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580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高谐波电流限制(IEC610003-2)、以及家电通用品高谐波抑制方针(guideline),将包括功率因数改善功能的转换电源装置装入AC转接器、OA设备或各种民用设备。关于这些AC转接器、OA设备和各种民用设备,也期望小型化、低成本化和节能化。就这样的转换电源装置来说,例如记载于以下的文献中。
文献1日本特公平7-57095号公报文献2日本特开平6-121535号公报在日本特公平7-57095号公报中,以通过使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控制电路的驱动电压稳定而不受负载的影响,从而消除插入在驱动电源中的恒压电路来简化驱动电源为目的,设置被设置于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变压器中的驱动电源用绕组。而且,在日本特公平7-57095号公报的技术中,可在设置于交流输入间的分压电阻的分压点上施加对驱动电源用绕组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并平滑所得的直流电压,以便生成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和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启动用电压。
在日本特开平6-121535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启动电路为了避免AC-D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的复杂化,通过卷绕于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变压器上的绕组,将驱动电力供给直流-直流变换器控制电路和功率因数改善电路控制电路两方,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的启动时,直流-直流变换器首先开始动作,然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再开始动作。
本发明从与其完全不同的观点,提出灵敏可靠地进行启动的节省电力的启动方法、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
图7是现有的转换电源装置和其启动电路的概要的构成图的一例。
该转换电源装置有对交流电源1产生的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整流电路2;与整流电路2结合而构成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以及连接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的输出侧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在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中,设置对各个转换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9、29。
转换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由装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中的后援电容器31、能量供给电路32构成。能量供给电路32由提取从电源1供给的能量,通过该能量,生成控制部19和控制部29的启动电压的分压电阻构成。
下面,说明图7的启动电路及转换电源装置的动作。
图8(A~F)是用于说明转换电源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如果在时刻t0接通交流电源1(图8(A)),则整流电路2进行交流电压的全波整流,将整流后的整流电压提供给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内的线圈12。阳极连接到线圈12上的二极管14和连接到该二极管14的阴极上的电容器16进行整流电压的整流和平滑。在接通交流电源1的时刻,能量供给电路32产生功能,从电容器16流过电流,将后援电容器31充电。
通过能量供给电路32的充电电流,能量被存储在后援电容器31中,充电电压上升(图8(B))。如果后援电容器31的充电电压超过规定电压,则通过存储于后援电容器31中的能量,将控制部19、29激活,在时刻t1导通(图8(C)、图8(E))。
另一方面,串联连接在整流电路2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之间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中的电阻11a、11b产生将整流电压分压的电压信号。串联连接在电容器16的两电极间的电阻17a、17b产生将电容器16的充电电压分压的电压信号。与线圈12电磁耦合的线圈18在从线圈12释放能量时产生电压信号。漏极连接到线圈12上的NMOS13在导通时将线圈12中流过的电流流入整流电路2的阴极端子,连接到NMOS13的源极的电阻15产生与该电流成正比的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被提供给控制部19。
被提供能量而导通的控制部19根据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提供的电压信号来产生控制信号,提供给NMOS13的栅极,对NMOS13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
通过使NMOS13导通,从整流电路2的阳极端子起以线圈12、NMOS13、电阻15、整流电路32的阴极端子的顺序流过电流,将能量存储在线圈12中。如果NMOS13截止,则存储于线圈12中的能量和从整流电路2输出的能量通过二极管14流过,将电容器16充电。NMOS13重复进行导通、截止。电容器16的充电电压将整流电路2的输出电压升压,到达规定的电压(图8(D))。此外,通过将MOS13重复导通、截止,控制在线圈12中间歇流过的电流,使得与整流电路2产生的整流电压的相位一致。即,进行功率因数改善动作。
另一方面,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中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5将表示电容器24的充电电压的电压信号提供给控制部29。被供给能量而导通的控制部29根据从输出电压检测电路25提供的电压信号,使NMOS22重复导通、截止,使得电容器24的充电电压达到期望值。
如果NMOS22导通,则在转变器(以下称为变压器)21的初级绕组21a中流过来自电容器16的电流,在初级绕组21a中存储能量。如果NMOS22截止,则在变压器21的次级绕组21b中产生与初级绕组21a的能量相当的逆程(flyback)能量,通过二极管23使电容器24充电(图8(F))。
在NMOS22截止时,在与初级绕组21a电磁耦合的辅助绕组26中,也产生逆程能量。这种逆程能量通过二极管27将后援电容器31充电。因此,供给到控制部19、29的能量不枯竭。
这样,在电源1的接通之后,通过能量供给电路32对后援电容器31进行充电,用充电于后援电容器31中的能量使控制部19、29启动,并使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动作,将期望的直流电压供给负载70。
但是,在现有的转换电源的启动方法和启动电路中,有以下课题。
通过充电于后援电容器31中的能量来同时激活控制部19、29并使其动作。因此,后援电容器31需要供给驱动两个控制部19、29的能量,所以需要大的电容量,使后援电容器31大型化。这种情况阻碍了启动电路和装入后援电容器的转换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此外,由于后援电容器31的电容量大,所以直至使控制部19、29启动的时间长。为了解决它,如果能量供给电路32增加流过后援电容器31中的充电电流,则有能量供给电路32发热的课题。
而且,作为重大的问题,因控制部19和控制部29的启动开始电压的偏差,因一方启动而另一方没有启动的启动不良、或启动时间的不一致,有在先启动的一侧电力被耗费,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或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的输出电压极大衰落的问题。
即,无法判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的哪一个先启动,或即使同时启动,如图8(D)所示,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相比,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的上升也慢。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的输出电压达到足够的电压之前,如果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急剧上升而流过大电流,则功率因数改善电路10的输出电压进一步下降。其结果,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的输入电压不足,不能对输出侧供给足够的能量,输出电压的上升变长,产生因输入电压的下降造成的间歇动作,输出电压的上升时间进一步增长,装入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中的辅助电源的上升被延迟。为了消除这种现象,需要在启动用分压电阻中流过大电流,增大装入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中的后援电容器31的电容量。
