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118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的工作表面等上的防滴 板,以便保护布线装置免受诸如雨滴的水滴影响。
背景技术
传统上,防滴板(防滴水板)已经被广泛用于保护例如安装 在建筑物的外墙的工作表面上的布线装置,使其免受诸如雨滴的 水滴影响。
如图14A所示,防滴板1包括本体4,其中在所述本体4的 前侧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装置安置部3,布线装置2以其前侧表 面暴露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装置安置部3中;以及罩体5,所述罩 体连接至本体4的前侧表面,并且具有后侧表面开口的箱体形状, 罩体5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其中在所述关闭 位置,装置安置部3被遮盖,在所述打开位置,装置安置部3被 暴露。本体4与布线装置2—起连接至工作表面,而本体的后侧 表面面向所述工作表面(例如,见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 2000-312418 (第5页)参考文献l)。
然而,在防滴板1中,来自关闭的罩体5与本体4之间的间 隙的水可渗透进入由本体4和罩体5所包围的保护空间中。特别 地,在参考文献1中所公开的防滴板1中,罩体5借助于枢转轴 33可旋转地连接至本体4,其中所述枢转轴沿本体4的上侧部分 安置。在本体4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5的上侧端部之间设置间
隙,以允许罩体5相对于本体4旋转。因而,水通过该间隙渗透 进入保护空间中。在此,为了防止渗透的水接触供电部分(布线
装置2),主体肋部53突出地形成在围绕本体4的前侧表面部分 的装置安置部3的、由罩体5所遮盖的区域上。
主体肋部53包围装置安置部3的整个周边,因而通过罩体5 与本体4之间的间隙所渗透的水通过主体肋部53被阻挡,而并不 接触装置安置部3。被主体肋部53所阻挡的水在绕过装置安置部 3之后通过排水出口 31被排出到保护空间以外,其中所述排水出 口设置在保护空间的底侧部分上。结果,容纳在装置安置部3中 的布线装置被保护免受雨滴等的影响。
在此,如图14B所示,在主体肋部53的前侧端部与罩体5 的后侧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而由主体肋部53所阻挡的一些水流经 该间隙。此时,因为流经主体肋部53与罩体5的后侧表面之间的 间隙的水沿罩体5的后侧表面向下流动,所以水很难弄湿装置安 置部3。
此外, 一种类型的防滴板具有固定在罩体5的后侧表面上的 衬垫,所述衬垫具有与主体肋部53的形状相对应的环形形状,而 主体肋部53与罩体5的后侧表面之间的间隙由衬垫充满(例如, 见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 S5675485:参考文献2)。
然而,在参考文献l的防滴板中,如果在水沿罩体5的前侧 壁的后侧表面流经主体肋部53与罩体5之间的间隙时,罩体5 由于例如暴雨中防滴板1上的雨滴的冲击而振动,则罩体5的面 向装置安置部3的后侧表面部分上出现的水可扩散到装置安置部 3中的布线装置2上。
同时,对于参考文献2的防滴板而言,即使在罩体5被振动
时,水也不溅射至布线装置2,这是因为没有水出现在罩体5的
面向装置安置部3的后侧表面部分上。然而,模制本体4和罩体 5需要高度的准确度,以围绕装置安置部3的整个周边实现防水。 结果,很难减少其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滴板,所述防滴板适 于在板的罩体振动的情况中,防止水溅射至装置安置部中的布线 装置,而无需高精度级别地模制板的本体和罩体。
根据本发明,设有一种用于遮罩安装在竖直工作表面上的布
线装置的防滴板,包括连接至工作表面的本体,而本体的后侧 表面面向所述工作表面,在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 装置安置部,布线装置以前侧表面暴露的方式安置在所述装置安 置部中;以及连接至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罩体,所述罩体具有 后侧开口的箱体形状,所述罩体在装置安置部被遮罩的关闭位置 与装置安置部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本体 具有遮蓬部,所述遮蓬部在所述装置安置部上方从所述本体的前 侧表面伸出,并且沿左-右方向沿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延伸以遮罩 所述装置安置部,所述遮蓬部阻挡通过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 的上侧端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间隙渗透进入由所述罩体的围绕的 保护空间中的水,从而水绕过装置安置部,以从保护空间的底侧 部分排出保护空间;除了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以外,所 述遮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之间的间隙被阻塞,而在由 所述遮蓬部的顶侧表面、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与所述罩体所围绕 的区域上形成水通道;所述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相应地 面向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而它们之间形成有
