可动件43与箱体41的冲击所致的颤 动容易对固定侧触点2W及可动侧触点3的消耗造成影响。
[0047] 关于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金属部件的弯曲、伸长W及扭转,弹黃体 55的弯曲、扭转W及喘振等的多个固有振动频率成为候选。一般而言,金属部件的伸长W及 扭转高达数kHz,难W成为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与此相比较,金属部件的弯 曲、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比较低,所W成为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的候选。另外,包 含树脂的框体1也比金属部件的刚性低,成为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的候选。
[0048] 被二层化的弹黃体55与作为相同的弹黃常数的一层弹黃体(未图示)相比较,载荷 被分散,所W各弹黃的质量变轻,能够使弹黃体55的喘振的频率上升。由此,在系统的最低 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为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情况下,通过将弹黃体55二层化,从而 能够使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上升,能够如图8所示,成为上升了的系统的最低 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1、202。如果能够使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大幅上升,则能够在系统 的固有振动频率中比其它固有振动频率大,能够使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201、202变得 不是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
[0049] -般当固有振动频率为高频时,激振力自身变小,衰减变大,所W颤动变得不易产 生。在开关装置中,通过使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上升,从而能够抑制振动的发 生。
[0050] 另外,通过将弹黃体55二层化,从而与一层的弹黃体相比较能够实现小型化,所W 基于弯曲W及扭转的固有振动频率也上升,能够同样地抑制颤动的发生。
[0051] 如W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装置,由于弹黃体55包括外侧 弹黃551W及设置于外侧弹黃551的内侧并相对外侧弹黃551W并联连接的方式配置的内侧 弹黃552,所W能够使从电磁致动器4至可动侧触点3之间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上 升。由此,能够降低由于冲击而产生的激振力对可动侧触点3的影响,能够抑制可动侧触点3 与固定侧触点2离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颤动的发生。
[0052] 另外,动力传递部5具有相对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被固定并设置于内侧弹黃552的 内侧且外径与内侧弹黃552的内径一致的中屯、轴53、W及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W 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且限制外侧弹黃551的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56,所W防止外侧弹黃 551W及内侧弹黃551在径向上移动,能够减小在闭合时经由外侧弹黃551W及内侧弹黃552 而将可动侧触点3压到固定侧触点2的力的变动,能够抑制颤动的发生。另外,能够将驱动部 侧弹黃支架部51W及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的形状设为简单的形状。
[005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为了使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上升而将弹黃 体55二层化的结构,但也可W是使用能够抑制喘振的无喘振弹黃的弹黃体55。无喘振弹黃 能够通过设为不等间距,或者将限制位移的部件插入弹黃间来实现。另外,也可W是将弹黃 体55多层化为=层W上的结构。在本案说明书中,将一般称为无喘振线圈弹黃(日语:巧权) 或者无喘振线圈弹黃(日语:スフリシク)的抑制喘振的弹黃或者具有无喘振功能的弹黃表 示为无喘振弹黃。
[0化4]实施方式2.
