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9751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包括针孔本体,所述针孔本体上部离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压舌,对应压舌的本体上具有与压舌相匹配的缺口,缺口背部的本体上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拉伸槽。压舌弹性形变量大,使插针的插接稳定可靠,并且圧舌和拉伸槽不易疲劳变形,有效延长针孔的使用寿命。当向外拔出插针时,压舌的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平趴于插针上,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阻止插针向外运动,形成动态防护,极大地提高了电连接器插针与针孔的良好接触性能,并且使连接更加稳定、安全可靠。本发明结构简单,插接稳定可靠,夹持力强劲,不易疲劳变形,有效提高针头与针孔连接可靠性,并且有效延长了针孔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
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俗称航空插头,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在各种军机和武器装备中,电连接器的用量较大,特别是飞机上使用电连接器的用量特大。一般一架飞机电连接器的使用量可达数百至数千件,牵扯到好几万个线路。因此,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稳定、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飞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整个主机的安危。为此,主机电路对电连接器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正因为电连接器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使它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军用系统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也逐渐应用于民用及工业等领域,如伺服电机、防爆电机等技术领域。
[0003]目前,传统电连接器插头的针孔存在一定缺陷,挺拔次数使用寿命基本在100-200次,之后就会严重疲劳变形,夹持力严重下降,影响针孔与插针的可靠连接。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力强劲,电连接可靠,不易疲劳变形,使用寿命长的的电连接器用针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插接稳定可靠,夹持力强劲,不易疲劳变形,有效提高针头与针孔连接可靠性,并且有效延长针孔使用寿命的电连接器用针孔,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包括针孔本体,所述针孔本体上部离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压舌,对应压舌的本体上具有与压舌相匹配的缺口,缺口背部的本体上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拉伸槽。
[0006]所述压舌根部为较宽的弧面结构,前端为较窄的弧面或平面结构,并且根部到前端为逐渐过渡结构。
[0007]所述拉伸槽为2个,与所述压舌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即每个拉伸槽与压舌的连线与两拉伸槽间的连线夹角相等。
[0008]优选地,所述拉伸槽与所述压舌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即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0009]所述针孔本体上所述缺口上方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锥度导向结构。
[0010]所述压舌的头部设置有二次导向结构。
[0011]所述二次导向结构为压薄弧度结构或平面结构。
[0012]所述针孔本体上与所述压舌相对的一侧轴向上布设有通孔。
[0013]所述通孔为圆孔和/或长孔和/或椭圆孔。
[0014]本发明通过采用在针孔本体上部离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压舌,有效保障了针孔的整体抱紧力,由于为了便于插针的顺利插入,针孔前部设置有锥度导向结构,与针孔内径间存在较大配合间隙,通过采用压舌与拉伸槽相配合的结构,压舌弹性形变量大,并且与向内凸起的拉伸槽相配合,对插针形成强劲的夹持力,从而使插针的插接稳定可靠,并且圧舌和拉伸槽不易疲劳变形,有效延长针孔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地,通过采用两个或多个拉伸槽结构,使其与压舌间形成三爪或多爪夹持结构,可进一步提高针孔对插针的夹持力度,使其连接更加稳固可靠,由于采用压舌结构,压舌根部为较宽的弧面结构,此弧面结构制作成逐渐下压结构,使压舌头部发生形变,平趴于插针上,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当向外拔出插针时,阻止插针向外运动,形成动态防护,极大地提高了电连接器插针与针孔的良好接触性能,并且使连接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0015]插孔承插一端头部设置向内凹陷的环形锥度导向结构,避免针孔内径发生较大变化,可有效保证插孔与插针对插时的同心度,针孔本体上布设有通孔,有利于针孔内部的空气迅速排出,使镀层加工过程中,镀液更容易充满针孔内外,充分而均匀镀满针孔内外,提高产品质量。