间隙,从而流经所述水通道的水沿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 内侧表面流动。
因为所述本体具有遮蓬部,所述遮蓬部在所述装置安置部上 方从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伸出,并且沿左-右方向沿所述本体的工 作表面延伸,以遮盖所述装置安置部,并且所述遮蓬部阻挡通过 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的上侧端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间隙渗透 进入由所述罩体围绕的保护空间中的水,从而水绕过所述装置安 置部,以从所述保护空间的底侧部分排出所述保护空间,甚至在 渗透进入保护空间中时,绕过装置安置部的侧部的水通过保护空 间的底侧部分排出保护空间。此外,除了所述遮蓬部的左侧端部 和右侧端部以外,所述遮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之间的 间隙被阻塞,在由所述遮蓬部的顶侧表面、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 与所述罩体所围绕的区域上形成水通道,从而通过所述遮蓬部被 阻挡的水通过所述水通道沿所述装置安置部的侧部流动。因此, 防止水到达罩体5的面向装置安置部的区域。结果,甚至在暴雨 等中罩体由于雨滴在防滴板上的冲击而振动时,没有水扩散到安 置在装置安置部中的布线装置上。此外,因为在经过水通道之后 到达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的水以相对于其自由掉落而减 小的速度沿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流动,所以可以防
止掉落的水向上溅射,并接触布线装置或者罩体5的面向装置安 置部的区域。此外,因为罩体与装置安置部上方的仅仅遮蓬部之 间的间隙需要被阻塞,所以只需要较低的模制本体和罩体的精度, 因而实现了较小的生产成本。
本体可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相应地从遮蓬部的左侧端部 和右侧端部沿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向下延伸。
因为流经水通道的水通过引导部从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
端部向下流动,所以水更加容易沿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 表面流动。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从遮蓬部掉落的水滴向上溅射。
可选地,每个引导部的底侧表面沿前-后方向斜置,从而引导 部的靠近本体的前侧表面的一个端部的位置低于引导部的远离本 体的前侧表面的另一端部。
通过引导部到达引导部的底侧部分的水由于引导部的斜置形 成的底侧部分而沿本体的前侧表面向下流动。水然后排出保护空 间,而并不到达罩体的后侧。结果,甚至在暴雨等中罩体由于雨 滴在防滴板上的冲击而振动时,没有水扩散到安置在装置安置部 内的布线装置上。
遮蓬部的用作为水通道的底侧表面的顶侧表面是弯曲的,从 而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低于遮蓬部的中央部分。
渗透进入水通道中的水由于这种斜置而沿罩体的左侧和右侧 流动,因而可以防止水收集在遮蓬部中。
此外,遮蓬部的用作为水通道的底侧表面的顶侧表面可被斜 置,从而遮蓬部的前侧高于遮蓬部的基侧。
如果水量较小,则渗透进入水通道中的水收集在遮蓬部的基 部中,然后,沿本体的前侧表面从罩体的左侧和右侧向下流动。 水然后排出保护空间,而并不到达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的后侧。 结果,甚至在暴雨等中罩体由于雨点在防滴板上的冲击而振动时, 没有水扩散到安置在装置安置部中的布线装置上。
优选地,隔离肋部在水通道沿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从水通道 的底侧表面伸出,隔离肋部的高度使其并不接触罩体,并且隔离 肋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大量的水流经水通道时,水将流动越过隔离肋部,并且扩
散到水通道的整个宽度,而在少量水流经水通道时,水将仅仅在 遮蓬部的基侧中流动,离开隔离肋部。因此,在水量较小时,水 沿本体的前侧表面从遮蓬部的左侧和右侧向下流动,因而排出保 护空间,而不到达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的后侧。结果,甚至在暴 雨等中罩体由于雨滴在防滴板上的冲击而振动时,没有水扩散到
安置在装置安置部中的布线装置上。
除了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以外,通过夹置在遮蓬部 与罩体之间的衬垫阻塞遮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之间的间 隙。
无需遮蓬部与罩体之间的高精度的对正,可通过衬垫阻塞遮 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衬垫通过以下方式被保持就位,即所述衬垫被插入 形成在所述遮蓬部与罩体中的任一者中的衬垫连接凹槽中。
