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246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环境 监测节点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 严重,如何高效、实时、准确地获取水环境参数,研究开发网络化、智能化 的水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已成为迫切需要。
现有的水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采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人 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式;另一种采用由远程监测中心和若干个监测子站 组成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前者无法对水环境参数远程实时监测,存在监 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数据采集慢等问题,无法反映水环境动态变化,不 易及早发现污染源并报警。后者虽能较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有预 先铺设电缆和建立多个监测子站的施工要求,故有系统成本高、监测水域范 围有限、易对监测区域造成破环等缺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作为一项新兴的 技术,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 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协作地采集和处理监测区域中的感知对象信息, 并发送给观察者。它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模式,结合不 同类型的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军事侦查、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控制 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实时监测系 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典型应用。与现有的水环境自动监测 系统相比,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具有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监测密度高且范围广、系统成本低等优点。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基站、监测 中心。大量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中,以自组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 点采集感兴趣的环境信息并路由至数据基站,由数据基站通过有线或无线方 式送至远程监测中心,用户通过监测中心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 布监测内容以及收集监测数据。通常情况下,监测区域类型多样、环境复杂, 有线传输方式存在布线困难、成本高等缺点,很难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而 无线传输则具有组网简单方便、成本低、不受地理环境影响等优点,可很好地实现监测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要求,但是节点的电源系统一般使用普通电池,
电池的寿命短、更换频繁、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 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微处理器控制模块、锂电池模块 和电源输出模块。
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El、脉冲充电器IC1、第一限流
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和第五限流 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保护电容C3和第二保护 电容C4、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E1的负极 接地,太阳能电池板E1的正极以及第一限流电阻Rl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 R2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五限流电 阻R5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VIN脚;第一限流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 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限流电阻R2 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负极接脉 冲充电器IC1的ACPR脚;第三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 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CHRG脚;第四限 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一保护电容C3的另一 端和第二保护电容C4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GATE脚,第二保护电容C4 的另一端接地;第五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SENSE脚。
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IC2、晶振X、第一启振电容C5和 第二启振电容C6、第一隔直电容C7、阻尼电阻R6。第一启振电容C5的一端 和晶振X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XIN脚,晶振X的另一端和第二启振 电容C6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X0UT脚,第一启振电容C5的另一端和 第二启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阻尼电阻R6的一端和第一隔直电容C7的一 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RST脚,阻尼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芯片 IC2的GND脚和VeREF-脚接地。
锂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Fl、第二场效应管F2、第三场效应管F3 和第四场效应管F4、第一保护二极管D3和第二保护二极管D4、第一锂电池 E2和第二锂电池E3。第一场效应管Fl的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l. 2脚, 源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F2的源极接脉冲充电 器IC1的BAT脚,漏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锂电池E2的正极 以及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A0脚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l. 5脚;第三场效应管F3的源极与第二保护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 芯片IC2的Pl. 6脚;第四场效应管F4的源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BAT脚, 漏极与第二保护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二锂电池E3的正极以及微处理器芯片 IC2的A1脚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1.7脚;第一锂电池E2的负 极和第二锂电池E3的负极接地。
电源输出模块包括12V电压转换芯片IC3、 5V电压转换芯片IC4、 3.3V 电压转换芯片IC5、第三滤波电容C8、第四滤波电容C9、第五滤波电容CIO、 第六滤波电容Cll、第七滤波电容C12和第八滤波电容C13、第二隔直电容C14 和第三隔直电容C15、第一感生电感L1和第二感生电感L2、 12V接插件J1、 5V接插件J2和3. 3V接插件J3、第三保护二极管D5和第四保护二极管D6、 第六限流电阻R7和第七限流电阻R8。第一感生电感L1的一端、第三滤波电 容C8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l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接12V电压 转换芯片IC3的VIN脚,第一感生电感Ll的另一端和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 正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SWITCH脚,第三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隔直电容C14的一端与第六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六限流电阻R7 的另一端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CMP脚,第二隔直电容C14的另一端接 地,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滤波电容C9的一端、12V接插件J1的 一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FEEDBACK脚,第四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和 12V接插件Jl的另一极接地,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GND脚接地;第二感 生电感L2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l的漏极和第 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VIN脚,第二感生电感L2的 另一端和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正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SWITCH脚,第 五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隔直电容C15的一端与第七限流电阻R8 的一端连接,第七限流电阻R8的另一端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CMP脚, 第三隔直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 Cll的一端、5V接插件J2的一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FEEDBACK脚,第 六滤波电容Cll的另一端和5V接插件J2的另一极接地,5V电压转换芯片IC4 的GND脚接地;第一场效应管Fl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以及第七 滤波电容C12的一端接3. 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VIN脚,第七滤波电容C12 的另一端接地,第八滤波电容C13的一端和3. 3V接插件J3的一极接3. 3V电 压转换芯片IC5的V0UT脚,3. 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GND脚、第八滤波电容 C13的另一端、3. 3V接插件J3的另一极接地。
