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强磁能动力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136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永强磁能动力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强磁能动力机,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非导磁转轴,非导磁转轴上安装转动盘;转动盘的外周安装绝缘套,绝缘套的外周安装两块第一导电块和两块第二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交错排列;非导磁转轴的外周安装四个电磁铁和四个转子永强磁体,任两个相的电磁铁之间安装一个转子永强磁体。它的转子有装有可循环变换极性的电磁铁。它定子由一对同极相对的转子永强磁体构成。将电能高效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它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并且,它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端盖,适合多台机器进行联机使用,拆装方便。它可将电能更高效率地转化为机械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控简便和运行稳定的优点。
【专利说明】永强磁能动力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强磁能动力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直流电动机结构较为复杂,线圈较多,运行稳定性较差,维修较复杂,并且,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强磁能动力机,它结构简洁紧凑、维护较方便、运行稳定,并且,它可大幅提高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包括外壳,外壳内安装非导磁转轴,非导磁转轴上安装转动盘;转动盘的外周安装绝缘套,绝缘套的外周安装两块第一导电块和两块第二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交错排列;非导磁转轴的外周安装四个电磁铁和四个转子永强磁体,任两个相的电磁铁之间安装一个转子永强磁体;每个电磁铁由线圈和硅钢片导磁件连接构成,每个硅钢片导磁件的外周缠绕一组线圈;四个电磁铁的线圈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和两个第二导电块 对应连接;两个相邻电磁铁的线圈分别与一个第一导电块和一个第二导电块连接;外壳内安装两个第一碳刷和两个第二碳刷;两个第一碳刷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对应配合;两个第二碳刷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电块对应配合;两个第一碳刷通过导线分别与外壳上的正极接线柱连接,两个第二碳刷分别通过导线与外壳上的负极接线柱连接;外壳内安装第一定子磁铁和第二定子磁铁,第一定子磁铁和第二定子磁铁均为S形,第一定子磁铁和第二定子磁铁同极相对,第一定子磁铁的下半段与第二定子磁铁的上半段分别位于非导磁转轴的两侧。
[0005]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外壳由右端盖、左端盖和外壳主体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右端盖和左端盖分别位于外壳主体两侧,左端盖与第二定子磁铁连接固定;外壳主体与右端盖之间安装第一固定机构,外壳主体与左端盖之间安装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由第一导杆、第一导套、第一定位杆和第一紧固螺栓连接构成,第二固定机构由第二导杆、第二导套、第二定位杆和第二紧固螺栓连接构成,左端盖上设有第一导杆,外壳主体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导杆与第一导套配合,第一导杆上开设第一定位孔,外壳主体上安装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杆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第一定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定位环,第一定位环与第一紧固螺栓配合,第一紧固螺栓将外壳主体与左端盖连接固定;外壳主体上设有第二导杆,右端盖上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与第二导杆配合,第二导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内安装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的一端穿出右端盖外设有第二定位环,第二定位环内安装第二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将外壳主体与右端盖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定子磁铁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一隔磁板,所述第二定子磁铁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二隔磁板。所述非导磁转轴的一端穿出外壳外安装惯性轮。相邻两个电磁铁之间设有隔磁罩。[000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的转子有装有可循环变换极性的电磁铁。它定子由一对同极相对的转子永强磁体构成。它利用同极相斥的原理,带动非导磁转轴连续转动,从而,将电能高效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它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并且,它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端盖,适合多台机器进行联机使用,拆装方便。