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槽板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766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槽板转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线槽板与线槽板进行连接的转接件。
已有的线槽板组件,由线槽底座和线槽面盖组成,线槽面盖靠其侧板的边缘部位与线槽底座侧板的上端相互咬合而固定在线槽底座上,这种结构因仅靠线槽底座侧板的弹性咬住线槽面盖,故很容易使线槽面盖脱落,使线路暴露出来,易受到损害。作为其改进,中国专利申请99230321.4提出了一种使用时线槽面盖不易脱落的线槽板组件。但是,其未给出对不同的线槽板组件进行连接的转接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可对有关的线槽板组件进行可靠连接的线槽板转接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具有中间连接部和2至4个连接槽体,各连接槽体均与中间连接部相连;其结构特点是连接槽体由相连的引入槽段和扣接槽段构成;引入槽段位于外端,扣接槽段与中间连接部相连;引入槽段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的槽口,扣接槽段的两侧壁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于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开口侧外端面相平行。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4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一个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4个连接槽体接通的四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四通槽体由中间连接板以及与中间连接板相连的4个接口构成,各接口的开口向下,各接口围绕中间连接板依次设置,且相邻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各连接槽体与四通槽体的相应的一个接口相连。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4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4个连接槽体接通的四通槽体,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四通槽体由中间连接板以及与中间连接板相连的4个接口构成,各接口的开口向下,各接口围绕中间连接板依次设置,且相邻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4个接口中,有2个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接口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另外2个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接口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与四通槽体的相应的一个接口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2个连接槽体的高度为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宽度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3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3个连接槽体接通的三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三通槽体由中间连接板以及与中间连接板相连的侧板、3个接口构成;各接口的开口向下,其中2个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该2个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与第3个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的2个接口还同时与侧板相连;各连接槽体与三通槽体的相应的一个接口相连。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3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3个连接槽体接通的三通槽体,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三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以及与中间连接板相连的侧板、3个接口构成;各接口的开口向下,其中2个接口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该2个接口与第3个接口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3个接口中,互成180度的2个接口还同时与侧板相连、且该2个接口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第3个接口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与三通槽体的相应的一个接口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1个连接槽体的高度为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宽度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2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接通的开口向下的二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二通槽体由中间槽体以及与中间槽体相连的2个接口构成,二通槽体的2个接口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或180度;各连接槽体与二通槽体的相应的一个接口相连。
上述二通槽体的2个接口的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的中间槽体则由相对应的互成90度夹角的2个槽段构成,且该2个槽段的外侧侧板由过渡板连接,过渡板与相应的2块外侧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2个,各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接通的向上凸起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开口向下、由弧形槽体和与弧形槽体相连2个接口组成,弧形槽体的上端曲面高出上端平面,2个接口的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二通槽体的2个接口的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每个接口各连接一个连接槽体。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2个,其中一个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的开口向右;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和向右开口的槽段两部分,向右开口的槽段高出向下开口的槽段;向下开口的槽段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右开口的槽段右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相连。二通槽体的向下开口的槽段和向右开口的槽段的转角相接处为圆弧连接。
