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741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照明配电箱包括底箱,底箱内集装有照明保护电路板,底箱用于置于墙壁内,底箱的表面上设置有保险闸,以便于断电和合电后的合闸,在底箱的表面上设置有露在墙外的外箱,外箱与底箱的表面连接后形成合闸腔,外箱表面上设置有盖,以便于打开合闸腔,打开合闸腔后对保险闸进行开闭。该配电箱存在的缺点为:

1)由于在黑夜里如果出现临时跳闸现象,会出现黑漆环境找哪一个保险闸跳闸了,由于周围漆黑不能马上找出哪一个保险闸的情况,由于照明配电箱是连接市电的装置,内部连接有高压电箱,会导致触电现象的发生,不安全,同时操作也麻烦;

2)虽然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查看内壁各个保险闸是否合闸,但是由于当需要找到对应的保险闸需要一直将盖掀起,在停电等两手不空的情况下,此操作非常麻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3)当使用后,忘记关盖,导致灰尘等进入保险闸连接内壁电路,甚至因灰尘积累过多而导致保险闸连接处接触不良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实现了在光线较弱时跳闸后自动指示哪一个保险闸出现跳闸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包括:

箱体,其包括底箱和外箱,底箱内集装有照明保护电路,底箱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保险闸,外箱盖在底箱的上表面上,外箱与底箱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合闸腔,外箱上开设有与合闸腔连通的操作口,操作口上转动连接有能将操作口封闭的盖,每个保险闸均包括跳闸连动机构,每个跳闸连动机构均与照明保护电路相连,每个跳闸连动机构均连接有中心轴,在底箱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转动座,中心轴转动地安装于转动座上,中心轴上设置有拨动部,波动部包括套置于中心轴上的套圈,套圈的外周上连接有拨动块,当未跳闸时拨动块时拨动块未连接套圈的端部朝上,当跳闸时拨动块未连接套圈的端部朝下;以及

跳闸指示结构,每个保险闸均对应设置有一跳闸指示结构;

具体地,跳闸指示结构包括:

触发座,其设置于中心轴的正下方,触发座内形成连动腔;

触发杆,其从触发座的外部穿入连动腔内,触发杆未伸入连动腔内的端部能与跳闸后拨动块相抵压;

隔离板,其设置于连动腔中心将连动腔分为压动腔和接触腔,触发杆从触发座的外部穿入时依次穿过压动腔和接触腔,隔离板上开设置有供触发杆穿过的隔离孔,在触发杆与隔离孔内壁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凸环,其设置于触发杆的外周上且位于压动腔内;

第一弹簧,其连接于凸环与隔离板之间;

连通片,其设置于触发杆伸入接触腔内的端部上,连通片为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盘结构,连通片的直径大于隔离孔的直径;

两触发部,其相互隔离地设置于接触腔的底面上,两触发部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当第一弹簧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连通片与两触发部有距离;当跳闸时,连通片与两触发部均紧贴;

光敏电阻,其一端接地,光敏电阻设置于外箱的表面上;

限流电阻,其一端与光敏电阻另一端相连,限流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

比较器,光敏电阻和限流电阻的节点连接至比较器的同向端,比较器的反向端连接基准电压,以当光敏电阻和限流电阻的节点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高电平;

控制器,一触发部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另一触发部接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发光二极管,其安装于拨动块上;以及

第一开关三极管,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V电源。

优选的是,还包括两自动锁盖机构,一自动锁盖机构连接于盖内侧面的左边缘与操作口的左竖直内壁之间,另一自动锁盖机构连接于盖内侧面的右边缘与操作口的右竖直内壁之间,盖的顶边缘与操作口的顶水平内壁相连;

两自动锁盖机构,包括:

拉杆,其一端与盖内侧面转动连接;

安装座,其安装于操作口的右竖直内壁或左竖直内壁上;

套筒,其一端与安装座枢接,拉杆远离盖的端部伸入从套筒未连接安装座的端部伸入套筒的筒孔内;

安装环,其设置于拉杆伸入筒孔内的端面上;

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安装环远离拉杆的侧面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筒孔底面相连;