它可将电能更高效率地转化为机械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操控简便和运行稳定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永强磁能动力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1的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I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多台所述永强磁能动力机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1外壳2非导磁转轴3惯性轮4第一导电块5第二导电块6绝缘套7第一碳刷8隔磁罩9右端盖10转子永强磁体11线圈12娃钢片导磁件13第一隔磁板14第一定子磁铁15第二定子磁铁16转动盘17第二碳刷18第二隔磁板19左端盖20外壳主体21第一导杆22第一导套23第一定位孔24第一定位杆25第一紧固螺栓26第一定位环27第二导杆28第二导套29第二定位孔30第二定位杆
31第二紧固螺栓32第二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包括外壳I。外壳I内安装非导磁转轴2。如图2和图3所示,非导磁转轴2上安装转动盘16。如图2所示,转动盘16的外周安装绝缘套6。绝缘套6的外周安装两块第一导电块4和两块第二导电块5,第一导电块4与第二导电块5交错排列,任两相邻的第一导电块4之间安装一个第二导电块5。如图3所示,非导磁转轴2的外周安装四个电磁铁和四个转子永强磁体10。为使所述电动机运行稳定,四个电磁铁可均匀分布于非导磁转轴2的外周。任两个相邻的电磁铁之间安装一个转子永强磁体10。每个电磁铁由线圈11和硅钢片导磁件12连接构成。每个硅钢片导磁件12的外周缠绕一组线圈11。四个电磁铁的线圈11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4和两个第二导电块5—一对应连接。两个相邻电磁铁的线圈11分别与一个第一导电块4和一个第二导电块5连接。如图2所示,外壳I内安装两个第一碳刷7和两个第二碳刷17。两个第一碳刷7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4对应配合;两个第二碳刷17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电块5对应配合。两个第一碳刷7通过导线分别与外壳I上的正极接线柱连接,两个第二碳刷17分别通过导线与外壳I上的负极接线柱连接。如图3所示,外壳I内安装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为使所述动力机结构更加紧凑小巧,同时,确保动力机正常通电工作,如图3所示,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均为S形。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同极相对,第一定子磁铁14的下半段与第二定子磁铁15的上半段分别位于非导磁转轴2的两侧。
[0010]以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相对的极性为N极,所有转子永强磁体10的外端的极性为N极为例描述工作原理:
[0011]将外壳I上的正负接线柱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连接。[0012]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导电块4带正电,两个第二导电块5带负电,与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相对应的上下两个电磁铁的外端为N极,另外两个电磁铁的外端为S极。如图3所示,由于磁铁的磁力线是从磁铁一级向四周延伸,最终全部收于磁铁的另一极的闭合曲线。并且,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都是半个端面与上下两个电磁铁对应,第一定子磁铁14左半段的磁力线方向向左,第二定子磁铁15右半段的磁力线向右,因此,第一定子磁铁14会对下方的电磁铁一个向左的力,第二定子磁铁15会给上方的电磁铁一个向右的力,使非导磁转轴2顺时针旋转。
[0013]当非导磁转轴2转动90度后,原来上下位置的两个电磁铁转至水平位置,原来水平位置的两个电磁转至上下位置,此时,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块4和第二导电块5也同步转90度,使得两个第一导电块4带负电,两个第二导电块5带正电,从而,使刚转至上下位置的两个电磁铁的外端切换为N极,刚转至水平位置的电磁铁的外端切换为S极;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依然对位于上下位置的电磁铁施加顺时针旋转的动力。如此循环,非导磁转轴2会被驱动连续顺时针转动。
[0014]为方便多台所述的动力机联机工作,节省多台动力机联机工作的空间,简化联机工作时,整个联机机组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如图3、4和5所示,所述外壳I由右端盖9、左端盖19和外壳主体20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右端盖9和左端盖19分别位于外壳主体20两侧,左端盖19与第二定子磁铁15连接固定。外壳主体20与右端盖9之间安装第一固定机构,夕卜壳主体20与左端盖19之间安装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由第一导杆21、第一导套22、第一定位杆24和第一紧固螺栓25连接构成,第二固定机构由第二导杆27、第二导套28、第二定位杆30和第二紧固螺栓31连接构成,左端盖19上设有第一导杆21,外壳主体20上设有第一导套22,第一导杆21与第一导套22配合,第一导杆21上开设第一定位孔23,外壳主体20上安装第一定位杆24,第一定位杆2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孔23配合,第一定位杆2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定位环26,第一定位环26与第一紧固螺栓25配合,第一紧固螺栓25将外壳主体20与左端盖19连接固定。