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342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所述下钳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咀,所述下钳咀的前端设置有截面呈半环形的下夹紧槽板,所述下夹紧槽板一端内壁具有半环形凸部,所述下钳咀上方设置有上钳咀,所述上钳咀的前端设置有与下夹紧槽板相配合以形成夹套的上夹紧槽板,所述上钳咀的后端下侧与下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上侧与上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与下钳臂的中部之间还设置有拉簧,所述上钳臂的中部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向上凸起,活动杆的下端位于下钳臂内,所述下钳臂的后端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前端抵住位于下钳臂内的活动杆的一端,所述上钳臂的尾部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前端位于活动杆凸起部的上方。该装置不仅有利于固定预绞丝修补条,而且安装简便,解放劳动力。
【专利说明】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在快速发展,输电线路走廊面临的外力破坏形势愈发严峻,当 输电导线受到外力破坏而发生轻微损伤时,我们普遍采用预绞丝补修条进行缠绕补修,而 安装补修条并没有专用工具,主要靠作业人员的安装技能和工作经验,在遇到预绞丝补修 条单丝截面积较大的情况时,其弹性力较大,造成现行推广的"一把抓"工艺十分费劲,操 作难度变大,且技能不高的作业人员很难找到最佳受力点,易出现使不上劲的情况;同时 "一把抓"工艺可能导致预绞丝补修条安装后端面不平,未能达到完美的补修效果;在"一把 抓"操作过程中预绞丝修补条末端易散开,此情况容易发生高空坠物,降低电力作业的安全 性;若出现上述情况会无形中增加停电检修的时间,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已不能满足 企业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该装置不仅有利于固定 预绞丝修补条,而且安装简便,解放劳动力。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 所述下钳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咀,所述下钳咀的前端设置有截面呈半环形的下夹紧槽 板,所述下夹紧槽板一端内壁具有半环形凸部,所述下钳咀上方设置有上钳咀,所述上钳咀 的前端设置有与下夹紧槽板相配合以形成夹套的上夹紧槽板,所述上钳咀的后端下侧与下 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上侧与上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与下钳臂的中部 之间还设置有拉簧,所述上钳臂的中部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向上凸起,活动杆 的下端位于下钳臂内,所述下钳臂的后端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前端抵住位于下 钳臂内的活动杆的一端,所述上钳臂的尾部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前端位于活动杆凸起 部的上方。
[0005]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紧槽板与上钳咀为可拆性连接,所述下夹紧槽板与下钳咀为 可拆性连接,所述上、下夹紧槽板的半环形凸部内嵌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径小于半 环形凸部的内径。
[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夹紧槽板与钳咀连接处分别开设有以让钳咀前端陷入的凹 槽,并经贯穿半环形凸部的螺栓与钳咀前端锁紧固定,所述橡胶垫经纵向螺栓固定在半环 形凸部上。
[0007]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夹紧槽板周壁还间隔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一侧与半环形 凸部的阶面相平齐。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该种工具不但结构简单,方便 实用,在缠绕过程中,只需将预绞丝修补条一端用该工具固定,工作人员的其中一只手即可 手得到释放,使用双手进行缠绕;(2)而且并不需要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3)同 时使用该种工具进行预绞丝修补条的固定作业效率高,节约停电检修的时间;(4)缠绕后 的预绞丝修补条端部平整,操作过程中不易发生高空坠物,降低危险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 经营成本;(5)在预绞丝修补条直径过大塞不进筒时,可将该工具反向夹在导线上,用于整 平预绞丝修补条的端面,此时工作人员可运用传统工艺进行预绞丝修补条的缠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剖视图;
