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664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
【背景技术】
[0002]传统节能设备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控制节能设备的不同机构,全部子系统一起工作实现节能设备整机工作。运行时,节能设备的每个子系统需要电源线和控制线连接,以提供电力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传统做法是将导线相接在不同子系统之间,由于线材过且引线较长,导致布线混乱,不便于组装和后续维修整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其将整套系统的电源线整合为一根线缆,并且在线缆中分出多个接头,以连接在系统的不同位置,这样,使得原本混乱的线缆得到整齐收纳和排布,而且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使得接线和维修更为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包括多条组合为一体的线缆和分别配设于各线缆的电连接器;该线缆至少由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第四线缆组成,该第二、第三、第四线缆均相接于该第一线缆,于第一线缆的首、末两端以及第二、第三、第四线缆的末端分别设有电连接器。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线缆的首端设有第一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插接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内的两排共14PIN导电端子,该14PIN导电端子形成14个分别独立的插接口。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为方形结构,于第一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防呆凸块,各插接口伸出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并在第一绝缘本体的侧面后端设有挡止块。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线缆的末端设有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二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插接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内的两排共6PIN导电端子,该6PIN导电端子形成6个分别独立的插接口。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为方形结构,于第二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防呆凸块,各插接口伸出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并在第二绝缘本体的侧面后端设有挡止块。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线缆的末端设有第三电连接器,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包括第三绝缘本体、连接于该第三绝缘本体尾端的接线网尾、嵌设于该第三绝缘本体内的2PIN导电端子,该2PIN导电端子收纳于第三绝缘本体前端开设的插接口内。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电连接器的前端的插接口上方凸设有两挡块。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三线缆的末端设有第四电连接器,所述第四线缆的末端设有第五电连接器,该第四、第五电连接器结构相同。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四、第五电连接器均具有半圆柱状的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内的3PIN导电端子,该3PIN导电端子呈单排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外环设有挡止凸肋。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线缆上设有第一接点、第二接点和第三接点,该第二线缆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一接点,该第三线缆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二接点,该第四线缆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三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距第一线缆首端的长度LI为67± 10mm,该第一接点距第二接点的长度L2为253 ±10 mm,该第二接点距第三接点的长度L3为155 ±10 mm,第三接点距第一线缆末端的长度L4为238±10 mm,所述第二线缆的长度L5为213±10 mm,所述第三线缆的长度L6为153 ±10 mm,所述第四线缆的长度L7为583 ±10 mm。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多条线缆组合在一起,并且为每条线缆配设单独连接器接头,从而将各个接头插接在节能设备系统的不同位置,仅用一条集成式的系统线便可以整体为系统供电,使得原本混乱的线缆得到整齐收纳和排布,而且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使得接线和维修更为方便。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向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1]图5是图4中A向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三、第四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3]图7是图6中A向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第五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5]图9是图8中A向示意图。
[0026]附图标识说明:
[0027]10、第一电连接器11、第一绝缘本体
[0028]12、导电端子13、插接口
[0029]14、防呆凸块15、挡止块
[0030]20、第二电连接器21、第二绝缘本体
[0031]22、导电端子23、插接口
[0032]24、防呆凸块25、挡止块
[0033]30、第三电连接器31、第三绝缘本体
[0034]32、接线网尾33、导电端子
[0035]34、插接口35、挡块
[0036]40、第四电连接器41、第四绝缘本体
[0037]42、导电端子43、挡止凸肋
[0038]50第五电连接器51、第五绝缘本体
[0039]52、导电端子53、挡止凸肋
[0040]60、第一线缆61、尼龙套管
[0041]62、第一接点63、第二接点
[0042]64、第三接点65、第一线缆首端
[0043]66、第一线缆末端67、线芯
[0044]70、第二线缆71、硅胶套管
[0045]80、第三线缆81、PVC套管
[0046]90、第四线缆91、PVC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7]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控制节能设备系统线,包括有多条组合为一体的线缆(60?90)和分别配设于各线缆的电连接器(10?50)。
[0048]其中,该线缆至少由第一线缆60、第二线缆70、第三线缆80、第四线缆90组成,该第二、第三、第四线缆(70、80、90)均相接于该第一线缆60,于第一线缆的首、末两端65、66以及第二、第三、第四线缆(70、80、90)的末端分别设有电连接器(10?50)。
[0049]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线缆60外均包覆尼龙套管61,第二线缆70外包覆硅胶套管71,第三、第四线缆80、90外包覆PVC套管91。该第一线缆60上设有第一接点62、第二接点63和第三接点64,该第二线缆70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一接点62,该第三线缆80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二接点63,该第四线缆90的末端相接于该第三接点64。所述第一接点62距第一线缆首端65的长度LI为67 ± 10 mm,该第一接点62距第二接点63的长度L2为253 ± 10mm,该第二接点63距第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