[0055] 在图6所示的接通的最末端,可动件43碰撞到箱体41,产生冲击。因此,如果能够抑 制该冲击的产生或者向可动侧触点3的传递,则能够抑制颤动的发生。作为抑制冲击的产生 或者向可动侧触点3的传递的方法,考虑切断冲击根源的情况W及切断冲击的传递路径的 情况运两个模式。
[0056]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在图9中,示出 了切断冲击的根源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电磁致动器4还具有设置于可动件43的冲击产生 抑制部45。冲击产生抑制部45W在可动侧触点3(图6)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被夹持在可动 件43与箱体41之间的方式被配置。由此,冲击产生抑制部45抑制在可动侧触点3从打开位置 位移到关闭位置时在可动件43与箱体41之间产生冲击。
[0057] 作为冲击产生抑制部45的制造方法,能够举出如下方法:通过使与箱体41的碰撞 面对置的可动件43的面的形状形成得粗糖来将冲击产生抑制部45形成于可动件43的方法、 通过W可动件43部分接触于箱体41的方式形成可动件43来将冲击产生抑制部45形成于可 动件43的方法、通过将与箱体41的碰撞面对置的可动件43的部分层叠化来将冲击产生抑制 部45形成于可动件43的方法,或者,将衰减大的橡胶等材料配置于与箱体41的碰撞面对置 的可动件43的部分的方法。但是,在闭合时,为了维持基于电磁致动器4的磁吸引力Fl大于 基于弹黃体55的排斥力F2的关系(磁吸引力Fl>排斥力F2),防止接通的失败,冲击产生抑 制部45设为成为提高刚性且不降低磁吸引力Fl的形状的厚度或形状。另外,在图9中,说明 将冲击产生抑制部45设置于可动件43的结构,但也可W是也对箱体41设置冲击产生抑制部 45的结构,另外,也可W是将冲击产生抑制部45设置于可动件43W及箱体41中的任意一方 的结构。
[0058] 图10是示出具备图9的电磁致动器4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在图10中,示出了切 断冲击的传递路径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动力传递部5还具有冲击传递抑制部58,该冲击传 递抑制部58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被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与弹黃体55夹持。
[0059] 作为冲击传递抑制部58的制造方法,能够举出将衰减大的橡胶、层叠部件或者液 压减震器等安装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的方法。
[0060] 另外,在该例子中,说明冲击传递抑制部58设置于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与弹黃 体55之间的结构,但只要是冲击传递抑制部58设置于可动件43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的结构 即可。由此,抑制在可动侧触点3从打开位置位移到关闭位置时在可动件43与箱体41之间产 生的冲击传递到可动侧触点3。另外,开关装置也可W是具备冲击产生抑制部45W及冲击传 递抑制部58运两方的结构。
[0061] 如W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装置,电磁致动器4还具有设 置于箱体41与可动件43之间并抑制在可动侧触点3从打开位置位移到关闭位置时在箱体41 与可动件43之间产生冲击的冲击产生抑制部45,所W抑制电磁致动器4的终端处的冲击传 递到可动侧触点3。由此,能够降低由于冲击而产生的激振力对可动侧触点3的影响,抑制可 动侧触点3与固定侧触点2离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颤动的发生。
[0062] 另外,动力传递部5还具有设置于可动件43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并抑制在可动侧触 点3从打开位置位移到关闭位置时在箱体41与可动件43之间产生的冲击传递到可动侧触点 3的冲击传递抑制部58,所W抑制电磁致动器4的终端处的冲击传递到可动侧触点3。由此, 能够降低由于冲击而产生的激振力对可动侧触点3的影响,抑制可动侧触点3与固定侧触点 2离开。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颤动的发生。
[0063] 由电磁致动器4产生的磁吸引力Fl经由由动力传递部5减小的排斥力F2而作用成 被全部施加到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的压力Fl -F2。
[0064] 图6所示的压入状态是通常的通电状态,当流过高电流时,电磁排斥力F3作用。此 处,如果是Fl -F2 <F3,则触点被打开而断开,电流被阻断。如果是排斥力F2过大的情况,贝U 高频度地断开,实用性变低。另外,如果是排斥力F2过小的情况,贝卿使流过过电流,电流也 不容易被阻断,可靠性变低。另外,在由电磁致动器4产生的磁吸引力Fl的一部分被传递到 动力传递部5W外、一部分被消耗的情况下也高频度地断开,实用性变低。因此,由电磁致动 器4产生的磁吸引力Fl需要经由动力传递部5而全部传递到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 间。
[0065] 此处,驱动部侧弹黃支架部51和触点侧弹黃支架部52夹入内侧弹黃552W及外侧 弹黃551。从图1所示的断开状态到图6所示的碰撞到箱体41的压入状态,内侧弹黃552与外 侧弹黃551W相同的位移量伸缩,所W由电磁致动器4产生的磁吸引力Fl无损耗地传递到动 力传递部5,传递到固定侧触点2与可动侧触点3之间。
[0066] 在内侧弹黃552W及外侧弹黃551处,为了平均地提高各自的喘振的频率而最合适 的形状设为弹黃的线材直径、外径相同。但是,在该结构中,内侧弹黃552W及外侧弹黃551 相互干扰,无法配置于同屯、圆上。如果是W非同屯、圆上的并联状态配置的情况,则由于载荷 的不均匀性,弯曲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可动侧触点3或电磁致动器4,动作变得不稳定。因此, 内侧弹黃552的外径需要小于外侧弹黃551的内径。但是,如果在保持线形相同的状态下减 小内侧弹黃552的外径,则弹黃的修正应力成为问题,弹黃的可靠性下降。因此,使内侧弹黃 552的线材直径小于外侧弹黃551的线材直径。关于线形小且内径也小的弹黃,排斥力也变 小,所W外侧弹黃551的排斥力大于内侧弹黃552的排斥力。另外,关于线形小且内径也小的 弹黃,弹黃的质量也变小,喘振的频率上升,所W上升了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 201由外侧弹黃511产生。