上述线槽板转接件的连接槽体可以有2个,其中一个连接槽体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的开口向左;中间连接部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和向左开口的槽段两部分,向下开口的槽段高出向左开口的槽段;向下开口的槽段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左开口的槽段左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对中国专利申请99230321.4提出的线槽板组件进行可靠的连接、且可对线槽板组件的接头处进行遮挡、因而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1为用作四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图1-4为图1-1的左视图、图1-5为图1-1的A1-A1剖视示意图、图1-6为图1-1的A2-A2剖视示意图、图1-7为图1-1的A3-A3剖视示意图、图1-8为图1-1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用作四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仰视图、图2-3为图2-1的B1-B1剖视示意图、图2-4为图2-1的左视图、图2-5为图2-1的B2-B2剖视示意图、图2-6为图2-1的立体示意图。
图3-1为用作四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3-2为图3-1的仰视图、图3-3为图3-1的C1-C1剖视示意图、图3-4为图3-1的左视图、图3-5为图3-1的C2-C2剖视示意图、图3-6为图3-1的立体示意图。
图4-1为用作四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4-2为图4-1的仰视图、图4-3为图4-1的D1-D1剖视示意图、图4-4为图4-1的立体示意图。
图5-1为用作四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5-2为图5-1的仰视图、图5-3为图5-1的E1-1E1剖视示意图、图5-4为图5-1的左视图、图5-5为图5-1的E5-E2剖视示意图、图5-6为图5-1的立体示意图。
图6-1为用作三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6-2为图6-1的仰视图、图6-3为图6-1的俯视图、图6-4为图6-1的右视图、图6-5为图6-1的F1-F1剖视示意图、图6-6为图6-1的立体示意图。
图7-1为用作三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7-2为图7-1的仰视图、图7-3为图7-1的G1-G1剖视示意图、图7-4为图7-1的左视图、图7-5为图7-1的G2-G2剖视示意图、图7-6为图7-1的右视图、图7-7为图7-1的立体示意图。
图8-1为用作三通盖板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8-2为图8-1的仰视图、图8-3为图8-1的H1-H1剖视示意图、图8-4为图8-1的左视图、图8-5为图8-1的右视图、图8-6为图8-1的立体示意图。
图9-1为用作缩节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9-2为图9-1的仰视图、图9-3为图9-1的俯视图、图9-4为图9-1的左视图、图9-5为图9-1的I1-I1音视示意图、图9-6为图9-1的立体示意图。
图10-1为用作直角件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10-2为图10-1的仰视图、图10-3为图10-1的俯视图、图10-4为图10-1的右视图、图10-5为图10-1的J1-J1剖视示意图、图10-6为图10-1的立体示意图。
图11-1为用作过渡件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11-2为图11-1的仰视图、图11-3为图11-1的俯视图、图11-4为图11-3的K1-K1剖视示意图、图11-5为图11-1左视图、图11-6为图11-1的K2-K2剖视示意图、图11-7为图11-1的立体示意图。
图12-1为用作阴角件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12-2为图12-1的仰视图、图12-3为图12-1的俯视图、图12-4为图12-2的L1-L1剖视示意图、图12-5为图12-1的立体示意图。
图13-1为用作阳角件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转接件的示意图、图13-2为图13-1的仰视图、图13-3为图13-1的左视图、图13-4为图13-1的右视图、图13-5为图13-3的M1-M1剖视示意图、图13-6为图13-1的立体示意图。
图14-1为可由本实用新型转接的线槽板组件中的线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4-2为图14-1的左视图。
图15-1为可由本实用新型转接的线槽板组件中的线槽面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5-2为图15-1的左视图。
图16-1为图15-1所示的线槽面盖与图14-1所示的线槽底座相互扣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6-2为图16-1的左视图。
图17为图14-1所示结构的线槽底座扣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连接槽体的扣接槽段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5-1所示结构的线槽面盖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连接槽体的引入槽段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6-1所示的扣合在线槽面盖上的线槽底座同时扣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连接槽体的扣接槽段上、线槽面盖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槽体的引入槽段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与相应的线槽板组件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N1-N1剖视示意图。
图22为图20的N2-N2剖视示意图。
图23为图20的N3-N3剖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和应用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见图1-1至图1-8,本实施例的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用作四通盖板。四通盖板具有中间连接部1和4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均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
按图1-2所示的方向,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一个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4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四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四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4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各接口12围绕中间连接板11依次设置,且相邻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各连接槽体2与四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各连接槽体2由相连的引入槽段22和扣接槽段21构成;引入槽段22位于外端,扣接槽段21与中间连接部1的相应的1个接口12相连;引入槽段22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21的槽口,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相平行。
按图1-1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四通盖板的位于下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最大、其开口宽度S1为53毫米,上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次之、其开口宽度S2为32毫米,左右两侧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S3最小、均为21毫米。
实施例2、见图2-1至2-6,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按图2-1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四通盖板的位于下方和上方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较大、均为32毫米,左右两侧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较小、均为21毫米。
