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085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开关电源通常采用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如图1所示的buck电路(降压式变换电路)。但这种传统开关电源在输入电压范围较宽时占空比变化较大,转换效率较低,不容易实现软开关技术以减小开关损耗。

针对传统开关电源占空比变化较大,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二级开关电源,其后级采用固定占空比的高效结构,前级输出电压较高,转换效率也相应较高,如图2所示的二级开关电源。但由于该二级结构为二级串联结构,前后级均需要处理全部的功率,影响电源整体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开关电源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

级联的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并以功率分担的方式共同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还包括电压控制单元,所述电压控制单元通对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开关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控制方法,包括:

将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级联,并使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以功率分担的方式共同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

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包括级联的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并以功率共同分担的方式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同时,通过电压控制单元对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预设范围内,然后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从而提高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改进型二级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开关电源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该开关电源包括级联的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并以功率共同分担的方式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还包括电压控制单元,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对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然后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从而提高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其中,预设范围包括转换效率较高的输入电压范围,可选的,预设范围采用转换效率最高的输入电压范围;电压控制单元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电路模型对输入电压进行控制;级联是指两个开关电源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如串联、并联、串联与并联结合等。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图中,该开关电源包括第一开关电路31、第二开关电路32、输入电压控制单元33、输入电源以及三个电解电容;第一开关电路31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解电容用于滤波,第二开关电路32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解电容用于滤波,第一开关电路31与第二开关电路输出32均与电解电容连接用于滤波;第一开关电路31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32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3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32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同时,输入电压控制单元33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31输入端负极连接,输入电压控制单元33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31的开关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对第一开关电路31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进而控制第二开关电路3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电路32最终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

第一开关电路31和第二开关电路32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电源拓扑,如buck、boost(升压变换电路)、buckboost(升降压变换电路)、正激、反激、推挽、桥式等电路。进一步的,第二开关电路32还包括不稳压或半稳压控制的高效电路,其中,半稳压结构的电路能在限定范围内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压,此范围内电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不稳压结构的电路占空比固定,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更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电路31与第二开关电路32均为隔离型电路,则开关电源为隔离型电源,在输入电压控制单元33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31的输入电压,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3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对于隔离型开关电源,无需从副边经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反馈输出电压,对电源的体积控制和寿命都带来好处。同时,第一开关电路31可由多个电源拓扑并联、串联或者串并结合构成,相应的,第二开关电路32同样可由多个电源拓扑串联、并联或串并结合构成。例如,当第一开关电路31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拓扑时,各电源拓扑并联;和/或,第二开关电路32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拓扑时,各电源拓扑并联。

图3所示的开关电源采用第一开关电路31与第二开关电路32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架构,使得效率较低的第一开关电路31仅承担了一部分的功率,从而提高了开关电源整体的转换效率。同时,由于第一开关电路31采用输入电压前馈控制,通过输入电压控制单元33控制第二开关电路32的输入电压,使得第二开关电路3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图4位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图中,开关电源包括第一开关电路41、第二开关电路42、输入电源以及三个电解电容,第一开关电路41输出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解电容用于滤波,第二开关电路42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解电容用于滤波,第一开关电路41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42输出端均与电解电容连接用于滤波;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出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

在开关电源中,对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存在两种控制方式:

一种控制方式中,第一开关电路41采用输入电压(即第二开关电路42输出电压)前馈的方式直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2最终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同时,对于隔离型开关电源,此控制方式亦可避免从副边经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反馈输出电压,对电源的体积控制和寿命都带来好处。

另一种控制方式中,第一开关电路41可应用传统稳压型开关电路,采用反馈的方式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也即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出端通过与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端串联,保证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