因为衬垫被保持至遮蓬部与罩体之一上,所以可容易地确定 衬垫的位置。此外,衬垫插入衬垫连接凹槽中,从而无需实现衬 垫功能的复杂的结构。
此外,优选的是,本体具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在遮蓬部的 上方沿前-后方向穿通,并且通水孔的底侧边缘的高度与遮蓬部的 顶侧表面相同。
甚至在水通过所述本体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的上侧端 部之间的间隙渗透进入由所述本体和所述罩体所包围的保护空间 中的情况中,通过遮蓬部所阻挡的一些水被允许通过通水孔流至 本体的后侧。结果,可以减小流经保护空间的水量。
此外,优选的是,在本体的下侧部分上具有沿前-后方向穿通 的排水出口 ,而排出出口的底侧边缘的高度与罩体的底侧壁的顶
侧表面相同。
甚至在水渗透进入保护空间中的情况中,水被允许通过排水 孔流至本体的后侧。结果,可防止水收集在由本体和罩体所包围 的保护空间中。
本体可具有从其后侧表面的整个周边伸出的后侧肋部,从而 后侧肋部的前侧端部接触工作表面,并且在后侧肋部的下侧部分 上除了在排水出口的正下方的部位以外设置沿工作表面穿通的排 水孔。
因为可在后侧肋部的下侧部分上除了在排水出口的正下方的 部位以外设置沿工作表面穿通的排水孔,所以可防止通过排水出 口渗透进入后侧肋部中的水通过排水孔渗透进入本体的前侧表面 中,而同时通过后侧肋部外侧的排水出口将排至本体的后侧的水 排出。
此外,本体具有窗,墙壁嵌入型布线装置插入所述窗中,并 且后侧衬垫可设置在本体的后侧表面上,从而后侧衬垫夹置在窗 的周边与工作表面之间,后侧衬垫具有围绕窗的内衬垫以及围绕 内衬垫的外衬垫。
因为窗由内衬垫和外衬垫的双结构围绕,所以可靠地防止渗 透进入本体与工作表面之间的水接触布线装置。
内衬垫与外衬垫整合为一体。
因为可以简化内衬垫与外衬垫之间的对正,所以简化了防滴 板的组装。此外,内衬垫与外衬垫可被对正,从而内衬垫与外衬 垫所实现的防水性可维持在预定的级别上。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它目的和特点,其中
图l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的结
构;
图2示出了根据第 一 实施例的防滴板的分解透视图3A是透视图,示出了防滴板的罩体关闭的状态;而图3B 是透视图,示出了罩体打开的状态;
图4是根据第 一 实施例的防滴板的前视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的结构,其中图 5A是前侧透视图,而图5B是后侧透视图6A和6B示出了图5A和5B所示的防滴板的另一种结构, 其中图6A是前侧透视图,而图6B是后侧透视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的结构,其中图 7A示出了罩体被取出的透视图,而图7B是主要部件的剖视图8A和8B示出了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防滴板的结构, 其中图8A示出了罩体被取出的透视图,而图8B是局部剖切透视 图9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的主要部分 的另一种结构;
图10是透视图,示出了图9的结构,其中罩体被取出;
图IIA和IIB是局部剖切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 施例的防滴板的结构;
图12A和12B是局部剖切透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 防滴板的另一种结构;
图13A和1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滴板的结 构,其中图13A是罩体被取出的透视图,而图13B是罩体关闭的 透视图14A和14B示出了传统的防滴板,其中图14A是传统的 防滴板的透视图,而图14B是传统的防滴板的局部剖切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以下说明中,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是参照示出了安装 在工作表面上的防滴板的图4。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1包括本体4, 在所述本体4的前侧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装置安置部3,布线装 置2以其前侧表面暴露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装置安置部3中;以及 罩体5,所述罩体连接至本体4的前侧表面,并且具有后侧表面 开口的箱体形状,罩体5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 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见图3A),装置安置部3被遮罩,而在所 述打开位置(见图3B),所述装置安置部3被暴露。本体4与布 线装置2 —起连接至工作表面(外墙等),而所述本体的后侧表面 面向工作表面。
在此,因为布线装置2是墙壁嵌入型(in-walltype),所以本 体4的装置安置部3设有透过其的窗6,窗6具有与形成在工作 表面中以容纳布线装置2的插入孔(未示出)对应的形状。布线 装置2安置在装置安置部3中,同时插入窗6中。在本实施例中, 布线装置2例如是插座;并且插头所插入的插口设置在布线装置 2的功能表面上,而布线装置2以功能表面面向前侧的方式设置
