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185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把汽油发动机和电机组合作为动力源的混合车中,有在1个逆变器装置1中连接发动机启动用和驱动力辅助用的2个三相电机的情况。此时,逆变器1的U相、V相和W相各输出端子对应于2台三相电机,各设有2个,共设有6个输出端子1A。为了使逆变器主电路简化,一般这些输出端子1A将6个并排设置,使同相的输出端子1A相邻。例如U、V、W各相输出端子1A各设2个,设它们为U1、U2、V1、V2、W1、W2时,U1、U2并列为相邻、接着V1、V2相邻、再有W1、W2相邻。
可是,为把来自这种逆变器装置1的输出连接在三相负荷上,使用了连接器装置2。在上述构成的逆变器装置1的情况下,例如把具有6个端子配件设备一侧的连接器套3A安装在逆变器装置1的壳体1B上,来自电机一侧的电线4仍然连接在具有6个端子配件(未图示)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5A上,通过使两个连接器套3A、5A配合,完成逆变器装置1和电机的连接(参照图19)。
而且,作为这种连接器装置2,公知的有专利文献1所例举的装置。该装置由安装在电线4末端的电线一侧连接器5和安装在设备一侧的设备一侧连接器3构成,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5A上设有可以容纳多个电线一侧端子(未图示)的端子容纳室(未图示),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套3A上设置多个可以与上述电线一侧端子(未图示)连接的设备一侧端子(未图示)。
专利文献1特开2002-8787号公报可是,由于在逆变器主电路基板上将U、V、W各相输出端子1A以每2个并排设置,因此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5A导出的电线4也要成为U、V、W各相每2个并排延伸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每U、V、W三相必须分别汇总分配到电机一侧,因此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5A导出后,必须使电线4大幅度弯曲后分到每个电机的电线4。
可是,由于这些电线4电流容量大而很粗,而且作成屏蔽电线时就不得不更粗。因此,由于各电线4非常难以弯曲,所以分到各电机的部分变得体积非常大。此外,由于要把2根并排延伸的电线4每三相汇总,因此产生电线4彼此之间交错重叠的部分,所以体积仍然很大。就这样,存在如下问题为了电线4分配,需要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目的是提供逆变器用连接器,能以小的空间将连接在逆变器上的多个三相负荷的电线分配到各三相负荷。
作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方案1的发明是逆变器用连接装置,是用于把设在逆变器装置内的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分别连接在多个三相负荷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端子群是由U、V、W各相分别相互并排导出的多组输出端子构成,具有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安装在上述逆变器装置的壳体、多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借助该设备一侧连接器套保持,与U、V、W各相互并排配置、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与上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配合、多根母线群,借助该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保持,在上述两个连接套配合时,在一端侧形成与上述设备一侧端子配件导通的端子配件,同时在另一端侧具有连接来自上述三相负荷的电线的电线连接部,此母线群在上述端子配件一侧中,分成U、V、W的三相配置,在上述电线连接部中,U、V、W的三相汇总配置到每个上述三相负荷。
方案2发明,如方案1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上述母线群通过铸模成型形成一体而保持在上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中。
方案3发明是逆变器用连接装置,用于把设在逆变器装置内的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分别连接在多个三相负荷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端子群是由U、V、W各相分别相互并排导出的多组输出端子构成,具有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安装在上述逆变器装置的壳体、多根母线群,保持在该机器一侧连接器套,在一端侧形成位于与上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相对的连接器连接部的端子配件,同时在另一端侧形成连接到上述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的逆变器一侧端子部,此母线群在上述逆变器一侧端子部中,分成U、V、W的三相配置,在上述端子配件部中,U、V、W的三相汇总配置到每个上述三相负荷。
方案4发明,如方案3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上述母线群通过铸模成型形成一体而保持在上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中。
方案5发明,如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设有形成使上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保持包住状态的导电部件制成的屏蔽罩,此屏蔽罩安装在上述逆变器装置的壳体上。
方案6发明,如方案2或4中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以相邻的上述母线群之间夹有绝缘性的隔离层的状态铸模成型。
若采用方案1的发明,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套配合后,连接在电线连接部上的电线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导出的时刻,已经成为各负荷汇总在U、V、W各相的状态。其结果,把电线分配在各负荷时无须使电线产生大的弯曲,所以可以在小的空间把电线分配到各负荷。
若采用方案2的发明,母线群利用模铸成型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形成一体,所以与把母线群压接到电线一侧连接器的情况相比,制作工序少,能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由于母线群与电线一侧连接器的接合保持力很强,所以可以防止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若采用方案3的发明,设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套上的端子配件成为把各负荷汇总分配到U、V、W各相的状态。因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和例如装在电线末端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配合后,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以电线把各负荷汇总到U、V、W各相的状态导出。其结果,在使电线分配到各负荷的情况下,无须使电线产生大的弯曲,所以可以在小的空间把电线分配到各负荷。
若采用方案4的发明,由于母线群利用模铸成型与设备一侧连接器形成一体,所以与把母线群压接到电线一侧连接器的情况相比,制作工序少,能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由于母线群与电线一侧连接器的接合保持力很强,所以可以防止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若采用方案5的发明,可以屏蔽设备一侧连接器套。
用模铸成型时,担心因射出压力造成母线变形与其他母线接触。作为避免母线彼此之间接触的方法,可以考虑把母线之间的间距加大,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逆变器用连接器的宽度或体积。因此,在本发明中用隔离曾隔开母线之间,所以可以可靠避免因射出压力造成母线之间的接触,由此可以使母线之间的间距变窄,可以实现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的小型化。


图1为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为设备一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母线群和隔离层的分解透视图。
图4为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套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表示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为表示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7为表示将电线一侧连接器组装到设备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8为表示将电线一侧连接器组装到设备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9为电线一侧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图10为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电线连接部的纵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2为电线一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3为设备一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4为母线群的透视图。
图15为表示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6为表示从设备一侧连接器拆除电线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7为表示将电线一侧连接器组装到设备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8为表示将电线一侧连接器组装到设备一侧连接器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19为表示现有的逆变器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把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侧或面前一侧,把左侧作为后侧或里侧。
首先对安装了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2的逆变器10进行说明。逆变器10把未图示的逆变器主电路装在壳体11中。在此壳体11的正面设有连通壳体11外部和内部的未图示的连通孔。在壳体11内配置了未图示的共计6个第1~第6的输出端子,连接在逆变器主电路(未图示),在每个U、V、W各相分别以每2根相互并排设置。第1和第2输出端子为U相的输出端子,第3和第4输出端子为V相的输出端子,第5和第6输出端子为W相的输出端子。各输出端子设置成靠近上述的连通孔(未图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2进行说明。逆变器用连接器12由连接在逆变器10的各输出端子(未图示)的设备一侧连接器14和连接在构成束线的第1~第6电线13A、13B、13C、13D、13E、13F末端补的电线一侧连接器41构成。