日本特开平6-121535号公报是先驱动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的方法,由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20的输入电压从低的状态起开始启动,所以包含同样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尽快可靠地启动、减小后援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节能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或电源装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源装置启动方法,使用后援的充电元件和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供给到该充电元件的能量供给电路来启动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装置包括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以及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该方法包括初始充电处理,从接通所述电源时起使用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进行充电;第一启动处理,在检测出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到所述充电元件中的情况下,将该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输出电压检测处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启动处理,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所述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该方法包括初始充电处理,从接通所述电源时起使用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进行充电;第一启动处理,在检测出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到所述充电元件中的情况下,将该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输出电压检测处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启动处理,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所述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还进行停止所述初始充电处理的充电停止处理。
前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在所述充电停止处理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对该充电元件进行充电。
前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在所述第一线圈中流过所述电流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其中,该方法在所述第一启动处理中,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并启动该第一控制部,来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前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其中,该方法在所述第二启动处理中,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并启动该第二控制部,来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用于对电源装置进行启动,该电源装置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该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包括后援的充电元件;将从所述电源接通起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进行充电的能量供给电路;检测使规定的能量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的第一内部电源;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其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的第二内部电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向所述充电元件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
前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
前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其中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内部电源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前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其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前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其中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二极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源装置,其中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后援的充电元件;能量供给电路,将从所述电源接通起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第一内部电源,检测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内部电源,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对所述充电元件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内部电源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前述的电源装置,其中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二极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启动方法,使用后援的充电元件和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供给到该充电元件的能量供给电路来启动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装置包括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以及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其中,该方法包括初始充电处理,从接通所述电源时起使用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进行充电;第一启动处理,在检测出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到所述充电元件中的情况下,将该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输出电压检测处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启动处理,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所述充电元件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
再有,也可以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还进行停止所述初始充电处理的充电停止处理。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充电停止处理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对该充电元件进行充电。
此外,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在所述第一线圈中流过所述电流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其中,该方法在所述第一启动处理中,也可以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并启动该第一控制部,来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此外,上述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其中,该方法在所述第二启动处理中,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并启动该第二控制部,来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案提供一种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用于对电源装置进行启动,该电源装置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其中,该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包括后援的充电元件;将从所述电源接通起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进行充电的能量供给电路;检测使规定的能量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的第一内部电源;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其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的第二内部电源。