在装置安置部3中。通常,罩体5处于关闭位置,以防止水滴渗
透进入布线装置2中;并且在布线装置2被使用时,罩体5在打 开位置打开,因而使得布线装置2的功能表面暴露。
在本实施例中,布线装置2利用连接板8连接至工作表面, 其中装饰板7可拆卸地接合至连接板8。连接板8以这样的方式 安装至工作表面,所述连接板覆盖工作表面中的插入孔的周边, 同时将布线装置2保持就位。在连接至工作表面之后,连接板8 通过装饰板7被覆盖。连接板8具有板框(未示出)的功能,其 中所述板框覆盖插入孔的周边,同时允许装饰板7与所述连接板 8接合;以及连接凸缘(未示出)的功能,其中所述连接凸缘大 体被用于将布线装置固定至工作表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 所采用的布线装置2还可利用连接凸缘连接至工作表面。
连接板8设有细长的孔9,以便接收螺钉,其中所述螺钉用 于将连接板8面定至嵌入工作表面中的墙引线盒(wall outlet box) (未示出);以及螺纹孔10,以便接收螺钉(未示出),其中所述 螺钉用于将连接板8直接连接至工作表面。此外,在连接板8的 四个顶角处设有接合孔11,从装饰板7的后侧表面伸出的接合突 出部52 (见图1)插入所述接合孔11中。此外,两个接收件12 突出地设置在连接板8的下侧边缘上,其中所述两个接收件12 在左侧和右侧直线对正,而切口部分13相应地形成在装饰板7 的与接收件12相对应的部分上。通过将夹具(小旋具的尖端部分 等)插入接收件12与切口部分13之间,并且然后施加力以加宽 接收件12与切口部分13之间的间隙,装饰板7可与连接板8分 离。
在本体4的与细长的孔9相对应的部位设置固定孔14,其中 所述固定孔具有与细长的孔9相同的形状,并且在本体4的与螺
纹孔10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定位突出部15,其中所述定位突出部
插入螺纹孔10中。通过将保持布线装置2的连接板8安装至装置 安置部3并且将引线盒用螺钉插入连接板8的细长的孔9和本体 4的固定孔14这两者中,连接板8和本体4都固定至工作表面(墙 引线盒)。也就是说,本体4夹置在连接板8与工作表面之间,同 时固定至工作表面。在连接板8与本体4一起固定至工作表面之 后,装饰板7连接至连接板8。
如图3B所示,遮蓬部(awning part) 16在装置安置部3上 方从本体4的上前侧表面伸出,从而遮蓬部16遮盖装置安装部3。 遮蓬部16形成为弯曲形状,其中所述弯曲形状的中间部凸出,而 左端部和右端部低于中间部。防水屏障17也从本体4的前侧表面 伸出,其中所述防水屏障17通过与遮蓬部16协作,围绕着装置 安置部3的整个周边。在此,防水屏障17被形成为沿左-右方向 与遮蓬部16的尺寸配合。也就是说,遮蓬部16的尺寸形成为, 遮蓬部16沿左-右方向伸出超过防水屏障17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防水屏障17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有多个(例如,三个) 穿孔18,并且防水屏障17的底侧壁同样设有多个(例如,两个) 穿孔19。在此,为了防止沿本体4的前侧表面流动的水通过穿孔 18和19渗透进入由防水屏障17所围绕的装置安置部3,突出部 20和21在防水屏障17的外侧设置在前侧表面的与穿孔18和19 相对应的相应位置,其中所述突出部20和21与防水屏障17相比 具有较小的伸出尺寸。此外,防水肋部22相对于突出部20在与 装置安置部3相反的侧部从本体4的前侧表面伸出,其中所述防 水肋部22连接至从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向下延伸的 引导部46,并且相对于防水屏障17具有较小的伸出尺寸。每个 防水肋部22沿防水屏障17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竖直地延伸。此外,
一对承载支承部23以沿左-右方向直线对正的方式设置在本体4
的前侧表面的上侧端部上。
后侧衬垫24夹置在本体4与工作表面之间,其中所述后侧衬 垫24具有围绕本体4的窗6的框架形状,如图2所示。由于后侧 衬垫24的存在,所以防止水通过工作表面与本体4之间的间隙流 至布线装置2。在此,在本体4的与突出部18和19以及承载支 承部23相对应的后侧表面的相应位置处形成连接开口(未示出), 并且与这些连接开口相对应地在后侧衬垫24上形成连接突出部 25。通过允许连接突出部25装配进入对应的连接开口中,后侧衬 垫24连接至本体4。通过允许连连接突出部25装配进入对应的 连接开口中,后侧衬垫24连接至本体4。在安装的过程中,本体 4固定至工作表面,而后侧衬垫24连接至本体4,从而后侧衬垫 24夹置在本体4与工作表面之间。
后侧衬垫24包括围绕窗6的内衬垫26以及围绕内衬垫26 的外衬垫27,内衬垫26和外衬垫通过连接部28整合为一体。通 过利用双结构的内衬垫26和外衬垫27围绕窗6,高效地防止水 渗透进入窗6中。此外,在外衬垫27的下侧端部中设置两个切口 部分29。因此,即使水流经外衬垫27,并且渗透到内衬垫26与 外衬垫27之间,水通过切口部分29被排放到外衬垫27的外侧。
此外,后侧肋部30从本体4的后侧表面的整个周边伸出,从 而后侧肋部30的前侧端部与工作表面接触。后侧衬垫24安置在 由后侧肋部30所包围的区域内。在此,内衬垫26和外衬垫分别 设有翼片部,其中所述翼片部与后侧肋部相比更加向后伸出。因 为在防滴板1连接至工作表面的状态中翼片部弯曲,所以允许衬 垫24弹性接触工作表面,因而在本体4的后侧表面与工作表面之 间实现防水。
如图4所示,在本体4的下侧端部处设置沿前-后方向穿通的