首先对设备一侧连接器14进行说明。设备一侧连接器14具有第1~第3合计3个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A、15B、15C,形成把它们用金属制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包在一起的方式。在第1~第3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A~15C中每1个设有2个合计6个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F。3个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A~15C和6个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F结构全部相同,所以下面汇总为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和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进行说明。
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用金属制成,在左右方向形成细长的箱形,背面一侧为开口。为了把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用螺钉固定在上述壳体11上,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背面一侧设有向左右突出的共2个安装根部37、37,在各安装根部37、37上靠近两端部设有插通孔38A。另外,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屏蔽罩31箱形部分设有2个用于把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以螺钉固定在壳体11上的插通孔38B。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借助于螺合在插通孔38A和插通孔38B的螺栓39固定在壳体11上。逆变器10的连通孔(未图示)和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利用密封圈40防水。
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上面侧从左开始依次并排有3个截面大体为椭园形筒状的第1~第3盖部32A、32B、32C,在各盖部32A~32C内部做成内腔33。
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从上方落入上述内腔33内。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用合成树脂制成,截面大体成椭园形的下筒部16A和左右一对端子容纳筒部16B形成一体。在此下筒部16A上端部形成的保持筋20与从向内腔33内伸出形成的挡块34配合,防止脱落。在下筒部16A的前方侧的侧面和左右方向的侧面合计3个部位设有向上方外伸的柔性定位片21和位于从左右两侧夹持此柔性定位片21的保护筋22。此柔性定位片21与设在内腔33内的未图示的防止脱落设备配合,防止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向上拔出。
第1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A落入第1盖部32A的内腔33中,第2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B落入第2盖部32B的内腔33中,第3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C落入第3盖部32C的内腔33中。
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的各端子容纳筒部16B前方(图2的右侧)侧面以上下方向设置了筋17,在后方(图2的左侧)侧面设置方筒形起模孔18,从端子容纳筒部16B稍稍向后突出,在此起模孔18内一体形成了以悬吊状向上延伸的矛19。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从下方插入此端子容纳筒部16B。插入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通过把设在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上的后述的矛孔29与矛19配合,以防止拔出(脱落)的状态保持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中。
第1和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B保持在第1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A中,在内腔33中相互并排配置。第3和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C、23D保持在第2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B中,在内腔33中相互并排配置。第5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E、23F保持在第3设备一侧连接器套中,在内腔33中相互并排配置。
上述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通过把由厚板材构成的端子主体24、比端子主体24薄的弹性接触片25组装而成,从侧面看大体呈L字形。端子主体24由凹型连接部26、和从此凹型连接部向下延伸,再大体弯成直角后向后延伸的延出部27构成。凹型连接部26做成上下贯通的方筒形,在此凹型连接部26的后面壁28上做成矛孔29,使与端子容纳筒部16B的矛19配合,防止拔出(脱落)。在延出部27端部形成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30。
第1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的圆形孔30固定在逆变器10的第1输出端子(未图示)上,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B的圆形孔30固定在第2输出端子(未图示)上。且,第3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C的圆形孔30固定在第3输出端子(未图示)上,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D的圆形孔30固定在第4输出端子(未图示)上。并且,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E的圆形孔30固定在第5输出端子(未图示)上,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F的圆形孔30固定在第6输出端子(未图示)上。
第1和第2输出端子由于是逆变器10的U相输出端子,所以第1和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B成为与U相端子相互并排的状态。同样,第3和第4输出端子由于是逆变器10的V相输出端子,所以第3和第4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C、23D成为与V相端子配件相互并排的状态。并且,第5和第6输出端子由于是逆变器10的W相输出端子,所以第5和第6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E、23F成为与W相端子配件相互并排的状态。
在从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背面的位置在第1盖部32A和第2盖部32B之间设有轴线向上下方向的圆筒形的螺钉安装部35,在第2盖部32B和第3盖部32C之间也设有轴线向上下方向的圆筒形的螺钉安装部35。在这些螺钉安装部35中有贯通上下方向的螺钉孔36,可以把电线一侧连接器41安装在设备一侧连接器14上。
然后,对电线一侧连接器41进行说明。电线一侧连接器41是用金属制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和第1、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A、81B把合成树脂制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全部包围的方式。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是把金属制的第1~第6的6个母线55A、55B、55C、55D、55E、55F和树脂制的夹持各母线55A~55F的第1~第3的3个隔离层63A、63B、63C铸模成型为一体的。
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是合成树脂制的,在包围逆变器10的壳体11的外围,弯曲成从正面到左侧面大体呈90°范围的形状。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是由位于壳体11正面的大体为板形的母线容纳部43、位于壳体11左侧面的大体为长方体形的电线连接部44、从母线容纳部43下面突出并排3个的截面为椭园形的第1至第3嵌合部45A、45B、45C构成,这些嵌合部45A~45C从左开始依次为第1嵌合部45A、第2嵌合部45B、第3嵌合部45C并排而成。
在从各嵌合部45A~45C外周上端的部分形成向圆周方向伸出的根部46,在根部46的下面形成一对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密封圈保持筋47,在此密封圈保持筋47之间装有椭园形的密封圈48。在比各嵌合部45A~45C的密封圈保持筋47偏下的外周面形成6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筋49。3个嵌合部45A~45C的根部46在母线容纳部43背面侧连接,形成根基部50。根基部50中在第1嵌合部45A和第2嵌合部45B之间从根基部50向后突出为半圆形,形成整体呈圆形的第1安装根部51A,在此第1安装根部51A上形成用于以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41和设备一侧连接器14的插通孔52贯通上下方向而形成。此外,根基部50中在第2嵌合部45B和第3嵌合部45C之间从根基部50稍向后突出,形成整体呈圆形的第2安装根部51B,在此第2安装根部51B上也形成用于以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41和设备一侧连接器14的插通孔52贯通上下方向而形成。
位于壳体11正面的母线容纳部43从左向右的前后方向厚度阶段性地变薄,从母线容纳部43的左端到第1嵌合部45A的右端的区域A最厚,从第1嵌合部45A右端到第2嵌合部45B右端的区域B比区域A薄,从第2嵌合部45B右端到母线容纳部43右端的区域C比区域B更薄(参照图9)。
位于壳体11左侧面的电线连接部44大体呈长方体形,在背面侧上下突出而形成电线一侧屏蔽罩安装根部53、53。在电线一侧屏蔽罩安装根部53、53的4个角部,利用嵌镶成型方法预先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上埋设用于以螺钉连接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和电线一侧屏蔽罩81A、81B的袋形螺母54,向内开口。
第1~第6的电线13A~13F从上述电线连接部44背面侧在上下方向上排成二列,同时在各列以3根一起左右方向并排向后伸出。上面的一列从右依次并排为第1电线13A、第2电线13B、以及第3电线13C,下面的列从右依次并排为第4电线13D、第5电线13E、第6电线13F。
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由导电性薄板构成,由外框69和内板70等2个部件组成。
