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861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源转换电路为了使第一级电源电路可以产生固定电压值的总线电压,仅能接收电压变化较小的交流输入电压,若第一级电源电路无法产生预定电压值的总线电压时,第二级电源电路也无法产生额定电压值的输出电压。当输入电压短暂地中断或发生异常时,例如雷击或马达启动所造成的输入电压中断或异常,输出电压同样会受到输入电压影响而立即中断或发生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电源转换电路,受到输入电压影响而立即中断或发生异常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电源输入单元、变压器转换单元、分压单元、双输出单元,所述双电源输入单元包括输入电源J1、开关S1、备用电源BT1、二极管D2,所述变压器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T1、电容C1,所述分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容C2、稳压管D1、场效应管Q4,所述双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电源J3、输出电源J2,所述输入电源J1的正极接开关S1的一端,其负极接电容C1的一端、变压器T1的引脚2,所述备用电源BT1的正极接二极管D2的一端,其负极接变压器T1的引脚2,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1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开关S1的另一端,其引脚3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其引脚4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源J3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2的另一端、输出电源J3的负极、场效应管Q4的G极、稳压管D1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稳压管D1的阳极、场效应管Q4的D极、输出电源J2的负极,所述输出电源J2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4的S极。

所述三极管Q1选用NPN型的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Q2选用PNP型的三极管。

所述场效应管Q4选用P道沟型的场效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通过采用输入电源和备用电源组成双电源供电系统,当输入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备用电源供电,不用立即中断电路,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解决传统电源转换电路,受到输入电压影响而立即中断或发生异常的问题。

2、本专利采用两个三极管和一个场效应管实现电压的分压,进而实现电源双输出,既可以输出电压变化较小的交流电压,还可以电压变化较大的交流电压。

3、本专利采用稳压管的设计,保证分压后的电压的稳定输出,进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本专利增加了电容C2做为补偿电路,消除自激振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本专利电路结构简单,各元器件相对比较少,制造成本低,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双电源输入单元、变压器转换单元、分压单元、双输出单元,双电源输入单元包括输入电源J1、开关S1、备用电源BT1、二极管D2,变压器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T1、电容C1,分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容C2、稳压管D1、场效应管Q4,双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电源J3、输出电源J2,输入电源J1的正极接开关S1的一端,其负极接电容C1的一端、变压器T1的引脚2,备用电源BT1的正极接二极管D2的一端,其负极接变压器T1的引脚2,变压器T1的引脚1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开关S1的另一端,其引脚3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基极,其引脚4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输出电源J3的正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容C2的另一端、输出电源J3的负极、场效应管Q4的G极、稳压管D1的阴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稳压管D1的阳极、场效应管Q4的D极、输出电源J2的负极,输出电源J2的正极接场效应管Q4的S极。

三极管Q1选用NPN型的三极管。

三极管Q2选用PNP型的三极管。

场效应管Q4选用P道沟型的场效应管。

本专利通过采用输入电源和备用电源组成双电源供电系统,当输入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备用电源供电,不用立即中断电路,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解决传统电源转换电路,受到输入电压影响而立即中断或发生异常的问题;采用两个三极管和一个场效应管实现电压的分压,进而实现电源双输出,既可以输出电压变化较小的交流电压,还可以电压变化较大的交流电压。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