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216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线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转接器,尤其指一种用于电线相交、连接的装置。
在1990年10月3日公布的公布号为CN2063300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线转接器,此专利申请是此产品在需要安装在垂直墙壁平面上或倒装在上层装修板上,依据其公开的内容,导线槽分别设于转接器的两侧,该产品的主体为绝缘材料制成,基于此两导线必须在互相接触的前提下才会导通,由于此结构使该产品具有如下缺陷1、安装电路过程中,主电源线嵌埋在导线槽中,则导线槽中的主电源线与接线槽里的导线和螺钉的接触导通,在其接触处是以两圆弧面相接触,这样在紧固件压紧时,导线显然会出现滑动位置的现象,造成不良的导电性,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由于上述产品是采用绝缘材料为主体构成,若在安装上有一定的偏差,很容易造成电路不同,给用户带来生产及生活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创作出一种采用以绝缘材料为牢固部件与整体的构架,使用安全方便的转接器;不仅转接器的导线槽、开口槽与接线孔并连成一部件,而且在使用时导线槽与接线孔各自连接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导线槽、接线孔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所开设于一导电体构成的导电块,所述的导电块设置于一绝缘座体上,所述的导线孔和接线孔在其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固定装置。
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电块,每两两导电块之间绝缘设置,最佳为所述的导电块平行设置于座体上,每两个导电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
所述的设于导线槽上的固定装置可为一螺杆,该螺杆的螺纹段螺设有一夹板。
所述的导线槽的一侧壁上垂直设有一开口槽,所述的固定装置设置于该开口槽内,所述夹板由开口槽开口端伸出。
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杆的上端轴向固定于所述开口槽的上壁,该开口槽的侧壁可设有凹槽。
所述的设于导线槽和接线孔上的固定装置可为螺杆,该螺杆与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的上壁螺接。
所述的设置于导线槽上的螺杆的端头处套设有夹板,并由紧固件锁定。
所述的在接线孔可设有U形顶片,该顶片的上端由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杆固定于接线孔的上壁,其下端设置于所述接线孔内。
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还包括一上盖,由螺钉与定位孔相配合将该上盖定位于座体上。
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至少一个卡固槽,该卡固槽内可固定有导线柱,该导线柱底端设有楔状燕尾块,可卡固于槽内,该导线柱设有一可贯穿导线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以绝缘材料为牢固部件和整体构件,在导体上开设有导线槽以及接线孔来作为电线转接器,该电线转接器在安装过程中,不必将电源线切断,并且不需将两导线接触,而是通过导体本身进行导电。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由设于导线槽一侧的开口槽内的螺杆将导线定位,该螺杆设有一夹板,夹板与螺杆相螺接,该开口槽的一侧壁上设有一凹槽。当紧固该螺杆时,螺杆上所设的夹板随螺杆移动至所述开口槽的壁上所设的凹槽内时,将主电源线绝缘皮割断后嵌入导线槽中,随之转动螺杆,夹板从凹槽位置返回到导线槽位置内,随着螺旋杆旋动的夹板往下压紧,直至夹紧主电源线为止,主电源线与导线槽得以牢固,保持良好接触、导电;支路电线插入接线孔内,在由一螺杆固定,即可实现安全方便的转接功能。
本实用新型以绝缘材料为牢固部件和整体构件,在导体上开设有导线槽1以及接线孔2来作为电线转接器,该电线转接器在安装过程中,不必将电源线切断,并且不需将两导线接触,而是通过导体本身进行导电。由此可克服导线显然会出现滑动位置的现象,造成不良的导电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可在绝缘座体5上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电块4,并且每两个导电块之间均绝缘设置,两导电块4可以多种方式排列,其最佳方式可如本实施例所示,将两个导电块4平行排列于座体5上,并在两导电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来实现,两导电块4也可呈一定角度排列于座体5上。导电块4上所设的导线槽1的一侧壁上垂直设有一开口槽12,其固定装置3设置于该开口槽12内,且该开口槽12的侧壁设有凹槽1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于导线槽1上的固定装置3可为一螺杆6,作为其固定装置3的螺杆6的上端轴向固定于所述开口槽12的上壁,该螺杆6的螺纹段螺设有一夹板61,该夹板61可由开口槽12的开口端伸出。该螺杆6的上端且紧靠开口槽12的上壁处设有一环槽14,一挡圈15扣紧环槽14并靠在开口槽12的上壁上,该环槽14于挡圈15相配合,将螺杆6定位。在安装过程中,先将主电源线的绝缘外皮割断,转动螺杆6,与螺杆6螺接的夹板61随其旋转,转至其开口槽12的侧壁上所设的凹槽13内,此时将裸线嵌入该导线槽1中,再进一步旋转该螺杆6,此时,夹板61转至导线槽位置,螺杆6继续转动时,夹板61只可沿着长形开口槽12上下移动,旋转螺杆6使夹板61沿着长形开口槽12向下压紧,直至夹住主电源线的裸线段为止,完成主电源线的固定。