实施例3、
见图3-1至3-6,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按图3-1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四通盖板的位于下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较大、其开口宽度均为32毫米,上方以及左右两侧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较小、均为21毫米。
实施例4、见图4-1至4-4,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按图4-1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四通盖板的各个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均为21毫米。
实施例5、见图5-1至5-6,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四通盖板的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并不设置在上端平面中;四通槽体1的4个接口12中,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两个接口12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另外2个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接口12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2与四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T1为24毫米、宽度T2为30毫米,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T3为31毫米、宽度T4为80毫米。这种高低型连接槽体结构的转接件,可以使转接件扣合在设有分支线槽板的干线线槽板上时、扣合牢度较好。
实施例6、见图6-1至6-6,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槽体2有3个,按图6-2所示的的方向,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3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三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三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侧板17、3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其中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该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与第3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的2个接口12还同时与侧板17相连;各连接槽体2与三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
按图6-1所示的的方向,本实施例的三通盖板的位于下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较大、其开口宽度均为32毫米,左右两侧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较小、均为21毫米。
实施例7、见图7-1至7-7,其余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三通盖板的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并不设置在上端平面中;三通槽体1的3个接口12中,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两个接口12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第3个接口12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2与四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1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T1为24毫米、宽度T2为30毫米,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T3为31毫米、宽度T4为80毫米。这种高低型连接槽体结构的转接件,可以使转接件扣合在设有分支线槽板的干线线槽板上时、扣合牢度较好。
实施例8、见图8-1至8-6,其余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按图6-1所示的的方向,本实施例的三通盖板的位于下方和上方的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较大、均为53毫米,右侧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宽度较小、为21毫米;三通槽体1的右侧接口12为一个宽度逐渐缩小的接口。
实施例9、见图9-1至9-6,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槽体2有2个,按图6-2所示的方向,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开口向下的二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二通槽体1由中间槽体18-1以及与中间槽体18-1相连的2个接口12构成,二通槽体1的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各连接槽体2与二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
按图9-1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的缩节的位于下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较大、其开口宽度均为32毫米,位于上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较小、其开口宽度为21毫米。中间槽体18的开口宽度从下向上逐步缩小,中间槽体18-1下方的开口宽度与位于下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宽度相对应,中间槽体18-1上方的开口宽度与位于上方的连接槽体2的开口宽度相对应。
实施例10、见图10-1至10-6,其余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二通槽体1的中间槽体18-1由2个互成90度夹角的槽段组成,该2个槽段的开口宽度相同,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本实施例的直角件的2个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均为21毫米。二通槽体1的中间槽体18-1的2个槽段的外侧侧板由过渡板18-2连接,过渡板18-2与相应的2块外侧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过渡板18-2的宽度U为10毫米(其它实施例中该宽度可根据槽体开口的大小选择)。这种结构有利于实际使用于建筑物的转角处。
实施例11、
见图11-1至11-7,本实施例的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用作二通过渡件。二通过渡件具有中间连接部1和2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均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
按图11-1的方向,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向上凸起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开口向下、由弧形槽体18-3和与弧形槽体18-3相连2个接口12组成,弧形槽体18-3的上端曲面高出上端平面,2个接口12的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二通槽体1的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每个接口各连接一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由相连的引入槽段22和扣接槽段21构成;引入槽段22位于外端,扣接槽段21与中间连接部1的相应的1个接口12相连;引入槽段22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21的槽口,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相平行。
