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99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具有产生触觉反馈的振动马达。特别是因伴随近年来的智能手机的高功能化的智能手机内部的节省空间化,设置振动马达的空间减少。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振动量大的振动马达,需要提高振动马达的效率。

振动马达具备包括磁铁的振动体和固定于壳体的线圈。在驱动振动马达的情况下,在磁铁与线圈之间产生磁场,振动体振动。为了提高振动马达的效率,需要有效地利用产生的磁通。即,需要形成防止磁通从磁铁与线圈之间泄漏的结构。以往通过由磁性材料构成壳体、配置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板等方法,形成防止磁通从磁铁与线圈之间泄漏的结构。

例如,在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公报第202135032号公报的振动马达中,形成为在振动体配置有磁性板的结构。

在基板连接有从线圈引出的线圈线的端部。然而,在配置有磁性板的结构的振动马达中,在配置基板的情况下,存在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接触从而线圈线断线的担忧。并且,在配置多个线圈的情况下,还存在线圈线的穿绕变得复杂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线圈线的断线并且线圈线的穿绕也容易的振动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具备:静止部,所述静止部具有壳体、磁性板、线圈以及基板;以及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包括磁铁且所述振动体相对于静止部被支承为在第一方向上能够振动。磁性板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与磁铁相向,线圈配置于磁铁与磁性板之间。在与第一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从线圈引出的线圈线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将线圈线的端部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与磁性板之间,磁性板以及基板的至少一方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凹陷的凹部,线圈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部内。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磁性板与基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向。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线圈呈环状,线圈线从线圈的内周侧引出。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线圈在第一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凹部在第一方向上配置有多个,

配置于相邻的凹部之间的凸部与线圈线在第一方向上相向。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线圈线在上下方向上从线圈的配置有磁性板的一侧引出。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至少磁性板具有凹部。

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至少基板具有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振动马达,抑制线圈线的断线,并且线圈线的穿绕也容易。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上侧(与磁性板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止部的基底板侧的平面图。

图3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部分的线圈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部线圈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部分的线圈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部分的线圈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图1中,将左右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并用X方向来表示。并且,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上下方向作为Y方向来表示。例如,在图1中纸面上侧为上下方向(Y方向)中的上侧。并且,将与第一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作为Z方向来表示。以下,其他附图也同样适用。只是该方向的定义不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朝向。

<1.1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00具有基底板11、第一基板12、磁性板13、第二基板14、线圈21~24、振动体30、弹性部件40、弹性部件41以及罩15。振动马达100具备包括基底板11和罩15的壳体。第一基板12、磁性板13以及第二基板14在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固定在基底板11上。

第一基板12以及第二基板14由例如柔性印刷基板(FPC)构成。另外,第一基板12以及第二基板14也可以由刚性印刷基板构成,也可以由其他种类的基板构成。磁性板13例如由不锈钢构成。四个线圈21、22、23、24的下表面在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安装于第一基板12的上表面。线圈21~24例如通过粘接剂固定。

在线圈21~24固定于第一基板12的状态下,在线圈21~24的下表面侧配置磁性板13。静止部由上述壳体、第一基板12、磁性板13、第二基板14以及线圈21~24构成。也就是说,振动马达100具备静止部,所述静止部具有壳体、磁性板13、线圈21~24以及第一基板12。

振动体30具有配重36和多个磁铁31~35。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的数量是五个。配重36呈长方体状,并具有多个空洞部361。空洞部361沿轴向贯通配重36。五个空洞部361沿第一方向排列。磁铁31~35收容于各空洞部361内部。由此,磁铁31~35被配重36保持。磁铁31~35相对于线圈21~24配置于上侧。即,磁性板13在上下方向上与磁铁31~35相向。线圈21~2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磁铁31~35与磁性板13之间。另外,空洞部361也可以不必一定沿轴向贯通,空洞部361也可以是能够收容磁铁31~35的凹部。

弹性部件40具有板簧部42和固定部43。板簧部42和固定部43由同一部件构成。板簧部42具有梁部421、422以及连接部423。平板状的梁部421与平板状的梁部422在第一方向上相向。连接部423连接梁部421的一端部与梁部422的一端部。在梁部422的非连接部423侧的一端部连接有固定部43的一端部。固定部43从梁部422的一端部沿第一方向弯折。

固定部43固定于配重36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面。固定部43例如通过焊接、粘接剂固定于配重36的侧面。另外,在通过点焊固定的情况下,固定部43与配重36的侧面直接固定。在使用粘接剂进行固定的情况下,固定部43与配重36的侧面隔着粘接剂间接地固定。

梁部421的与连接部4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罩15的内壁面。梁部421的与连接部4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例如通过焊接或者粘接而固定。即,弹性部件40的一端侧固定于配重36,另一端侧固定于罩15的内壁面。也就是说,弹性部件40位于静止部与振动体30之间。

弹性部件41是与弹性部件40相同的结构。弹性部件41的固定部固定于配重36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面。弹性部件41的固定部与弹性部件40的固定部43位于对角位置。由此,振动体30被弹性部件40,41支承为相对于静止部能够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振动。在由罩15和基底板11构成的内部空间收容有第一基板12、磁性板13、第二基板14、线圈21~24、振动体30以及弹性部件40、41。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振动马达100中,通过第一基板12以及第二基板14中的配线对线圈21~24进行通电。当电流流向线圈21~24时,通过在线圈21~24产生的磁场和磁铁31~35所形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振动体30在第一方向上往返振动。在振动马达100中,通过设置磁性板13,能够抑制磁通从磁铁31~35与线圈21~24之间泄漏。因此,能够提高振动马达100的效率。