微处理器芯片IC2的VCC脚以及第一隔直电容C7的另一端接3. 3V电压 转换芯片IC5的V0UT脚,微处理器芯片IC2的VeREF+脚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5V电压输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脉冲充电器IC1、微处理器芯片IC2和电压转换芯 片IC3、 IC4和IC5均采用成熟的产品,脉冲充电器IC1采用凌特(Linear Technology)公司的具有高充电准确度的线性电池充电器LTC4052,微处理器 芯片IC2采用TI公司的MSP430F2013,电压转换芯片IC3、 IC4和IC5分别采 用NSC公司的LM2577-12, LM2577-5和LM1117-3. 3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 适应气候范围大,电源电压稳定的优点。
(2) MSP430F2013监控整个电源系统,通过向其中编写程序可以实现更多 更灵活的功能。
(3) 采用电压监测机制防止锂电池欠充和过充,能够更好保护锂电池,延 长锂电池的寿命,从而延长了水环境监测节点的电源系统的寿命。
(4) 采用LTC4052芯片可以降低系统功耗。
(5) 采用双锂电池结构,双锂电池保证一个锂电池在使用的同时另 一个锂 电池在充电,使得其具有水环境监测节点中电源供应不会间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电源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 微处理器控制模块、锂电池模块和电源输出模块。
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El、脉冲充电器LTC4052、第一 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和第五 限流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保护电容C3和第二 保护电容C4、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E1的 负极接地,太阳能电池板El的正极以及第一限流电阻Rl的一端、第二限流 电阻R2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五限 流电阻R5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的VIN脚;第一限流电阻Rl的另一 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l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限 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l的 负极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的ACPR脚;第三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发 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 的CHRG脚;第四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一 保护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保护电容C4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的GATE
7脚,第二保护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接脉冲充电
器LTC4052的SENSE脚。太阳能电池板El使用平板多晶硅太阳能板,其大小 为165毫米宽,245毫米高,18毫米厚,空载输出功率值3. 8w,负载功率2. 5w。
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晶振X、第一启振电 容C5和第二启振电容C6、第一隔直电容C7、阻尼电阻R6。第一启振电容C5 的一端和晶振X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XIN脚,晶振X的另 一端和第二启振电容C6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XOUT脚,第 一启振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二启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阻尼电阻R6的一 端和第一隔直电容C7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RST脚,阻尼电 阻R6的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GND脚和VeREF-脚接地。
锂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Fl、第二场效应管F2、第三场效应管F3 和第四场效应管F4、第一保护二极管D3和第二保护二极管D4、第一锂电池 E2和第二锂电池E3。第一场效应管Fl的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 的Pl. 2脚,源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F2的源极 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的BAT脚,漏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锂 电池E2的正极以及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A0脚连接,栅极接微处 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Pl. 5脚;第三场效应管F3的源极与第二保护二极 管D4的负极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Pl. 6脚;第四场效 应管F4的源极接脉冲充电器LTC4052的BAT脚,漏极与第二保护二极管D4 的正极、第二锂电池E3的正极以及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Al脚连接, 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Pl. 7脚;第一锂电,也E2的负极和第二 锂电池E3的负极接地。
电源输出模块包括12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12、 5V电压转换芯片 LM2577-5、 3. 3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 3、第三滤波电容C8、第四滤波电容 C9、第五滤波电容CIO、第六滤波电容Cll、第七滤波电容C12和第八滤波电 容C13、第二隔直电容C14和第三隔直电容C15、第一感生电感L1和第二感 生电感L2、 12V接插件J1、 5V接插件J2和3.3V接插件J3、第三保护二极管 D5和第四保护二极管D6、第六限流电阻R7和第七限流电阻R8。第一感生电 感L1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 应管F3的漏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12的VIN脚,第一感生电感Ll 的另一端和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正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12的 SWITCH脚,第三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隔直电容C14的一端与第六 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六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接12V电压转换芯片 LM2577-12的CMP脚,第二隔直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滤波电容C9的一端、12V接插件Jl的一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 LM2577-12的FEEDBACK脚,第四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和12V接插件Jl的另 一极接地,12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12的GND脚接地;第二感生电感L2的 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IO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 的漏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5的VIN脚,第二感生电感L2的另一端和 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正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5的SWITCH脚,第五 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隔直电容C15的一端与第七限流电阻R8的 一端连接,第七限流电阻R8的另一端接5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5的CMP脚, 第三隔直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 Cll的一端、5V接插件J2的一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5的FEEDBACK 脚,第六滤波电容Cll的另一端和5V接插件J2的另一极接地,5V电压转换 芯片LM2577-5的GND脚接地;第一场效应管Fl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 漏极以及第七滤波电容C12的一端接3. 3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 3的VIN 脚,第七滤波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八滤波电容C13的一端和3.3V接插 件J3的一极接3. 3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 3的V0UT脚,3. 3V电压转换芯 片LM1117-3.3的GND脚、第八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3. 3V接插件J3的另 一极接地。