永磁铁,其固定与安装环远离拉杆的侧面上,且永磁铁位于第二弹簧中心;

电磁铁,其固定于筒孔底面上且位于第二弹簧中心,电磁铁与永磁铁相对设置;

卡块,其设置于盖内侧面的底边缘处,卡块与盖内侧面垂直,在外箱上开设有供卡块插入的卡孔,卡块伸入卡孔内后与外箱卡扣连接;

触发开关,其设置于卡孔底部上,当卡块与外箱卡扣连接后卡块将触发开关闭合,触发开关的一电连接端接地,触发开关的另一电连接端与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相连;以及

第二开关三极管,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电磁阀连接5V电源。

优选的是,在筒孔内壁上开设有滑槽,在安装环的侧面上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地设置于滑槽内。

优选的是,卡孔内壁上设置有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

卡舍,在卡孔内壁上开设有伸缩孔,卡舍能滑动地设置于伸缩孔内,在卡块上设置有卡舍能伸入的定位孔;以及

第三弹簧,其连接于卡舍与伸缩孔底面之间;

其中,在第三弹簧处于自然伸缩长度时,卡舍伸入卡孔内。

优选的是,触发开关包括:

抵压板,其设置于筒孔内且抵压板靠近筒孔的底面设置,在筒孔底壁内开设有触发腔;

抵压杆,抵压杆与抵压板靠近触发腔的面连接;

第四弹簧,其设置于抵压板与筒孔底面之间;

连接片,其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连接片与抵压杆伸入触发腔内的端部连接;以及

两触发片,其均设置于触发腔的底面上,两触发片之间不接触,两触发片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两触发片分别为触发开关的两电连接端;

其中,当第四弹簧处于自然伸缩长度时,连接片与两触发片之间有距离;当卡块卡入卡孔内时,第四弹簧被压缩,连接片与两触发片均紧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触发座、触发杆、凸环、隔离板、第一弹簧、连通片以及两触发部,实现了跳闸与否的识别;

2)通过设置光敏电阻、限流电阻以及比较器,实现了白天和黑夜的识别,进而实现发光二极管仅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才开启,避免了浪费电能量,有利于环保;进而最终实现了在光线较弱时跳闸后自动指示哪一个保险闸出现跳闸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未跳闸时拨动块与转动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跳闸时拨动块与转动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拨动块与跳闸指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自动锁盖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当盖到达打开位置时盖的受力分析图;

图7为图1中卡孔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带跳闸指示结构的照明配电箱,包括:

箱体1,其包括底箱11和外箱12,底箱11内集装有照明保护电路(图中未示),底箱11的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保险闸,外箱12盖在底箱11的上表面上,外箱12与底箱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合闸腔,外箱12上开设有与合闸腔连通的操作口,操作口上转动连接有能将操作口封闭的盖13,每个保险闸均包括跳闸连动机构(图中未示),每个跳闸连动机构均与照明保护电路相连,每个跳闸连动机构均连接有中心轴17,在底箱1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转动座14,中心轴17转动地安装于转动座14上,中心轴17上设置有拨动部,波动部包括套置于中心轴17上的套圈15,套圈15的外周上连接有拨动块16,当未跳闸时拨动块16时拨动块16未连接套圈15的端部朝上,当跳闸时拨动块16未连接套圈15的端部朝下;以及

跳闸指示结构2,每个保险闸均对应设置有一跳闸指示结构2;

具体地,跳闸指示结构2包括:

触发座21,其设置于中心轴17的正下方,触发座21内形成连动腔;

触发杆22,其从触发座21的外部穿入连动腔内,触发杆22未伸入连动腔内的端部能与跳闸后拨动块16相抵压;

隔离板23,其设置于连动腔中心将连动腔分为压动腔211和接触腔212,触发杆22从触发座21的外部穿入时依次穿过压动腔211和接触腔212,隔离板23上开设置有供触发杆22穿过的隔离孔,在触发杆22与隔离孔内壁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隔板将后续两触发部隔离在独立的空间内,避免外界灰尘等进入到接触腔212内而导致需要跳闸时连通片与两触发部的连接效果不好,密封圈的设置更加保证其不会有外界物质进入;

