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5067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实验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绝缘柜装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架。



背景技术:

固体绝缘柜,为采用固体绝缘材料作为主绝缘介质的环网柜,其在全自动化的电力网络中被广泛应用,是实现:配电、调度、用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纽带,其中,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包括绝缘腔体、安装在绝缘腔体内的电器元件以及隔离接地开关单元等。

目前,在本制造行业中,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的安装、调试往往都是放置在平台上进行操作,这样,当安装、调试不同部位的元器件时,需要对绝缘腔体不断地翻动来实现角度的变换,而且由于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的重量较大,往往需要两个人对其进行翻动,因此,在平台上对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进行安装和调试操作极为不便,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架,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因其过重,导致翻动不便、费时费力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实验架,用于承载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以进行安装及调试,所述核心组件包括绝缘腔体,所述实验架包括底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以及用于承载所述绝缘腔体的托架,所述托架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绝缘腔体的安装孔,且所述托架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四边形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相对两侧边和第二相对两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柱,两个所述支柱分别与所述第一相对两侧边的边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包括四边形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三相对两侧边和第四相对两侧边,所述第三相对两侧边与两个所述支柱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两端与所述第四相对两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相对两侧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柱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相对两侧边与两个所述支柱的顶部之间各设置有一所述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同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架设有至少一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臂。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相对两侧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上设有轮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实验架中的支撑架与托架转动连接,使得托架能绕其与支撑架的连接点随意转动,当绝缘腔体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在托架上时,只需一个人就能轻松地翻转绝缘腔体并且完成其零部件的安装和调试,从而解决了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因其过重,导致翻动不便、费时费力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1—绝缘腔体、2—实验架、21—底座、22—支撑架、23—托架、24—加强臂、25—轮组、200—转轴、211—第一框架、212—第二加强杆、221—支柱、222—第二定位孔、231—安装孔、232—第二框架、233—第一加强杆、234—第一定位孔、235—操作窗口、2111—第一相对两侧边、2112—第二相对两侧边、2321—第三相对两侧边、2322—第四相对两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承载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以进行安装及调试的实验架2,该核心组件包括绝缘腔体1,此处,实验架2包括底座21、支撑架22及托架23,其中,支撑架22固定设置在底座21上,托架23用于承载绝缘腔体1,此处,在托架23上开设有用于固定绝缘腔体1的安装孔231。同时,托架23与支撑架22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验架2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实验架2中的支撑架22与托架23转动连接,使得托架23能绕其与支撑架22的连接点随意转动,如此,当绝缘腔体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231固定在托架23上时,只需一个人就能轻松地翻转绝缘腔体1并且完成其零部件的安装和调试,从而解决了固体绝缘柜的核心组件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因其过重,导致翻动不便、费时费力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底座21包括由角铁围设而成的四边形的第一框架211,其中,第一框架211包括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和第二相对两侧边2112,这样,底座21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架22包括两个支柱221,此处,两个支柱221分别与第一框架211的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的边沿固定连接,即两个支柱221相对设置,该支柱221优选由槽钢制成。这样,支撑架22提供的支撑力更加均匀稳定,提升支撑架22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托架23包括由角铁围设而成的四边形的第二框架232,其中,第二框架232包括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和第四相对两侧边2322,第二框架232的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与两个支柱221的顶部通过转轴200转动连接,即第二框架232可绕转轴200作360°转动。如此,第二框架232与上述绝缘腔体1的底部形状更匹配,更好地对绝缘腔体1进行固定,并且第二框架232能在以转轴200为中心轴的360°范围内随意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托架23还包括一个第一加强杆233,第一加强杆233优选由角铁制成。此处,第一加强杆233的两端与第四相对两侧边2322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加强杆233既能增强第二框架232的内部稳定性,又能增强托架23的承托强度,并且第一加强杆233还能作为上述绝缘腔体1的其中一个固定边,提高托架23与绝缘腔体1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34,此处,在支柱221对应第一定位孔234的位置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3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22,优选地,第一定位孔234和第二定位孔222通过插销定位连接,当第二框架232需要固定在与水平面成某一角度时,只需采用螺栓、铁柱等作为插销同时穿设在第一定位孔234和第二定位孔222中,即可实现第二框架232在某一角度的位置固定,如此,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更加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与两个支柱221的顶部之间各设置有一个转轴200,两个转轴200同轴线设置,此处,两个转轴200分别连接在第二框架232的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和两个支柱221的顶部上,具体地,转轴200的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柱221上或者在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的侧壁上。当转轴200的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柱221上时,相对应的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或者设置轴承,还可以设置转轴套管与转轴200转动连接;当转轴200的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的侧壁上时,相对应的支柱221的顶部开设连接孔,或者设置轴承,还可以设置转轴套管与转轴200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框架232与支柱221的转动连接;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转轴200还可以直接插设在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的侧壁和支柱221的顶部设置的连接孔、轴承或者转轴套管内,转轴200与第三相对两侧边2321和支柱221的具体连接方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如此,第二框架232通过分设的两个转轴200与支柱221连接后,第二框架232内部就不会出现横向的阻挡物,上述绝缘腔体1与第二框架232固定连接后,第二框架232的内部与绝缘腔体1的内部直接连通形成一个操作窗口235,这样,便于对绝缘腔体1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安装和调试。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柱221与第一框架211之间架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臂24,加强臂24优选由角铁制成。从图2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加强臂24不会阻碍托架23的转动,以及由于实验架2中设有两个支柱221,因此,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上至少固定连接两个加强臂24,即两个加强臂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的边沿固定连接,同时,两个加强臂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相对应的两个支柱221的侧壁固定连接,如此,在支柱221与第一框架211之间架设加强臂24,增强了支柱221与第一框架211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强了支柱221对托架23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底座2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杆212,第二加强杆212优选由角铁制成。此处,第二加强杆212的两端与第一框架211的第一相对两侧边2111固定连接。如此,第二加强杆212既能增强第一框架211的内部稳定性,又能增强底座21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框架211的底部上设有轮组25,此处,轮组25包括至少有三个车轮,并且均匀分布在第一框架211的底部上,形成一个稳定结构,这样,各轮组25实现对底座21支撑的同时,使得整个实验架2可以随处移动;同时,轮组25中优选至少有一个车轮具有脚踏式锁定装置,这样既可以锁定车轮、固定实验架2的位置,又可以释放人们的双手。如此,方便了人们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该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