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VCC脚以及第一隔直电容C7的另一端接 3. 3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 3的V0UT脚,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2013的 VeREF+脚接5V电压转换芯片LM2577-5的5V电压输出。
微处理器控制模块选通两个场效应管来保证其中一个锂电池在充电,另 一个锂电池在放电。微处理器控制模块还控制两个锂电池的输出以保证一个 放电的同时另一个在充电。
电源输出模块为微处理器MSP430F2013提供3. 3V电压和5V的参考电压; LM2577-12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电压为外接传感器电源。
微处理器MSP430F2013的A0和Al脚接采样的电压输入,Pl. 2、 Pl. 5、 Pl. 6和Pl. 7脚作为控制四个场效应管的使能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电源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微处理器控制模块、锂电池模块和电源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E1、脉冲充电器IC1、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和第五限流电阻R5、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一保护电容C3和第二保护电容C4、第一发光二极管D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太阳能电池板E1的负极接地,太阳能电池板E1的正极以及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五限流电阻R5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VIN脚;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ACPR脚;第三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CHRG脚;第四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保护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一保护电容C3的另一端和第二保护电容C4的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GATE脚,第二保护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接脉冲充电器IC1的SENSE脚;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IC2、晶振X、第一启振电容C5和第二启振电容C6、第一隔直电容C7、阻尼电阻R6;第一启振电容C5的一端和晶振X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XIN脚,晶振X的另一端和第二启振电容C6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XOUT脚,第一启振电容C5的另一端和第二启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阻尼电阻R6的一端和第一隔直电容C7的一端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RST脚,阻尼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芯片IC2的GND脚和VeREF-脚接地;锂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F1、第二场效应管F2、第三场效应管F3和第四场效应管F4、第一保护二极管D3和第二保护二极管D4、第一锂电池E2和第二锂电池E3;第一场效应管F1的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1.2脚,源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F2的源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BAT脚,漏极与第一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锂电池E2的正极以及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AO脚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1.5脚;第三场效应管F3的源极与第二保护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1.6脚;第四场效应管F4的源极接脉冲充电器IC1的BAT脚,漏极与第二保护二极管D4的正极、第二锂电池E3的正极以及微处理器芯片IC2的A1脚连接,栅极接微处理器芯片IC2的P1.7脚;第一锂电池E2的负极和第二锂电池E3的负极接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12V电压转换芯片IC3、5V电压转换芯片IC4、3.3V电压转换芯片IC5、第三滤波电容C8、第四滤波电容C9、第五滤波电容C10、第六滤波电容C11、第七滤波电容C12和第八滤波电容C13、第二隔直电容C14和第三隔直电容C15、第一感生电感L1和第二感生电感L2、12V接插件J1、5V接插件J2和3.3V接插件J3、第三保护二极管D5和第四保护二极管D6、第六限流电阻R7和第七限流电阻R8;第一感生电感L1的一端、第三滤波电容C8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VIN脚,第一感生电感L1的另一端和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正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SWITCH脚,第三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隔直电容C14的一端与第六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六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CMP脚,第二隔直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保护二极管D5的负极、第四滤波电容C9的一端、12V接插件J1的一极接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FEEDBACK脚,第四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和12V接插件J1的另一极接地,12V电压转换芯片IC3的GND脚接地;第二感生电感L2的一端、第五滤波电容C10的一端、第一场效应管F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VIN脚,第二感生电感L2的另一端和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正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SWITCH脚,第五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隔直电容C15的一端与第七限流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七限流电阻R8的另一端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CMP脚,第三隔直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保护二极管D6的负极、第六滤波电容C11的一端、5V接插件J2的一极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FEEDBACK脚,第六滤波电容C11的另一端和5V接插件J2的另一极接地,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GND脚接地;第一场效应管F1的漏极和第三场效应管F3的漏极以及第七滤波电容C12的一端接3.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VIN脚,第七滤波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第八滤波电容C13的一端和3.3V接插件J3的一极接3.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VOUT脚,3.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GND脚、第八滤波电容C13的另一端、3.3V接插件J3的另一极接地;微处理器芯片IC2的VCC脚以及第一隔直电容C7的另一端接3.3V电压转换芯片IC5的VOUT脚,微处理器芯片IC2的VeREF+脚接5V电压转换芯片IC4的5V电压输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环境监测节点电源电路。现有节点的电源系统一般使用普通电池,电池的寿命短、更换频繁、工作量大。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微处理器控制模块、锂电池模块和电源输出模块。太阳能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E1、脉冲充电器IC1;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IC2;锂电池模块包括第一锂电池E2和第二锂电池E3;电源输出模块包括12V电压转换芯片IC3、5V电压转换芯片IC4、3.3V电压转换芯片IC5。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压监测机制防止锂电池欠充和过充,延长了水环境监测节点的电源系统的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锂电池结构,使得电源供应不会间断。
文档编号H02N6/00GK201378814SQ20092011723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
发明者何志业, 鹏 蒋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