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021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AC电源,就是交流电源,一般都是220V的输入交流电,在一般居民家中都是引入的220V的输入交流电,但是目前很多的电器都需要采用直流电,而且也需要较大的电流,因此开发一种交直变换的电源电路是很常见的,当然目前,交直变换电路中变压部分采用的都是需要用到电磁线圈进行变压,但是采用电磁线圈变压的话会有以下问题:首先,电磁线圈变压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其次,采用电磁线圈变压会有一定的电磁污染,最后,采用电磁线圈变压还会有较大的损耗。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研究克服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310207U,公开日2012年7月14日,公开了一种电源变换器,由三个桥臂并联后再与工作电容并联;且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的中点之间串联有市电输入和电感,在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的中点之间串联有变压器的原边,变压器的负边与直流输出电路相连;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的控制端均与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相连;其中该控制电路根据市电输入的过零电压检测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对应的开关管的导通以进行功率因素校正,该控制电路还检测负载的工作状态参数选择性地控制第三桥臂的开关管的导通以向变压器副边输出能量从而由该直流输出电路输出直流。此技术方案与原技术方案一样存在一下问题:首先,电磁线圈变压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需要占用较大的空 间;其次,采用电磁线圈变压会有一定的电磁污染,最后,采用电磁线圈变压还会有较大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磁线圈变压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采用电磁线圈变压会有一定的电磁污染,采用电磁线圈变压还会有较大的损耗的问题,提供一种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包括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与AC电源连接,输出口输出直流电,还包括采用充放电形式变压的正变压电路、采用充放电形式变压的负变压电路、正触发电路、负触发电路、正导通开关电路、负导通开关电路、正滤波电路和负滤波电路,所述正变压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所述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所述正变压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输出口正极连接,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输出口负极连接,所述正滤波电路一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滤波电路另一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正触发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所述正触发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负变压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所述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所述负变压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 路的负输入端连接,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滤波电路一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负滤波电路另一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负触发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所述负触发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负触发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本发明的正变压电路在交流电正半周充电,负半周放电,本发明中的正触发电路在负半周触发,所以负导通开关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时导通;负变压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充电,正半周放电,本发明中的负触发电路在正半周触发,所以正导通开关电路在交流电正半周时导通;本发明中的变压电路对交流电进线变电,还根据交流电的周期中不同电压来触发触发电路,触发电路控制导通开关电路的导通开关,将变压好的电流滤波输出。作为优选,正变压电路包括阳极与输入口相线连接的二极管D1、阴极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的二极管D14和正充能电路,所述正充能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正充能电容、数量是正充能电容两倍的正辅助二极管,每两个串联的正充能电容之间设有一个正防反接二极管,正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与正充能电容的阴极连接,正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与正充能电容的阳极连接,所述正充能电路中串联的首个正充能电容的阳极作为正充能电路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正充能电路中串联的最后一个正充能电容的阴极作为正充能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每个正充能电容的阳极均与一个正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有阳极与正充能电容连接的正辅助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每 个正充能电容的阴极均与一个正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有阴极与正充能电容连接的正辅助二极管的阳极均与所述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中的正变压电路这样连接,在交流电的正半周为充电模式,正充能电路导通,此时正充能电容是串联的电容形式,而且正导通开关电路不导通,所以,正充电容串联充电,交流电的负半周为放电模式,此时,正防反接二极管不导通,且二极管D1不导通,所有的正充能电容并联进行放电,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除以正充能电容数的值。作为优选,所述的正变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以及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输入口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还与电容C2的阳极连接,电容C2的阴极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还与电容C3的阳极连接,电容C3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还与电容C4的阳极连接,电容C4的阴极与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还与电容C5的阳极连接,电容C5的阴极与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阳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均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电容C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电容C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电容C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电容C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3的阳极与电容C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3的阴极与电容C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与电容C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阴 极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本发明中的正变压电路这样连接,在交流电的正半周为充电模式,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导通,此时四个电容是串联电容的形式,而且正导通开关电路不导通,所以,四个电容串联充电,交流电的负半周为放电模式,此时,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不导通,且二极管D1不导通,四个电容并联进行放电,输出电压变为55V。作为优选,所述的正触发电路包括控制触发电压的电容C1、二极管D6和光耦芯片IC1,光耦芯片IC1的负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6以及电容C1与输入口的相线连接,光耦芯片IC1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光耦芯片IC1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IC1的负输出端与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这样设置,正触发电路起到了触发控制的作用,同时也有了隔离作用,同时通过调整电容C1的数值可以起到括控制触发电压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正导通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D15、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晶闸管Q3,电阻R1的第一端与光耦芯片IC1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2集电极之间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连接,晶闸管Q3的阴极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3的阴 极与三极管Q3的控制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7,三极管Q3的阳极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6与电阻R2并联。