外框69是由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母线容纳部43对应部分的前面、上面、下面和右侧面的水平框架部71、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电线连接部44对应部分的左侧面、上面和下面的电线连接框架部72、以及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嵌合部45的根部46对应部分的前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嵌合框架部73构成。
内板70是由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母线容纳部43对应部分的背面的水平板部75、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电线连接部44对应部分的右侧面和背面的电线连接板部76、以及覆盖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中与嵌合部45的根部46对应部分的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嵌合板部77构成。
在外框69的外周部设有多块板状的各结合片74A,在内板70的外周部在与各结合片74A对应位置也设有多块各结合片74B。所谓外框69和内板70分别是对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由从前方和后方组装,外框69的各结合片74A和内板70的各结合片74B前后重叠在一起,向内板70的逆变器10的对面大体弯曲成直角,内板70的各结合片74B利用夹在外框69的各结合片74A和内板70之间,形成一体,构成结合片74。由此,所谓外框69和内板70构成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同时以包围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方式组装成此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
在上述内板70中的嵌合板部77上形成2个上下方向贯通的、与设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第1和第2安装根部51A、51B上的插通孔52、52对应的、用于以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41和设备一侧连接器14的插通孔79、79。
上述内板70中电线连接板部76背面侧大体为矩形,在靠近电线连接板部76背面中央稍稍靠上部位,以左右方向设有第1电线导槽78A,同时在左边开口,第1~第3电线13A~13C穿入此第1电线导槽78A,向后伸出。此外,在靠近电线连接板部76背面中央稍稍靠下部位,也以左右方向设有第2电线导槽78B,同时在左边开口,第4~第6电线13D~13F穿入此第2电线导槽78B,向后伸出。
在电线连接板部76背面的4个角部设有用于以螺钉固定后述的电线一侧屏蔽罩81A、81B的共计4个插通孔80、80、80、80,各插通孔80和埋设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上的各袋形螺母54配合。
第1电线一侧屏蔽罩81A由导电性薄板构成,由大体呈矩形的基板82和从基板82一方的长边侧向后伸出设置的截面大体为椭圆形的嵌合部83构成。在嵌合部83插入了从电线一侧连接器41向后伸出的第1~第3电线13A~13C。在基板82中与形成嵌合部83相反一侧长边侧的2个角部设有用于以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的共2个插通孔84、84,使第1电线一侧屏蔽罩81A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重合,以便与袋形螺母54、54配合。并且,螺栓85从内部插入第1电线一侧屏蔽罩81A的通孔84、84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的插通孔80、80,螺合固定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袋形螺母54、54,固定第1电线一侧屏蔽罩81A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就这样,第1~第3电线13A~13C从电线一侧连接器41集中在一起向后导出。
另一方面,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B由导电性薄板构成,由大体呈矩形的基板82和从基板82一方的长边侧向后伸出设置的截面大体为椭圆形的嵌合部83构成。在嵌合部83插入从电线一侧连接器41向后伸出的第4~第6电线13D~13F。在基板82中形成嵌合部83的相反一侧长边侧的2个角部设有用于以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的共2个插通孔84、84,使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B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重合,以便与袋形螺母54、54配合。并且,螺栓85从内部插入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B的插通孔84、84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的插通孔80、80,螺合固定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袋形螺母54、54,固定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B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就这样,第4~第6电线13D~13F从电线一侧连接器41集中在一起向后导出。
第1~第3电线13A~13C被用细金属丝编成网眼形的筒形屏蔽部件86一起屏蔽。此屏蔽部件86的前端部用铆接铆接圈87铆接在第1电线一侧屏蔽罩81A的嵌合部83上。同样,第4~第6电线13D~13F被用细金属丝编成网眼形的筒形屏蔽部件86一起屏蔽,此屏蔽部件86的前端部用铆接圈87铆接在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B的嵌合部83上。由此,屏蔽部件86、第1和第2电线一侧屏蔽罩81A、81B、以及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可以进行电连接。
第1的电线13A连接在未图示的第1电机的U相上,第2电线13B连接在第1电机(未图示)的V相上,第3电线13C连接在第1电机(未图示)的W相上。此外,第4电线13D连接在未图示的第2电机的U相上,第5电线13E连接在第2电机(未图示)的V相上,第6电线13F连接在第2电机(未图示)的W相上。
另外,第1~第的6根母线55A、55B、55C、55D、55E、55F用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细长板材弯曲而成,长度和端部的形状相互不同。下面,对各母线55A~55F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1母线55A具有使板面朝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56A、从此水平部56A右端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57A、以及从水平部56A的左端向里延伸的电线连接部58A。在垂直部57A大体中央部设有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59A、从倾斜部59A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倾斜部59A板宽窄的端子配件部60A。在端子配件部60A的上端部连接密封圈61A。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A的端部形成压接部62A,通过铆接压接部62A,使第1电线13A压接在母线55A上。
第2母线55B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比第1母线55A的水平部56A更长的水平部56B、从此水平部56B右端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57B、以及从水平部56A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55A的电线连接部58A更长的电线连接部58B。在垂直部57B的下端侧设有比垂直部57B上端侧的板宽更窄的端子配件部60B,形成与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相同的高度。在端子配件部60B的上端部连接密封圈61B。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B的端部形成压接部位62B,通过铆接压接部62B,使第2电线13B压接在母线55B上。
第3母线55C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第2母线55B的水平部56B更长的水平部56C、从此水平部56C右端向下垂直延伸的垂直部57C、以及从水平部56A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比第2母线55B的电线连接部58B更长的电线连接部58C。在垂直部57C大体中央部设有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59C、和从倾斜部59C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倾斜部59C板宽窄的端子配件部60C,形成与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相同的高度。在端子配件部60C的上端连接密封圈61C。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C的端部形成压接部62C,通过铆接压接部62C,使第1电线13C压接在母线55C上。
第4母线55D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55A的水平部56A更短的水平部56D、从此水平部56D右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55A的垂直部57A更短的垂直部57D、以及从水平部56D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与第1母线55A的电线连接部58A一样长的电线连接部58D。在垂直部57D大体中央部设有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59D、和从倾斜部59D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倾斜部59D板宽窄的端子配件部60D,形成与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相同的高度。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D的端部形成压接部62D,通过铆接压接部62D,使第4电线13D压接在母线55D上。
第5母线55E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第2母线55B的水平部56B更短,比第1母线55A的水平部56A更长的水平部56E、从此水平部56E右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55A的垂直部57A更短的垂直部57E、以及从水平部56E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与第2母线55B的电线连接部58B一样长的电线连接部58E。在垂直部57E下端设有比垂直部57E上端板宽窄的端子配件部60E,形成与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相同的高度。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E的端部形成压接部62E,通过铆接压接部62E,使第5电线13E压接在母线55E上。