具体的,对于第一种控制方式,图4中还包括输入电压控制单元43,通过该输入电压控制单元43实现输入电压前馈控制。更具体的,输入电压控制单元43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41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控制单元43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41的开关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对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进而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电路42最终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前述开关管包括但不限于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还可以采用其他场效应晶体管。下面将以mos管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第二种控制方式,图4中还包括输出电压控制单元44,通过该输出电压控制单元44实现输出电压反馈控制。更具体的,输出电压控制单元44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41输入端连接,输出电压控制单元44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41的开关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对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进而控制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使得第二开关电路42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的,图4中第一开关电路41需要进行双象限(bidirectional)工作,即第一开关电路41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可以是反向的,电源能量可以从输入端和输出端双向传递。在此连接方式下,可保证能量还是从输入电源44端(左)向负载端(右)传送。在领域内常见的电源拓扑中,采用同步整流电路可实现双象限工作,如同步buck,boost及各种同步整流的桥式电路。第二开关电路42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电源拓扑,如buck、boost、buckboost、正激、反激、推挽、桥式等电路,也可采用半稳压或不稳压控制的高效电路。同时,第一开关电路41可由多个电源拓扑并联、串联或者串并结合构成,相应的,第二开关电路42同样可由多个电源拓扑串联、并联或串并结合构成,例如,当第一开关电路41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拓扑时,各电源拓扑并联;和/或,第二开关电路42包括至少两个电源拓扑时,各电源拓扑并联。进一步的,当开关电源为隔离型电源时,通过输入电压控制单元43的前馈控制方式,同样可避免使用光耦等隔离器件,从而增大开关电源体积、减少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开关电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通过级联的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级联,以功率分担的方式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使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开关电路仅承担很小部分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了整个开关电源的的转换效率。同时,通过电压控制单元对第一开关电路的电压进行控制,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从而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进一步的提升开关电源的效率。同时,对于隔离型开关电源,无需从副边经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反馈输出电压,对电源的体积控制和寿命都带来好处。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开关电源,本实施例以图3示出的开关电源为基础,采用具体电路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解释,也即以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连接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请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开关电路结构示意图,第二开关电路为本领域内熟知的llc谐振电路,该llc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51、谐振电容52、励磁电感53、变压器54、电容、变压器54原边的两个mos管(也即开关管55)、变压器54副边的两个mos管以及两个mos管上的二极管。其中,谐振电感51和谐振电容52串联,励磁电容53与变压器54原边并联,谐振电容52与变压器54的同名端连接,开关管55串联在开关电源输入端的正负极之间,谐振电感51输入端与开关管55中上一mos管输出端连接;变压器54副边两端分别连接一mos管,在两个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分别并联一个二极管以防止mos管反向击穿;两个mos管的漏极串联并与电容的正极连接,电容的负极连接至变压器54副边下一线圈的同名端并与开关电源输出端连接。

llc谐振电路中,当开关频率工作在由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形成的谐振频率点时,能实现变压器原边及副边整流电路的软开关,开关损耗能降至最低,并且电压和电流波形同步,能量的传输效率最高,因此能实现很高的电源转换效率。同时开关频率可以做到很高,电源的功率密度得到有效提升。llc谐振电路最高效率在谐振点实现,此时谐振电路增益为1,llc谐振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比例为变压器的原副边匝数比n:1。在输入电压范围较宽时,llc谐振电路的开关频率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以使llc谐振电路达到需要的增益,此时原边电压不再同步,能量传送效率较低(功率因素),存在能量回馈现象,电流rms(rootmeamsquare,均方根值)较高,导致导通损耗增加,效率降低。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该隔离型结构包括第一开关电路61、第二开关电路62、输入电压控制单元63、以及三个电解电容,其中,第二开关电路62采用图5中llc谐振电路,在图6中以变压器代表,对于该llc谐振电路的结构,请参见图4中的相关分析,这里不再赘述。第一开关电路61采用领域内熟知的反激式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中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原边的一个mos管、变压器副边的一个mos管以及该mos管上连接的二极管;变压器原边非同名端连接一个mos管漏极,该mos管栅极与输入电压控制单元63连接,mos管源极与一个电解电容负极连接,该电解电容并联在变压器原边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输入电压控制单元63输入端与该电解电容负极连接;变压器副边同名端与另一mos管漏极连接,在该mos管漏极与源极之间并联二极管以防mos管反向击穿。第二开关电路62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61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62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61输出端并联后连接至另一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2输入端与输入电压控制单元63输入端连接。

