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穿线、排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2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电线穿线、排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线理放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线穿线、排线器。



背景技术:

电线穿线管通常用于照明电线、空调器电线、网络数据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电线穿线用,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居室装修不可缺少的材料。

现有技术中的电线穿线管仅仅用于电线包裹,避免电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有效地绝缘和保护电线外皮。然而,对于家庭装修,需要铺设的电线较多,如果前期不能理好理顺的话,电线就会处于搅乱状态,工作人员铺设起来就会十分麻烦,从而影响装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穿线、排线器,该结构操作简单,能够避免电线穿管时出现打结等情况,且适合多种规格电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线穿线、排线器,其关键在于:包括呈漏斗状的穿线部以及连接在该穿线部下方的管状的手持部,所述穿线部的窄口端向下设置并与所述手持部相连,在所述穿线部的中上部由上至下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且所述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减。

本结构在使用时,在穿管时将手持部的下部插入穿线管内,在外面用电工胶布将穿线器与穿线管简单缠绕即可使用,然后只需要将电线从外向内穿入对应大小的穿线孔内,并从所述手持部穿出,即完成了穿线、排线过程,且避免了电线穿管时电线打结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均呈喇叭状,且喇叭口朝外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电线穿管过程中,电线由敞口端穿至窄口端,因此降低了穿管过程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与第三穿线孔的孔壁均为光滑面。

通过上述方式,有效减小电线与孔壁之间的摩擦,这样可避免电线穿管过程中出现划伤现象,保证电线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该手持部的敞口端与所述穿线部的窄口端相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在穿管时只需要将手持部的窄口端部分插入电线穿线管内,外面用电工胶布将本穿线器与穿线管进行简单缠绕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穿管过程的进行且便于手持部插入电线穿线管内,所述手持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穿线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部与手持部采用耐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采用上述加工方式,不仅可以减小加工难度,而且能够有效保证各个穿线孔的尺寸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电线从外向内穿入对应大小的穿线孔内即完成了穿线、排线过程,避免了电线穿管时电线打结的现象,避免电线穿管过程中出现划伤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线穿线、排线器,包括呈漏斗状的穿线部1以及连接在该穿线部1下方的管状的手持部2,所述穿线部1的窄口端向下设置并与所述手持部2相连,在所述穿线部1的中上部由上至下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与第三穿线孔5,且所述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与第三穿线孔5的孔径大小依次递减。

本例中,所述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与第三穿线孔5均呈喇叭状,且喇叭口朝外设置;所述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与第三穿线孔5的孔壁均为光滑面。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手持部2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该手持部2的敞口端与所述穿线部1的窄口端相连接。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所述手持部2的高度大于所述穿线部1的高度。

本例中,所述穿线部1与手持部2采用耐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在具体实施时,在穿管时将手持部2的下部插入电线穿线管内,在外面用电工胶布将穿线器与穿线管简单缠绕即可使用,然后将电线从外向内穿入穿线部1上对应大小的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或第三穿线孔5中,图中粗线即为电线,并从所述手持部2的下端穿出,即完成了穿线、排线过程,且避免了电线穿管时电线打结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