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646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控制电压的不断增大,为了电路的安全在工业上使用开关管作为集成电路中的开关,并通过驱动信号对开关管进行控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控制集成电路的时序以及保护集成电路的安全,保证开关管具有不同的驱动速度,将开关管的驱动信号经过延时后才对开关管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对开关管驱动延迟的调节电路大多是采用增加电阻和二极管的方式,其中,二极管用于指定驱动信号的方向,驱动信号接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使得驱动信号经过电阻的延时后才将开关管导通。

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对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实现了对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控制元件、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所述第一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输入接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偏置电压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所述开关管,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三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元件为第二场效应管,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三端为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元件为稳压二极管,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一端为所述稳压二极管的参考极,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二端为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控制元件的第三端为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为增强型N-MOS场效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为增强型N-MOS场效应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控制元件、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第一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二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接口,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控制元件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偏置电压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控制元件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开关管,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元件的第三端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实现了对驱动信号的延迟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开关延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三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11、控制元件14、第一延时电路和第二延时电路,第一延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12和第一电容13,第二延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15和第二电容16。

第一场效应管11的栅极为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输入接口,第一场效应管11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1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12的一端、第一电容13的一端和控制元件1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偏置电压和第二电阻15的一端,第一电容1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控制元件14的第二端、第二电容16的一端和开关管17,第二电容16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元件14的第三端接地。

其中,A点为输入开关管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C点为经过开关管驱动电路后的驱动信号。

当驱动信号通过A点输入开关管驱动电路时,A点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则第一场效应管11导通,在第一场效应管11的作用下,B点处的电压随即由高变为低,从而使得控制元件14将控制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端断开。则偏置电压Vbias经过第二电阻15给第二电容16充电,当C点处的电压升高至开关管17的开通阈值时,开关管导通。从而实现了驱动信号经过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延迟后将开关管导通。

当A点关断,没有输入驱动信号时,A点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则第一场效应管11关断。则偏置电压Vbias经过第一电阻12给第一电容13充电,当B点处的电压升高至控制单元14的开通阈值时,控制单元14导通,并将C点处的电压随即由高变为低,则开关管17关断。

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开关延时示意图。如图2所示,三条坐标轴分别为A、B、C三点,当A点为低电平没有驱动信号输入时,偏置电压经过第一电阻12给第一电容13充电,C点关断。当驱动信号通过A点,A点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时B点的电压随即变为低电平,则偏置电压经过第二电阻15给第二电容16充电,使得C点处的电压升高至开关管17的开通阈值Kt1时,开关管17导通,得到开通延迟Td1,其中,R2为第二电阻15的阻值,C2为第二电容16的电容值,为偏置电压。当A点关断没有驱动信号通过时,A点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此时偏置电压经过第一电阻12给第一电容13充电,当B点处的电压升高至控制元件14的开通阈值Kt2时,C点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开关管17关断,得到关断延迟Td2,其中,R1为第一电阻12的阻值,C1为第一电容13的电容值,Vbias为偏置电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二中的控制元件14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场效应管141。则相应地,控制元件14的第一端为第二场效应管141的栅极,控制元件14的第二端为第二场效应管141的漏极,控制元件14的第三端为第二场效应管141的源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管驱动电路实施例三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实施例二中的控制元件14在本实施例中为稳压二极管142。则相应地,控制元件14的第一端为稳压二极管142的参考极,控制元件14的第二端为稳压二极管142的阴极,控制元件14的第三端为稳压二极管142的阳极。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和使用不同型号的第一场效应管11、第一电阻12、第一电容13、第二电阻15、第二电容16、第二场效应管141、稳压二极管142,以实现对开关管驱动电路开启和关断延迟时间的调整。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场效应管11和第二场效应管141可以是增强型N-MOS场效应管。

可选地,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开关管17为增强型N-MOS场效应管。

可选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开关管17的开通阈值为2V。开关管17可以采用不同型号和大小的场效应管,以得到不同的开通阈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