第6母线55F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第3母线55C的水平部56C更短,比第2母线55B的水平部56B更长的水平部56F、从此水平部56F右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55A的垂直部57A更短的垂直部57F、以及从水平部56F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与第3母线55C的电线连接部58C一样长的电线连接部58F。在垂直部57F大体中央部设有向里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59F、和从倾斜部59F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比倾斜部59F板宽窄的端子配件部60F,形成与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相同的高度。此外,在电线连接部58F的端部形成压接部62F,通过铆接压接部62F,使第6电线13F压接在母线55F上。
上述的第1~第6母线55A~55F被夹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B、63C中。下面对各隔离层63A~63C的结构进行说明。第1~第3隔离层63A~63C由绝缘材料(合成树脂)构成,整体为对应于上述母线55A~55F的水平部56A~56F、垂直部57A~57F和电线连接部58A~58F的弯曲的板形,端部的形状和长度相互不同。第1隔离层63A与覆盖逆变器10的壳体11相对,第2隔离层63B与第1隔离层63A相对,在与逆变器10相反的一侧重叠,第3隔离层63C与第2隔离层63B相对,在与第1隔离层63A相反一侧重叠。
第1隔离层63A具有用于从上方使第1母线55A滑动放置母线的第1容纳部64A、和用于从下方使第4母线55D滑动放置母线的第4容纳部64D。
第1隔离层63A由与覆盖逆变器10的壳体11相对的内壁65A、相对内壁65A位于壳体11相反一侧的外壁66A、和连接内壁65A和外壁66A之间,同时隔离第1容纳部64A和第4容纳部64D的隔板67A构成。
内壁65A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5A-A、从此水平部65A-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5A-B、以及从水平部65A-A的左端向里延伸的电线容纳部65A-C。突出部65A-B由从水平部65A-A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65A-D、以及从倾斜部65A-D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作成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A-E构成。在电线容纳部65A-C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外壁66A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内壁65A的水平部65A-A短的水平部66A-A、从水平部66A-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6A-B、以及从水平部65A-A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比内壁65A的电线容纳部65A-C长的电线容纳部66A-C。突出部66A-B设有从水平部66A-A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倾斜部66A-D、和从倾斜部66A-D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作成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6A-E。在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6A-E的左侧面向右突设了倾斜的筋66A-G。在电线容纳部66A-C的端部,为了放置第1电线13A和第4电线13D,向后左侧倾斜后,再向里延伸。在电线放置部66A-C的端部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隔板67A在内壁65A和外壁66A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以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从内壁65A的右端向下方延伸,与倾斜的筋66A-G相连。
第1容纳部64A由外壁66A的上部和右端、内壁65A的上部、隔板67A构成,在上方和右侧开口。第2容纳部64B由外壁66A的下部、内壁65A的下部、隔板67A构成,在下方开口。
第2隔离层63B具有用于从上方使第2母线55B滑动放置母线的第2容纳部64B、和用于从下方使第5母线55E滑动放置母线的第5容纳部64E。
第2隔离层63B由与第1隔离层63A的外壁66A相对的内壁65B、相对内壁65B位于与第1隔离层63A的外壁66A相反一侧的外壁66B、以及连接内壁65B和外壁66B之间,同时隔离第2容纳部64B和第5容纳部64E的隔板67B构成。
内壁65B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5B-A、从此水平部65B-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5B-B、以及从水平部65B-A的左端向里延伸的电线容纳部65B-C。突出部65B-B由从水平部65B-A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呈矩形的根部65B-H、和在根部65B-H下端左右并排2个大体呈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B-E构成。此外,电线容纳部分65B-C端部在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外壁66B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与内壁65B的水平部65B-A一样长的水平部66B-A、从水平部66B-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6B-B、以及从水平部66B-A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比内壁65B的电线容纳部65B-C长的电线容纳部66B-C。突出部66B-B由从水平部66B-A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呈矩形的根部66B-H、和在根部66B-H下端左右并排的2个大体呈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6B-E构成。在电线容纳部66B-C的端部,为了放置第2电线13B和第5电线13E,向后左侧倾斜后,再向里延伸。此外,在电线容纳部66B-C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隔板67B在内壁65B和外壁66B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以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从内壁65B的右端向下方延伸,向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B-E、66B-E连接。
第2容纳部64B由外壁66B的上部和右端、隔板67B构成,在上方和右侧开口。第5容纳部64E由外壁66B的下部、内壁65B的下部、隔板67B构成,在下方开口。
第3隔离层具有用于从上方使第3母线滑动放置的第3容纳部64C、和用于从下方使第6母线55D滑动放置的第6容纳部64F。
第3隔离层63C由与第2隔离层63B的外壁66B相对的内壁65C、相对内壁65C位于与第2隔离层63B的外壁66B相反一侧的外壁66C、以及连接内壁65C和外壁66C之间,同时隔离第3容纳部64C和第6容纳部64F的隔板67C构成。
内壁65C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5C-A、从此水平部65C-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5C-B、以及从水平部65C-A的左端向里延伸的电线容纳部65C-C。突出部65C-B由从水平部65C-A向后斜下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部65C-D、和从倾斜部65C-D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作成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C-E构成。此外,在电线容纳部65C-C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未图示)。
外壁66C具有使板面向垂直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内壁65C的水平部65C-A长的水平部66C-A、从水平部66C-A右端向下突出的突出部66C-B、以及从水平部65C-A的左端向里延伸而且比内壁65C的电线容纳部65C-C长的电线容纳部66C-C。突出部66C-B由从水平部66C-A向后前斜下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部66C-D、和从倾斜部66C-D的下端向下垂直延伸而且大体作成梯形的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6C-E构成。在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6C-E的右侧面向左侧突设有倾斜的筋66C-G。为了放置第3电线13C和第6电线13F,电线容纳部66C-C的端部向后左方倾斜后再向里延伸。此外,在电线容纳部66C-C的端部在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形成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狭缝66C-F。
隔板67C在内壁65C和外壁66C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部,以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从内壁65C的右端向下方延伸,与倾斜的筋66C-G相连。
第3容纳部64C由外壁66C的上部和右端、隔板67C构成,在上方和右侧开口。第6容纳部64F由外壁66C的下部、内壁65C的下部、隔板67C构成,在下方开口。
各母线55A~55F和各隔离层63A~63C按如下形式组装。
第1母线55A和第4母线55D组装到第1隔离层63A中。也就是把第1母线55A从上方嵌入第1容纳部64A,把第4母线55D从下方嵌入第4容纳部64D。在第1母线55A和第4母线55D组装的状态下,2个端子配件部60A、60D左右并排,在与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A-E、66A-E对应的位置从第1隔离层63A向下伸出。第1母线55A的端子配件部60A的左侧面导入第1隔离层63A的筋66A-G的右侧面。此外,2个电线连接部58A、58D上下并排,放置在电线容纳部65A-C和电线容纳部66A-C之间,第1电线13A和第4电线13D从第1隔离层63A向后伸出。
第2母线55B和第5母线55E组装到第2隔离层63B中。也就是把第2母线55B从上方嵌入第2容纳部64B,把第5母线55E从下方嵌入第5容纳部64E。在第2母线55B和第5母线55E组装的状态下,2个端子配件部60B、60E左右并排,在与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B-E、66B-E对应的位置从第2隔离层63B向下伸出。此外,2个电线连接部58B、58E上下并排,放置在电线容纳部65B-C和电线容纳部66B-C之间,第2电线13B和第5电线13E从第2隔离层63B向后伸出。
