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式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550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式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发电机领域。
二,
背景技术
在现存的活塞汽缸式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中,活塞移动一次,金属导线在磁场中一 般也是运动一次。这样,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就受到了限制,有一部分机械能由于没 有有效的切割磁力线而被浪费了。
三,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移动一 次的前提下,可以将金属导线和磁力线由传统的一次切割改善为多次切割,以此来提高发电 效率。
本发明是一种振动式发电机,它包括滚轮和使其往复直线运动的滑槽和滑块,用于和振 子相互作用使其振动;由磁场生成装置和金属导线线圈构成的振动机构,通过其往复振动, 使磁力线和金属导线相切割;其特征在于将一个滚轮的直线运动分解为复数个振动机构的振 动,而振动机构通过上述振动,使磁场的磁力线和金属导线相切割。
在根据本发明的振动式发电机中,设置了滚轮和使其往复直线运动的滑槽和滑块,当动力 装置的动力输出端推动滑块往复运动时,被滑块带动的滚轮会和振动机构的各个振子相互作 用,从而使振子往复运动,这样便将滚轮的直线运动分解复数个振动机构振子的振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振动式发电机中,设置了振动机构,由磁场生成装置和金属导线线圈构成。 当振动机构的振子得到能够振动的能量后,会带动发电装置进行往复振动,从而产生和振动 次数成比例的使金属导线和磁力线切割的运动来产生电流。
本发明的振动式发电机中的滚轮在往复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到达其两端时,因为要改变方 向,所以直线往复运动是间歇式进行的,如果金属导线的电流也是间歇式输出的,则无法保 证发电机正常工作,为此,本发明采用了滚轮和振子相互作用的结构,这样能够保证在滚轮 到达其两端间歇时,复数个振动机构的振动仍在连续进行,从而保证金属导线的电流是连续 输出的,有关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四,


图1是本发明的振动式发电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然而,应理解下列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构成 部件的个数,尺寸,材料,结构,相对布置等不得看作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除非 特别指定的。
实施例1
如附图1振动式发电机的示意性结构图所示,本发明的振动式发电机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 它由一个使滚轮往复直线运动和几组振动机构组成。
一种示例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图1中滑块(1)和滚轮(2)相互固定,滑块(1)在滑槽(10)上做间歇式往复直线运动,滑块(1)带动滚轮(2)在平面内做往复直线运动。由于振子(3)能够满足在上下方向 上运动,当滑块带动滚轮直线运动过程中,滚轮(2)和振子(3)相互作用,使振子(3)上 升,下弹簧(5)产生压縮,上弹簧(7)产生拉伸,磁场发生装置(8)随着振子向上运动, 线圈(9)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在弹簧产生形变的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弹性势能和电能, 部分机械能储存在弹簧中,当滑块(1)带动滚轮(2)继续运动时,滚轮(2)越过振子,振 子在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下落,带动磁场发生装置(8)在线圈(9)中运动,由于受到 重力和上下弹簧弹力的综合作用,振子不断往复运动,形成振动,从而不断使线圈切割磁力 线,产生电流。
尽管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描述和说明仅作为说明和示例而并不作为限定,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款项进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振动式发电机包括滚轮和使其往复直线运动的滑槽和滑块,用于和振子相互作用使其振动;振动机构,由磁场生成装置和金属导线线圈构成,通过其往复振动,使磁力线和金属导线相切割;其特征在于将一个滚轮的直线运动分解为复数个振动机构的振动,而振动机构通过上述振动,使磁场的磁力线和金属导线相切割。
2. —种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振动式发电机,其特征在于(1) 滚轮的直线往复运动是间歇式进行的;(2) 金属导线的电流是连续输出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振动式发电机,属于发电机领域,其优势为在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移动一次的前提下,可以将金属导线和磁力线由传统的一次切割改善为多次切割,以此来提高发电效率。其特征是先将以直线运动形式从外部输入的动能分解为若干个振动机构的振动。然后通过这些复数个振动的振子和支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磁力线与金属导线相切割产生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金属导线切割磁力线时产生的阻力,使本装置的振动构成了一种阻尼振动。经过一定的时间,各个振子的振幅减小到一定幅度之下时,本装置将从外部再一次输入动能,进行下一次的直线运动分解过程,从而不断输出电流。
文档编号H02K35/00GK101582621SQ20081009781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季若辰, 珩 王, 王坚革, 王炬光 申请人:王 珩;季若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