再有,也可以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向所述充电元件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
此外,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内部电源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此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此外,也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二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案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其中,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从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后援的充电元件;能量供给电路,将从所述电源接通起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第一内部电源,检测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输出电压检测电路,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后检测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内部电源,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运转。
再有,也可以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对所述充电元件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
此外,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的整流电路;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内部电源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
此外,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此外,也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的二极管。
本发明可应用于配有电源装置的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及方法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及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启动电路和转换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能量供给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内部电源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内部电源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表示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6(A~F)是表示图1中的启动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启动电路和转换电源装置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8(A~F)是表示图7中的启动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启动电路和转换电源装置的构成图。
转换电源装置包括连接到交流电源1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连接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以及使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启动的启动电路60。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由连接到交流电源1的整流电路40-1、以及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构成。
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中,设有控制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转换动作的第一控制部49,在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中,设有控制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的转换动作的第二控制部56。
转换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由辅助线圈61、二极管62、作为充电元件的后援电容器63、能量供给电路64、第一内部电源65、第二内部电源66、以及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构成。
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除了控制部49以外,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整流电路40-1的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之间的分压电阻41a、41b、以及一端连接到整流电路40-1的阳极端子的第一线圈42。整流电路40-1的阴极端子被接地。电阻41a和电阻41的连接点与控制部49连接。
在线圈42的另一端上,连接作为转换元件的N沟道型MOS晶体管(以下,称为NMOS)43的漏极和二极管44的阳极。在NMOS43的源极和整流电路41-1的阴极端子之间连接电阻45。电阻45产生与流过NMOS43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电阻45和NMOS43的源极的连接点连接到控制部49。
二极管44的阳极连接到电容器46的一个电极。二极管44和电容器46为第一直流化部件,在电容器46上,充电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输出的直流电压。电容器46的另一电极连接到整流电路40-1的阴极端子。在电容器46的两电极之间,连接串联的分压电阻47a、47b。电阻47a和电阻47b的连接点与控制部49和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连接。
在整流电路40-1的阴极端子上,还连接线圈48的一端。线圈48通过磁心与线圈42电磁耦合,线圈48的另一端与控制部49连接。
配置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输出侧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包括变换器(以下,称为变压器)51。变压器51的初级绕组51a的一端作为第二线圈连接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电容器46的一个电极。在初级绕组51a的另一端上,连接NMOS52的漏极。NMOS52的源极连接到电容器46的另一电极。
变压器51的次级绕组51b的一端连接到二极管53的阳极。二极管53的阴极连接到电容器54的一个电极。电容器54的另一电极连接到次级绕组51b的另一端。次级绕组51b、二极管53、以及电容器54是生成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输出的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电容器54充电其直流电压。电容器54的一个电极连接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55,同时在电容器54的两电极之间连接负载70。
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的变压器51的初级绕组51a中,启动电路的辅助线圈61通过磁心进行电磁耦合。线圈61的一端连接到电容器46的另一电极,线圈61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62的阳极。二极管62的阴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后援电容器63的阴极连接到电容器46的另一电极。
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和二极管62的阴极的连接点连接到启动电路60的内部电源65及内部电源66。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能量供给电路的构成例的图。
能量供给电路64是将能量提供给后援电容器63并使其充电的电路,包括恒流源64a和开关64b。开关64b连接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中的电容器46的一个电极和二极管44的阴极之间的连接点与恒流源64a之间。恒流源64a的输出端子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开关64b可由NMOS等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晶体管构成。此外,恒流源64a可由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晶体管构成。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内部电源的构成例的图。