第3母线55C和第6母线55F组装到第3隔离层63C中。也就是把第3母线55C从上方嵌入第3容纳部64C,把第6母线55F从下方嵌入第6容纳部分64F。在第3母线55C和第6母线55F组装的状态下,2个端子配件部60C、60F左右并排,在与电线一侧端子导向部65C-E、66C-E对应的位置从第3隔离层63C向下伸出。第6母线55F的端子配件部60F的右侧面导入第3隔离层63C的筋66C-G的左侧面。此外,2个电线连接部58C、58F上下并排,放置在电线容纳部65C-C和电线容纳部66C-C之间,第3电线13C和第6电线13F从第3隔离层63C向后伸出。
此外,在第1~第6母线55A~55F中,也可以预先在被放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C内的部分涂敷粘接剂(未图示),利用此粘接剂可以使第1~第6母线55A~55F固定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C的第1~第6容纳部64A~64F内。此外,在第1~第6母线55A~55F中,也可以预先在从第1~第3隔离层63A~63C伸出而且埋设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部分涂敷粘接剂(未图示),利用此粘接剂可以确实地密封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和第1~第6母线55A~55F之间的间隙。
按第1隔离层63A、第2隔离层63B、第3隔离层63C的顺序从内侧开始重叠。此时,也可以预先在第1隔离层63A的外壁66A的外面或第2隔离层63B的内壁65B的外面涂敷粘接剂(未图示),此外,也可以预先在第2隔离层63B的外壁66B的外面或第3隔离层63C的内壁65C的外面之间涂敷粘接剂(未图示)。在树脂模铸时,利用此粘接剂可以防止第1~第3隔离层63A~63C的位置偏离。
在第1母线55A和第4母线55D上设有向斜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9A、59D,在第1隔离层63A上与此相对应地设有向斜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部65A-D、66A-D。此外,在第3母线55C和第6母线55F上设有向斜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部59C、59F,在第3隔离层63C上与此相对应地设有向斜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部65C-D、66C-D。由此,把第1母线55A和第4母线55D组装到第1隔离层63A上,把第2母线55B和第5母线55E组装到第2隔离层63B上,把第3母线55C和第6母线55F组装到第3隔离层63C上,然后,第1~第3母线63A~63C从里侧依次重叠时,第1~第6母线55A~55F的端子配件部60A~60F并排在同一平面上,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一排的状态。
把第1~第3隔离层63A~63C和第1~第6母线55A~55F装在模铸用的模具(未图示)上。此时,也可以预先在第1隔离层63A的内壁65A的外面或第3隔离层63C的外壁66C的外面涂敷粘接剂(未图示),用此粘接剂防止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C和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之间空出间隙。在装在模具上的状态下,各端子配件部60A~60F和第1~第6电线13A~13F都嵌合在模具中形成的确定位置的槽(未图示)中。在此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注入模具中。此树脂硬化后使包围第1~第3隔离层63A~63C和第1~第6母线55A~55F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成型。
在成型时树脂射出的压力作用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C和第1~第6母线55A~55F上,但由于第1~第6母线55A~55F的大部分放置在第1~第3隔离层63A~63C内,所以不会发生因射出的压力造成第1~第6母线55A~55F变形的情况。此外,伸到第1~第3隔离层63A~63C外的端子配件部60A~60F和第1~第6电线13A~13F都嵌合在模具确定位置的槽中,限制移动,所以端子配件部60A~60F和第1~第6电线13A~13F即使受到射出压力也不发生变形。
从上方把电线一侧连接器41嵌合在设备一侧连接器14。嵌合时,使各嵌合部45A~45C与各盖部32A~32C嵌合,嵌入为如覆盖对应的各端子容纳筒部16B那样。也就是使第1嵌合部45A与第1盖部32A嵌合,使第2嵌合部45B与第2盖部32B嵌合,使第3嵌合部45C与第3盖部32C嵌合。
于是,第1~第6母线55A~55F的端子配件部60A~60F插入到各各端子容纳筒部16B中,进入到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F的凹型连接部26内,各弹性接触片25与此各端子配件部60A~60F弹性接触。由此,第1~第6母线55A~55F和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23F连接。也就是第4母线55D和第1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接触,第1母线55A和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B接触,第5母线55E和第3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C接触,第2母线55B和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D连接,第6母线55F和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E连接,第3母线55C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F连接。
设备一侧连接器14与电线一侧连接器41嵌合后,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的螺钉孔36、36、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插通孔52、52、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68的插通孔79、79以配合的状态进行组装。然后,从螺钉孔36、36、插通孔52、52、以及插通孔79、79上方插入螺栓88、88进行螺合,固定设备一侧连接器14与电线一侧连接器41。
通过以上方法,逆变器10的U相输出端子中的第1输出端子通过第1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A和第4母线55D,连接在第4电线13D上。另一方面,第2输出端子通过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B和第1母线55A,连接在第1电线13A上。
此外,逆变器10的V相输出端子中的第3输出端子通过第3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C和第5母线55E,连接在第5电线13E上。另一方面,第4输出端子通过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D和第2母线55B,连接在第2电线13B上。
并且,逆变器10的W相输出端子中的第5输出端子通过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E和第6母线55F,连接在第6电线13F上。另一方面,第6输出端子通过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F和第3母线55C,连接在第3电线13C上。
就这样,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2,在电线一侧连接器41导出时刻,成为第1~第3电线13A~13C汇总的状态,由于各电线对应于U、V、W各相,所以可以分配给第1电机。此外,第4~第6电线13D~13F也成为汇总的状态,由于各电线对应于U、V、W各相,所以可以分配给第2电机。因此,电线13A~13F无须大的弯曲,能以小的空间把各电线13A~13F分配给各电机。
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2,由于各母线55A~55F通过模铸成型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形成一体,所以与把各母线55A~55F压接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情况相比,制作工序少,可以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此外,由于各母线55A~55F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的接合保持力强,所以可以防止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2以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31包围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把它安装在逆变器10的壳体11中,所以可以屏蔽从逆变器10到各电机的导电路径。
此外,在模铸成型时,作为避免母线因射出压力而变形后与其他母线接触的方法,考虑把母线间的间距加大,但是这种情况下,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体积会变大。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第1~第3隔离层63A~63C把各母线55A~55F之间分隔开,所以可以避免因射出的压力而造成的各母线55A~55F之间的接触。由此,可以使各母线55A~55F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实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1至图18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把图11中的右侧作为前侧或面前一侧,把左侧作为后侧或里侧。
首先,对安装了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04的逆变器100进行说明。逆变器100把未图示的逆变器主电路放置于壳体101中。在此壳体101的正面设有连通壳体101外部和内部的连通孔103。在壳体101内连接逆变器主电路(未图示),配置有U、V、W各相分别每2根相互并排而进行设置的未图示的共计6个第1~第6的输出端子。第1和第2输出端子为U相的输出端子,第3和第4输出端子为V相的输出端子,第5和第6输出端子为W相的输出端子。各输出端子设置成靠近上述的连通孔103。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用连接器104进行说明。逆变器用连接器104由连接在逆变器100的各输出端子(未图示)的设备一侧连接器135和连接在构成束线的第1~第6电线102A、102B、102C、102D、102E、102F末端的第1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105B构成。