上述隔离型结构中,反激式隔离电路通过输入电压前馈的控制方式,控制llc谐振电路的输入电压为n*vo,其中vo为想要的整个电源输出电压,n为llc谐振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如上所述在此llc谐振电路工作在谐振点时,n即为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匝数比n:1。此时llc谐振电路可工作在最高效率点,输入电压vin超过n*vo的部分由反激电路的输入电压调节。具体控制方法包括:当输入llc谐振电路输入电压高于n*vo时,反激式隔离电路减小占空比,进而减小功率输出,llc谐振电路部分输出功率增加,输入电容放电,输入电压下降。

由于反激式隔离电路与llc谐振电路的输入为串联结构,稳态时其输入电流是相等的,所以其输入功率与各自的输入电压成正比,当vin与n*vo接近时,反激式隔离电路的输入电压远小于llc谐振电路,即效率较低的反激式隔离电路仅负责一小部分的功率,整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大部分由工作在最高效率点的llc谐振电路提供,因此开关电源整体的转换效率能得到较大提高。此外,llc谐振电路在谐振点工作能实现原副边软开关,对提高开关频率,减小无源器件体积,提高功率密度有较大帮助,而本实施方式对反激式隔离电路采用输入电压前馈的控制方式,没有传统反激式隔离电路输出电压反馈所需的光耦等隔离器件,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电源的功率密度。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7,图7位本实施例提供的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该非隔离型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71、第二开关电路72、输入电压控制单元73以及三个电解电容;其中,第二开关电路72采用与图4一致的llc谐振电路,图7中类似于图6以变压器表示,对于该电路的结构,请参见图4中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第一开关电路71采用非隔离型buck电路,该非隔离型buck电路包括两个mos管(即开关管711)以及电感712,一个mos管源极与另一mos管漏极连接,并连接至电感712正极。第二开关电路72输入端正负极之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进行滤波,第一开关电路71输入端正负极之间并联另一电解电容进行滤波,第一开关电路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输入电压控制单元73输入端与该电解电容正极连接,与第二开关电路72输入端连接,输入电压控制单元73输出端与两个mos管栅极连接,一个mos管漏极与输入电压控制单元73连接,第一开关电路71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72输出端并联并连接至另一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

由于非隔离型buck电路不包括变压器带来的输入输出隔离特性,其输入电压负端需要接地,llc谐振电路具有隔离特性,其输入电压的正端连接输入电源vin的正端。非隔离型buck电路采用输入电压前馈方式,控制其输入电压为vin-n*vo,其中,vo为想要的整个电源输出电压。此时llc谐振电路的输入电压为n*vo,其中n为llc谐振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具体的控制方式为,当非隔离型buck电路的输入电压较高时,增大占空比,非隔离型buck电路传递能量增加,其电解电容放电,输入电压降低。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8,图8位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该非隔离型开关电源包括第一开关电路81、第二开关电路82、输入电压控制单元83以及三个电解电容。其中,第二开关电路82采用高效的非隔离电路,如图中示出的n=2的半压型开关电容电路,此电路能实现高效的vo=1/2vin的非隔离转换,vo为想要的整个电源输出电压,配合隔离的第一开关电路81,形成图8的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第一开关电路81采用图6中第一开关电路61的电路结构,即采用反激式隔离电路,其具体电路结构这里不再赘述,请参见图6关于反激式隔离电路的描述。第一开关电路81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82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输入电压控制单元83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81输入端负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81中的mos管(即开关管)栅极连接,第一开关电路81输入端正负极之间并联一个电解电容,第二开关电路82输入端正负极之间并联另一电解电容,第一开关电路81与第二开关电路82的输出端并联并连接至另一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对于图8中的非隔离型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与图6类似,故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电路图,开关电源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架构,使得效率较低的第一开关电路仅承担一部分的功率,使得整个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较高,同时,通过输入电压控制单元对第一开关电路输入电压的调整,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进一步的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此外,对于隔离型开关电源,采用输入控制电路前馈方式,无需从副边经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反馈输出电压,对电源体积控制和寿命都有好处。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开关电源,本实施例以图4示出的开关电源为基础,采用具体电路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解释,也即以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输出端连接,具体如下:

