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407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槽,包括:凹槽和槽盖,所述凹槽的第一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槽盖的第一侧边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在维修电缆或要查看电缆时,将槽盖的卡槽从第一连接板上抽出即可,维修或查看完之后,再将槽盖通过卡槽与第一连接板卡接,从而使得槽盖便于拆卸安装。
【专利说明】一种电缆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安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槽。

【背景技术】
[0002]在铁路运输中,各种电缆线如:通信信号线,电力线需要与列车时时相通,一旦发生信号短路、发出错误信号,将会造成列车晚点,发生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电缆槽的质量至关重要。
[0003]现有的电缆槽,主要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的电缆槽,这种电缆槽的包括槽体和固定连接的盖体。
[0004]但是,采用现有技术,在电缆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时,固定连接的盖体拆卸非常麻烦,从而导致拆卸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槽,用于解决现有电缆槽盖拆卸麻烦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槽,包括:凹槽和槽盖;
[0007]所述凹槽的第一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
[0008]所述槽盖的第一侧边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0009]如上所述,所述凹槽上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称的第二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0010]如上所述,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0011]如上所述,所述凹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将所述凹槽划分为相互隔离的两部分。
[0012]如上所述,所述凹槽的底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通孔。
[0013]如上所述,所述凹槽和所述槽盖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的外部覆盖有未增塑聚氯乙烯材料。
[0014]如上所述,所述金属材料厚度为0.8毫米-2.5毫米,所述未增塑聚氯乙烯材料厚度为1.5毫米-3.2毫米。
[0015]如上所述,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为400毫米;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04毫米;所述凹槽的壁厚为4毫米;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倾斜角度为I度。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包括凹槽和槽盖,该凹槽的第一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槽盖的第一侧边包括与第一连接板相匹配的卡槽,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这样在维修电缆或要查看电缆时,将槽盖的卡槽从第一连接板上抽出即可,维修或查看完之后,再将槽盖通过卡槽与第一连接板卡接,从而使得槽盖便于拆卸安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凹槽;
[0023]2:槽盖;
[0024]3:第一侧板;
[0025]4:第二侧板;
[0026]5:第一连接板;
[0027]6:第二连接板;
[0028]7:第一侧边;
[0029]8:第二侧边;
[0030]9:卡槽;
[0031]10:隔板;
[0032]11:第一通孔;
[0033]12:第二通孔;
[0034]13:连接件;
[0035]14: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槽可以包括:凹槽I和槽盖2。可选地,该凹槽I可以呈U型。
[0038]凹槽I的第一侧板3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5 ;槽盖2的第一侧边7包括与第一连接板5相匹配的卡槽9。
[003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示出了上述凹槽I和槽盖2其中一边相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5卡接在卡槽9中。
[0040]具体安装时,可以让卡槽9对准第一连接板5,通过滑动槽盖2使第一连接板5进入卡槽9,进行卡接。
[0041]本实施例中,该凹槽的第一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槽盖的第一侧边包括与第一连接板相匹配的卡槽,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这样在维修电缆或要查看电缆时,通过滑动槽盖的从第一连接板上抽出槽盖即可,维修或查看完之后,再将槽盖通过卡槽与第一连接板卡接,从而使得槽盖便于拆卸安装。
[0042]进一步地,凹槽I上与第一侧板3对称的第二侧板4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与槽盖2的第二侧边8固定连接。
[004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与图2相对应的上述凹槽I和槽盖2另一边相连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槽盖2的第二侧边8上设有第一通孔11,第二连接板6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1对应的第二通孔12 ;连接件13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将第二连接板6与槽盖2的第二侧边8固定连接。
[0044]其中,上述连接件13可以是螺栓、铆钉等,相应地,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采用螺栓固定,或者采用铆钉铆合固定,但并不以此为限。
[004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槽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凹槽I内设有隔板10,隔板10设在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之间,将凹槽I划分为相互隔尚的两部分,从而可以将不同的电缆隔开使用,防止电缆缠绕,减少信号干扰。
[0046]具体实现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电缆种类设置多个平行地隔板。
[0047]进一步地,凹槽I的底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排水孔14。多个排水孔14之间可以间隔一定距离交错排列,较优地,间隔距离可以为2米,排水孔直径为10毫米。这样可以将凹槽I内的积水及时排出,避免信号电缆线有破皮造成连电,信号短路。
[0048]进一步地,凹槽I和槽盖2的材料可选用金属材料,例如:冷轧钢带,但并不以此为限。金属材料的外部覆盖有未增塑聚氯乙烯材料(Unplasticised Polyvinyl Chloride,简称:UPVC),具体地,可以通过挤压工艺将金属材料和UPVC材料复合成型,这样可以使电缆槽具备强度高,绝缘性好,耐腐蚀耐酸碱,抗老化等优点。
[0049]可选地,金属材料厚度为0.8毫米-2.5毫米,UPVC材料厚度为1.5毫米-3.2毫米。
[0050]可选地,凹槽I的槽口宽度为400毫米,凹槽I的深度为304毫米,凹槽I的壁厚为4毫米,第一侧板3和所述第二侧板4的倾斜角度为I度,但并不以此为限。
[0051]可选地,凹槽I的槽口宽度尺寸还可为200毫米、498毫米、298毫米;凹槽I的深度还可为319毫米;
[0052]可选地,上述隔板10的高度可为304毫米、319毫米;隔板10的厚度可为4毫米坐寸ο
[0053]本实施例中,电缆槽的凹槽和槽盖安装、拆卸方便,同时还能减少高低压信号干扰,并且,除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之外,还具有绝缘性好,耐腐蚀耐酸碱,抗老化等优点,从而大大延长了电缆槽寿命。
[00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槽和槽盖; 所述凹槽的第一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一连接板; 所述槽盖的第一侧边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上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称的第二侧板顶端包括向外翻折的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槽盖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将所述凹槽划分为相互隔离的两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排水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和所述槽盖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所述金属材料的外部覆盖有未增塑聚氯乙烯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厚度为0.8毫米-2.5毫米,所述未增塑聚氯乙烯材料厚度为1.5毫米-3.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为400毫米;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04毫米; 所述凹槽的壁厚为4毫米;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倾斜角度为I度。
【文档编号】H02G3/04GK204167821SQ201420575270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韩庆国, 吴延伟, 冯国玉, 王立城, 李小军, 何涛, 鄢玉胜 申请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龙祥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