首先,对第1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105B进行说明。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连接第1~第3电线102A~102C的末端部,同时利用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A把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全部包围的形式,从左依次设置第1~第3共计3个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A、115B、115C。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连接在第4~第6电线102D~102F的末端部,同时利用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B把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B全部包围的形式,从左依次设置第4至第6共计3个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D、115E、115F。由于第1~第6电线102A~102F、第1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105B、第1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108B、第1~第6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A~115F以及第1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A、106B全部是相同的结构,所以下面把电线10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汇总在一起进行说明。
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为金属制,形成底面开口的左右细长的箱形。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的上部突设有截面为椭园形的筒形的嵌合部107。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从下方组装到此嵌合部107上。
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由树脂制成,3个圆筒部109、109、109轴线朝向上下方向,同时左右并排,以接触外壁而以连接状态形成一体。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置向圆周方向伸出的、1对密封圈保持筋110,在此密封圈保持筋110之间装有密封圈111。在各圆筒部109中的密封圈保持筋110偏下的位置,在前一侧的侧壁和里侧的侧壁各设置1个沿上下方向的筋114,共计2个。在各圆筒部109接触外壁部分的前一侧或里侧,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前一侧设置有2个、在里侧设置有2个共计4个以密封圈保持筋110为根部向上悬吊延伸的矛112。在前一侧的矛112的左右和里侧,把保护筋113设置成从三个方向围住矛112,在设于里侧的矛112的左右和前一侧,把保护筋113设置成从三个方向围住矛112。这些矛112与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的嵌合部107的上端边缘配合,从而防止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脱落。
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从上方插入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的圆筒部109。此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由用厚板材作成的端子主体120、比端子主体120薄的弹性接触片121组装而成(参照图15、图17)。端子主体120由方形嵌合部117、和位于此方形嵌合部117上方的压接部116构成。方形嵌合部117为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形筒状,在此方形嵌合部117的后面壁124上形成矛孔125,利用设在圆筒部109内壁下端的、向下悬吊延伸的矛126与此矛孔125配合,使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不被向上拔出。
另一方面,电线102被铆接在压接部116,从圆筒部109向上导出。在此电线102上外嵌有圆筒形橡胶栓118。此橡胶栓118紧贴圆筒部109内周面后端部,利用此橡胶栓118防止从上方外部向圆筒部109内浸水。而且,橡胶栓118外嵌在电线102,同时利用配合在圆筒部109内的圆筒形夹具119防止拔出。第1电线102A与第1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A连接,第2电线102B与第2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B连接,第3电线102C与第3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C连接,第4电线102D与第4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D连接,第5电线102E与第5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E连接,第6电线102F与第6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F连接。
由于各电线102从圆筒部109向上导出,所以成为共计3根电线102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向上导出的状态。这3根电线102被用细金属丝编成网眼形的筒形屏蔽部件128一起屏蔽。此屏蔽部件128用铆接圈127铆接在嵌合部107上,由此,屏蔽部件128和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可以进行电连接。
另一方面,各电线102的另一端连接在未图示的三相电机上。具体说,第1电线102A连接在未图示的第1电机的U相,第2电线102B连接在第1电机(未图示)的V相,第3电线102C连接在第1电机(未图示)的W相。此外,第4电线102D连接在未图示的第2电机的U相,第5电线102E连接在第2电机(未图示)的V相,第6电线102F连接在第2电机(未图示)的W相。
在面向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的左右方向的侧面,以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狭缝133、133分别平行侧面的侧边缘。在上述狭缝133、133上,配合后述的一对凸轮从动轮139、139导入了起到凸轮作用的第1和第2滑动杆129A、129B。第1滑动杆129A组装在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A上,第2滑动杆129B组装在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B上。第1和第2滑动杆129A、129B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下面以滑动杆129进行说明。
此滑动杆129由左右方向长的2块板形凸轮板131、131、和连接这两个凸轮板131、131的连接板132构成。滑动杆129以把凸轮板131、131嵌合在上述狭缝133、133状态被组装到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上,通过被此狭缝133、133导向,可以在嵌合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左右方向上移动。关于此初始位置,第1滑动杆129A的初始位置在嵌合位置的偏左侧,第2滑动杆129B的初始位置在嵌合位置的偏右侧。
在各凸轮板131、131上在靠近未以连接板132连接的一侧端部的下端边缘开口,同时形成向在以连接板132连接的一侧端部斜上方延伸的凸轮槽130。
在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上面在靠近左右的两端形成用于用螺钉固定电线一侧连接器105和设备一侧连接器135的共计2个插通孔134。
然后,对设备一侧连接器135进行说明。设备一侧连接器135有支撑台143、和放在支撑台143上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这些支撑台143和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为被金属制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包在一起的形式。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使第1~第6共计6根母线159A、159B、159C、159D、159E、159F通过模铸成型形成。
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用金属制成,大体是左右方向细长的箱形,背面一侧为开口。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背面一侧设有用于把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用螺钉固定在上述壳体101上的向左右伸出的共2个安装根部140、140,在各安装根部140、140上靠近两端设有2个插通孔141A、141A。另外,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箱形部分上端中央设有用于把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以螺钉固定在壳体101上的插通孔141B。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借助于螺合在插通孔141A、141A和插通孔141B的螺栓146固定在壳体101上。
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上面侧从左依次形成左右细长的长方体形的第1和第2嵌合部137A、137B,各嵌合部137A、137B上形成截面为椭圆形的内腔138、138。在靠近各嵌合部137A、137B的左右两端各设置2个共计4个用于以螺钉固定设备一侧连接器135和电线一侧连接器105的螺钉孔148A、148A。
在第1和第2各嵌合部137A、137B上的前方侧的侧面和后方侧的侧面突设一对凸轮从动轮139、139。各凸轮从动轮139、139为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圆柱形。
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的箱形部分在靠近两端位置共计设置2个用于以螺钉固定支撑台143的螺钉孔148B、148B。
上述支撑台143为细长箱形,背面侧开口。在支撑台143的正面侧的侧面在靠近两端位置设有共计2个插通孔144、144,在其中埋入金属制的堵塞件145、145。在各堵塞件145、145中从里面螺合了支撑台安装螺栓147、147,利用此支撑台安装螺栓147、147固定了支撑台143和设备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36。
在支撑台143上方放置树脂制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由左右细长的板形母线容纳部156、在靠近母线容纳部156左右两端的位置向上伸出而形成,截面为椭园形的筒形共计2个的第1和第2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A、150B、以及在靠近母线容纳部156左右两端部和中央部向里伸出而形成,截面为椭园形的共计3个的第1~第3逆变器用端子容纳部157A、157B、157C构成。
在靠近母线容纳部156的左端形成第1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A,在靠近母线容纳部156的右端的位置形成第2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B。由于第1和第2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A、150B结构相同,所以下面以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进行说明。
