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95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设备维护配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固定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网改造过程中,进行电能表更换等带电作业时,拆下进出线后,通常在导线的既有排列顺序下对各导线进行标记,待电能表更换完毕后,再依照之前的标记顺序将导线逐一连接。然而,虽然上述操作方式能够满足基本的作业需要,但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操作效率地下,且导线顺序标记依靠纯人工进行,易导致导线顺序记录出现差错,进而引起接线错误等现象,给电能表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使电能表更换作业等带电作业过程中的接线操作更加准确高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固定夹,该接线固定夹能够电能表更换作业等带电作业过程中的接线操作更加准确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固定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可轴向移动地贯穿有滑动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杆配合的复位件;

所述壳体的一侧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固定爪,所述滑动杆的侧部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与所述固定爪对位夹紧配合的活动爪,各所述固定爪与各所述活动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爪的侧部具有与导线适配的卡槽,所述活动爪的侧部具有与所述卡槽对位适配的副卡槽。

优选地,所述卡槽和所述副卡槽内均具有与导线配合的倒齿。

优选地,各所述固定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依次均布。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固定爪位于该椭圆形的长弧边所在的壳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端部具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壳体间通过依次贯穿所述固定盖和所述壳体的固定销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轴线与所述滑动杆的轴线相平行的弹簧。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固定夹,操作使用过程中,按压滑动杆的一端,使滑动杆克服复位件的复位力轴向移动适当距离,同时滑动杆带动活动爪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以使活动爪与固定爪间形成间隙,之后将各导线逐一插入各间隙内,然后结束按压,此时滑动杆在复位件所施加的复位力作用下轴向复位,以使各活动爪与各固定爪恢复夹紧配合并将各间隙内的导线可靠夹紧固定;带电作业完成后,重新按压滑动杆的一端,使各活动爪与固定爪解除夹紧并将各导线取出以便后续线路连接。整个操作过程简便高效,且将各导线逐一夹紧于各间隙内,大大提高了线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了接线错误等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爪的侧部具有与导线适配的卡槽,所述活动爪的侧部具有与所述卡槽对位适配的副卡槽。该卡槽与副卡槽能够显著提高固定爪和活动爪与导线间的结构适配性,当活动爪与固定爪夹紧配合时,卡槽与副卡槽对位适配以进一步保证固定爪与活动爪对导线的可靠夹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接线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接线固定夹,该接线固定夹能够电能表更换作业等带电作业过程中的接线操作更加准确高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接线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固定夹,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中部可轴向移动地贯穿有滑动杆12,壳体11内设置有与滑动杆12配合的复位件13;壳体11的一侧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固定爪111,滑动杆12的侧部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与固定爪111对位夹紧配合的活动爪121,各固定爪111与各活动爪121沿壳体11的轴向交替设置。

操作使用过程中,按压滑动杆12的一端,使滑动杆12克服复位件13的复位力轴向移动适当距离,同时滑动杆12带动活动爪121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以使活动爪121与固定爪111间形成间隙,之后将各导线逐一插入各间隙内,然后结束按压,此时滑动杆12在复位件13所施加的复位力作用下轴向复位,以使各活动爪121与各固定爪111恢复夹紧配合并将各间隙内的导线可靠夹紧固定;带电作业完成后,重新按压滑动杆12的一端,使各活动爪121与固定爪111解除夹紧并将各导线取出以便后续线路连接。整个操作过程简便高效,且将各导线逐一夹紧于各间隙内,大大提高了线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了接线错误等现象。

进一步地,固定爪111的侧部具有与导线适配的卡槽112,活动爪121的侧部具有与卡槽112对位适配的副卡槽122。该卡槽112与副卡槽122能够显著提高固定爪111和活动爪121与导线间的结构适配性,当活动爪121与固定爪111夹紧配合时,卡槽112与副卡槽122对位适配以进一步保证固定爪111与活动爪121对导线的可靠夹紧。

更具体地,卡槽112和副卡槽122内均具有与导线配合的倒齿(图中未示出)。该倒齿能够与导线卡接适配,以进一步保证固定爪111和活动爪121对导线的夹紧结构可靠性。

此外,各固定爪111沿壳体11的轴向依次均布。该种均布结构有助于优化固定爪111和活动爪121间与导线夹紧结构中的应力分布,并进一步提高该夹紧配合的结构可靠性。

另一方面,壳体11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固定爪111位于该椭圆形的长弧边所在的壳体11的侧壁上。该种椭圆形截面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壳体11的主体结构应力分布,并提高固定爪111与活动爪121间夹紧配合间隙与导线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并使其夹紧可靠性得以相应提高。

另外,壳体11的端部具有固定盖14,固定盖14与壳体11间通过依次贯穿固定盖14和壳体11的固定销141相固定。该固定盖1能够对滑动杆12的端部及其相关结构提供足够的结构保护,以避免壳体11内部的相关组件工作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另外,复位件13为轴线与滑动杆12的轴线相平行的弹簧。该种弹簧的结构简单可靠,且弹簧的轴线与滑动杆12轴线平行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其复位力分布较为均匀充分,以保证滑动杆12的高效稳定复位。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接线固定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可轴向移动地贯穿有滑动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杆配合的复位件;所述壳体的一侧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固定爪,所述滑动杆的侧部沿其轴向排布有若干与所述固定爪对位夹紧配合的活动爪,各所述固定爪与各所述活动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交替设置。操作使用过程中,按压滑动杆的一端,使滑动杆克服复位件的复位力轴向移动适当距离,同时滑动杆带动活动爪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以使活动爪与固定爪间形成间隙,之后将各导线逐一插入各间隙内,然后结束按压,此时滑动杆在复位件所施加的复位力作用下轴向复位,以使各活动爪与各固定爪恢复夹紧配合并将各间隙内的导线可靠夹紧固定;带电作业完成后,重新按压滑动杆的一端,使各活动爪与固定爪解除夹紧并将各导线取出以便后续线路连接。整个操作过程简便高效,且将各导线逐一夹紧于各间隙内,大大提高了线路连接的准确性,避免了接线错误等现象。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接线固定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