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655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在配电箱中,需要接入大量的电线,各种控制元器件必须通过最基础的电线来进行信号的传输。现有技术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焊接在配电箱本体上的安装梁、铰链以及配电箱本体上的仪表门。

上述结构的配电箱存在着以下缺陷:成本高,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而且,随着民用和核电站用配电箱的广泛应用,对配电箱的粉尘、水等防护密封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防尘效果好,安全防护等级高的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水防尘效果好,安全防护等级高的配电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箱,所述配电箱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箱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箱体顶端的箱盖,所述箱体上端铰接有固定扣板,箱盖上设有与扣板扣合的卡块,所述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扣板扣合卡块而连接。

所述箱体两侧设有供电线穿过的通孔。

所述配电箱为不锈钢316配电箱。

所述配电箱表面采用拉丝处理。

所述配电箱内侧采用喷砂氧化处理。

所述配电箱安全防护等级为6.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扣板扣合卡块而连接,方便人们打开箱盖,操作方便。在箱盖与箱体闭合时,扣板与卡块的紧密扣合作用,增加了配电箱的密封可靠性,达到提高配电箱防护等级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配电箱采用不锈钢316材料加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配电箱外表面通过拉丝处理,使得配电箱表面色泽亮、均匀、稳定、持久、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与时尚感的追求。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配电箱内侧采用喷砂氧化处理,使配电箱内侧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配电箱的抗疲劳性。本实用新型配电箱防水防尘,保证了配电箱免受外界自然及人为的损坏,实用性能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防护等级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配电箱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配电箱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配电箱,所述配电箱1包括底座11,固定连接在底座11上的箱体12,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箱体12顶端的箱盖13,所述箱体12上端铰接有固定扣板121,箱盖13上设有与扣板121扣合的卡块131,所述箱体12与箱盖13之间通过扣板121扣合卡块131而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连接可拆卸箱盖,箱盖与箱体之间采用卡扣的方式进行扣合。实施中,将箱盖打开,即可进行安装电器元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地避免了误碰配电箱内部带电的电器元件,大大地提高了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电器元件时的安全系数,确保了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地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的安全生产事故。当箱盖盖住后,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防止外界的灰尘或者水分进入箱体内,避免了内部电气元件的损坏,从而提高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箱体12两侧设有供电线穿过的通孔122,方便进出线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配电箱1为不锈钢316配电箱。由于不锈钢316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锈钢316配电箱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的性能,而且316不锈钢还耐海洋和侵蚀性工业大气的侵蚀,防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配电箱1表面采用拉丝处理。拉丝处理后的配电箱表面获得非镜面般金属光泽,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色泽亮、均匀、稳定、持久,能够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与时尚感的追求。本实用新型配电箱表面纹理清淅、均匀,具有超强的耐温、耐候、防火性能,而且耐污易洁。

本实用新型配电箱1内侧采用喷砂氧化处理,使得配电箱内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其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抗疲劳性,并增加了配电箱内侧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配电箱1安全防护等级为6.7,防护等级高,安全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由于其采用不锈钢316材质,因此避免了箱体发生防腐防化现象,提高了箱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配电箱能够有效防护外部粉尘、水等进入箱体内部,保证箱内元件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