[0067] 图11是示出将图1的弹黃体55 =层化的情况下的开关装置的侧剖视图,图12是示 出在图11的开关装置中产生的激振力、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W及上升了的系统的 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曲线图。通过将外侧弹黃551二层化,从而弹黃体55被=层化。通 过将图11所示的弹黃体55 =层化,从而能够使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0上升,能够 作为上升了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1、202、203。上升了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 振动频率201、202、203与图8所示的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201、202相比较,能够提 高弹黃体55的固有振动频率,并且也能够将增益设为低值。进行四层化W上的多层化的情 况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但如果变为高频区域,则激振力自身变小,所W变得难W得到效 果D
【主权项】
1. 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固定侧触点; 可动侧触点,在接触于所述固定侧触点的关闭位置与从所述固定侧触点离开的打开位 置之间位移; 驱动部,具有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位移的可动件,所述驱动部产生使所述可动侧触 点位移的动力;以及 动力传递部,通过传递由所述驱动部产生的动力,从而使所述可动侧触点位移,并且在 所述可动侧触点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可动侧触点压到所述固定侧触点, 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所述可动件一起位移;触点侧弹簧支架 部,与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对置地设置,与所述可动侧触点一起位移;以及弹簧体,设 置于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之间,向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 与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相互离开的方向压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以及所述触点侧弹 簧支架部, 所述弹簧体包括:二层以上的外侧弹簧;以及内侧弹簧,设置于所述外侧弹簧的内侧, 相对所述外侧弹簧并联连接,以在从所述可动侧触点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至成为接通 的最末端为止的期间成为与所述外侧弹簧相同的收缩量的方式被配置。2. -种开关装置,具备: 固定侧触点; 可动侧触点,在接触于所述固定侧触点的关闭位置与从所述固定侧触点离开的打开位 置之间位移; 驱动部,具有定子以及相对所述定子位移的可动件,所述驱动部产生使所述可动侧触 点位移的动力;以及 动力传递部,通过传递由所述驱动部产生的动力,从而使所述可动侧触点位移,并且在 所述可动侧触点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可动侧触点压到所述固定侧触点, 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所述可动件一起位移;触点侧弹簧支架 部,与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对置地设置,与所述可动侧触点一起位移;以及弹簧体,设 置于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与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之间,向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 与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相互离开的方向压所述驱动部侧弹簧支架部以及所述触点侧弹 簧支架部, 所述弹簧体包括:外侧弹簧;以及内侧弹簧,设置于所述外侧弹簧的内侧,相对所述外 侧弹簧并联连接,以在从所述可动侧触点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至成为接通的最末端为 止的期间成为与所述外侧弹簧相同的收缩量的方式被配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部还具有:中心轴,相对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被固定,并且设置于所述 内侧弹簧的内侧,外径与所述内侧弹簧的内径一致;以及限制部,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侧弹簧 支架部以及所述触点侧弹簧支架部中的至少一方,限制所述外侧弹簧的径向的移动。4.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外侧弹簧的排斥力大于所述内侧弹簧的排斥力,将所述外侧弹簧的固有振动频 率设为系统的最低阶的固有振动频率。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还具有冲击产生抑制部,所述冲击产生抑制部设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可动 件之间,抑制在所述可动侧触点从所述打开位置位移到所述关闭位置时在所述定子与所述 可动件之间产生冲击。6. 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部还具有冲击传递抑制部,所述冲击传递抑制部设置于所述可动件与所 述可动侧触点之间,抑制在所述可动侧触点从所述打开位置位移到所述关闭位置时在所述 定子与所述可动件之间产生的冲击传递到所述可动侧触点。
【文档编号】H01H33/666GK105849845SQ20148007081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人】垣尾政之, 柏宗孝, 山田慎太郎, 松永敏宏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