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过压报警跳闸的线路过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55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过压报警跳闸的线路过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过压报警跳闸的线路过压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带过压保护装置的产品中,当发生过压现象后,保护装置动作使产品跳闸,但是在产品跳闸后不产生反馈信号,无法得知发生跳闸的原因,也没有辅助触点进行转换,也无法进行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带有报警和复位功能、适用范围广的带有过压报警跳闸的线路过压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有过压报警跳闸的线路过压保护电路,该电路包括:

跳闸线圈主电路:与交流电源进线端连接,用以接收触发信号实现跳闸线圈失电跳闸;

触发电路:用以在交流电源过压时产生触发信号并发送给跳闸线圈主电路;

无源辅助触点转换及报警复位电路:与触发电路和交流电源进线端连接,用以接收触发电路的触发信号进行无源辅助触点转换、报警信号的产生以及电路复位。

所述的跳闸线圈主电路包括第一全波整流桥、跳闸线圈和第二可控硅,所述的第一全波整流桥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进线端连接,输出端经过跳闸线圈与第二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二可控硅的阴极接地,控制极与触发电路连接。

所述的触发电路还包括一外接点LD。

所述的无源辅助触点转换及报警复位电路包括三极管、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和触点转换报警复位动作子电路,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与开关二极管连接,集电极与 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连接,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包括光耦,所述的光耦包括发光器和受光器,所述的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的受光器与触点转换报警复位动作子电路连接,发光器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输入端与触发电源连接。

所述的触点转换报警复位动作子电路包括第二全波整流桥、三级稳压管、复位开关、第一可控硅以及相互并联的警报灯和继电器,所述的交流电源进线端通过第二全波整流桥与三级稳压管的输入端连接,三级稳压管的地端接地,输出端分别与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的受光器输入端连接,并且通过复位开关与警报灯的正极连接,所述的警报灯的负极与第一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可控硅的阴极接地,控制极与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的受光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继电器的触点为一对无源触点,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的常开触点与报警器连接。

所述的交流电源进线端与第二全波整流桥之间还设有阻容降压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带有报警和复位功能: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带过压保护装置的产品中,增设了报警和复位的功能,在产品跳闸后产生了过压反馈信号,可以由此得知发生跳闸的原因,通过复位开关也能够进行复位。

二、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低压电器及不同场合,如:与漏电断路器配合增加过压功能和过压信号输出、与塑壳断路器配合,增加过压功能和过压信号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跳闸线圈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光耦触发隔离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触点转换报警复位动作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三极管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线路中没有过压情况下,第一分压电阻R2、第二分压电阻R3组成的分压电路会输出一个电压值,此电压值不会触发双向二极管DB,当线路中出现了过电压情况后,当过压值到达设定值后,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会触发双向二极管DB,这时会有一个触发信号TRIP输出给第二可控硅Q4和三极管Q2,这时,第二可控硅Q4导通,跳闸线圈TQ(脱扣器线圈)通电导通,把断路器或其它产品跳闸,断电,此时三极管Q2的基极有触发信号TRIP导通,当三极管Q2导通后,光耦U1也导通,导致有电流输入到第一可控硅Q1使其导通,当第一可控硅Q1导通后,这时继电器K1通电动作,使一对无源触点相互转换(常开变常闭、常闭变常开),这时LED灯导通发光亮,告之用户,线路中出现过压了,在常开触点上还装有报警器,会发出报警声,当用户知道过压后,想恢复正常状态,只需按一下复位开关S1,报警灯就熄灭,继电器恢复初始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