排水出口 31。排水出口 31的下侧边缘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5 的底侧壁的顶侧表面位于同一高度。排水出口 31设置在后侧衬垫 24的外侧,也就是,设置在外衬垫27的外侧。此外,在后侧肋 部30的下侧部分上设置沿竖直方向穿通的排水孔32。在该实施 例中,如图5所示,排水孔32形成在本体4的沿左-右方向的中 央部分上,而排水出口31设置在本体4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上。 可选地,还可以在本体4的每个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上形成排水 孔32,如图6所示。然而,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因为排水孔32 位于对应的排水开口 31的正下方,所以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 通过排水孔32渗透进入由后侧肋部30所围绕的空间中的水将通 过排水出口 31渗透进入本体4的前侧表面侧。因而,优选的是采 用图5的结构。
同时,在从前侧看过去时,罩体5具有与本体4大致相同的 外侧形状。罩体5连接至本体4的前侧表面,从而罩体5在其处 于关闭位置时遮罩安置在本体4的前侧表面上的遮蓬部16和防水 屏障17。在本实施例中,罩体5经由枢转轴33可枢转地连接至 本体4,其中所述枢转轴33沿本体4的上侧边缘安置。枢转轴33 装配进入设置在罩体5的上侧端部处的承载部34中,而所述枢转 轴通过穿过如上所述的本体4的承载支承部23而支承在本体4 上。因此,罩体5可以绕本体4的枢转轴33在图3A的关闭位置 与图3B的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本体4的前侧表面上 的一对承载支承部23之间形成凹槽部35。覆盖凹槽部35的前侧 表面的滑动板36和向前推压所述滑动板36的板簧37容纳在凹槽 部35中。
罩体5的顶侧表面具有第一斜角表面38,随着所述第一斜角 表面38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斜角表面的竖直高度减小。此外,滑 动突出部39从罩体5的与滑动板36相对应的后端伸出,并且所 述滑动突出部的前端在关闭位置与滑动板36接触。滑动突出部 39的顶侧表面具有第二斜角表面40,随着所述第二斜角表面40 朝向所述前端延伸,所述第二斜角表面的竖直高度减小。而且,在罩体5处于关闭位置时,滑动突出部39的前端通过 滑动板36被向前推压,因而罩体5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被推压。 在此,如果罩体5朝向打开位置旋转,则滑动突出部39的前端抵 靠着滑动板36滑动,并且同时,滑动突出部39的前端向下移动 超过枢转轴33的中央,因为滑动突出部39的前端被向前推压, 所以罩体5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被推压。然后,如果第一斜角 表面38与第二斜角表面40之间的斜角连接部滑动越过滑动板 36,并且第一斜角表面38与滑动板36平行,则罩体5位于如图 3B所示的打开位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本体4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 5的上侧端部之间存在间隙,以允许罩体5相对于本体4旋转, 所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水将通过该间隙渗透进入由罩体5和 本体4所包围的保护空间中。因而,通过采用针对保护空间如下 所述的结构,可防止通过罩体5与本体4之间的间隙所渗透的水 接触供电部分(布线装置2)。也就是说,遮蓬部16在装置安置部3上方从本体4的前侧表 面突出地形成,从而防止在罩体5的上侧端部与本体4之间所渗 透的水接触布线装置2。通过遮蓬部16所阻挡的水由于遮蓬部16 的顶侧表面的斜度而流至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水然 后绕过装置安置部3的由防水屏障17所围绕的侧部,以到达罩体5的底侧壁。罩体5的底侧壁中的水然后通过排水出口 31被排至 本体4的后侧表面侧,并且还通过排水孔32被排至由后侧肋部 30所围绕的空间的外侧。如上所述,通过遮蓬部16所阻挡的水绕过装置安置部3的由 防水屏障17所围绕的侧部,并且通过保护空间的底侧部分排到保 护空间的外侧。结果,安置在装置安置部3中的布线装置2受到 保护免于例如雨滴的影响。在此,在本实施例的防滴板1中,在遮蓬部16与罩体5之间 设置衬垫41,以填充遮蓬部16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罩体5之间的 间隙。衬垫41除了遮蓬部16的两个端部以外沿遮蓬部16的整个 长度延伸,以填充遮蓬部16与罩体5之间的间隙。在该实例中, 衬垫41设有向后开口的插入凹槽42,其中所述插入凹槽42沿衬 垫41的整个长度形成,从而衬垫41具有一侧开口的矩形形状的 横截面。通过将遮蓬部16的前侧端部插入插入凹槽42中,衬垫 41被固定至遮蓬部16。在本实施例中,衬垫41具有延伸件43,所述延伸件在遮蓬 部16的顶侧表面上从衬垫的后侧端部斜向上向前延伸,如图1 所示。在罩体5的上后侧表面上形成用于将延伸件43压靠着遮蓬 部16的顶侧表面的推压肋部44。延伸件43夹置在遮蓬部16的 顶侧表面与推压肋部44的底侧表面之间,以阻塞遮蓬部16与罩 体5之间的间隙。在此,因为遮蓬部16具有中间部分向上凸出的 弯曲形状,所以推压肋部44的底侧表面形成为与遮蓬部16的顶 侧表面相符的弯曲形状,因而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与推压肋部 44的底侧表面之间的间隙横贯遮蓬部16的整个长度(左-右)方 向保持恒定(见图3)。衬垫41是由诸如合成橡胶的弹性材料制 成,从而在遮蓬部16与罩体5之间实现防水。