内部电源65是向控制部49供给存储于后援电容器63中的能量的电路,包括其发射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的PNP型晶体管65a、以及其集电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的NPN型晶体管65b。
晶体管65a的基极连接到齐纳二极管65c的阴极。齐纳二极管65c的阳极通过电阻65d被接地。晶体管65a的集电极上,连接电阻65e的一端。电阻65e的另一端连接到晶体管65b的基极。
晶体管65b和电阻65e的另一端连接到齐纳二极管65f的阳极,齐纳二极管65f的阳极被接地。晶体管65b的发射极与控制部49连接。晶体管65a检测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达到规定值后导通,并使晶体管65b导通。再有,晶体管65a也可以由MOS构成,以便消耗电力低。此外,只要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变动就导通一次的晶体管65b也可以在晶体管65a的导通、截止的电压上具有迟滞性,以便防止因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的变动而再次截止。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内部电源的构成例的图。
该内部电源66包括其发射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的PNP型晶体管66a、以及其集电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阳极的NPN型晶体管66b。
晶体管66a的基极通过电阻66c连接到NPN型晶体管66d的集电极。电阻66c限制晶体管66a的基极电流。晶体管66d的发射极被接地。晶体管66d的基极通过电阻66e连接到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的输出端子。电阻66e限制晶体管66d的基极电流。
晶体管66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66f连接到晶体管66b。晶体管66b的基极还连接到齐纳二极管66g的阴极。齐纳二极管66g的阳极被接地。晶体管66b的发射极连接到控制部56。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由比较器(图示略)等构成,比较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输出电压和基准电压,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输出电压达到规定电压时,输出高电平(以下,称为“H”)的信号。该输出信号提供给内部电源66的晶体管66d的基极。
再有,内部电源66中的晶体管66a、66b、66d也可由NMOS或PMOS构成,以便消耗电力低。此外,只要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变动就导通一次的晶体管66b也可以在晶体管66a的导通、截止的电压上具有迟滞性,以便防止因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的变动而再次截止。
下面,参照图5和图6(A~G)说明图1的转换电源装置和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的动作。
图5是表示转换电源装置的启动方法的流程图。图6(A~G)是说明电源装置启动电路的动作的时序图。
启动电路进行图5所示的步骤ST1~步骤ST4,将转换电源装置启动,向负载70供给期望的直流电压。
首先,在步骤ST1中,使用能量供给电路64进行将能量充电到后援电容器63中的初始充电处理。
即,如果在时刻t0接通交流电源1(图6(A)),整流电路40-1产生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电压。如果整流电压输入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则二极管44导通,电流流过线圈42,将电容器46充电。
此时,能量供给电路64中的开关64b导通(图6(B)),将能量通过恒流源64a充电到后援电容器63中。提高该充电,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随时间上升(图6(C))。
如果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电压上升,在时刻t1超过内部电源65中的齐纳二极管65c的击穿点,则进行步骤ST2的第一启动处理。即,通过齐纳二极管65c产生击穿,晶体管65a导通,使晶体管65b的基极电压上升。由此,晶体管65b导通,将能量从后援电容器63输入到控制部49。如果能量被输入到控制部49,则控制部49导通(图6(D)),对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进行控制并实施功率因数改善动作。
在控制部49中,输入由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中的电阻41a、41b对整流电压进行分压的电压信号。从电阻47a、47b输入对电容器46的充电电压进行分压的电压信号。此外,与线圈42电磁耦合的线圈48在从线圈42释放能量时,产生逆程电压。该逆程电压对应的电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49。其漏极连接到线圈42的NMOS43在导通时将流过线圈42的电流流过整流电路40-1的阴极端子,连接到NMOS43的源极的电阻45产生与该电流成正比的电压信号。这些电压信号被提供给控制部49。
由内部电源65提供了能量的控制部49根据从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提供的各电压信号来产生控制信号,提供给NMOS43的栅极,使NMOS43导通、截止。
通过NMOS43导通,从整流电路40-1的阳极端子起以线圈42、NMOS43、电阻45、整流电路40-1的阴极端子的顺序流过电流,使能量存储在线圈42中。如果NMOS43截止,则存储于线圈42中的能量和从整流电路40-1输出的能量通过二极管44流出,使电容器46充电。NMOS43重复进行导通、截止。其结果,电容器46的充电电压将整流电路40-1的输出电压上升,达到规定的电压(图6(E))。此外,通过NMOS43重复进行导通、截止,来控制线圈42中间歇流过的电流,使得与整流电路40-1产生的整流电压的相位一致。即,进行功率因数改善动作。
在步骤ST3的输出电压检测处理中,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判定电容器46的充电电压是否达到规定电压,在达到规定电压的时刻t2输出“H”。
在步骤ST3中,在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输出“H”的输出信号时,由内部电源66进行步骤ST4的第二启动处理。
即,在内部电源66中,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的输出信号的“H”通过电阻66e输入到晶体管66d的基极。由此,晶体管66d导通。如果晶体管66d导通,则发射极连接到后援电容器63的晶体管66a导通。如果晶体管66a导通,则晶体管66b的基极电压上升,晶体管66b导通。通过晶体管66b导通,来自后援电容器63的能量通过晶体管66b供给到控制部56。
还将晶体管66b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能量供给电路64的开关64b。由此,开关64b截止,停止由能量供给电路64对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这样,通过停止由能量供给电路64对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不从电容器46向能量供给电路64流过能量,例如即使是负载70为待机状态而变小,也不进行多余的充电,可进行低消耗电力化。
如果能量输入到控制部56,则控制部56导通(图6(F)),对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进行控制并实施直流电压变换动作。
这里,在控制部56中,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55输入与电容器54的充电电压相当的电压信号。在从内部电源66输入了能量的控制部56中,将基于输出电压检测电路55的电压信号的控制信号提供给NMOS52的栅极,使NMOS52导通、截止,以使电容器54的充电电压、即供给负载70的电压(图6(G))达到期望值。
如果NMOS52导通,则在变压器51的初级绕组51a中流过来自电容器46的电流,将能量存储在初级绕组51a中。如果NMOS52导通,则在变压器51的次级绕组51b中,产生与初级绕组51a的能量相当的逆程能量,通过二极管53使电容器54充电。将电容器54的充电电压供给负载70。
在NMOS52截止时,与初级绕组51a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61也产生逆程能量。该逆程能量通过二极管62提供给后援电容器63的正极(+),使后援电容器63充电。以后,通过来自辅助绕组61的逆程能量,使后援电容器63充电,后援电容器63的充电能量提供给控制部49、62,使转换电源装置动作。
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启动电路及启动方法中,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
(1)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动作,直至产生规定电压前,能量供给电路64工作,通过内部电源65仅向控制部49提供能量,所以后援电容器63的电容量小即可,可获得可靠的启动特性,同时可进行启动电路或装入该启动电路的转换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2)由于后援电容器63的电容量小,所以即使是小电流,充电速度也快,在能量供给电路64中不需要流过需要以上的电流,也不产生发热。
