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824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18650锂电池因其重量轻、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得到了普遍应用,由于钢壳18650电池存在爆炸的风险,目前兴起了一种软包装18650电池,即密封电芯的外壳为成型后的铝塑膜,密封方式为热熔密封,内部卷芯采用的是传统的单电极结构,如图1所示,极耳2焊接在极片I的一端,极耳2与极片I的焊接区3形成有绝缘区4,这种结构存在不能实现持续大功率放电的缺点,一般持续放电电流不会超过12A,否则对电池有致命损伤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限制了软包装18650电池在有高功率输出要求的领域的拓展应用,基于此,设计一种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极片的电流密度,提高放电倍率性能,拓展了使用领域,实用性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包括极片和极耳,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片、负极片上均焊接有极耳,极耳焊接在极片的中间位置,极片与极耳的焊接区通过贴高温胶绝缘形成有绝缘区,极耳上设置有极耳胶,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组合卷绕成卷芯主体,卷芯主体的侧边设置有折边体,卷芯主体通过铝塑膜形成有封装区域,卷芯主体的两端设置有顶封边。
[0005]作为优选,所述极耳的宽度为4mm,厚度为0.1mm,极耳垂直弯折至卷芯主体的圆心处引出,方便封装,也确保电极从电池中心位置引出。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传统技术由于单电极不能持续进行大电流放电的问题,降低极片的电流密度,减小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倍率放电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有高功率输出要求的领域,大大拓展了软包装18650的使用领域。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08]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片与极耳的焊接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片的卷绕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14]图7为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6]参照图2-7,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包括极片I和极耳2,极片I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片、负极片上均焊接有极耳2,极片I与极耳2的焊接区3通过贴高温胶绝缘形成有绝缘区4,极耳2上设置有极耳胶5,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组合卷绕成卷芯主体6,卷芯主体6的侧边设置有折边体7,卷芯主体6通过铝塑膜形成有封装区域8,卷芯主体6的两端设置有顶封边9。
[0017]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极耳2的宽度为4mm,厚度为0.1mm,极耳2焊接在极片I的中间位置,通过使用该尺寸的极耳2,调整18650单电极极耳2的位置,将正、负极极耳2的焊接位置调整至极片I的中间位置,这种结构调整的目的是缩短在电池充放电时,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的路径,降低极片的电流密度,减小电化学极化,提高电池倍率放电性能。
[0018]此外,所述的极耳2弯折垂直设置在卷芯主体6的圆心处,便于封装,确保电极从电池中心位置引出。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原理:极耳2焊接在极片I中间位置时,相比传统方式极耳2焊接在极片I 一端,极片I上各点到极耳2位置的路径总和要小得多,即极片I各点上的电子转移到极耳2上,或者极耳2上的电子转移到极片I各点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电化学反应时电子的转移速度,降低电化学极化,提高倍率性能。
[002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现方法如下:(1)采用高倍率工艺配方,制作正、负极片;
[0021](2)调整18650正、负极极片极耳2的焊接位置,将极耳2焊接位置由原来的极片I 一端调整至极片I的中间部位,并对焊接区3贴高温胶绝缘,改进后的极片焊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
[0022](3)极片I制作完成后,将正极、负极、隔膜组合在一起进行卷绕,卷绕后卷芯结构如图3所示;
[0023](4)为方便封装、确保电极从电池中心位置引出,需在包装前对卷芯折极耳处理,即将正、负极耳2进行垂直弯折至卷芯主体6的圆心出引出,如图4所示;
[0024](5)折极耳后采用冲压成型的铝塑膜进行封装、注液、化成、分容、成型。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传统单电极结构相比,放电倍率明显提高,可以实现15A持续放电,电池15A放电效率达到96%以上,15A放电容量达到1900mAh,电池不气胀,不漏液,15A倍率循环300周容量保持率80%以上,可以广泛应用于有高功率输出要求的领域,大大拓展了软包装18650的使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⑴和极耳(2),极片⑴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片、负极片上均焊接有极耳(2),极耳(2)焊接在极片(I)的中间位置,极片(I)与极耳(2)的焊接区(3)通过贴高温胶绝缘形成有绝缘区(4),极耳(2)上设置有极耳胶(5),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组合卷绕成卷芯主体(6),卷芯主体¢)的侧边设置有折边体(7),卷芯主体(6)通过铝塑膜形成有封装区域(8),卷芯主体¢)的两端设置有顶封边(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的宽度为4mm,厚度为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耳(2)弯折垂直设置在卷芯主体出)的圆心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装18650电池电极结构,它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它包括极片和极耳,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片、负极片上均焊接有极耳,极耳焊接在极片的中间位置,极片与极耳的焊接区通过贴高温胶绝缘形成有绝缘区,极耳上设置有极耳胶,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组合卷绕成卷芯主体,卷芯主体的侧边设置有折边体,卷芯主体通过铝塑膜形成有封装区域,卷芯主体的两端设置有顶封边,极耳的宽度为4mm,厚度为0.1m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降低极片的电流密度,提高放电倍率性能,拓展了使用领域,实用性强。
【IPC分类】H01M10/0525, H01M10/0587, H01M2/26
【公开号】CN204680727
【申请号】CN201520449654
【发明人】张文桂
【申请人】惠州市竤泰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