同时,在由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本体4的前侧表面与罩体5的内侧表面所围绕的区域中形成水通道45。在本实施例中,因 为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与罩体5的上后侧表面之间的空间通过衬 垫41的延伸件43被阻塞,所以水通道45与延伸件43相比被形 成为更靠近遮蓬部16的基端(basal end)。在这种结构中,通过遮蓬部16所阻挡的水通过水通道45流 至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因为在遮蓬部16的两个端 部未存在衬垫41,所以水在装置安置部3的横向侧部上流经遮蓬 部16与罩体5之间的间隙。因此,防止水沿罩体5的面向装置安 置部3的区域流动。结果,因为甚至罩体在暴雨等中由于水滴在 防滴板1上的冲击而振动时,水也没有到达罩体5的面向装置安 置部3的区域,所以没有水扩散进入到安置在装置安置部3中的 布线装置2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 和右侧端部分别安置成靠近罩体5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 面,从而流经水通道45的水沿罩体5的两个侧壁的内侧表面流动。 也就是说,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被构造成相应地面向 罩体5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而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并 且该间隙的尺寸设置成允许水滴流经所述间隙,同时接触遮蓬部 16与罩体5这两者的内侧表面。在此,如图7A所示,引导部46 分别从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沿罩体5的左侧壁和右侧 壁的内侧表面向下延伸。因此,在流经水通道45之后到达遮蓬部 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的水被允许沿引导部46向下流动,因 而更加有助于水流到罩体5的侧壁的内侧表面上。如果来自水通 道45的水沿罩体5的侧壁向下流动,则可防止水滴从遮蓬部16 掉落,因而可以避免从遮蓬部16掉落的水滴从罩体5的底侧壁的
顶侧表面溅射。因而,可以避免溅射的水滴对于布线装置2或罩体5的面向装置安置部3的区域的附着,因而高效地防止水扩散 至布线装置2。在此,还可以缩窄引导部46与罩体5的侧壁之间 的间隙,以利用毛细管现象,该现象有助于来自水通道45的水流 入引导部46与罩体5的侧壁之间。同时,图8A示出了引导部46被省略的结构。在该结构中, 流经水通道45的水沿罩体5的侧壁流动,这是通过分别靠近罩体 5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安装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和右侧 端部而实现的,如图8B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通过将遮蓬部16的前侧边缘插入衬垫 41的插入凹槽42,衬垫41连接至遮蓬部16,但是还可以在遮蓬 部16或罩体5上形成衬垫连接凹槽,其中衬垫41插入所述衬垫 连接凹槽中。在如图9所示的实例中,在罩体5的前侧壁的后侧 表面上形成衬垫连接凹槽47,并且通过将衬垫41装配进入衬垫 连接凹槽47中,衬垫41连接至罩体5。此外,通过使得遮蓬部 16的前侧边缘与衬垫41弹性接触,阻塞遮蓬部16的前侧边缘与 罩体5的前侧壁的后侧表面之间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中,因为不 必在衬垫41上形成插入凹槽42,所以可以简化衬垫41的形状。此外,尽管插座被示例为利用防滴板1的布线装置2,但是 防滴板1可应用于其它布线装置。例如,布线装置2可以是开关, 如图IO所示。在这种情况中,罩体5通常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在 开关使用时,罩体5处于打开位置,从而暴露用作为开关的功能 表面的开关手柄。此外,尽管布线装置2水平地布置在装置安置 部3中,但是也可以将布线装置2竖直地布置。(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滴板1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1 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滴板1并不使用衬垫41, 以便阻塞遮蓬部16与罩体5之间的间隙。其它结构和功能与第一 实施例的相同。在此,如图11A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1相比,遮蓬部16的伸出长度(前-后方向长度)设置成较大,并且遮蓬部16 的前侧边缘与罩体5的前侧壁的后侧表面接触,从而在遮蓬部16 与罩体5之间没有间隙。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中,形成防滴板1 的各部件的数量与利用衬垫41的情况相比被减小。因而,简化了 防滴板1的组装。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例,如图IIB所示的结构也是可行 的,其中通过将突出地形成在罩体5的上后侧表面上的推压肋部 44的底侧表面构造成与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接触,在遮蓬部16 与罩体5之间没有间隙。