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593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流充电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线,特别是一种在充电线中设置恒流源电路,能够直接通过直流电源对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的恒流充电线。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所具有的特性,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必须保持恒流充电状态。这一点在国家标准(GB/T18287 2000规范)中具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因此,目前许多采用锂电池供电的移动式电子产品都配有恒流充电器,如移动电话的专用充电器以及为“随身听”、数码“DV”等电子产品提供外部供电-充电的适配器。
然而,国家标准(GB/T18287 2000规范)是针对交流/直流(AC/DC)恒流充电而言,这主要是因为通常使用锂电池供电的电子产品往往是在有市电的环境中利用充电器通过交流—直流转换后进行的恒流充电。在不能提供市电的环境中(如户外活动中)当需要利用其他直流电源(如组合式的电池组)对电子产品的锂电池进行充电时,则无法满足国家标准中的相应规范要求。
由于目前市面上缺乏能够方便的利用便携电源给锂电池进行充电的实用产品,所以,当进行直流-直流(DC/DC)充电时,随着锂电池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逐步减小,这样不仅影响了充电效果,而且还会对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解决直流-直流的恒流充电问题,就能够极大的方便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者,使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为其使用的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没有能够利用便携直流电源给锂电池充电的实用产品的现状提供一种恒流充电线,该充电线通过内设的恒流源电路,能够根据被充电锂电池的电压来调整其输出电压,从而保持对锂电池的恒流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恒流充电线,它包括输入导线段、输出导线段及电路容置腔。输入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输入插口。输出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充电电池电气连接的输出插口。
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电路容置腔中,它们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电路容置腔的壳体固接。
电路容置腔内装设有恒流源电路,该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
电路容置腔可以是由两个配套的组合腔体通过相互扣合或用螺栓连接所形成的圆柱形或棱柱形壳体。在两个配套的组合腔体的边缘上可以开设用于卡箍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外侧的卡口。
电路容置腔还可以是通过注塑将恒流源电路封固在内而制成的圆柱形或棱柱形实心体。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被注塑固定在实心体内。
恒流源电路包括LTC1734芯片及PNP三极管。LTC1734芯片的3脚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1脚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6脚接PNP三极管的基极,4脚通过反馈电阻接地,3脚与2脚之间跨接滤波电容。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及恒流源电路的一体制造,能够方便的为用户在外出或没有市电的环境中,为其所使用的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从而对锂电池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也符合了国家标准(GB/T182872000规范)中的有关规范要求,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个实施例的外形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路容置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导线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另一个实施例的外形图;图5为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恒流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输入导线段1、输出导线段2及电路容置腔3。输入导线段1的一端上安装有输入插口11,该输入插口11用于连接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输出导线段2的一端安装有输出插口21,该输出插口21用于与充电电池进行电气连接。
输入导线段1及输出导线段2的另一端穿入电路容置腔3中,它们的外侧分别固接在电路容置腔3的壳体上。电路容置腔3内装设有恒流源电路(图中未示出)。
当需要对电池充电时(如手机锂电池),只需将输入插口11与直流电源的输出口连接,将输出插口21连接到电池充电座的输入口(也可以直接连接到手机的充电插口),就可以对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电路容置腔3是由两个配套的组合腔体所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电路容置腔由上半部腔体31和下半部腔体32相互扣合,并用螺栓33将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电路容置腔内安装有恒流源电路板4。在上半部腔体31和下半部腔体32的边缘上开设有用于卡箍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外侧的卡口34。当输入导线段和输出导线段伸入电路容置腔,并且上半部腔体31与下半部腔体32相互扣合后,卡口34将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外侧卡箍固定。
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的外形如图3所示。在导线的端部可以设置一固定头5,该固定头5上环周开设有固定槽51,在安装时,将固定槽51卡在图2所示的卡口34中,在拧紧螺栓33后,固定头5被固定在电路容置腔上,其内部伸出的线头52可以用于与恒流源电路连接。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制成另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图4中,电路容置腔3是采用注塑的方式制成的圆柱形实心体,在制造中,先将输入导线段1、输出导线段2的另一端与恒流源电路板连接后,再用注塑的方式将恒流源电路板以及输入导线段1、输出导线段2的另一端共同铸造在电路容置腔3内,这样不仅连接可靠、牢固,而且还便于制造,降低了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恒流源电路的原理图如图5所示。
图中,LTC1734芯片的3脚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VIN,1脚接PNP三极管Q的发射极,6脚接PNP三极管Q的基极,4脚通过反馈电阻R接地(GND),3脚与2脚之间跨接滤波电容C。PNP三极管Q的集电极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VO+。
输入导线段另一端连接到输入端VIN;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端VO+。在工作时,LTC1734芯片内部3脚与1脚之间有一个毫欧级感流电阻,电流通过该感流电阻,并通过6脚驱动PNP三极管Q的基极来调整导通沟道,控制PNP三极管Q的集电极的输出电压。LTC1734芯片的4脚为编程端,通过调节反馈电阻的阻值来调整输出电流的大小。
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其电压逐渐升高,输出端VO+的输出电压也随之升高,从而达到恒流充电的作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输入导线段、输出导线段及电路容置腔;所述输入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输入插口;所述输出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充电电池电气连接的输出插口;所述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电路容置腔中,它们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电路容置腔的壳体固接;所述电路容置腔内装设有恒流源电路,该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容置腔是由两个配套的组合腔体通过相互扣合或用螺栓连接所形成的圆柱形或棱柱形壳体;所述两个配套的组合腔体的边缘上开设有用于卡箍所述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外侧的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容置腔是通过注塑制成的圆柱形或棱柱形实心体;所述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恒流源电路被注塑固定在所述实心体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述的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插口是电器插头或插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述的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插口是电器插头或插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述的恒流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流源电路包括LTC1734芯片及PNP三极管;所述LTC1734芯片的3脚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1脚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6脚接PNP三极管的基极,4脚通过反馈电阻接地,3脚与2脚之间跨接滤波电容;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
专利摘要一种恒流充电线,它包括输入导线段、输出导线段及电路容置腔;所述输入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输入插口;所述输出导线段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充电电池电气连接的输出插口;所述输入导线段及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电路容置腔中,它们的外侧分别与所述电路容置腔的壳体固接;所述电路容置腔内装设有恒流源电路,该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输出导线段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及恒流源电路的一体制造,能够方便的为用户在外出或没有市电的环境中,为其所使用的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文档编号H02J7/00GK2696191SQ20032012780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7日
发明者诸学农, 张春玉, 吕家赞, 安杰, 邱新平 申请人:北京市世纪博纳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