[0014] 图中:1-上钳臂 2-下钳臂 3-下钳咀 31-下夹紧槽板 311-半环形凸 部4-上钳咀 41-上夹紧槽板 411-半环形凸部 412-槽孔 413-半环形凸部的阶 面414-沉槽5-拉簧6-活动杆7-调节螺栓8-压杆9-橡胶垫10-纵向螺栓 11-凹槽12-螺栓13-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0016] 参考图1至图4, 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包括上钳臂1和下钳臂2,所述下钳 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咀3,所述下钳咀的前端设置有截面呈半环形用于放置预绞丝修 补条的下夹紧槽板31,所述下夹紧槽板一端内壁具有用于与上夹紧槽板相配合夹紧导线的 半环形凸部311,所述下钳咀上方设置有上钳咀4,所述上钳咀的前端设置有与下夹紧槽板 相配合以形成夹套的上夹紧槽板41,所述上夹紧槽板的一端内壁具有半环形凸部411,所 述上钳咀的后端下侧与下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上侧与上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 咀的后端中部与下钳臂的中部之间还设置有拉簧5,所述上钳臂的中部铰接有活动杆6,所 述活动杆的中部向上凸起,活动杆的下端位于下钳臂内,所述下钳臂的后端设置有调节螺 栓7,所述调节螺栓前端抵住位于下钳臂内的活动杆的一端,所述上钳臂的尾部铰接有压杆 8,所述压杆的前端位于活动杆凸起部的上方,在该工具夹紧时导线压杆前端与活动杆的凸 起部相贴合,以便需将上、下钳臂打开时,压杆活动端向下压迫,从而起到翘杆的作用,以将 上、下钳臂分离,最终使得夹套分开。所述上、下夹紧槽板与半环形凸部同一侧的端面平整, 以便遇到导线直径偏大,造成预绞丝修补条塞不进夹套内时,可将该工具反向夹在导线上, 用于整平预绞丝修补条的端面,工作人员即可使用传统工艺进行缠绕作业。
[0017] 为了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导线,方便更换上、下夹紧槽板,所述上夹紧槽板与上钳咀 为可拆性连接,所述下夹紧槽板与下钳咀为可拆性连接。为了防止导线被夹套夹损,所述 上、下夹紧槽板的半环形凸部内设置有沉槽414以便嵌设橡胶垫9,所述橡胶垫的内径小于 半环形凸部的内径。
[0018]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可拆连接,所述上、下夹紧槽板与钳咀连接处分别开设 有以让钳咀前端陷入的凹槽11,并经贯穿半环形凸部的螺栓12与钳咀前端锁紧固定,当要更 换夹套时,只需将螺栓松开即可进行更换,所述橡胶垫经纵向螺栓10固定在半环形凸部上。
[0019] 为了观测预绞丝修补条在夹套内的端面是否平齐,所述上、下夹紧槽板位于其大 径周壁还分别间隔开设有槽孔412,所述槽孔一侧与半环形凸部的阶面413相平齐。所述 上、下夹紧槽板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倒角13,以便预绞丝修补条的塞入。
[0020] 该工具的工作原理:该工具的上、下夹紧槽板的半环形凸部相配合夹紧在导线上, 将预绞丝修补条插入形成的夹套内腔中,并通过槽孔观测预绞丝修补条的端面是否平整, 通过手边转动预绞丝修补条,边将预绞丝修补条往夹套内的整平面靠拢,修补条调整其端 面平整度,待平整后,即可使用双手将整组预绞丝修补条一把同时缠绕在导线上,而不会出 现"一把抓"工艺一手固定预绞丝修补条端部,另外一只手进行预绞丝修补条的缠绕,且使 不上劲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夹套内涂抹导电膏,增加夹套内壁的润滑,减少预绞丝修补条 与夹套内壁间的摩擦,以便预绞丝修补条塞入夹套。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使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使实用新型,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臂和下钳臂,所述下钳臂的前 端固定连接有下钳咀,所述下钳咀的前端设置有截面呈半环形的下夹紧槽板,所述下夹紧 槽板一端内壁具有半环形凸部,所述下钳咀上方设置有上钳咀,所述上钳咀的前端设置有 与下夹紧槽板相配合以形成夹套的上夹紧槽板,所述上钳咀的后端下侧与下钳臂前端相铰 接,上钳咀的后端上侧与上钳臂前端相铰接,上钳咀的后端与下钳臂的中部之间还设置有 拉簧,所述上钳臂的中部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向上凸起,活动杆的下端位于下 钳臂内,所述下钳臂的后端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前端抵住位于下钳臂内的活动 杆的一端,所述上钳臂的尾部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前端位于活动杆凸起部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所述上夹紧槽板与上钳咀为可拆性 连接,所述下夹紧槽板与下钳咀为可拆性连接,所述上、下夹紧槽板的半环形凸部内嵌设有 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径小于半环形凸部的内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所述上、下夹紧槽板与钳咀连接处 分别开设有以让钳咀前端陷入的凹槽,并经贯穿半环形凸部的螺栓与钳咀前端锁紧固定, 所述橡胶垫经纵向螺栓固定在半环形凸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预绞丝修补条安装工具,所述上、下夹紧槽板周壁还间 隔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一侧与半环形凸部的阶面相平齐。
【文档编号】H02G1/00GK203850711SQ201420267959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郭兆钧, 冯振波, 郑孝干, 陈 峰, 吴晓杰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