凸环24,其设置于触发杆22的外周上且位于压动腔211内;

第一弹簧25,其连接于凸环24与隔离板23之间;

连通片26,其设置于触发杆22伸入接触腔212内的端部上,连通片26为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的圆盘结构,连通片26的直径大于隔离孔的直径,限制触发杆22完全滑出隔离孔,避免因触发杆22完全滑出隔离孔而导致无法将触发杆22再次导入接触腔212内,延长使用寿命;

两触发部27,其相互隔离地设置于接触腔212的底面上,两触发部27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当第一弹簧25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连通片26与两触发部27有距离;当跳闸时,连通片26与两触发部27均紧贴;

光敏电阻28,其一端接地,光敏电阻28设置于外箱12的表面上,用于检测外界光线强不强,其单光线强时电阻值较低,光线较弱时相当于其所在处为断路;

限流电阻(图中未示),其一端与光敏电阻28另一端相连,限流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

比较器(图中未示),光敏电阻28和限流电阻的节点连接至比较器的同向端,比较器的反向端连接基准电压,以当光敏电阻28和限流电阻的节点电压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高电平;

控制器(图中未示),一触发部27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另一触发部27接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发光二极管10(图中未示),其安装于拨动块16上;以及

第一开关三极管(图中未示),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10的阴极相连,发光二极管10的阳极连接5V电源。未跳闸时,第一弹簧25处于自然伸长长度,连通片26与触发部27之间有距离,没有将两触发部27连通,两触发部27就不会向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5v电压,表示没有跳闸;当跳闸时,拨动块16在跳闸连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拨动块16向触发杆22伸出触发座21的端部转动,跳闸后在拨动块16的抵压下,触发杆22将连通片26压紧在两触发部27上,实现两触发部27的接通,向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输出5v电压,控制器知道已经跳闸。随即控制器检测第二输入端的输入,由于光敏电阻28的阻值会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光线越弱光敏电阻28的阻值越低,甚至在无光线时相当于开路,故在光敏电阻28和限流电阻的节点处的电压值会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光线越强在光敏电阻28和限流电阻的节点处的电压值越小,当光线较弱时在光敏电阻28和限流电阻的节点处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也就是向控制输入此时为较黑情况,控制器在跳闸和较黑时才通过第一开关三极管控制发光二极管10工作,实现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跳闸后给使用者提示哪一个保险闸跳闸,每个保险闸均有该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实现了当盖13被掀开后实现了盖13自动停留在打开状态,且实现了长时间未手动关盖13时自动关盖13,本实施例在实施力的基础上增设了自动锁盖机构5。

本实施例中带跳闸指示结构2的照明配电箱还包括两自动锁盖机构5,一自动锁盖机构5连接于盖13内侧面的左边缘与操作口的左竖直内壁之间,另一自动锁盖机构5连接于盖13内侧面的右边缘与操作口的右竖直内壁之间,盖13的顶边缘与操作口的顶水平内壁相连;

两自动锁盖机构5,包括:

拉杆51,其一端与盖13内侧面转动连接;

安装座52,其安装于操作口的右竖直内壁或左竖直内壁上;

套筒53,其一端与安装座52枢接,拉杆51远离盖13的端部伸入从套筒53未连接安装座52的端部伸入套筒53的筒孔内;

安装环54,其设置于拉杆51伸入筒孔内的端面上;

第二弹簧55,第二弹簧55一端与安装环54远离拉杆51的侧面连接,第二弹簧55另一端与筒孔底面相连;

永磁铁56,其固定与安装环54远离拉杆51的侧面上,且永磁铁56位于第二弹簧55中心;

电磁铁57,其固定于筒孔底面上且位于第二弹簧55中心,电磁铁57与永磁铁56相对设置;

卡块58,其设置于盖13内侧面的底边缘处,卡块58与盖13内侧面垂直,在外箱12上开设有供卡块58插入的卡孔18,卡块58伸入卡孔18内后与外箱12卡扣连接;

触发开关(图中未示),其设置于卡孔18底部上,当卡块58与外箱12卡扣连接后卡块58将触发开关闭合,触发开关的一电连接端接地,触发开关的另一电连接端与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相连;以及

