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97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热辐射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转子支架入厂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磁轭面喷砂处理,喷砂处理完成后进行发电机压条装配,待压条安装完成后进行磁钢装配。

磁钢装配完成后需吊入地坑加热烘烤转子,由于地坑内径5.5米,但6MW转子与3MW模块化转子无法吊入地坑中;因此转子磁钢推放完成后无法吊入地坑中加热,易发生转子磁钢生锈。磁钢生锈后影响注胶工序,当发电机上塔后磁钢生锈引起磁钢脱落,导致发电机无法运行。当转子磁钢生锈后返工换新磁钢,返工程序比较繁琐,操作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产品品质的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专利热辐射装置包括位于转子外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位于转子内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和控制柜,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内部的第一反射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框架的表面贴合连接的第一保护框,所述第一保护框内设有多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所述第一远红外加热管与所述反射板平行设置且不接触,所述第一远红外加热管朝向所述转子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第二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内部的第二反射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表面贴合连接的第二保护框,所述第二保护框内设有多个第二远红外加热管,所述第二远红外加热管与所述反射板平行设置且不接触,所述第二远红外加热管朝向所述转子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远红外加热管和所述第二远红外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柜内的电源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的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框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框架的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框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框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框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框内设有六根平行设置的所述远红外加热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均为铝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远红外加热管和第二远红外加热管分别为均为石英加热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远红外加热管和所述第二远红外加热管与所述控制柜通过航空插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均设有滚轮。

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可以解决3MW模块化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与6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加热注胶作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第一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第一加热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第二加热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热辐射装置的第二加热组件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4分别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该用于MW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专利热辐射装置包括位于转子外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加热组件1、位于转子内侧的多个依

次连接的第二加热组件2和控制柜。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热组件1包括第一框架11、安装在第一框架11内部的第一反射板12以及与第一框架11的表面贴合连接的第一保护框13。第一框架11的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第一框架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一加热组件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第一保护框13内设有多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多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与控制柜内的电源电连接。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多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通过温控器与控制柜内的电源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插拔,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和控制柜内的电源还通过航空插电连接。温控器可根据设定的温度开启或关闭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的数量,通过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开启的数量可相应调整第一加热组件1的功率。在该实施例中,温度设定为50℃±5℃之间,温度上限为80℃。当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切断电源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接通电源。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框13内设有六根第一远红外加热14管,六根第一红远外加热管14平行设置。六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使第一加热组件1有六个不同等级的功率。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与第一反射板12平行设置且不接触。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朝向转子的外表面,便于对转子的外表面进行加热。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通电后,产生的热量投射到第一反射板12上,第一反射板12将热量辐射至转子的外侧,对转子的外侧的均匀加热且效率较高。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加热组件2包括第二框架21、安装在第二框架21内部的第二反射板22以及与第二框架21的表面贴合连接的第二保护框23。第二框架21的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的第二框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加热组件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第二保护框内设有多个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多根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与控制柜内的电源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插拔,第二远红外加热管与控制柜内的电源通过航空插电连接。多根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通过温控器与控制柜内的电源连接。温控器可根据设定的温度开启或关闭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的数量,通过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开启的数量可相应调整第二加热组件2的功率。在该实施例中,温度设定为50℃±5℃之间,温度上限为80℃。当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切断电源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接通电源。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保护框23内设有六根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六根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平行设置。六根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使第二加热组件2有六个不同等级的功率。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与第二反射板22平行设置且不接触,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朝向转子的内表面,便于对转子的内表面进行加热。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通电后,产生的热量投射到第二反射板22上,第二反射板22将热量再辐射至转子的外侧,对转子的外侧的均匀加热且效率较高。

第一反射板12和第二反射板22为铝板。铝板的反射性能较好,避免能源的浪费。第一远红外加热管14和第二远红外加热管24均为石英加热管。管壁温度较高,可将大部分热量投射至发射板上。第一框架11的高度与第二框架21的高度相同,第一框架11的宽度大于第二框架21的宽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的加热功率均为3KW;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的高度均为2200mm,与转子的高度想配合;第一加热组件的宽度为1100mm,第二加热组件2的宽度为930mm,与转子的外环直径和内环直径相配合。当用于对6MW转子进行加热时,24个第一加热组件1通过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呈圆环状围在6MW转子的外侧,对6MW转子的外侧进行加热,24个第二加热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呈圆环状位于6MW转子的内侧,对6MW转子的内侧进行加热,总功率为144KW。当用于对3MW转子进行加热时,18个第一加热组件1通过第一连接件依次连接呈圆环状围在3MW转子的外侧,对3MW转子的外侧进行加热,18个第二加热组件2通过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呈圆环状位于3MW转子的内侧,对3MW转子的内侧进行加热,总功率为108KW。对不同功率的转子进行加热时,需要的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的数量是不同的,此时就需要将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进行搬运,第一框架11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滚轮111,第二框架21的底部均设有第二滚轮211,则便于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的移动。

转子支架喷砂完成后涂刷清洗剂清洗转子支架磁轭面,待磁轭面吹干后进行压条装配。由于转子外径比较大,第一天压条安装未完成后可以采用热辐射装置对转子进行加热。待第二天继续压条装配作业。将第二加热组件1放置于转子内侧,将第一加热组件1放置于转子外侧,接通电源,第一加热组件1和第二加热组件2即对转子进行热辐射加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