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显示器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961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系统板80上电极90的宽度小于栅极绝缘层60的开孔。如图9所示,所述接合区线路上的图形区域内设有金属层91,所述金属层91通过ACF胶或ACP胶与系统板的电极接合,通过金属层91使接合区内的感应线圈70与系统板80具有更好的接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板80的电极厚度非常厚,甚至会比栅极绝缘层60的厚度还厚,图6-图9仅为示意图,电极厚度并非实际厚度,线路也可以为感应线圈70,通过感应线圈70与系统板接合。
[0033]在基板10制程制作时,同时制作感应线圈70制程,包含所有的拉线制程,其中线圈的设计会和接合区做整合,也就是感应线圈70会和显示器FPC接合区做在一起,线圈需要和系统连接处会挖洞作连结,不需要挖洞部分则用绝缘层保护避免短路。由于与FPC接合处有些线路较细,可以利用设计将该线路较宽一点,但是仍维持FPC接点相同的间距。
[0034]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和感应线圈70在接合区域与系统接合,感应线圈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位置和系统端接合。
[0035]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软性显示器和感应线圈,利用同一制程完成,节省制作成本和时间,另外感应线圈线路即为与系统接合区(bonding),因此线圈即可与系统做连结,也不需要做叠层技术,制成简单而高良率,并且利用接合区域和系统端做整合,能将软性显示器和线圈同时完成,除了结构的变化之外,由于接合点变少,因此也减少接点接合时所造成的良率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显示器的同时,制作感应线圈70,主要是考量显示器制程可针对小线宽线距制作,将线圈利用该制程制作可以在同面积大小中达到多匝数的线圈,以满足制程上需求。
[0036]优选地,所述源极电极20、漏极电极30、栅极电极40为黄光制程或印制技术形成,源极电极20、漏极电极30、栅极电极40制作也可以为喷印、标准的金属刻蚀(湿法或干法)、涂布方式制作,这些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此处将不再赘述。
[0037]下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软性显示器组件的方法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显示器组件的制作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39]—、准备材料为玻璃、塑料、金属薄片或是复合材料制成的基板10,在基板10上划分显示器区、感应线圈区和接合区;
[0040]二、在基板10上同时形成源极电极20、漏极电极30以及感应线圈70,其中源极电极20、漏极电极30位于显示器区,感应线圈与显示器区共用接合区;
[0041]三、在源极电极20和漏极电极30上制作有机半导体层50并图形化;
[0042]四、再在源极电极20、漏极电极30以及感应线圈70上制作栅极绝缘层60,并将栅极绝缘层60图形化;
[0043]五、在栅极绝缘层60上形成栅极电极40,并且栅极电极40位于所述有机半导体层50的正上方;
[0044]六、所述接合区与系统板80接合。
[00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显示器组件的感应线圈70也可以在栅极绝缘层60上与栅极电极40同时形成。
[004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显示器组件的制作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47]—、准备材料为玻璃、塑料、金属薄片或是复合材料制成的基板10,在基板10上划分显示器区、感应线圈区和接合区;
[0048]二、在基板10上同时形成栅极电极40和感应线圈70,其中,栅极电极40位于显示器区,感应线圈与显示器区共用接合区;
[0049]三、在栅极电极40和感应线圈70上制作栅极绝缘层60,并将栅极绝缘层60图形化;
[0050]四、在栅极绝缘层60上形成源极电极20和漏极电极30 ;
[0051]五、在源极电极20和漏极电极30上涂布有机半导体层50并图形化,并且有机半导体层50位于所述栅极电极40的正上方;
[0052]六、所述接合区与系统板80接合。
[0053]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显示器组件的感应线圈70也可以在栅极绝缘层60上与源极电极20和漏极电极30同时形成。
[0054]用上述方法所制作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如图6和8所示,接合区内的显示器和感应线圈70拉线通过ACF胶或ACP胶与所述系统板80接合,同时在系统板80上设有电极90,用于接合区和系统板80接合;如图7和9所示,所述接合区内的感应线圈70上的图形区域内设有金属层91,所述金属层91通过ACF胶或ACP胶与所述系统板80的电极90接合。
[0055]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利用黄光制程和图形化技术(如UV/02、02plasma、混合气体之离子蚀刻等)以可重复的方式形成软性显示器组件,以生产具有一致特性的并且具有到源极电极20和漏极电极30的低栅极电极,本实用新型针对系统部分将软性显示器和感应线圈70整合于软性基板10上,在制程中将软性显示器和感应线圈70整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针对软性显示器和感应线圈70,利用同一制程完成,并且利用接合区域和系统端做整合,能将软性显示器和线圈同时完成,除了结构的变化之外,由于接合点变少,因此也减少接点接合时所造成的良率问题。在基板制程制作时,同时制作感应线圈70制程,包含所有的拉线制程,其中感应线圈70会和显示器FPC拉线均拉往接合区,线圈需要和系统连接处会挖洞作连结,不需要挖洞部分则用绝缘层保护避免短路。由于与FPC接合处有些线路较细,可以利用设计将该线路较宽一点,但是仍维持FPC接点相同的间距。本实用新型提出将感应线圈70设计于基板10上,当基板10制作的同时,也完成感应线圈70的制作,感应线圈70的制程整合于显示器制程中,不需要额外制作感应线圈70制程,因此可以节省制作成本和时间,另外感应线圈70线路即为与系统接合区(bonding),因此线圈即可与系统做连结,也不需要做叠层技术,制成简单而高良率。
[005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软性显示器组件,包括基板,在基板上至少形成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和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划分显示器区、感应线圈区和接合区,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位于显示器区,感应线圈与显示器区共用接合区,在所述源极电极、漏极电极上涂布有机半导体层并图形化,在所述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漏极电极之间涂布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覆盖位于基板上的感应线圈,将栅极绝缘层图形化,接合区与系统板接入口 O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电极、漏极电极和栅极电极为可导电金属、氧化物金属或透明导电电极。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为黄光制程形成或印制技术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内的线路通过ACF胶或ACP胶与系统板的电极接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区内线路上的图形区域内设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通过ACF胶或ACP胶与系统板的电极接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玻璃、塑料、金属薄片或是复合材料制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显示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层由有机介电层材料、无机材料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性显示器组件,包括基板,在基板上至少形成源极电极、漏极电极、栅极电极和感应线圈,在基板上划分显示器区、感应线圈区和接合区,感应线圈与显示器区共用接合区,在栅极电极与源极电极、漏极电极之间涂布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覆盖位于基板上的感应线圈,将栅极绝缘层图形化,接合区与系统板接合。本实用新型针对系统部分将软性显示器和感应线圈整合于软性基板上,显示器和感应线圈利用同一制程完成,将软性显示器和线圈同时完成,利用接合区域和系统端做整合,接合点变少,减少接点接合时所造成的良率问题,又由于线圈的制作,可以防止因后续制程中产生静电对显示器组件造成的破坏。
【IPC分类】H01L27/32, H01L27/12
【公开号】CN204905259
【申请号】CN201520536652
【发明人】王怡凯, 高启仁
【申请人】广州奥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