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8253发布日期:2018-06-22 05:0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母线槽采用平薄形铜片做为导线,并列平行排布于散执器内部,中间用绝缘材料进行填充;由于四个铜片并列排部在铝型材腔体内,在A相铜片、B相铜片、C相铜片、N相铜片中,B相铜片、C相铜片两相电量通过铜片时所散发的执量,需要通过A相铜片、N相铜片转导至外侧散热片降温,同时A相铜片、N相铜片自身也有电流通过产生热量,导致A相铜片、B相铜片、C相铜片、N相铜片4项导电铜片热量不一致;在传导能力相同面积下,温度将会影响传导能力。因此,上述母线槽的导电能力与实际铜片面积的导电能力不一致,造成材料浪费。

另外,上述密集扁平铜片的母线槽在连接时比较麻烦,需要一个极一个极地进行对接、贴紧、包裹绝缘层等工艺,操作不方便,同时容易出现接头点松脱等故障;同时。由于太密集,容易发生相间的短路,造成更重大的电路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该管形母线槽结构能够实现同步均匀散热,即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导电材料的传导能力,且该该管形母线槽结构能够实现方便连接,结构设计新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能够实现管形母线槽结构方便快速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包括有散热器以及分别呈空心圆管状的A相空心铜管、B相空心铜管、C相空心铜管以及N相空心铜管,A相空心铜管、B相空心铜管、C相空心铜管以及N相空心铜管沿着纵向依次均匀间隔平行布置;

散热器包括有分别呈纵向延伸的左侧散热片、位于左侧散热片右端侧的右侧散热片,左侧散热片与右侧散热片平行间隔布置,左侧散热片与右侧散热片之间对应A相空心铜管、B相空心铜管、C相空心铜管以及N相空心铜管分别成型有铜管卡持孔,A相空心铜管、B相空心铜管、C相空心铜管以及N相空心铜管分别嵌装于相应的铜管卡持孔内,A相空心铜管、B相空心铜管、C相空心铜管以及N相空心铜管与相应的铜管卡持槽内壁之间分别填充有绝缘材料层。

其中,所述A相空心铜管、所述B相空心铜管、所述C相空心铜管以及所述N相空心铜管的中心孔内壁分别呈锯齿面状。

其中,所述左侧散热片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朝左侧凸出延伸的左侧散热翅片,所述右侧散热片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朝右侧凸出延伸的右侧散热翅片。

其中,所述左侧散热翅片与所述左侧散热片一体成型,所述右侧散热片与所述右侧散热翅片一体成型。

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的连接方法,将两个上述管形母线槽结构进行对接,其中,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A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B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C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N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相互拼合对接的两个空心铜管的拼合处通过两个半圆弧形的铜片进行包围,各铜片外表面分别粘附绝缘材料,且同组的两个铜片通过环锁锁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其包括散热器、分别呈空心圆管状的A、B、C、N相空心铜管,A、B、C、N相空心铜管沿着纵向依次均匀间隔平行布置;散热器包括左侧散热片、右侧散热片,左、右侧散热片之间对应A、B、C、N相空心铜管分别成型铜管卡持孔,A、B、C、N相空心铜管分别嵌装于相应的铜管卡持孔内,A、B、C、N相空心铜管与相应的铜管卡持槽内壁之间分别填充绝缘材料层。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该管形母线槽结构能够实现同步均匀散热,即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导电材料的传导能力,且该该管形母线槽结构能够实现方便连接,结构设计新颖。

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的连接方法,将两个上述管形母线槽结构进行对接,其中,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A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B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C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N相空心铜管拼合对接,相互拼合对接的两个空心铜管的拼合处通过两个半圆弧形的铜片进行包围,各铜片外表面分别粘附绝缘材料,且同组的两个铜片通过环锁锁紧;该连接方法能够实现管形母线槽结构方便快速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散热器11——左侧散热片

111——左侧散热翅片12——右侧散热片

121——右侧散热翅片13——铜管卡持槽

21——A相空心铜管22——B相空心铜管

23——C相空心铜管24——N相空心铜管

3——绝缘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包括有散热器1以及分别呈空心圆管状的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沿着纵向依次均匀间隔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散热器1包括有分别呈纵向延伸的左侧散热片11、位于左侧散热片11右端侧的右侧散热片12,左侧散热片11与右侧散热片12平行间隔布置,左侧散热片11与右侧散热片12之间对应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分别成型有铜管卡持孔,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分别嵌装于相应的铜管卡持孔内,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与相应的铜管卡持槽13内壁之间分别填充有绝缘材料层3。

更进一步的,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的中心孔内壁分别呈锯齿面状。

需进一步解释,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除了可以采用铜管制备而成外,还可以采用铝管或者铜包铝管制备而成。

另外,左侧散热片11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朝左侧凸出延伸的左侧散热翅片111,右侧散热片12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朝右侧凸出延伸的右侧散热翅片121。其中,左侧散热翅片111与左侧散热片11一体成型,右侧散热片12与右侧散热翅片121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一通过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代替现有母线槽的A相铜片、B相铜片、C相铜片、N相铜片;在本实施例一接电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集肤效应作用,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能够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左侧散热片11、右侧散热片12,进而实现高效散热。另外,由于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呈纵向依次间隔布置,且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分别通过相应的铜管卡持槽13卡持固定,该结构设计能够保证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均匀同步散热且受热温度一致,进而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导电材料的传导能力,且能够实现方便连接。

需进一步解释,左侧散热翅片111能够有效地增大左侧散热片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右侧散热翅片121能够有效地增大右侧散热片1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即通过增设左侧散热翅片111、右侧散热翅片121结构,本实施例一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同样的,锯齿面状的中心孔内壁能够进一步地增大相应的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的散热面积。

另外,由于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分别为空心管状结构,A相空心铜管21、B相空心铜管22、C相空心铜管23以及N相空心铜管24的中心孔可实现对流散热,且可通过增设抽风装置来提高对流散热速度。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一能够实现同步均匀散热,即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导电材料的传导能力,且该该管形母线槽结构能够实现方便连接,结构设计新颖。

实施例二,一种管形母线槽结构的连接方法,将两个上述管形母线槽结构进行对接,其中,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A相空心铜管21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B相空心铜管22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C相空心铜管23拼合对接,两个管形母线槽结构的N相空心铜管24拼合对接,相互拼合对接的两个空心铜管的拼合处通过两个半圆弧形的铜片进行包围,各铜片外表面分别粘附绝缘材料,且同组的两个铜片通过环锁锁紧。

本实施例二的连接方法能够实现管形母线槽结构方便快速连接。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