(3)在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相比上升极慢的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的输出电压足够大后,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启动,所以本发明没有因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的一个进行启动,另一个不启动的启动不良,或启动时间不一致,而产生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或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的输出电压极大衰落的问题,可迅速可靠地启动,减小备用电容器的电容量。
再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作为其变形例,例如有以下的例子。
(a)也可以将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置换为其他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不进行功率因数改善。
(b)也可以将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变换为非绝缘型的升压斩波器或降压斩波器型的电源装置,而不是使用例如使用变压器51的绝缘型。
(c)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是分别使NMOS43或NMOS52重复导通截止的转换电源装置,但即使在由不是转换电源装置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和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构成电源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在接通电源之后,仅启动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规定的电压时,可启动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则可以减小用于启动它们的后援用的充电元件的容量。因此,可进行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d)也可以不用充电到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输出侧的电容器46上的电压来对后援电容器63进行充电。例如,也可以用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的输入侧得到的电压来对后援电容器63进行充电。
如以上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可减小储电元件的容量,可进行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和装入该启动电路的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再有,本发明基于2002年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2-31691号,在本说明书中引用其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所有附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装置启动方法,使用后援的充电元件(63)和将该电源产生的能量供给到该充电元件(63)的能量供给电路(64)来启动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装置包括在运转中将从电源(1)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的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以及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的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初始充电处理,从接通所述电源(1)时起使用所述能量供给电路(63),将该电源(1)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并进行充电;第一启动处理,在检测出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到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情况下,将该充电元件(63)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输出电压检测处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后检测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启动处理,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所述充电元件(63)中存储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还进行停止所述初始充电处理的充电停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停止处理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并对该充电元件进行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1)的整流电路(40-1);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40-1)的第一线圈(42);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42),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42),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43);将通过在所述第一线圈(42)中流过所述电流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42)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44、46);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43)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49);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所述第一启动处理中,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49)并启动该第一控制部(49),来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启动方法,其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51a);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51a),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51a),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52);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51a)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51a)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51b、53、54);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52)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56);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所述第二启动处理中,通过将充电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56)并启动该第二控制部(56),来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