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以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3根端子容纳部151、151、151接触侧面的状态形成包围截面成椭园形的外壁的方式。在端子容纳部151、151、151上形成内腔152,在内腔152中有板形的第1~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A、162B、162C、162D、162E、162F相邻。
在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下端部形成一对向外突出的密封圈保持筋153A,保持椭园形的密封圈153B。在密封圈保持筋153A下面设有从母线容纳部156向前突出的板形支撑底台154,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和支撑底台154形成一体,在支撑底台154下方形成以上下方向延伸的3根补强筋155、155、155。
在母线容纳部156里侧从左开始形成第1~第3逆变器一侧端子容纳部157A、157B、157C。第1~第3逆变器一侧端子容纳部157A~157C的截面做成椭园形,在其里侧端部形成向圆周方向突出的1对密封圈保持筋158A、158A,保持椭园形的密封圈158B。板形的第1~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160B、160C、160D、160E、160F从面向第1~第3逆变器一侧端子容纳部157A~157C里侧的侧面随每逆变器一侧端子容纳部160A~C为2个共计6个的形式向里突出。
在第1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后端部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1输出端子(未图示)上,在第2逆变器一侧端子160B后端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2输出端子(未图示)上。此外,在第3逆变器一侧端子160C后端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3输出端子(未图示)上,在第4逆变器一侧端子160D后端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4输出端子(未图示)上。并且,在第5逆变器一侧端子160E后端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5输出端子(未图示)上,在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F后端形成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孔161被固定在逆变器100的第6输出端子(未图示)上。
另外,第1~第6的6根母线159A~159F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细长板材弯曲加工而成,长度和端部的形状相互不同。下面对各母线159A~159F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4)。
第1母线159A由从侧面看大体为L字形,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63、和从垂直部163弯曲成大体为直角,向后延伸的第1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构成。在垂直部163的大体上半部分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1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A。
第2母线159B由使板面朝向水平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64、从此水平部164右端向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159A的垂直部163长的垂直部163、从水平部164左端向斜后方倾斜的台阶部165、以及从台阶部165向后延伸的第2逆变器一侧端子160B构成。在垂直部163的大体上半部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B。
第3母线159C由使板面朝向水平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比第2母线159B的水平部164更短的水平部164、从此水平部164左端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159A的垂直部163短的垂直部163、从水平部164右端向斜后方倾斜的台阶部165、以及从台阶部165向后延伸的第3逆变器一侧端子160C构成。在从垂直部163的大体三分之二部位,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3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C。
第4母线159D由使板面朝向水平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与第3母线159C的水平部164一样长的水平部164、从此水平部164右端垂直延伸,而且比第1母线159A的垂直部163短的垂直部163、从水平部164右端向斜后方倾斜的台阶部165、以及从台阶部165向后延伸的第4逆变器一侧端子160D构成。在从垂直部163的大体三分之二部位,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D。
第5母线159E由使板面朝向水平方向,同时在左右方向延伸而且与第2母线159B的水平部164一样长的水平部164、从此水平部164右端垂直延伸,而且与第1母线159A的垂直部163一样长的垂直部163、以及从垂直部163向后延伸的第5逆变器一侧端子160E构成。在从垂直部163的大体上半部分,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E。
第6母线159F与第1母线159A形状相同,从侧面看大体为L字形,由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163、从垂直部163弯曲成大体为直角,向后延伸的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F构成。在垂直部163的大体上半部分设有比垂直部163板厚薄的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F。
各母线159A~159F以如下的方式安装在模铸用模具(未图示)中。首先,把第1母线159A装在左端,此时,使垂直部163朝向垂直方向,使第1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朝向水平方向。此外,把第6母线159F装在右端,此时,使垂直部163朝向垂直方向,使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F朝向水平方向。
然后,把第2母线159B装在第1母线159A的右侧,使垂直部163朝向垂直方向,使第2逆变器一侧端子160B朝向水平方向。然后把第5母线159E装在第6母线159F的左侧,使垂直部163朝向垂直方向,使第5逆变器一侧端子160E朝向水平方向。此时,第5母线159E的水平部164重叠在第2母线159B的水平部164上。
在第2母线159B右侧从左并排安装第3母线159C和第4母线159D。此时,安装成第3和第4母线159C、159D的垂直部163朝向垂直方向,第3和第4逆变器一侧端子160C、160D朝向水平方向,同时第3和第4母线159C、159D的水平部164重叠在第5母线159E的水平部164上。
如上所述,安装各母线159A~159F后,各母线159A~159F的各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160F在左右方向上并排成一列,同时成为每2个一组分成3组并排的状态。具体说,第1和第2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160B成为1组,第3和第4逆变器一侧端子160C、160D成为1组,第5和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E、160F成为1组。另一方面,各母线159A~159F的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A~162F以高度对齐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并排成一列,同时成为每3个一组分成2组并排的状态。具体说,第1、第3和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A、162C、162E成为一组,第2、第4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B、162D、162F成为一组。
在装在模具中的状态下,各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160F和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A~162F被嵌合到模具的定位槽(未图示)中。在此状态下,把熔融的树脂注入模具内。此树脂硬化后成型包围第1~第6母线159A~159F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
如上所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成型后,成为如下状态第1和第2的逆变器一侧端子160A、160B从第1逆变器用端子容纳部157A突出,第3和第4逆变器一侧端子160C、160D从第2逆变器用端子容纳部157B突出,第5和第6逆变器一侧端子160E、160F从第3逆变器用端子容纳部157C突出。还形成如下状态在第1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A中放置第1、第3和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A、162C、162E,在第2设备一侧端子容纳部150B中放置第2、第4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B、162D、162F。
设备一侧连接器135和电线一侧连接器105按如下方法嵌合。首先,把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嵌入第1嵌合部137A中。在第1滑动杆129A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使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从上方靠近第1嵌合部137A,使凸轮槽130的入口与凸轮从动轮139嵌合。把处于初始位置的第1滑动杆129A向右压,利用凸轮槽130和凸轮从动轮139配合的凸轮作用,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拉近第1嵌合部137A。把第1滑动杆129A完全压到右侧后,凸轮从动轮139到达凸轮槽130里端,第1嵌合部137A和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的嵌合结束。于是,第1、第3和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A、162C、162E进入到各方形嵌合部117内,各弹性接触片121与第1、第3和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A、162C、162E弹性接触。由此,第1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A与第1母线159A被连接,第2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B与第3母线159C被连接,第3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C与第5母线159E被连接。