请参见图9,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型开关电源结构示意图,该隔离型开关电源包括第一开关电路91、第二开关电路92、输入电压控制单元93以及三个电解电容。其中,第二开关电路92由前述llc谐振电路组成,图中以变压器表示,对于llc谐振电路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第一开关电路91采用传统全桥同步整流电路,该全桥同步整流电路包括变压器、电感、变压器副边两个mos管以及两个mos管上的二极管、变压器原边四个mos管以及四个mos管上的二极管(即图9中变压器左边为副边、右边为原边),变压器原边两端之间并联四个mos管,其中,两个mos管的漏极均与变压器原边同名端连接,两个mos管的源极均与变压器原边非同名端连接;前两个mos管中的一个mos管源极与后两个mos管中的一个mos管漏极连接,前两个mos管中的另一个mos管源极与后两个mos管中的另一个mos管漏极连接;变压器副边上一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一个mos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副边下一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另一个mos管的漏极连接;变压器副边的两个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分别并联一个二极管以防止mos管反向击穿,两个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感负极与变压器副边上下两个线圈之间连接,正极与输入电源连接。输入电压控制单元93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91输入端并联,与第二开关电路92输出端串联,输入电压控制单元93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91的变压器原边连接的四个mos管连接,第一开关电路91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92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92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91输入端连接并连接至一个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且在第一开关电路91输出端正极之间并联另一电解电容,在第二开关电路92输出端正负极之间并联另一电解电容。

图9中的隔离型开关电源中,llc谐振电路的输出即最终开关电源输出电压连接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原边输入端,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副边输出端与llc谐振电路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输入电源vin。全桥同步整流电路的副边采用mos管组成的同步整流电路,可保证电流的双向流动。第一开关电路采用输入电压(即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vo,vo为想要的整个电源输出电压)前馈的方式,控制vo为所需值。具体控制方式为:当vo高于所需值时,第一开关电路增大占空比,增大能量从原边向副边的传递,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增加,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降低,进而降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vo,得到开关电源最终的输出电压所需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采用输入电压前馈的方式,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从而提升开关电源整体的转换效率,同时,采用隔离型开关电源,在输入电压前馈的控制方式下,亦可避免使用光耦等隔离器件增大开关电源的体积,减小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一为基础,提供一种开关电源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装置对应,故本实施例将不再对开关电源结构做详细说明。本实施提供的开关电源控制方法包括:

将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级联,并使第一开关电路与第二开关电路以功率分担的方式共同承担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

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或输出电压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连接,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同步整流电路;针对该开关电源结构,可采用如下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

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连接,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连接,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同步整流电路;针对该开关电源结构,可采用如下开关电源的控制方式:

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另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串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将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连接至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端连接,将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连接;针对该开关电源结构,可采用如下开关电源控制方式,具体如下:

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将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作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输出。

前述预设范围包括转换效率较高的输入电压范围,可选的,预设范围采用转换效率最高的输入电压范围;前述电压控制单元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电路模型对输入电压进行控制;前述级联是指两个开关电源的输入、输出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如串联、并联、串联与并联结合等。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电源拓扑,如buck、boost、buckboost、正激、反激、推挽、桥式等电路。第二开关电路还可采用不稳压或半稳压控制的高效电路,其中,半稳压结构的电路能在限定范围内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压,此范围内电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不稳压结构的电路占空比固定,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

当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为隔离型电路时,开关电源为隔离型开关电源;在输入电压控制单元通过调整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以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对于隔离型开关电源,无需从副边经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反馈输出电压,对电源的体积控制和寿命都带来好处。

此外,当第一开关电路采用输入电压前馈控制方式时,通过输入电压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从而提升整个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同时,当第一开关电路采用输出电压馈控制方式时,通过输出电压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电压,使得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从而提升整个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控制方法,有效的通过前馈或反馈的方式控制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电压工作在较高效率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使得开关电源最终的输出电压为所需值,从而提高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