第二开关三极管(图中未示),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电磁阀连接5V电源。当扣合盖13时,卡块58卡入卡孔18内,实现触动触发开关闭合,触发开关向控制器输入低电平信号,控制器知道盖13已经关闭;当需要打开盖13时,拉动盖13,卡块58被拔出卡孔18,使得连接片远离触发片,实现了触发开关的断开,触发开关空置相当于向控制器内输入高电平,控制器知道盖13已经打开,转动过程中拉杆51的转动端和套筒53的转动端也转动,由于盖13于外箱12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拉杆51从套筒53被拉出,第二弹簧55对盖13和拉杆51产生拉力,且当盖13到达打开位置时,如图6所示,盖13受到重力G、受到外箱12转动连接处的支撑力N、同时受到第一拉簧的拉力F,由于盖1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质量较轻,在此位置处G、N以及F受力平衡,最终实现盖13停留在此位置;同时,在卡块58远离卡块58后,控制器开始计时,如果开启时间过长,就会自动控制电磁铁57通电,将永磁铁56吸附,使得拉杆51向第二弹簧55运动,拉力F突然变小,盖13失去平衡,盖13掉落,自动将卡块58插入孔内,实现盖13扣合,然后控制器通过第二开关三极管控制电磁铁57断电,进而避免盖13开启时间过长而导保险闸与内部电路之间接触不良,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在盖13的转动过程中拉杆51发生偏移而损伤,在筒孔内壁上开设有滑槽50,在安装环54的侧面上连接有滑块59,滑块59滑动地设置于滑槽50内。

如图7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卡扣结构,卡孔18内壁上设置有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

卡舍31,在卡孔18内壁上开设有伸缩孔19,卡舍31能滑动地设置于伸缩孔19内,在卡块58上设置有卡舍31能伸入的定位孔581;以及

第三弹簧32,其连接于卡舍31与伸缩孔19底面之间;

其中,在第三弹簧32处于自然伸缩长度时,卡舍31伸入卡孔18内。当扣合盖13时,卡块58卡入卡孔18内,卡舍31受到挤压,第三弹簧32被压缩,进而让卡块58进入,当达到定位孔581时,第三弹簧32伸长,实现将卡舍31卡入卡进定位孔581中,避免盖13的随意转动;当需要打开盖13时,拉动盖13,使得卡块58再次挤压卡舍31,使其进入伸缩孔19内,卡块58滑出。

如图7所示,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包括:

抵压板41,其设置于筒孔内且抵压板41靠近筒孔的底面设置,在筒孔底壁内开设有触发腔;

抵压杆42,抵压杆42与抵压板41靠近触发腔的面连接;

第四弹簧43,其设置于抵压板41与筒孔底面之间;

连接片44,其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连接片44与抵压杆42伸入触发腔内的端部连接;以及

两触发片45,其均设置于触发腔的底面上,两触发片45之间不接触,两触发片45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两触发片45分别为触发开关的两电连接端;

其中,当第四弹簧43处于自然伸缩长度时,连接片44与两触发片45之间有距离;当卡块58卡入卡孔18内时,第四弹簧43被压缩,连接片44与两触发片45均紧贴。当扣合盖13时,卡块58卡入卡孔18内,卡舍31受到挤压,第三弹簧32被压缩,进而让卡块58进入,当达到定位孔581时,第三弹簧32伸长,实现将卡舍31卡入卡进定位孔581中,避免盖13的随意转动,同时,卡块58进入卡孔18内对抵压板41和抵压杆42进行抵压,对第四弹簧43压缩,到卡舍31进入定位孔581内,连接片44也紧贴两触发片45,实现触发开关闭合,触发开关向控制器输入低电平信号,控制器知道盖13已经关闭;当需要打开盖13时,拉动盖13,使得卡块58再次挤压卡舍31,使其进入伸缩孔19内,卡块58滑出,同时第四弹簧43回复自然伸缩状态,使得连接片44远离触发片45,实现了触发开关的断开,触发开关空置相当于向控制器内输入高电平,控制器知道盖13已经打开。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