在第1嵌合部137A和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的嵌合后,以第1嵌合部137A的螺钉孔148A和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A的插通孔134配合的状态进行组装。此后,从螺钉孔148A和插通孔134的上方拧紧螺栓166,固定第1嵌合部137A和第1电线一侧连接器105A。
然后,把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嵌合到第2嵌合部137B中。在第2滑动杆129B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使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从上方靠近第2嵌合部137B,使凸轮槽130的入口与凸轮从动轮139嵌合。把处于初始位置的第2滑动杆129B向左压,利用凸轮槽130和凸轮从动轮139配合的凸轮作用,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被拉进第2嵌合部137B中。把第2滑动杆129B完全压到左侧后,凸轮从动轮139到达凸轮槽130里端,第2嵌合部137B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的嵌合结束。于是,第2、第4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B、162D、162F进入到各方形嵌合部117内,各弹性接触片121与第2、第4和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B、162D、162F弹性接触。由此,第4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D与第2母线159B被连接,第5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E与第4母线159D被连接,第6电线一侧端子配件115F与第6母线159F被连接。
在第2配合部137B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嵌合后,以第2嵌合部137B的孔148A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屏蔽罩106B的插通孔134配合的状态进行组装。此后,从螺钉孔148A和插通孔134的上方拧紧螺栓166,固定第2嵌合部137B和第2电线一侧连接器105B。
由此,逆变器100的U相输出端子中的第1输出端子通过第1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A和第1母线159A与第1电线102A连接。另一方面,第2输出端子通过第2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B和第2母线159B与第4电线102D连接。
此外,逆变器的V相输出端子中的第3输出端子通过第3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C和第3母线159C与第2电线102B连接。另一方面,第4输出端子通过第4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D和第4母线159D与第5电线102E连接。
并且,逆变器的W相输出端子中的第5输出端子通过第5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E和第5母线159E与第3电线102C连接。另一方面,第6输出端子通过第6设备一侧端子配件162F和第6母线159F与第6电线102F连接。
就这样,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设在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上的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部162A~162F成为把各负荷汇总分配到U、V、W各相的状态,所以使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和例如装在电线102未端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108B嵌合后,从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108B以各电线102汇总为U、V、W各相的状态导出。其结果,在把各电线102分配到各负荷的情况下,无须对电线进行大的弯曲,所以能以小的空间把电线分配到各负荷。
(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在以上述

的实施方式,而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除了下述的以外,只要不脱离主要思路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1)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各电线没有屏蔽功能,用屏蔽部件把第1~第3电线汇总后全部包住,用屏蔽部件把第4~第6电线汇总后全部包住,但并不限定与此,电线也可以使用屏蔽电线。
(2)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三相负荷个数是2个,但若采用本发明,三相负荷个数也可以是3个以上。
(3)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电线一侧连接器41导出的各电线13A~13F由与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凹形连接部26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导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与设备一侧连接器14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的突出方向平行方向导出。
(4)在第2实施方式中,各母线159A~159F用树脂模铸成型后形成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利用构成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的树脂使各母线159A~159F之间绝缘,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形成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49后,通过在各母线159A~159F之间例如嵌入树脂制的隔离层,使各母线159A~159F之间绝缘。此外,也可以预先在各母线159A~159F之间夹有隔离层的状态下,模铸成型。
(5)在第2实施方式中,把方形嵌合部117嵌入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108B,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把方形嵌合部117用树脂模铸成型,形成电线一侧连接器套108A、108B。
权利要求
1.一种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用于把设在逆变器装置内的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分别连接在多个三相负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群由U、V、W各相分别相互并排导出的多组输出端子构成,具有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安装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壳体、多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保持在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套,U、V、W各相分别相互并排配置、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与所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嵌合、以及多根母线群,保持在此电线一侧连接套中,在一端侧嵌合所述两个连接套时,形成与所述设备一侧端子配件导通的端子配件部,同时在另一端侧具有连接来自所述三相负荷的电线的电线连接部,此母线群在所述端子配件一侧,分成U、V、W的三相配置,在所述电线连接部侧,U、V、W的三相汇总配置到所述三相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母线群通过铸模成型在所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中形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其中,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屏蔽罩,用于保住和保持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安装于逆变器装置的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母线群以母线间插入绝缘性隔离层的状态被铸模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其中,绝缘性隔离层被插入到母线之间。
6.一种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用于把设在逆变器装置内的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分别连接在多个三相负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群由U、V、W各相分别相互并排导出的多组输出端子构成,具有设备一侧连接器套,安装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壳体、和多根母线群,在一端侧形成位于与所述设备一侧连接器套相对的连接器的连接部的端子配件部,同时在另一端侧具有连接所述逆变器主电路基板的输出端子群的逆变器一侧端子部,此母线群在所述逆变器一侧端子部中,分成U、V、W的三相配置,在所述端子配件部中,U、V、W的三相汇总配置到所述三相负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母线群通过铸模成型在所述电线一侧连接器套中形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逆变器用连接器,能以小的空间把多个三相负荷连接在逆变器上的电线分配到个三相负荷。设在逆变器(10)上的多组输出端子群相互并排分配到U、V、W各相,在装于逆变器(10)上的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上,多组设备一侧端子配件保持在相互并排配置到U、V、W各相的状态,设在与此设备一侧连接器套(15)嵌合的电线一侧连接器套(42)上的与设备一侧端子配件(23)连接的端子配件部(60)中,对连接分散分配到U、V、W各相的电线(13)的电线连接部(58),把U、V、W三相汇总分配到三相负荷。由此,能以小的空间把连接逆变器(10)和多个三相负荷的电线(13)分配到各三相负荷。
文档编号H02M7/48GK1619895SQ20041007919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6日
发明者宫崎正 申请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