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874阅读:1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比传统的异步电机,由于功率因数低,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只能以固定转速进行工作,若要改变异步电机的转速,需要另外配置变频器及控制箱,这样导致变频器和异步电机处于分离状态,变频器放置在控制柜内,通过线缆和信号线来实现控制信号传输,从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异步电机在低频条件下,效率更低,严重的浪费电能;2.异步电机、变频器和控制柜三个加起来占地面积大;3传统的变频电机和变频驱动器分离式系统电机与控制器之间需要使用较长的电缆和较多的插件进行连接,不仅会提高成本而且电缆盒插件的外露容易受到磨损和水的腐蚀,造成故障率过高;控制线路长电信号易受到干扰,造成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差;4异步电机和变频器分别需要散热设备,从而造成制作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公开号为CN20514193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新型一体式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变频器设置于电机上部,变频器包括变频器下壳体、位于变频器下壳体上方的变频器上盖,变频器下壳体与变频器上盖相配形成变频器腔,变频器底部设有接线盒;电源线缆经接线盒内腔连接到变频器腔中,变频器下壳体下端设有多根散热片,散热片轴向设置,相邻散热片间形成风道,电机后端盖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变频器下壳体与电机壳体为一体或通过连接件连接。本技术方案的电机与变频器一体,利用电机尾部风扇进行散热解决了电机和变频器的散热问题,成本低,工作可靠。但由于变频器发热量较多,这种利用电机尾部风扇对二者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值得商榷。

公开号为CN20429062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共腔智能变频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和散热风扇叶,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扣装在机壳两端,所述转子和定子设置在机壳内,转子上的转动轴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散热风扇叶设置在位于后端盖外侧的转动轴后端上,包括智能变频控制器,所述智能变频控制器为环状设置在机壳内,转子上的转动轴从智能变频控制器中间穿过,智能变频控制器的底面设置在后端盖内侧面上;通过本技术方案,有效的缩短了控制电路的连接线长度,并且不在需要外配控制柜,电机整体体积大大缩小,重量轻,这种技术方案虽然可减少电机整体的体积,但变频器设置在机壳内,必然造成电机有效功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散热良好的一体式变频电机,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变频器,所述的电机包括机壳、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和散热风扇叶,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扣装在机壳两端,所述转子和定子设置在机壳内,转子上的转动轴枢设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散热风扇叶设置在位于后端盖外侧的转动轴后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的横截面为内圆外方的形状,在机壳的左右侧面设置贯穿前后的鳍片,鳍片的间距3-5mm,高度10-30mm,在机壳的上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上固设厚度大于等于20mm的导热铝板,机壳的上表面与导热铝板之间设置散热硅胶垫,变频器固设在所述的导热铝板上。

进一步地,在散热风扇叶外侧设置有风罩,风罩的左右侧面与散热鳍片的外廓平齐,风罩无上表面,所述的导热铝板覆盖在风罩的上平面上,位于风罩上的导热铝板上设置若干个通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板及导热硅胶将变频器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机的散热鳍片散发出去,而电机表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因而能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一体式变频电机,包括电机1,变频器2,所述的电机包括机壳11、前端盖、后端盖、定子、转子和散热风扇叶,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扣装在机壳两端,所述转子和定子设置在机壳内,转子上的转动轴枢设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散热风扇叶设置在位于后端盖外侧的转动轴后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的横截面为内圆外方的形状,在机壳的左右侧面设置贯穿前后的鳍片12,鳍片12的间距4mm,高度20mm,在机壳的上表面为平面,上表面上固设厚度为20mm的导热铝板3,机壳的上表面与导热铝板3之间设置散热硅胶垫,变频器2固设在所述的导热铝板3上。在散热风扇叶外侧设置有风罩13,风罩的左右侧面与散热鳍片12的外廓平齐,风罩无上表面,所述的导热铝板3覆盖在风罩13的上平面上,位于风罩13上的导热铝板上设置6个通风孔3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