本实施例的过渡件的2个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均为21毫米。
实施例12、见图12-1至12-5,本实施例的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用作二通阴角件。二通阴角件具有中间连接部1和2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均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
按图12-1的方向,其中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右;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13和向右开口的槽段14两部分,向右开口的槽段14高出向下开口的槽段13;向下开口的槽段13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右开口的槽段14右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1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2相连。各连接槽体2由相连的引入槽段22和扣接槽段21构成;引入槽段22位于外端,扣接槽段21与中间连接部1的相应的1个槽段相连;引入槽段22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21的槽口,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2开口侧外端面相平行;即是向下开口的连接槽体2的凹形折面所在的相应的两面角的棱与该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相平行,向右开口的连接槽体2的凹形折面所在的相应的两面角的棱与该连接槽体2的右端面相平行。
本实施例的阴角件的2个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均为21毫米。二通槽体1的向下开口的槽段13和向右开口的槽段14的转角相接处19为圆弧连接,有利于实际使用于建筑物的转角处。
实施例13、
见图13-1至13-6,本实施例的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用作二通阳角件。二通阳角件具有中间连接部1和2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均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
按图13-1的方向,其中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左;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15和向左开口的槽段16两部分,向下开口的槽段15高出向左开口的槽段16;向下开口的槽段15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左开口的槽段16左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1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2相连。各连接槽体2由相连的引入槽段22和扣接槽段21构成;引入槽段22位于外端,扣接槽段21与中间连接部1的相应的1个槽段相连;引入槽段22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21的槽口,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2开口侧外端面相平行;即是向下开口的连接槽体2的凹形折面所在的相应的两面角的棱与该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相平行,向左开口的连接槽体2的凹形折面所在的相应的两面角的棱与该连接槽体2的左端面相平行。
本实施例的阳角件的2个连接槽体2的大小相同、它们的开口宽度均为21毫米。
应用例、见图14-1及图14-2,已有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底座3具有底板31以及位于两侧的与底板31连为一体的两块翅板32,两翅板32的外侧面是一向外折的折形面,亦即按由下向上的方向、翅板32的与底板31相连的下板段32-1的外侧面由内向外设置,翅板32的上板段32-2的外侧面由外向内设置。
见图15-1及图15-2,已有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面盖4由面板41和与面板41连为一体的两块侧板42构成,线槽面盖4的两侧板42的内侧面是一向外折的折形面。亦即按由上向下的方向、侧板42的与面板41相连的上板段42-1的内侧面由内向外设置,侧板42的下板段42-2的内侧面由外向内设置。
见图16-1及图16-2,当线槽面盖4扣合在线槽底座3上时,线槽面盖4侧板42的上板段42-1的内侧面与线槽底座3翅板32的上板段32-2的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隙,线槽面盖4侧板42的下板段42-2的内侧面与线槽底座3翅板32的下板段32-1的外侧面相接触,线槽面盖4侧板42的下板段42-2的下端面与线槽底座3底板31的上端面相接触。
见图17,取由实施例1所得的四通盖板。图14-1及图14-2所示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底座3可通过其两块翅板32扣合在四通盖板的相应开口宽度的一个连接槽体2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上。
见图18,取由实施例1所得的四通盖板。图15-1及图15-2所示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面盖4可通过其端头设置在四通盖板的相应开口宽度的一个连接槽体2引入槽段22的槽口上。
见图19,取由实施例1所得的四通盖板。图16-1及图16-2所示的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面盖4可通过其端头设置在四通盖板的相应开口宽度的一个连接槽体2引入槽段22的槽口上,相互扣合在一起的线槽板组件的线槽底座3可通过其两块翅板32扣合在四通盖板的相应开口宽度的一个连接槽体2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上。见图20至图23,四通盖板的4个连接槽体2按不同的开口宽度与相应宽度的线槽板组件相连接,连接可靠、且可对线槽板组件的接头处进行遮挡、并有一定的美观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线槽板转接件,为整体注塑件,具有中间连接部(1)和2至4个连接槽体(2),各连接槽体(2)均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由相连的引入槽段(22)和扣接槽段(21)构成引入槽段(22)位于外端,扣接槽段(21)与中间连接部(1)相连;引入槽段(22)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21)的槽口,扣接槽段(21)的两侧壁(21-2)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于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2)开口侧外端面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4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一个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4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四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四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4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各接口(12)围绕中间连接板(11)依次设置,且相邻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各连接槽体(2)与四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4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4