外壳主体20上设有第二导杆27,右端盖9上设有第二导套28,第二导套28与第二导杆27配合,第二导杆27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9,第二定位孔29内安装第二定位杆30,第二定位杆30的一端穿出右端盖9外设有第二定位环32,第二定位环32内安装第二紧固螺栓31,第二紧固螺栓31将外壳主体20与右端盖9连接固定。单台所述动力机工作时,可如图2和图3所示。多台所述动力机工作时,如图6所示。由单台动力机转化为多台动力机组合联机使用时,先将每台动力机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打开,并拆下外壳主体20与右端盖9和左端盖19之间的螺栓,使每台动力机的右端盖9和左端盖19与外壳主体20分离,由于左端盖19与15固定连接,因此,拆下左端盖19的同时,15随左端盖19 一并拆下;再一台动力机的右端与另一台动力机的左端连接,两台动力机之间,左侧动力机的第二固定机构的第二导杆27会与右侧动力机的第一固定机构的第一导套22相配合,从而,实现两台动力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此外,两台动力机之间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使联机机组更加牢固紧密。
[0015]为防止转子永强磁体10与相邻的电磁铁产生相互的磁力干扰。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电磁铁之间设有隔磁罩8。为确保所述电动机连续旋转,所述非导磁转轴2的一端穿出外壳I外安装惯性轮3。
[0016]为防止所述电动机对周围的铁质物品造成吸引,确保电动机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定子磁铁14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一隔磁板13,所述第二定子磁铁15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二隔磁板18。
【权利要求】
1.永强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I),外壳(I)内安装非导磁转轴(2),非导磁转轴(2)上安装转动盘(16);转动盘(16)的外周安装绝缘套(6),绝缘套(6)的外周安装两块第一导电块(4)和两块第二导电块(5),第一导电块(4)与第二导电块(5)交错排列;非导磁转轴(2)的外周安装四个电磁铁和四个转子永强磁体(10),任两个相的电磁铁之间安装一个转子永强磁体(10);每个电磁铁由线圈(11)和硅钢片导磁件(12)连接构成,每个硅钢片导磁件(12)的外周缠绕一组线圈(11);四个电磁铁的线圈(11)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4)和两个第二导电块(5) 对应连接;两个相邻电磁铁的线圈(11)分别与一个第一导电块(4)和一个第二导电块(5)连接;外壳(I)内安装两个第一碳刷(7)和两个第二碳刷(17);两个第一碳刷(7)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电块(4)对应配合;两个第二碳刷(17)分别与两个第二导电块(5)对应配合;两个第一碳刷(7)通过导线分别与外壳(I)上的正极接线柱连接,两个第二碳刷(17)分别通过导线与外壳(I)上的负极接线柱连接;外壳(I)内安装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均为S形,第一定子磁铁(14)和第二定子磁铁(15)同极相对,第一定子磁铁(14)的下半段与第二定子磁铁(15)的上半段分别位于非导磁转轴(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由右端盖(9)、左端盖(19)和外壳主体(20)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右端盖(9)和左端盖(19)分别位于外壳主体(20)两侧,左端盖(19)与第二定子磁铁(15)连接固定;外壳主体(20)与右端盖(9)之间安装第一固定机构,外壳主体(20)与左端盖(19)之间安装第二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由第一导杆(21)、第一导套(22)、第一定位杆(24)和第一紧固螺栓(25)连接构成,第二固定机构由第二导杆(27)、第二导套(28)、第二定位杆(30)和第二紧固螺栓(31)连接构成,左端盖(19)上设有第一导杆(21),外壳主体(20)上设有第一导套(22),第一导杆(21)与第一导套(22)配合,第一导杆(21)上开设第一定位孔(23),外壳主体(20)上安装第一定位杆(24),第一定位杆(2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孔(23)配合,第一定位杆(2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定位环(26),第一定位环(26)与第一紧固螺栓(25)配合,第一紧固螺栓(25)将外壳主体(20)与左端盖(19)连接固定;外壳主体(20)上设有第二导杆(27),右端盖(9)上设有第二导套(28),第二导套(28)与第二导杆(27)配合,第二导杆(27)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9),第二定位孔(29)内安装第二定位杆(30),第二定位杆(30)的一端穿出右端盖(9)外设有第二定位环(32),第二定位环(32)内安装第二紧固螺栓(31),第二紧固螺栓(31)将外壳主体(20)与右端盖(9)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磁铁(14)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一隔磁板(13),所述第二定子磁铁(15)背向电磁铁的部分安装第二隔磁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转轴(2)的一端穿出外壳(I)外安装惯性轮(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强磁能动力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磁铁之间设有隔磁罩(8)。
【文档编号】H02K1/27GK203522486SQ20132069878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刘庆华 申请人:刘庆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