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电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9318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电源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击的用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对插座上所插负载造成影响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插座多是带有保险管(即保险丝),当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相应的时间时,然后自身熔断以切断电流,防止异常电流对插座上负载造成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但是这类保险管的需要对异常电流有个判断过程,而且对超过负载的电流还有个上限,反应比较迟钝,对电流波动敏感的电器作用不大,而且此类插座不能降低或是减缓异常电流的状态,导致插座上保险管在判断异常电流时,异常电流也同时到达了负载处,即使保险管受到异常电流的压力而熔断自身时,其插座上的负载也已经受到了影响。此外此类插座在保险管熔断后,插座在不更换保险管的情况处于无法使用状态,不能自动适应电流变化,影响负载的正常使用,自身的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座不能及时阻止浪涌电流而保护插座上负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对插座上负载造成影响的带有防雷器的电源插座。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电源板,包括一个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盒体,盒体内安装有多套分别包括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构成的插座,在上壳体上与各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对应位置上设置插孔,其中市电的火线L依次与各火线接线座连接,零线N依次与各零线接线座连接,地线E依次与各地线接线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L和零线N的进入端分别串联有电感LI和L2,所述火线L、零线N和地线E任意两条线之间并联有吸收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为吸收异常电流: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两个单向晶闸管Ql和单向晶闸管Q2,两个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电阻R和双向触发二极管Q3,其中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串联后与正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l的阳级串联后与负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l与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双向触发二级管Q3和电阻R,二极管Dl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阳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与电阻R的连线之间,二极管D2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l的控制极与双向触发二极管Q3的连线之间。为了提高浪涌吸收电路的适应性:所述盒体内火线L、零线N和地级E的进入端串联有金属接线座,其中任意两条线上的金属接线座构成一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在上壳体上与每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插孔,浪涌吸收电路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壳体内伸出两根分别与浪涌吸收电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的金属柱,壳体通过金属柱分别插入对应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内。为了防止不同线路上的浪涌电流:所述电源板上分别设置有吸收火线L和零线N上浪涌电流、火线L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及零线N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座。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感首先对异常电流进行抵消,再利用相应的各种二极管对异常电路进行截断和吸收,避免了电源板受异常电流的影响后不能工作的问题,而且直接在线路的输入处就对异常电流进行了处理,避免了负载受损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将浪涌吸收电路设置成独立的模块结构,利用不同线路上设置的插孔,提高了浪涌吸收电路的适应性,并可对不同线路上浪涌电流同地进行吸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后续浪涌吸收电路改时只需要重新更换模块即可适应原电源板,减少了成本。浪涌吸收电路的反应速率为纳秒级,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浪涌现象,避免电源板上的负载受到损害。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板外观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浪涌吸收电路与火线L和零线N连接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盒体、2-插孔、3-浪涌吸收电路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板,包括一个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盒体1,盒体内安装有多套分别包括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构成的插座,在上壳体上与各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对应位置上设置插孔2,其中市电的火线L依次与各火线接线座连接,零线N依次与各零线接线座连接,地线E依次与各地线接线座连接,火线L和零线N的进入端分别串联有电感LI和L2,火线L、零线N和地线E任意两条线之间并联有吸收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每个浪涌吸收电路仅对两条线路进行浪涌电流的吸收,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应不同的电源板,使双线或三级电源板都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两个单向晶闸管Ql和单向晶闸管Q2,两个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电阻R和双向触发二极管Q3,其中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串联后与正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l的阳级串联后与负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l与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双向触发二级管Q3和电阻R,二极管Dl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阳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与电阻R的连线之间,二极管D2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l的控制极与双向触发二极管Q3的连线之间。上述描述是以浪涌吸收电路与火线L和零线N的连接为示意,浪涌吸收电路与火线L、地线E和地线E、零线N的连接仅是将正极与负极与相应线路连接即可。为了控制不同线路上的浪涌电流,盒体内火线L、零线N和地级E的进入端串联有金属接线座,其中任意两条线上的金属接线座构成一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在上壳体上与每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浪涌吸收电路插孔3,浪涌吸收电路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壳体内伸出两根分别与浪涌吸收电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的金属柱,壳体通过金属柱分别插入对应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孔3内。其中电源板上分别设置有吸收火线L和零线N上浪涌电流、火线L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及零线N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座。这样可以在电源板的相应插孔上插一个、两个或三个浪涌吸收电路,能够实现不同情况下相应线路上浪涌电流的控制,不同线路上的浪涌吸收电路之间是并联方式。具体工作方式是,异常电流由火线L、零线N和地线E的进入端进入后,首先被电感LI和电感L2抵消一部分电流,剩余异常电流进入浪涌吸收电路后被各二级吸收、过滤,其中双向二极管Q3的可触发电压决定浪涌吸收电路的起始保护电压,浪涌吸收电路能够实现纳秒级的动作速率,完全可以避免浪涌电流对电源板上负载的破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电源板,包括一个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盒体(I),盒体内安装有多套分别包括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构成的插座,在上壳体上与各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对应位置上设置插孔(2),其中市电的火线L依次与各火线接线座连接,零线N依次与各零线接线座连接,地线E依次与各地线接线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L和零线N的进入端分别串联有电感LI和L2,所述火线L、零线N和地线E任意两条线之间并联有吸收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两个单向晶闸管Ql和单向晶闸管Q2,两个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电阻R和双向触发二极管Q3,其中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串联后与正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l的阳级串联后与负极输出线并联,单向晶闸管Ql与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之间依次串联双向触发二级管Q3和电阻R,二极管Dl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阳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阴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2的控制极与电阻R的连线之间,二极管D2并联在单向晶闸管Ql的阴极与单向晶闸管Q2的阳极连线及单向晶闸管Ql的控制极与双向触发二极管Q3的连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I)内火线L、零线N和地级E的进入端串联有金属接线座,其中任意两条线上的金属接线座构成一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在上壳体上与每个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插孔,浪涌吸收电路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壳体内伸出两根分别与浪涌吸收电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的金属柱,壳体通过金属柱分别插入对应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座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上分别设置有吸收火线L和零线N上浪涌电流、火线L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及零线N和地线E上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插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电源板,包括一个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的盒体,盒体内安装有多套分别包括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构成的插座,在上壳体上与各火线接线座、零线接线座、地线接线座对应位置上设置插孔,其中市电的火线L依次与各火线接线座连接,零线N依次与各零线接线座连接,地线E依次与各地线接线座连接,所述火线L和零线N的进入端分别串联有电感L1和L2,所述火线L、零线N和地线E任意两条线之间并联有吸收浪涌电流的浪涌吸收电路。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感首先对异常电流进行抵消,再利用相应的各种二极管对异常电流进行截断和吸收,浪涌吸收电路的反应效率在纳秒级,完全能够避免负载受损的现象。
文档编号H02H9/02GK202997201SQ20122039101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江滨 申请人:雷施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