本发明中电容C6与电阻R2并联,起到了滤波的作用,本发明通过控制触发三极管和晶闸管的导通与开闭,对供放电进行控制,达到导通开关电路的作用。作为优选,负变压电路包括阴极与输入口相线连接的二极管D16、阳极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的二极管D28和负充能电路,所述负充能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负充能电容、数量是负充能电容两倍的负辅助二极管,每两个串联的负充能电容之间设有一个负防反接二极管,负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与负充能电容的阴极连接,负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与负充能电容的阳极连接,所述负充能电路中串联的首个负充能电容的阴极作为负充能电路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所述负充能电路中串联的最后一个负充能电容的阳极作为负充能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8的阴极连接,每个负充能电容的阳极均与一个负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有阳极与负充能电容连接的负辅助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每个负充能电容的阴极均与一个负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有阴极与负充能电容连接的负辅助二极管的阳极均与所述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作为镜像电路,负变压电路起到在交流电正半周放电,负半周充电的作用。其余原理与正变压电路相同,也是放电时并联放电,充电时,串联充电。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变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二极管D26、二极管D27、二极管D28以及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容C12,所述二极管D16的阴极与所述输 入口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6的阳极与二极管D1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7的阴极还与电容C9的阴极连接,电容C9的阳极与二极管D2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8的阴极还与电容C10的阴极连接,电容C10的阳极与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9的阴极还与电容C11的阴极连接,电容C11的阳极与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0的阴极还与电容C12的阴极连接,电容C12的阳极与二极管D2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7的阳极、二极管D18的阳极和二极管D19的阳极均与二极管D2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1的阴极、二极管D22的阴极和二极管D23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5的阴极与电容C9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5的阳极与电容C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6的阴极与电容C1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76的阳极与电容C1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7的阴极与电容C1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7的阳极与电容C1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8的阴极与电容C1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8的阳极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作为镜像电路,负变压电路起到在交流电正半周放电,负半周充电的作用。其余原理与正变压电路相同,也是放电时并联放电,充电时,串联充电。具体可变压为55V。作为优选,所述的负触发电路包括控制触发电压的电容C8、二极管D29和光耦芯片IC2,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29以及电容C8与输入口的相线连接,光耦芯片IC2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IC2的负输出端与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导通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3、二极管D30、三极管Q4、三 极管Q5和晶闸管Q6,电阻R8的第一端与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10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0的阴极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三极管Q5发射极之间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与晶闸管Q6的控制极连接,晶闸管Q6的阴极与二极管D20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6的阴极与三极管Q3的控制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三极管Q6的阳极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13与电阻R9并联。作为优选,所述负充能电容数量值与所述正充能电容数量值相同,所述负充能电容的电容值与正充能电容的电容值相同。这样设置保证了正半周和负半周的电流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正变压电路在交流电正半周充电,负半周放电,本发明中的正触发电路在负半周触发,所以负导通开关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时导通;负变压电路在交流电负半周充电,正半周放电,本发明中的负触发电路在正半周触发,所以正导通开关电路在交流电正半周时导通;本发明中的变压电路对交流电进线变电,还根据交流电的周期中不同电压来触发触发电路,触发电路控制导通开关电路的导通开关,将变压好的电流滤波输出。本发明无需电磁线圈变压,生产成本较低,占用空间较小不会有电磁污染,也不存在电磁线圈的损耗,采用光耦使得隔离也较为有效,具有成本较低、驱动功率大、高效环保的实质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参见附图1),一种AC-DC转换隔离电源电路,包括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与AC电源连接,输出口输出直流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充放电形式变压的正变压电路、采用充放电形式变压的负变压电路、正触发电路、负触发电路、正导通开关电路、负导通开关电路、正滤波电路和负滤波电路,正变压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正变压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输出口正极连接,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输出口负极连接,正滤波电路一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正滤波电路另一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正触发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正触发电路的负输出端与正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负变压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负变压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负滤波电路一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负滤波电路另 