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49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壳体,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包和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架,该电池架和电池包并联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供电结构还包括一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通过将可充电的电池包与容置电池的电池架并联连接,并设置有一充电装置,当接入外部电源充电时,能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不需要将电池包取出进行充电,而电池架仅能放电而不能充电,在电池包充电时,不会对电池架中的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包也不会对电池进行倒充,不影响供电结构中电池架的电量输出,从而可实现移动电器的电量使用时间延长到理想状态。
【专利说明】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便携式移动电器设备中,特别是照明设备,一般是将内置蓄电池或可拆装电池作为供电电源。使用时需要考虑增加该便携式移动电器的使用时间,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备用电池,电池用完后再更换;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延长筒体之类的结构,同时装入更多的电池来解决电池的使用时间问题。
[0003]然而,上述方法中的第一种方法在更换电池的时候,便携式设备因没电停止工作导致缺乏照明会带来各种不便;而第二种方法通过延长筒体装入更多电池时,电路上处于串联关系,会导致电路输入电压升高,容易引起移动电器工作异味常甚至烧毁。另一方面这种延长筒体的结构,如果装入的是可充电电池,会因为延长筒体中已使用电池缺电而造成将电量用于给其充电,不能为照明设备供电,且由于充电的损耗,降低整体的使用时间;如果装入的是不可充电的电池包,则可能会造成试图对其充电造成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电器供电时间不足的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壳体,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包和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架,该电池架和电池包并联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供电结构还包括一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0006]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电池架的两端设置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单向导通电路模块,电池架的一端与充电装置串联连接,另一端与电池包并联连接,所述的电池架与充电装置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将电流从充电装置传导至电池包的连接导线。
[0007]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电池包的一端与电池架并联连接,另一端与充电装置串联连接;所述的电池架的两端设置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单向导通电路模块。
[0008]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电池包和电池架分别至少为一个,其外部均设置有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之间连接在一起。
[0009]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PCB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电池架正板和电池架负极是圆环结构、圆点结构、弹簧或弹片结构。
[0010]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和充电装置负极,其与电池架一端的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电池架另一端的电池架正极和负板分别与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相抵触。
[0011]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和充电装置负极,其与电池包一端的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的电池架包括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电池包另一端的电池包正极和负板分别与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相抵触。
[0012]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电池包正极、电池包负极、充电装置正极和充电装置负极的结构与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的结构相适应。
[0013]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外接电源的输入接口。
[0014]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的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对外供电的输出接口。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置将可充电的电池包与容置电池的电池架并联连接,并设置有一充电装置,当接入外部电源充电时,能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不需要将一电池包取出进行充电,而电池架仅能放电而不能充电,在电池包充电时,不会对电池架中的电池进行充电,电池包也不会对电池进行倒充,不影响供电结构中电池架的电量输出,从而可实现移动电器的电量使用时间延长到理想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结构第一实施例的A— 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结构第二实施例的A— 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其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壳体4,该壳体4两端包括移动电器的首部5和尾部6,空腔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池包2和容置电池的电池架1,该电池包2和电池架I并联连接,所述的供电结构还包括一用于对电池包2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3。本实施例优选的方案适用于手电筒的供电,其充电装置3设置于移动电器的尾部6,所述的首部5设置有用电装置,也可用于移动电器的供电,结构根据移动电器而作调整。所述的电池包2和电池架I分别至少为一个,其外均设置有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之间串联连接在一起,其优选方式是将两个金属外壳螺接到一起,采用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方式相互配合紧密连接,当需要增加电池架I或电池包2时,再在其端部设置所需的螺纹结构进行螺接即可。
