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848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初级端直接与双绝缘栅型场效应(Mosfet,MOS)管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端的中间抽头连接输入电压,变压器的次级端通过全桥整流电路连接输出电压和反馈电压,无法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来实现输出电压可调,控制方法复杂;若在次级端连接电感可以PWM实现输出电压可调,但此时反馈电压不正确。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同时满足通过PWM控制输出电压和保证反馈电压正确这两个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满足通过PWM控制输出电压和保证反馈电压正确的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所述调节电路包括: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设有抽头,所述抽头连接输入电压,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以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用以连接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用以连接反馈电压输出端;

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通过所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出端;

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通过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反馈电压;

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线圈的同名端与所述初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线圈的非同名端与所述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线圈的非同名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接地;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线圈的同名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接地;

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用于通过脉宽调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通断频率。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用于调节所述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优选的,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连接;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同名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同名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所述反馈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连接;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非同名端通过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非同名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头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组的中间。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为隔离变压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所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关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所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通过一铁芯耦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共模电感实现能量传递,通过脉冲宽度调制,实现输出电压可调,控制简单,且反馈电压正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技术方案,技术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电路,上述调节电路包括:

变压器1,上述变压器1的初级绕组2设有抽头,上述抽头连接输入电压(参照图中Vin),上述变压器1的第一次级绕组3用以连接电压输出端,上述变压器1的第二次级绕组4连接反馈电压输出端;

第一整流电路,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通过上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上述电压输出端;

第二整流电路,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通过上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上述反馈电压输出端;

共模电感5,上述共模电感5的第一线圈6的同名端与上述初级绕组2的非同名端连接,上述共模电感的第二线圈7的非同名端与上述初级绕组2的同名端连接;

第一开关8,上述第一线圈6的非同名端通过上述第一开关8接地;

第二开关9,上述第二线圈7的同名端通过上述第二开关9接地;

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图中未显示),分别与上述第一开关8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9的控制端连接,用于通过脉宽调制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8和所述第二开关9的通断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图中未显示)连接第一开关8(参照图中sw1)和第二开关9(参照图中sw2)并且控制第一开关8和第一开关8的通断,当sw1连通时,能量从变压器1初级端传递到变压器1次级端,能量的大小由与sw1连接的电感电流来控制,电感电流大小可通过PWM即上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来调节的。同样,当sw2开通时,能量从上述初级端传递到上述次级端,能量的大小由与sw2连接的电感电流来控制,电感电流大小可通过PWM来调节,输出电压(参照图中Vou)可调正是通过控制控制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通过PWM调节电感电流,即通过PWM控制初级端的电流,从而控制电压器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与传统方案相比,控制简单,传统方案要改变输出电压需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者改变匝比,而本方案可直接调节PWM实现,且能保证反馈电压正确。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调节电路还包括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与上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用于调节上述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3,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通过上述第一整流电路连接上述输出电压。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次级绕组包括:第二次级绕组4,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通过上述第二整流电路连接上述反馈电压。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10,上述第一二极管10的同名端与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的非同名端连接,上述第一二极管10的非同名端与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的同名端连接;

第一电容11,上述第一电容11与上述第一二极管10并联,上述输出电压与上述第一电容11并联,上述第一电容11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连接;

上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12,上述第一二极管10的非同名端通过上述第二二极管12与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的同名端连接,上述第二二极管12的同名端与上述第一次级绕组3的同名端连接,上述第二二极管12的非同名端与上述第一二极管10的非同名端连接。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13,上述第三二极管13的同名端与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的同名端连接,上述第一二极管10的非同名端与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的非同名端连接;

上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二电容14,上述第二电容14与上述第三二极管13并联,上述反馈电压与上述第二电容14并联,上述第二电容14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连接;

上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15,上述第三二极管13的非同名端通过上述第四二极管15与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的非同名端连接,上述第四二极管15的同名端与上述第二次级绕组4的非同名端连接,上述第四二极管15的非同名端与上述第三二极管13的非同名端连接。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抽头设置在所述初级绕组的中间。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变压器1为隔离变压器。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离变压器1的初级端和次级端为此路耦合关系。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8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上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上述第一开关8的栅极。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开关9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上述脉宽调制信号发生器连接上述第二开关9的栅极。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线圈6和上述第二线圈7通过一铁芯(图中未显示)耦合。

通过说明和附图,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精神,还可作其他的转换。尽管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然而,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