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板桩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7491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槽型板桩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槽型板桩模具,包括底座、槽型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封头板、固定板和张拉板,所述固定板与张拉板分别设置在模具的两端,所述封头板设置于张拉板的外侧,所述封头板和张拉板处设有张拉螺杆和张拉顶杆,所述槽型底板开口朝下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张拉顶杆一端固定在封头板上,另一端穿过张拉板顶接在槽型底板上,所述张拉螺杆的一端穿封头板固定在张拉板上,所述封头板的外侧设有与张拉螺杆配合的张拉螺母。本实用新型本身能进行分段组装,节约成本,工艺上采用蒸汽养护,将养护过程周期由传统的七天左右缩短至六小时左右,多根主筋一次性完成张拉,张拉过程受力平衡,对模具本身不造成损坏,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
槽型板桩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粧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槽型板粧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板粧是一种新型的挡土、护坡、围堰材料,它改变了传统水利工程使用材料的造价高、力学性能差、施工困难、成型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具有安全、美观、可靠的特点,且后期的维护非常方便和简单。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大江大河防洪减灾、内河及湖泊护岸的整治和加固、港口码头工程、堤坝抢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公路铁路的路基护坡挡土、桥梁涵洞的护坡挡土及承重、城市建筑基坑围护及作为永久性的地下连续墙等工程领域。
[0003]现有混凝土板粧多为槽型板粧,对于预应力槽型板粧,在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张拉台对主筋进行张拉,或者采用现有模具对主筋进行逐根张拉,且后续的养护过程需要静置七天左右,工艺过程耗时长,效率低下;现有模具规格固定,生产不同长度的粧需要不同模具,对模具数量要求高,不利于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槽型板粧模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种槽型板粧模具,包括底座、槽型底板、模具外板、封头板、固定板和张拉板,所述固定板与张拉板分别设置在模具的两端,所述封头板设置于张拉板的外侧,所述封头板和张拉板处设有张拉螺杆和张拉顶杆,所述槽型底板开口朝下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张拉顶杆一端固定在封头板上,另一端穿过张拉板顶接在槽型底板上,所述张拉螺杆的一端穿封头板固定在张拉板上,所述封头板的外侧设有与张拉螺杆配合的张拉螺母。
[0006]进一步地,所述槽型底板上固定有用于对张拉顶杆的端部进行限位的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槽型底板上端的拐角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板上设有能容纳槽型底板端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深度大于张拉行程。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外板包括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槽形底板的端部设有内连接法兰,所述底座的端部的侧面设有连接件,所述底座和连接件上均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侧均设有多个纵向加强筋板,所述纵向加强筋板枢接于所述底座上,多个纵向加强筋板之间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也枢接于所述底座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边缘处设有第一横向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边缘处设有第二横向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方设有固定拉杆,所述固定拉杆的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侧板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上,另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二侧板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上。[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板由槽型钢制成,所述固定拉杆由方钢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板的内侧设有粧尖板,将模具的内部空间的端部隔为直角梯形,所述粧尖板的边缘与模具外板和槽型底板的内侧贴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设有贯穿头端至尾端的凹槽,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上设有第二条形凸起,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三条形凸起,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截面也为相应的梯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和张拉板的内侧均设有倒角条,所述倒角条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槽型底板的端部的内侧贴合,所述固定板和张拉板上均设有主筋固定孔。
[00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模具本身能进行分段组装,满足不同长度粧的生产要求,在长度上组合形式灵活,节约了制造成本;
[0017]2、工艺过程上采用蒸汽养护,将养护过程周期由传统的七天左右缩短至六小时左右,且模具本身结构允许养护过程中堆叠放置,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8]3、通过封头板、张拉板、张拉螺杆、张拉顶杆和槽型底板的配合,实现多根主筋一次性完成张拉,张拉过程受力平衡,对模具本身不造成损坏,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9]4、模具使用过程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B处放大图。
[0022]图3是图2的C-C剖视放大图。
[0023]图4是图1的A-A#lj视图。
[0024]图5是图4的放大图。
[0025]图6是图4的D-D剖视图。
[0026]图7是图6的E处放大图。
[0027]图8是图7的F-F剖视放大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图9的G-G剖视图。
[0030]图11是图9的H-H剖视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张拉板的结构示意图(不含粧尖板)。
[0032]图13是图12的J-J剖视图(不含粧尖板)。
[0033]图14是图12的俯视图(含粧尖板)。
[00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封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6是图15的K-K剖视图。
[00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8是图17的左视图。
[0038]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0是图19的左视图。