6.一种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用于对电源装置进行启动,该电源装置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在运转中将从电源(1)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包括后援的充电元件(63);将从所述电源(1)接通起该电源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并进行充电的能量供给电路(64);检测使规定的能量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63)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的第一内部电源(65);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后检测其输出的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以及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运转的第二内部电源(6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向所述充电元件(63)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64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64b)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61、6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1)的整流电路(40-1);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40-1)的第一线圈(42);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42),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42),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43);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42)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42)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44、46);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43)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49);所述第一内部电源(65)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49)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49),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51a);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51a),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51a),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52);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51a)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51a)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51b、53、54);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52)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56);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66)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56)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56),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60),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51b)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61);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61)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进行充电的二极管(62)。
12.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在运转中将从电源(1)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成第一直流电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在运转中将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变换为第二直流电压;后援的充电元件(63);能量供给电路(64),将从所述电源(1)接通起该电源(1)产生的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进行充电;第一内部电源(65),检测规定的能量被充电在所述充电元件(63)中,将存储于该充电元件(63)的能量提供给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并使该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运转后检测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及第二内部电源(66),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并使该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运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检测出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输出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后,停止从所述能量供给电路(64)对所述充电元件(63)充电的充电停止部件(64b)。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充电停止部件(64b)停止对所述充电元件(63)的充电后,将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产生的一部分能量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进行充电的充电继续部件(61、62)。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源(1)的整流电路(40-1);连接到所述整流电路(40-1)的第一线圈(42);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42),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一线圈(42),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一转换元件(43);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一线圈(42)而存储于该第一线圈(42)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一直流电压的第一直流化部件(44、46);以及对所述第一转换元件(43)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49);所述第一内部电源(65)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部(49)而启动该第一控制部(49),从而启动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包括连接到所述交流-直流变换电路(40)的输出端子的第二线圈(51a);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51a),导通时电流流过该第二线圈(51a),截止时断路该电流的第二转换元件(52);将通过所述电流流过所述第二线圈(51a)而存储于该第二线圈(51a)中的能量变成所述第二直流电压的第二直流化部件(51b、53、54);以及对所述第二转换元件(52)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的第二控制部(56);在所述第二内部电源(66)中,通过将存储于所述充电元件(63)中的能量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56)来启动该第二控制部(56),从而启动所述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51a)电磁耦合的辅助线圈(61);以及对所述辅助线圈(61)产生的能量进行整流并提供给所述充电元件(63)进行充电的二极管(6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源装置启动方法、电源装置的启动电路及电源装置,在接通交流电源(1)时,通过能量供给电路(64)将能量存储在后援电容器(63)中。然后,内部电源(65)将存储于电容器(63)中的能量提供给控制部(49)。由此,使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动作。如果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运转并输出规定的电压,则输出电压检测电路(67)检测该电压,使内部电源(66)导通。导通的内部电源(66)将电容器(63)的能量提供给控制部(56),使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运转。这样,在使功率因数改善电路(40-2)运转后,通过使直流-直流变换电路(50)运转,可以减小电容器(63)的容量。
文档编号H02M1/42GK1623270SQ0380268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8日
发明者岛田雅章, 山田智康 申请人: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