[0023]所述的电池架I两端设置有PCB板12、13,该PCB板12和13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导通电路模块,该单向导通电路模块包括单向导通的晶体管,可以将电池架上的电流从一端传导至另一端。该电池架I的一端与充电装置3串联连接,另一端与电池包2并联连接,即电池包2设置于靠近移动电器用电装置的一端,而电池架I则靠近移动电器尾部的一端,并与充电装置相接触。所述的电池架I上设置有一使充电装置与电池包2导通的连接导线11。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电池架I上的PCB板12、13上分别设置有电池架正极14、16和电池架负极15、17,电池架正极14、16和电池架负极15、17是圆环结构、圆点结构、弹簧或弹片结构;所述的充电装置3设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31和充电装置负极32,所述的电池包2包括电池包正极21、23和电池包负极22、24,所述的电池架I 一端的电池架正极14与充电装置负极32相抵触,而电池架负极15与充电装置正极31相抵触;电池架I另一端的电池架正极16和负板17分别与电池包正极21和电池包负极22相抵触电池包2另一端的电池包正极23和电池包负极24与首部的用电装置5中的PCB板相抵触。上述的电池架14、16和电池架负极15、17是圆环结构、圆点结构、弹簧或弹片结构,相抵触的电极之间为相同适应的结构即可。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充电装置3包括用于外接电源后给电池包2进行充电的输入接口 33,以及可用于对外供电的输出接口 34,所述的输入接口 33和输出接口 34优选为USB接口。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充电装置3的输入接口 33充电时,电流通过充电装置正极31、充电装置负极32、电池架负极15、电池架正极14、连接导线
11、电池架负极17、电池架正极16、电池包负极22、电池包负极21对电池包2进行充电,电池架I装入电池后,在电路上先通过单向导通电路模块,再接入电池架上PCB板上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电流直接从电池架的一端通过连接导线11传导至另一端,电池架I本身起到传导的作用,其内容置的电池只具有输出电量的功能,而不会输入电量,从而该电池架I中的电池18不会被充电。所述的电池包2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电池包2在电路上采用并联连接的结构,通过控制电压,通过一个充电装置即可以给任意多个电池包充电,延长充电时间即可,使用时,就可以有足够的电量供便携式移动电器使用。
[0027]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架I的电池18和电池包2对用电装置5进行供电。
[0028]本实施例通过输出接口 34给外界需要供电的设备供电时,因为电池架I中的电池18具有输出功能,可以对外界进行供电,而电池包2中的电流可以通过电池架负极17、电池架正极16、电池包负极22、电池包正极21和连接导线11对外界供电。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0030]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20的一端与电池架10并联连接,另一端与充电装置30串联连接,电池架10的两端设置有PCB板101、102,该连接板101、102上分别设置有电池架正极103、105和电池架负极104、106,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的充电装置30设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301和充电装置负极302,所述的电池包20包括电池包正极201、203和电池包负极202、204,所述的电池包20与充电装置负极302之间串联连接;电池包20另一端的电池包正极203和电池包负板204分别与电池架正极101和电池架负极104相抵触,电池架正极105和电池架负极106与用电装置中的PCB板相抵触,形成并联连接的结构。
[0031]本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30包括输入接口 303和输出接口 304,优选USB接口。
[0032]本实施例通过充电装置30的充电接口 303进行充电时,电流经过充电装置正极301、充电装置负极302、电池包正极201和电池包负极202对电池包20进行充电。而电池架10同样只具有输出没有输入电量的功能,所以该电池107不会被充电。
[0033]本实施例在正常工作时,电池包20和电池架中的电池107都对用电装置5进行供电。
[0034]本实施例可通过充电装置30上的输入接口 304对外界用电设备供电,因电池架10中的电池107具有电量输出功能,故电池包20和电池架10中的电池107都能通过输出接口 304对外界供电。[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电器电池供电结构,其电池包和电池架为并联结构,而电池包和电池架外部的金属壳串联连接,从而实现扩充移动电器使用的时间并且不会引起电器工作异常。电池包与电池架混合使用时,其或接入数量不同,都可以用同一个充电装置直接对电池包单独充电而无需要将电池包取出。同时,电池架和电池包可以任意互换使用,无论电池架中是否装入电池,即使装入充电电池,都不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并且不管电池包和电池架的前后连接顺序如何,其中装入的电池包数量多少,都可以通过充电装置直接充电,不会影响电池架中电池的使用。
[0036]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器的电池供电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包和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架,该电池架和电池包并联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供电结构还包括一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架的两端设置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单向导通电路模块,电池架的一端与充电装置串联连接,另一端与电池包并联连接,所述的电池架与充电装置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将电流从充电装置传导至电池包的连接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的一端与电池架并联连接,另一端与充电装置串联连接;所述的电池架的两端设置有PCB板,该PCB板上设置有单向导通电路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和电池架分别至少为一个,其外部均设置有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之间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两端包括移动电器的首部和尾部,所述的充电装置设置于尾部,所述的首部设置有用电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电池架正板和电池架负极是圆环结构、圆点结构、弹簧或弹片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和充电装置负极,其与电池架一端的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电池架另一端的电池架正极和负板分别与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相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装置正板和充电装置负极,其与电池包一端的电池包正极和电池包负极形成串联结构;所述的电池架包括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电池包另一端的电池包正极和负板分别与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正极、电池包负极、充电装置正极和充电装置负极的结构与电池架正极和电池架负极的结构相适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池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用于外接电源的输入接口。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562795SQ20132057526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岑亮, 武彬 申请人:深圳市朗恒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