一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负触发电路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正触发电路的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相线连接,负触发电路的负输出端与负变压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负触发电路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正变压电路包括阳极与输入口相线连接的二极管D1、阴极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的二极管D14和正充能电路,正充能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正充能电容、数量是正充能电容两倍的正辅助二极管,每两个串联的正充能电容之间设有一个正防反接二极管,正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与正充能电容的阴极连接,正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与正充能电容的阳极连接,正充能电路中串联的首个正充能电容的阳极作为正充能电路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正充能电路中串联的最后一个正充能电容的阴极作为正充能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每个正充能电容的阳极均与一个正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有阳极与正充能电容连接的正辅助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每个正充能电容的阴极均与一个正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有阴极与正充能电容连接的正辅助二极管的阳极均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负变压电路包括阴极与输入口相线连接的二极管D16、阳极与输入口中性线连接的二极管D28和负充能电路,负充能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负充能电容、数量是负充能电容两倍的负辅助二极管,每两个串联的负充能电容之间设有一个负防反接二极管,负防反接二极管的阳极与负充能电容的阴极连接,负防反接二极管的阴极与负充能电容的阳极连接,负充能电路中串联的首个负充能电容的阴极作为负充能电路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负充能电路中串联的最后一个负充能电容的阳极作为负充能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28的阴极连接,每个负充能电容的阳极均与一个负辅助二极管 的阳极连接,所有阳极与负充能电容连接的负辅助二极管的阴极均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每个负充能电容的阴极均与一个负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有阴极与负充能电容连接的负辅助二极管的阳极均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负输入端连接。具体电路为220V交流电变压为55V直流电的电路:正变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以及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二极管D1的阳极与输入口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还与电容C2的阳极连接,电容C2的阴极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还与电容C3的阳极连接,电容C3的阴极与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还与电容C4的阳极连接,电容C4的阴极与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还与电容C5的阳极连接,电容C5的阴极与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阳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均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电容C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电容C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电容C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与电容C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3的阳极与电容C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3的阴极与电容C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与电容C5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4的阴极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正触发电路包括控制触发电压的电容C1、二极管D6和光耦芯片IC1,光耦芯片IC1的负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6以及电容C1与输入口的相线连接,光耦芯片IC1的 正输入端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光耦芯片IC1的正输出端与正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IC1的负输出端与电容C2的阴极连接。正导通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D15、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晶闸管Q3,电阻R1的第一端与光耦芯片IC1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2集电极之间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与晶闸管Q3的控制极连接,晶闸管Q3的阴极与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3的阴极与三极管Q3的控制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7,三极管Q3的阳极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电容C6与电阻R2并联。负变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二极管D26、二极管D27、二极管D28以及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容C12,二极管D16的阴极与输入口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6的阳极与二极管D1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7的阴极还与电容C9的阴极连接,电容C9的阳极与二极管D2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8的阴极还与电容C10的阴极连接,电容C10的阳极与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9的阴极还与电容C11的阴极连接,电容C11的阳极与二极管D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0的阴极还与电容C12的阴极连接,电容C12的阳极与二极管D2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7的阳极、二极管D18的阳极 和二极管D19的阳极均与二极管D2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1的阴极、二极管D22的阴极和二极管D23的阴极均与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5的阴极与电容C9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5的阳极与电容C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6的阴极与电容C1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76的阳极与电容C1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7的阴极与电容C1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7的阳极与电容C1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8的阴极与电容C1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8的阳极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负触发电路包括控制触发电压的电容C8、二极管D29和光耦芯片IC2,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29以及电容C8与输入口的相线连接,光耦芯片IC2的负输入端与输入口的中性线连接,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出端与负导通开关电路的正输入端连接,光耦芯片IC2的负输出端与电容C9的阴极连接。负导通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13、二极管D30、三极管Q4、三极管Q5和晶闸管Q6,电阻R8的第一端与光耦芯片IC2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4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电阻R10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0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0的阴极与输出口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三极管Q5发射极之间通过电阻R11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与晶闸管Q6的控制极连接,晶闸管Q6的阴极与二极管D20的阳极连接,三极管Q6的阴极与三极管Q3的控制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三极管Q6的阳极与输出口的负极连接,电容C13与电阻R9并联。本发明中的三极管Q1为PNP管,三极管Q2、 三极管Q4、三极管Q5均为NPN管。正变压电路这样连接,在交流电的正半周为充电模式,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导通,此时四个电容是串联电容的形式,而且正导通开关电路不导通,所以,四个电容串联充电,交流电的负半周为放电模式,此时,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不导通,且二极管D1不导通,四个电容并联进行放电,输出电压变为55V。正触发电路起到了触发控制的作用,同时也有了隔离作用,同时通过调整电容C1的数值可以起到括控制触发电压的作用。本发明中电容C6与电阻R2并联,起到了滤波的作用,本发明通过控制触发三极管和晶闸管的导通与开闭,对供放电进行控制,达到导通开关电路的作用。作为镜像的负变压电路、负导通开关电路和负触发电路,起到正半周放电,负半周充电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