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307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网中使用的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置A、B、C、D四个保护单元,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保护单元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被保护设备的三相电源进线端和接地线。其特别之处在于在A、B、C三个保护单元内,设置一个组合间隙SG与氧化锌电阻FR1串联,组合间隙SG由一个分压电阻FR2与一对放电电极FD并联组成。在电路连接关系上,相当于放电电极FD与分压电阻FR2并联,然后与氧化锌电阻FR1串联。该分压电阻FR2为非线性电阻,其非线性度与氧化锌电阻FR1的非线性度保持一致。在正常工况下,放电电极FD不会放电,分压电阻FR2与氧化锌电阻FR1串联,工频电压Ue加在串联电阻的两端,由于分压电阻FR2与氧化锌电阻FR1的分压作用,使氧化锌电阻的荷电率小于0.75,保证氧化锌阀片可以长期安全地运行,利用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缓和过电压波头陡度、降低电压振荡频率,从而使保护器保持了无间隙结构的优点。当有过电压发生并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分压电阻FR2与氧化锌电阻FR1的分压作用,当分压电阻FR2上的电压达到设定值时,电极FD放电,将分压电阻FR2短接,仅由氧化锌电阻FR1对设备进行保护。由于放电间隙SG的工频放电电压低于氧化锌电阻FR1的U1mA电压,放电间隙造成的电压跌落、分散度等缺点不会对保护器产生影响。如此设计,既扩大了保护的范围,实现了对弱绝缘设备的可靠保护,又避免了放电间隙对保护性能的不利作用,使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接地单元正常工况下不承担工频电压,接地单元不采用组合间隙结构,仅由氧化锌阀片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解决了无间隙过电压保护器在保护弱绝缘设备时荷电率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扩大了保护范围,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又避免了串联放电间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得到充分发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A、B、C保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组合间隙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中FR1.氧化锌电阻,FR2.分压电阻,SG.放电间隙,FD放电电极。
电路连接关系参见图1,设置A、B、C、D四个保护单元,四个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悬浮电位M,保护单元A、B、C的另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的三相进线端电连接,保护单元D的另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保护单元A、B、C由氧化锌电阻FR1、分压电阻FR2、放电电极FD组成,连接关系为分压电阻FR2与放电电极FD并联,然后与氧化锌电阻FR1串联。保护单元D仅由氧化锌电阻组成。
图2为A、B、C保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这三个保护单元结构相同,由氧化锌电阻FR1、分压电阻FR2、一对放电电极FD组成,放电电极FD分别卡装在分压电阻FR2的两端组成组合间隙SG,然后与氧化锌电阻FR1电连接。
图3为组合间隙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组合间隙SG由分压电阻FR2和一对放电电极FD组成,放电电极FD分别卡装在分压电阻FR2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A、B、C、D四个保护单元,四个保护单元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保护单元A、B、C的另一端分别与被保护设备的三相电源进线端对应连接,保护单元D的另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保护单元A、B、C由组合间隙SG和氧化锌电阻FR1串联组成,保护单元D由氧化锌电阻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间隙SG由一个分压电阻FR2和一对放电电极FD组成,放电电极FD分别卡装在分压电阻FR2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压电阻FR2为非线性电阻,其非线性度与氧化锌电阻FR1的非线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单元D由氧化锌电阻组成,其参数与A、B、C保护单元中氧化锌电阻FR1的参数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A、B、C、D四个保护单元,四个保护单元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悬浮电位M,保护单元A、B、C的另一端与被保护设备的三相电源进线端电连接,保护单元D的另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其特征是保护单元A、B、C结构相同,由分压电阻FR2和一对放电电极FD并联组成组合间隙SG,组合间隙SG与氧化锌电阻FR1串联。保护单元D仅由氧化锌电阻FR1组成。有益效果是,可以解决无间隙过电压保护器在保护弱绝缘设备时荷电率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避免串联放电间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得到充分发挥。
文档编号H02H3/20GK2554853SQ02238528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6日
发明者朱洪领, 褚庆喜, 陈勃 申请人:朱洪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