在该结构中,通过在推压肋部44的底侧 表面上设置台阶部48,从而推压肋部44的后侧端部远离遮蓬部 16的顶侧表面,水通道45设置在推压肋部44与遮蓬部16之间。如图12A和12B所示的其它结构也是可行的,其中,通过使 得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的一部分与推压肋部44的底侧表面接触, 遮蓬部16与罩体5之间的间隙被阻塞。在如图12A所示的实例中,形成水通道45的底侧表面的遮 蓬部16的顶侧表面的一部分被斜置,从而遮蓬部16的前侧高于 其基侧。因此,流经水通道45的水收集在遮蓬部16的基侧中。 如果水量较小,则水沿本体4的前侧表面从遮蓬部16的左侧端部 和右侧端部向下流动。在图12A中,尽管仅仅遮蓬部16的沿伸 出方向(前-后方向)的前半部被斜置,但是还可以提供横跨水通 道45的整个宽度的斜度。 在如图12B所示的实例中,在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上突出地形成隔离肋部49,隔离肋部49的高度 设置成,所述隔离肋部并不接触罩体5。隔离肋部49沿遮蓬部16 的整个长度延伸。因此,在大量的水流经水通道45时,水将流动 越过隔离肋部49,并且扩散到水通道45的整个宽度,而在少量 的水流经水通道45时,水仅仅在遮蓬部16的基侧中流动,离开 隔离肋部49。通过采用图12A和12B的结构,如果流经水通道45的水量 较小,则水被排出保护空间而并不到达罩体5的前侧壁的后侧表 面。因而,甚至在例如暴雨中罩体5由于水滴在罩体5上的冲击 而振动时,防止水溅射至布线装置2。(第三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防滴板1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滴板1 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遮蓬部16上方在本体4中形成沿前-后方向 穿通的通水孔50,如图13A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功能 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每个通水孔50被形成为,其下侧端部处于与遮蓬部16的顶 侧表面相同的高度。遮蓬部16上的一些水通过通水孔50被使得 流至本体4的后侧。通水孔50具有沿遮蓬部16的顶侧表面延伸 的细长孔的形状,并且相应地位于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 附近。此外,通水孔50形成在与衬垫24的外衬垫27与内衬垫26 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部位,并且与通水孔50连通的孔51形成在 外衬垫27与内衬垫26之间的连接部28上。因此,通过通水孔 50和孔51排放至本体4的后侧的水渗透到外衬垫27与内衬垫26 之间,并且然后通过形成在外衬垫27的下侧端部中的切口部分29排出外衬垫27。通过采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甚至在水通过本体4与处于关 闭位置的罩体5的上侧端部之间的间隙渗透到保护空间中的情况 中,通过遮蓬部16被阻挡的一些水被允许通过通水孔50和孔51 流至本体4的后侧。结果,可以减小流经保护空间的水量。尽管已经参照实施例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不同的改变和改 型。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滴板,用于遮罩安装在竖直工作表面上的布线装置,包括连接至所述工作表面的本体,其中所述本体的后侧表面面向所述工作表面,在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装置安置部,布线装置以其前侧表面暴露的方式安置在所述装置安置部中;连接至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罩体,所述罩体具有其后侧开口的箱体形状,所述罩体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装置安置部被遮罩,而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装置安置部暴露,其中所述本体具有遮蓬部,所述遮蓬部在所述装置安置部上方从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伸出,并且沿左-右方向沿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延伸,以遮罩所述装置安置部,所述遮蓬部阻挡通过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的上侧端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间隙渗透进入由所述罩体包围的保护空间中的水,以使得水绕过所述装置安置部以从所述保护空间的底侧部分从所述保护空间排出;并且除了所述遮蓬部的左侧端部与右侧端部之外,所述遮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之间的间隙被阻塞,并且在由所述遮蓬部的顶侧表面、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和所述罩体所围绕的区域上形成水通道;并且所述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相应地面向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得流经所述水通道的水沿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流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引导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别从所述遮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 