在固定主电源线时,采用了夹板来压紧导线,避免了导线滑动带来的导电不良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接线孔2所设的固定装置3可为一螺钉7,该螺钉7与接线孔2的上壁螺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接线孔2上可设有一U形顶片21,该顶片21的上端由作为固定装置3的螺钉7固定于接线孔2的上壁,其下端设置于接线孔2内。安装时,将接线头的绝缘皮割掉,将其伸入接线孔2中,顶片21U字型具有相应的弹性,顶片21紧靠在接线孔21的上壁处,顶片21另一端位置伸入接线孔2的相应位置,将割掉接线头绝缘皮的裸线头,伸入接线孔2内与顶片21一端相接触,螺钉7旋压在接线头的一面,使接线头牢固在接线孔2内,使其导通性良好。该接线孔2的位置有多种,可依据需要,使其设于侧面朝上或者背面连接,或者多孔或单孔,亦可横向在侧面连接。
本实施例中座体5上可设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孔8,还设有一上盖32,由螺钉与定位孔8相配合将该上盖32定位于座体上,这样可防止导线被氧化,或者受潮。
本实用新型座体5上可设有至少一个卡固槽9,该卡固槽9内可固定有一导线柱10,该导线柱10底端设有楔状燕尾块,可卡固于槽内,该导线柱10中设有一可贯穿导线的通孔11,可供导线穿入,然后在固定于导线槽和接线孔中,使整体布线更加美观,安全。在实际接线时,由于走线的方向以及支路导线的数量多少不定,可据此选择导线柱10的嵌入方向和数量。
本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即可如图4所示,其中之一导电块在导线槽1中嵌入主电源线①,位于导线槽1中的为主电源线①的裸线部分并由其固定装置固定于其中;接线孔2中的分接头③由其固定装置螺钉固定;另一导电决以相同方式固定需转接电线并平行与上一导电块设置在座体上。
在安装过程中,将夹板61穿过凹槽13并套设在螺杆6上,再将割断绝缘皮的主电源线的裸线嵌入导线槽1中,转动螺杆6,与螺杆6螺接的夹板61随其旋转,转过90度时,夹板61转至导线槽位置,螺杆6继续转动时,由于导线槽2的两侧壁的阻挡,夹板61只可沿着长形开口槽12上下移动,旋转螺杆6使夹板61沿着长形开口槽12向下压紧,直至夹住主电源线的裸线段为止,完成主电源线的固定。分接头在固定时,先割掉接线头绝缘皮的裸线头,伸入接线孔2内,旋转螺钉7直至压在接线头的一面,使接线头牢固在接线孔2内。
再如实施例1所述将上盖以及导线柱固定于座体上,完成转接器的安装。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效果与实施例1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亦可如实施例1所述,在接线孔2中设有U形顶片,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亦可如实施例1所述,在导线槽的上壁轴向定位有固定装置螺杆,并在螺杆上螺设有夹板,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线转接器,包括有导线槽、接线孔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所开设于一导电体构成的导电块,所述的导电块设置于一绝缘座体上,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在其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电块,每两两导电块之间绝缘设置,最佳为所述的导电块平行设置于座体上,每两个导电块之间设有一层绝缘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于导线槽上的固定装置可为一螺杆,该螺杆的螺纹段螺设有一夹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槽的一侧壁上垂直设有一开口槽,所述的固定装置设置于该开口槽内,所述夹板由开口槽开口端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杆的上端轴向固定于所述开口槽的上壁,该开口槽的侧壁可设有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于导线槽和接线孔上的固定装置可为螺杆,该螺杆与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的上壁螺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于导线槽上的螺杆的端头处套设有夹板,并由紧固件锁定。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接线孔可设有U形顶片,该顶片的上端由作为固定装置的螺杆固定于接线孔的上壁,其下端设置于所述接线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还包括一上盖,由螺钉与定位孔相配合将该上盖定位于座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线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上可设有至少一个卡固槽,该卡固槽内可固定有导线柱,该导线柱底端设有楔状燕尾块,可卡固于槽内,该导线柱设有一可贯穿导线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线转接器,包括有导线槽、接线孔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所开设于一导电体构成的导电块,所述的导电块设置于一绝缘座体上,所述的导线槽和接线孔在其垂直方向上分别设有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H02G3/16GK2548339SQ0223547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4日
发明者李国丛 申请人:李国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