[0016]本发明结构简单,插接稳定可靠,夹持力强劲,不易疲劳变形,有效提高针头与针孔连接可靠性,并且有效延长了针孔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传统针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针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针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针孔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9]参看图1所示:传统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包括针孔本体I,其在针孔两侧开设有对称的轴向开口 2,从而使针孔两侧形成夹持结构,由于针孔内径较插针直径大,则需要将针孔两侧部分夹压,使其变形,并向中间靠拢,继而使开口处形成向内收缩的椭圆形结构,当插针插入时,仅在其形成的内径最小的部位形成若干点接触,接触面积小,并且由于开设有轴向开口 2,极大地破坏了针孔的抱合力,从而使针孔对插针的夹持力度大打折扣,连接性能差。
[0020]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包括针孔本体I,所述针孔本体I上部离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压舌3,所述压舌3根部为较宽的弧面结构,前端为较窄的弧面或平面结构,并且根部到前端为逐渐过渡下压结构,使压舌产生回弹力。对应压舌3的本体I上具有与压舌3相匹配的缺口,缺口背部的本体I上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拉伸槽5。所述针孔本体I上部顶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锥度导向结构4,有效避免针孔内径发生较大变化,提高针孔与插针的对插同心度,并且对插针形成引导作用,利用插针的顺利插入。所述拉伸槽5为2个,与所述压舌3三者在针孔本体I的周向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即每个拉伸槽5与压舌3的连线与两拉伸槽5间的连线夹角相等。通过采用压舌3与拉伸槽5相配合的结构,压舌3弹性形变量大,并且与向内凸起的拉伸槽5相配合,与插针形成线接触和面接触,对插针形成强劲的夹持力,从而使插针的插接稳定可靠,并且圧舌3和拉伸槽5不易疲劳变形,有效延长针孔的使用寿命。压舌3与拉伸槽5间形成三爪夹持结构,由于采用压舌结构,当向外拔出插针时,压舌3的根部较宽弧面在逐渐下压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平趴于插针上,增加接触面积和摩擦力,阻止插针向外运动,形成动态防护,极大地提高了电连接器插针与针孔的良好接触性能,并且使连接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0021]进一步优选地,参看图4所示,所述压舌3的头部设置有二次导向结构3-1,该二次导向结构3-1为压薄弧度结构或平面结构,当插针插入时,通过针孔本体I上部顶端向内凹陷的环形锥度导向结构4,对插针进行一次引导,使插针的顺利插入针孔,并进行轴向定位,通过二次导向结构3-1使插针顺利地深入针孔,并使压舌3顺利地压在插针上,避免插针将压舌3顶弯,提高插针插入的安全、稳定、可靠性。
[0022]再一步优选地,参看图5所示,所述拉伸槽5与所述压舌3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即三者在针孔本体I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针孔本体I上与所述压舌3相对的一侧轴向上布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为圆孔和/或长孔和/或椭圆孔,使镀层加工过程中,镀液更容易充满针孔内外,充分而均匀镀满针孔内外,提高产品质量。
[0023]
【申请人】通过试制样品,进行连续插拔实验,连续插拔800-1000次,仍具有良好的夹持力,夹持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极大地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500次挺拔标准。
[002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用针孔,包括针孔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本体上部离顶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压舌,对应压舌的本体上具有与压舌相匹配的缺口,缺口背部的本体上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拉伸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根部为较宽的弧面结构,前端为较窄的弧面或平面结构,并且根部到前端为逐渐过渡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槽为2个,与所述压舌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呈等腰三角形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槽与所述压舌三者在针孔本体的周向上呈等边三角形分布。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本体上所述缺口上方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锥度导向结构。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的头部设置有二次导向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导向结构为压薄弧度结构或平面结构。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本体上与所述压舌相对的一侧轴向上布设有通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用针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和/或长孔和/或椭圆孔。
【文档编号】H01R13/24GK106058540SQ201610634788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8月5日 公开号201610634788.0, CN 106058540 A, CN 106058540A, CN 201610634788, CN-A-106058540, CN106058540 A, CN106058540A, CN201610634788, CN201610634788.0
【发明人】李功奇
【申请人】李功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