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四通槽体,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四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4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各接口(12)围绕中间连接板(11)依次设置,且相邻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4个接口(12)中,有2个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接口(12)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另外2个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接口(12)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2)与四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为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宽度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3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3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三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三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侧板(17)、3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其中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该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与第3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的2个接口(12)还同时与侧板(17)相连;各连接槽体(2)与三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3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3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三通槽体,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三通槽体(1)由中间连接板(11)以及与中间连接板(11)相连的侧板(17)、3个接口(12)构成;各接口(12)的开口向下,其中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该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与第3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3个接口(12)中,下端面中心线互成180度的2个接口(12)还同时与侧板(17)相连、且该2个接口(12)的高度较高、且宽度也较宽,第3个接口(12)的高度逐渐降低、且宽度也逐渐缩小;具有相应高度与宽度的各连接槽体(2)与三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其中高度较低的1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为高度较高的2个连接槽体(2)的高度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宽度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2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开口向下的二通槽体,其上端面不超出上端平面,其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该二通槽体(1)由中间槽体(18-1)以及与中间槽体(18-1)相连的2个接口(12)构成,二通槽体(1)的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或180度;各连接槽体(2)与二通槽体(1)的相应的一个接口(1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二通槽体(1)的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1)的中间槽体(18-1)则由相对应的互成90度夹角的2个槽段构成,且该2个槽段的外侧侧板由过渡板(18-2)连接,过渡板(18-2)与相应的2块外侧侧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2个,各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各连接槽体(2)的下端面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下端平面的一个平面中,各连接槽体(2)的最上端基本设置在可称为上端平面的与下端平面相平行的一个平面中;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向上凸起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开口向下、由弧形槽体(18-3)和与弧形槽体(18-3)相连2个接口(12)组成,弧形槽体(18-3)的上端曲面高出上端平面,2个接口(12)的下端面与下端平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中;二通槽体(1)的2个接口(12)下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且每个接口各连接一个连接槽体(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2个,其中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右;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13)和向右开口的槽段(14)两部分,向右开口的槽段(14)高出向下开口的槽段(13);向下开口的槽段(13)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右开口的槽段(14)右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1)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2)相连;二通槽体(1)的向下开口的槽段(13)和向右开口的槽段(14)的转角相接处(19)为圆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槽板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槽体(2)有2个,其中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下,另一个连接槽体(2)的开口向左;中间连接部(1)为一个将2个连接槽体(2)接通的二通槽体,该二通槽体(1)可分为向下开口的槽段(15)和向左开口的槽段(16)两部分,向下开口的槽段(15)高出向左开口的槽段(16);向下开口的槽段(15)下端面中心线与向左开口的槽段(16)左端面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二通槽体(1)的各槽段与开口方向相同的一个连接槽体(2)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将线槽板与线槽板进行连接的转接件。本线槽板转接件具有中间连接部和与中间连接部相连的2至4个连接槽体。连接槽体由相互连接的引入槽段和扣接槽段构成;引入槽段位于外端,扣接槽段与中间连接部相连;引入槽段的槽口大于扣接槽段的槽口,扣接槽段的两侧壁的每个侧壁的内侧面是一个凹形折面,该凹形折面基本处于一个两面角中、且该两面角的棱与相应的连接槽体开口侧外端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对相应的线槽板组件进行可靠的连接、且可对线槽板组件的接头处进行遮挡、因而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
文档编号H02G3/06GK2485847SQ0123737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4日
发明者李琳, 刘志文 申请人:常州市瞬通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