端部沿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向下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引导部 的底侧表面沿前-后方向斜置,以使得邻近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 引导部端部的位置低于远离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引导部另一端 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用 作为水通道底侧表面的遮蓬部顶侧表面是弯曲的,以使得所述遮 蓬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低于所述遮蓬部的中央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用 作为水通道底侧表面的遮蓬部顶侧表面被斜置,以使得所述遮蓬 部的前侧高于所述遮蓬部的基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隔 离肋部在水通道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处从水通道的底侧表 面伸出,所述隔离肋部的高度设置成使得所述隔离肋部并不接触 所述罩体,并且所述隔离肋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遮蓬部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罩体之间的间隙,除了所述遮蓬 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以外,通过夹置在所述遮蓬部与所述罩 体之间的衬垫被阻塞。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通 过以下方式被保持就位,即所述衬垫被插入形成在所述遮蓬部与所述罩体中的任一者中的衬垫连接凹槽中。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 述本体具有通水孔,其中所述通水孔在所述遮蓬部上方沿前-后方向穿通,而所述通水孔的底侧边缘的高度与所述遮蓬部的顶侧表 面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下侧部分上具有沿前-后方向穿通的排水出口 ,而所 述排水出口的底侧边缘的高度与所述罩体的底侧壁的顶侧表面相 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 具有后侧肋部,其中所述后侧肋部从所述本体的后侧表面的整个 周边伸出,以使得所述后侧肋部的前侧端部与所述工作表面接触, 在所述后侧肋部的下侧部分上除了所述排水出口的正下方部位以 外设置沿所述工作表面穿通的排水孔。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具有窗,墙壁嵌入型布线装置插入所述窗中,并且后侧 衬垫安置在所述本体的后侧表面上,以使得所述后侧衬垫夹置在 所述窗的周边与所述工作表面之间,所述后侧衬垫具有围绕所述 窗的内衬垫以及围绕所述内衬垫的外衬垫。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 垫与所述外衬垫整合为一体。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遮罩安装在工作表面上的布线装置的防滴板,包括连接至工作表面的本体,以及连接至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的罩体,所述本体具有遮篷部,所述遮篷部在所述装置安置部上方从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伸出,并且沿左-右方向沿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延伸,以遮盖所述装置安置部;并且除了所述遮篷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以外,所述遮篷部与所述关闭的罩体之间的间隙被阻塞,而水通道形成在由遮篷部的顶侧表面、所述本体的前侧表面和所述罩体所围绕的区域上,所述遮篷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相应地面向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侧表面。
文档编号H02G3/02GK101131898SQ200710142770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
发明者早船正实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