<1.2线圈的配线连接结构>

接下来,详细叙述关于线圈21~24的配线连接的结构。图2是从上侧(与磁性板13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静止部的基底板11侧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线圈21~24、第一基板12以及第二基板14的配线连接结构。

四个线圈21~24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排列。线圈21~24呈环状。从线圈21的外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11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4与第二基板14连接。另外,以下说明的将线圈线的端部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C1~C5例如配置于第一基板12或者第二基板14的上表面。连接部C1~C5例如通过焊锡而形成。

从线圈21的内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12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1与第一基板12连接。线圈线212在上下方向上从线圈21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图2的纸面里侧)引出。从线圈22的内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21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1与第一基板12连接。线圈线221在上下方向上从线圈22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即,线圈线212的端部与线圈线221的端部在同一个连接部C1的部位连接。

从线圈22的外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22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2与第一基板12连接。从线圈23的外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31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2与第一基板12连接。即,线圈线222的端部与线圈线231的端部在同一个连接部C2的部位连接。

从线圈23的内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32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3与第一基板12连接。线圈线232在上下方向上从线圈23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从线圈24的内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41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3与第一基板12连接。线圈线241在上下方向上从线圈24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即,线圈线232的端部与线圈线241的端部在同一个连接部C3的部位连接。

从线圈24的外周侧引出的线圈线242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5与第二基板14连接。通过这样的配线连接结构,线圈21~24串联连接。通过向第二基板14的连接部C4与连接部C5之间施加电压,电流流向线圈21~24,线圈21~24被励磁。

图3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线圈21以及线圈22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磁性板13与第一基板12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相向。磁性板13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凹陷的凹部131。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在凹部131内从各个线圈21或者线圈22的内周侧且磁性板13的配置侧以彼此相对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然后,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基板12侧延伸,各线圈线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1与第一基板12连接。

即,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的一部分位于凹部131内。并且,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连接部C1与磁性板13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各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13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各线圈线的断线。并且,不必使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通过其他部件之间穿绕,能够容易地进行穿绕。因此,组装振动马达100时的操作效率提高。

磁性板13与第一基板12在第二方向上相向。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接触的可能性变大。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能够抑制那样的接触。

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从各线圈21、22的内周侧引出。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为了防止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接触,使线圈线通过线圈的中央孔而穿绕等,穿绕变得复杂。然而,如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则能够通过容易的穿绕抑制线圈线与磁性板的接触。

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在上下方向上从各线圈21、22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一般地存在线圈线与磁性板干涉的担忧。然而,如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则能够抑制这样的干涉。

如线圈21、22那样,多个线圈沿第一方向配置。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一般地能够将一方的线圈的线圈线端部与另一方的线圈的线圈线端部在同一个部位连接。其结果是,线圈线的穿绕变得复杂。然而,如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则线圈线的穿绕容易。

在此,图5是从下侧(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观察到的配置有线圈21~24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利用图5所示的连接部C3进行的向第一基板12的连接结构与使用图3叙述的线圈21、22的连接结构同样。磁性板13具有凹部132。凹部132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与凹部131相邻。线圈线232的一部分与线圈线241的一部分配置于凹部132内。而且,线圈线232的一部分与线圈线241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Z方向)上配置于连接部C3与磁性板13之间。由此,线圈线232、241的穿绕容易。并且,能够抑制各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13接触。

磁性板13具有凸部133。凸部133配置于相邻的凹部131与凹部132之间。凸部133与线圈线212、221、232、241在第一方向上相向。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扩大磁性板13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的泄漏。

从线圈22的外周侧面引出的线圈线222与从线圈23的外周侧面引出的线圈线231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2与第一基板12连接。线圈线222从线圈22的外周侧面通过线圈22与线圈23的间隙穿绕至连接部C2。如此一来,线圈线222、231的穿绕也变得容易。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线圈21、22的配线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与图3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线圈线212从线圈21的内周侧且上下方向上的未配置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线圈线221从线圈22的内周侧且上下方向上的未配置磁性板13的一侧引出。

线圈线212、221从各线圈21、22的内周侧沿着上下方向上的未配置磁性板13的一侧并以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并穿绕。然后,线圈线212、221在向线圈21、22的上下方向上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穿绕后,以朝向第一基板12侧的方式沿第二方向延伸,各线圈线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1与第一基板12连接。向线圈21、22的上下方向上的配置有磁性板13的一侧穿绕的线圈线212、221的一部分位于磁性板13的凹部131内。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线圈线的穿绕容易,能够抑制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接触。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线圈21、22的配线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与图3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磁性板13’没有设置凹部,第一基板12’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凹陷的凹部121’。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在凹部121’内从各个线圈21或者线圈22的内周侧且磁性板13’的配置侧以彼此相对的方式沿第一方向延伸。而且,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基板12’侧延伸,各线圈线的端部通过连接部C1与第一基板12’连接。

即,线圈线212、221的一部分位于凹部121’内。并且,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连接部C1与磁性板13’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线圈线212以及线圈线221的穿绕容易,并且能够抑制各线圈线的端部与磁性板13’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各线圈线的断线。

并且,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在磁性板和第一基板双方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凹陷的凹部,从而使线圈线的一部分位于各凹部内。

<4.其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线圈的数量为四个,但是线圈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四个以外的多个,也可以是一个。配重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等柱状或者筒状。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空洞部的内侧面的形状优选是与配重的外形对应的形状。配重的数量既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空洞部的数量既可以与配重的数量一致,也可以与配重的数量不同。

并且,由线圈、磁性板以及基板形成的组合也可以配置于夹着振动体的上下两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应用于智能手机、游戏手柄等电子设备所具备的振动马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