[0040]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纵向加强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如图1至图21所示,一种槽型板粧模具,包括底座1、槽型底板12、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封头板4、固定板5和张拉板6,所述固定板5与张拉板6分别设置在模具的两端,所述封头板4设置于张拉板6的外侧,所述封头板4和张拉板5处设有张拉螺杆7和张拉顶杆8,所述槽型底板12开口朝下固定在底座I上,且槽型底板12的下方开槽内设有内支撑板,所述张拉顶杆8—端固定在封头板4上的螺纹孔内,另一端穿过张拉板6顶接在槽型底板12上,所述张拉螺杆7的一端穿封头板4上的通孔固定在张拉板6上,通过螺纹固定,所述封头板4的外侧设有与张拉螺杆7配合的张拉螺母24,所述封头板4的下端顶接或固定在底座I上,或者封头板4的下部也设置张拉顶杆8,具体可将封头板4设置在底座I端面的外侧,使封头板4受力平衡。
[0042]所述槽型底板12上固定有用于对张拉顶杆8的端部进行限位的套筒21,所述套筒21焊接固定在槽型底板12上端的拐角处,所述张拉顶杆8的端部位于套筒21内,如图7和图8所示。
[0043]如图7、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张拉板6上设有能容纳槽型底板12端部的容纳槽25,在对主筋进行张拉前,将张拉板6套在槽型底板12端部,张拉过程中,随着张拉板6的移动,槽型底板12相对于张拉板6在容纳槽25内滑动,所述容纳槽25的深度大于张拉行程,保证张拉板6到达张拉行程后,槽型底板12的端部依然在容纳槽25内。
[004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法兰22,所述槽形底板12的端部设有内连接法兰23,所述底座I的端部的侧面设有连接件26,所述底座I和连接件26上均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件26由槽型钢制成,在制造前,可以根据目标产品的长度对模具进行分段组装,将连接法兰22对接,同时内连接法兰23对接,用螺栓进行固定,对于底座侧面,则在接缝处放置连接件26,也采用螺栓进行固定。
[0045 ]如图1、图2和图21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外侧均设有多个纵向加强筋板9,所述纵向加强筋板9枢接于所述底座I上,多个纵向加强筋板9之间设有耳板27,所述耳板27固定在侧板上,且所述耳板27也枢接于所述底座I上。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下边缘处设有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1,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边缘处设有第二横向加强筋板28,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方设有固定拉杆10,所述固定拉杆10的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侧板2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28上,另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二侧板3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28上,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与底板12连接的角部设有将直角倒为圆角的角条17。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1由槽型钢制成,所述固定拉杆1由方钢制成,模具上方间隔设置多个固定拉杆10,使模具在堆叠放置时,模具之间依然有足够的缝隙进行蒸汽养护,提高生产效率。
[0046]如图14所示,所述张拉板6的内侧设有粧尖板18,将模具的内部空间的端部隔为直角梯形,使产品形成直角梯形的粧尖,所述粧尖板18的边缘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槽型底板12的内侧贴合。对于不设粧尖的产品,则模具不设粧尖板。
[0047]如图17至图20所示,所述第一侧板2的内侧设有贯穿头端至尾端的凹槽13,所述第二侧板3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13对应的第一条形凸起14,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4上设有第二条形凸起15,所述凹槽13的底部设有第三条形凸起16,所述凹槽13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14的截面也为相应的梯形。如图9和图12所示,所述固定板5和张拉板6的内侧均设有倒角条19,所述倒角条19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槽型底板12的端部的内侧贴合,所述固定板5和张拉板6上均设有主筋固定孔20。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槽型底板、模具外板、封头板、固定板和张拉板,所述固定板与张拉板分别设置在模具的两端,所述封头板设置于张拉板的外侧,所述封头板和张拉板处设有张拉螺杆和张拉顶杆,所述槽型底板开口朝下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张拉顶杆一端固定在封头板上,另一端穿过张拉板顶接在槽型底板上,所述张拉螺杆的一端穿封头板固定在张拉板上,所述封头板的外侧设有与张拉螺杆配合的张拉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底板上固定有用于对张拉顶杆的端部进行限位的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在槽型底板上端的拐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上设有能容纳槽型底板端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深度大于张拉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板包括设置在底座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端部均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槽形底板的端部设有内连接法兰,所述底座的端部的侧面设有连接件,所述底座和连接件上均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侧均设有多个纵向加强筋板,所述纵向加强筋板枢接于所述底座上,多个纵向加强筋板之间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也枢接于所述底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边缘处设有第一横向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边缘处设有第二横向加强筋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方设有固定拉杆,所述固定拉杆的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一侧板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上,另一端通过插销插接在第二侧板的第二横向加强筋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加强筋板由槽型钢制成,所述固定拉杆由方钢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的内侧设有粧尖板,将模具的内部空间的端部隔为直角梯形,所述粧尖板的边缘与模具外板和槽型底板的内侧贴合。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设有贯穿头端至尾端的凹槽,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凹槽对应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一条形凸起上设有第二条形凸起,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三条形凸起,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的截面也为相应的梯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槽型板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和张拉板的内侧均设有倒角条,所述倒角条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槽型底板的端部的内侧贴合,所述固定板和张拉板上均设有主筋固定孔。
【文档编号】B28B23/04GK205552816SQ20162035197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袁江
【申请人】袁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